回覆列表
-
1 # 唯吾獨尊86111747
-
2 # 淡定小木易呀
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而傳統文化教育正是幫助學生深扎民族根、熔鑄中國魂的重要方式與方法。傳統文化的教育內容不僅有經典原文,還有文化知識和遊藝遊戲。經典原文可以讓學生了解賢哲思想、文化脈絡以及祖國語言的優雅和精緻;文化知識可以讓學生了解歷史典故、人文常識以及古人生活的細節與圖景;遊藝遊戲可以讓學生了解風俗民情、風物百種以及古代工藝的巧妙和精湛。可以說,傳統文化教育是培養學生文化素質最優質、最有效和最精細的教育。
-
3 # ……1
傳統文化教學實質的意義:
發揚優良傳統文化,萌生民族自豪感。 中國是一個偉大的民族,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為中國人民的凝聚力提供了夯實的基礎。我們有著共同的價值文化及奮鬥目標,有了強烈的歸屬感。同時,中國作為禮儀之邦,致力於穩定和諧的社會關係。這也是現代精神文明建設的核心思想。
一、傳統文化的內涵
文化是一個動態的概念,是一個歷史發展的過程,既具有地域特徵和民族特徵,又具有時代特徵。所謂傳統文化,是
“
由歷史沿襲而來的風俗、道德、思想、藝術、制度、生活方式等一切物質和精神文化現象的有機複合體
”
(《文化學辭典》)。這裡所講的中國傳統文化,是融合了中華民族各種思想的文化,是包括了各種觀念形態和物質形態的文化。中國傳統文化作為中國文化的主體部分,是我們從先輩傳承下來的豐厚的歷史遺產。她記錄了中華民族和中國文化發生、演化的歷史,並且作為世代相傳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行為準則、風俗習慣,滲透在了每個華人的血脈中,制約著今日之華人的行為方式和思維方式。
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
,
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感嘆
:“
一個國家
,
一個民族重在文化的傳承,最可怕的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把自己的根本文化亡掉了
,
這就會淪為萬劫不復
,
永遠不會翻身的境地。
”
中國的傳統文化
,
是中華民族在五千年曆史長河中不斷髮展、創造形成的物質文明成果與精神文明成果的總和。其剛健有為、自強不息、重義輕利、誠實守信、相容幷包、強調歷史使命感與社會責任感等精神核心
,
對培養和提高人的思想、文化、審美和道德素質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當前
,
隨著全球化浪潮帶來的文化趨同化趨勢日益加劇
,
資訊化技術對文化認同感消解的日益嚴重和大眾文化對傳統文化精神消解和侵蝕的日益突出
,
傳統文化作為民族的根本文化也受到了巨大的衝擊。因此
,
作為文化傳承主陣地的高等教育
,
在深入瞭解當前大學生傳統文化素質現狀的基礎上
,
積極探索傳承與弘揚傳統文化的途徑與方法
,
顯得十分必要與迫切。
二、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意義
1
、有利於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人們要有效地認識和改造世界
,
要在人生的幾十年中創造一點有意義的業績
,
專業知識和能力固然重要
,
但更有決定意義的是要有正確的、符合時代要求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現在的大學生是國家未來的主人
,
他們是否具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
不僅會影響到他們自身能否成材
,
也直接關係到我們現代化建設事業能否順利實現
,
關係到我們的國家向哪個方向發展的大問題。中國具有悠久文化歷史
,
正如前所述,中國傳統文化是我們從先輩傳承下來的豐厚的歷史遺產。她記錄了中華民族和中國文化發生、演化的歷史,並且作為世代相傳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行為準則、風俗習慣,滲透在了每個華人的血脈中,制約著今日之華人的行為方式和思維方式。《老子》指出
“
明生者強
”
的觀念
,
《大學》中提出
“
苟日新
,
日日新
,
又日新
”,
另外更有
“
富貴不能淫
,
貧賤不能移
,
威武不能屈
”
、
“
吾善養吾浩然正氣
”
等無數傳世佳句無疑都是關於人生及其價值的正確思考。只要我們在對大學生開展傳統文化教育時正確引導
,
就可以達到對其進行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的目的
,
從而發揮傳統文化在大學生
“
三觀
”
教育中的作用。
2
、有利於培養優良的道德品質
道德是對社會經濟、政治的反映。道德是以善惡和榮辱觀念來評價人們的社會行為、調整人們之間以及人和社會之間關係的一種社會規範。作為禮儀之邦的中國
,
自古就把
“
德
”
作為評價一個人的首要標準。
“
以德負天
”
、
“
春秋決獄
”
、
“
己所不欲
,
勿施於人
”
、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等觀念和事實
,
都表明了道德在人們心目中的重要地位。尊老愛幼、兄弟和睦、孝敬父母等傳統道德觀念
,
至今仍然是人們信奉的美德。
然而,正是在這樣有著五千年文明的中國,有著悠久文化沉澱的中國,有著璀璨文明和瑰麗思想的中國,卻反覆出現各種無道德底線的現象。捫心自問,我們的文化真的傳承了嗎?傳承的是糟粕還是精華?這難道不是我們背離教育本意,忽視傳統文化教育的惡果嗎?
3
、有利於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
改革創新是中華民族進步的靈魂
,
是中國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
;
改革創新充分體現和吸納了時代的要求。中國只有透過全面的改革創新
,
走創新型國家發展之路
,
全面提高民族的自主創新能力
,
才能在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中華民族自古就是創新的民族,中華傳統文化一直都是不斷創新的文化。無論是春秋戰國時代的百家爭鳴,還是近代資產階級的維新運動
,
都向世人展示了華人豐富的改革思維和創新能力。他們銳意創新和改革的精神正是當代大學生所應汲取的。中華民族獨創而成的文化傳統
,
具有自新能力。這種自新能力能不斷地將傳統文化與現代化、將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相調節、相整合。這使我們能適應時代的變遷
,
開發新的文化資源
,
保持民族的旺盛力
,
吸取和消化外來文化
,
保持中華民族文化的同化力。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不僅為大學生提供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
,
也為大學生提供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的深厚的文化背景
,
整個中國文化發展的歷史更為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提供了生動的案例說明。
“
教
”
的意思是
“
上所施,下所效
”
,
“
育
”
的意思是
“
教子使做善
”
,教育的根本任務是
“
長善而救失
”
,但如今我們的教育卻只重視
“
知識和技能
”
的傳授。特別是在經濟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今天,我們青年一代的身上本應具有的
“
仁義禮智信
”
、
“
溫良恭儉讓
”
、
“
恭寬信敏惠
”
等優良的傳統品性正在悄然消失。這不能不說是中國傳統教育的悲哀!所以我們應該加強傳統文化的教育,傳承中華民族的靈魂,不要丟了我們最寶貴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