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word86

    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從此中國被迫開啟國門,與外界接觸,西方資本主義因素開始傳入中國。但所有的改變都是被動,中國並沒有什麼主動的改變。

    應該說鴉片戰爭的失敗,並沒有給大清朝帶來多大的觸動。賠了2100萬銀元,對當時的大清朝來講,算不得什麼;開口的幾個地方,離皇帝都遠著呢,根本影響不到皇帝;割出去的香港島,可能要不是英華人提起,皇帝都不知道自己還有這麼一塊土地;英國定下的百分之五的全球最低關稅,也比朝廷原來的百分之四高一個百分點(那時候只有廣州十三行與外華人通商,所以關稅根本不按中央規定的來,他們想要多少要多少,外華人根本不知道大清朝中央政府的關稅這麼低。)。所以,朝堂上下,都覺得勝敗乃兵家常事,這次輸給外夷不過是此偶然,依然沉浸在“天朝上國”的美夢中。

    唯一有些進步的是處在抗爭前沿的林則徐,他建立譯館,翻譯書籍,譯出《四洲志》和《各國律例》,介紹世界其他國家地理、歷史和政情。認識到這個世界不只我大清一個強國,成為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而林則徐的做法卻遭到封建頑固派的攻擊和嘲諷,直隸總督琦善就諷刺林則徐購求“官員向不過問”的“夷書”,有失“天朝大使”的尊嚴。對於林則徐製造炮船的建議,道光皇帝的硃批也是:“無理!可惡!”“一派胡言”。

    所以,看看也就看看,也就只能看看。

    後來,林則徐被罷官,他把自己的《四洲志》交給了好友魏源。

    魏源在此基礎上編出了《海國圖志》,一本當時介紹西方歷史地理最詳實的專著,而且在序言中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

    但這書也是牆裡開花牆外香。《海國圖志》在中國一共就印了三千本,三年才賣出去一本。銷量冷清不說,某些守舊的大臣們還惡毒攻擊,說要像秦始皇焚書坑儒一般,把這書完全查禁燒掉。

    而在日本,正式出版發行後,一上市就引發火熱搶購潮,沒多久就被搶購一空。之後的五十年裡,先後再版了十次,價格連年飆升,卻依然怎麼賣怎麼賺,堪稱整個十九世紀曆史上,日本的天價暢銷書。

    所以,鴉片戰爭其實對清王朝沒有什麼觸動。這一點,從清王朝的武器裝備上就能看的出來。鴉片戰爭時,清軍的主要裝備是鳥槍、抬槍和弓弩。當時英軍使用的是前裝的沒有膛線的燧發槍,比起清軍的裝備好不到哪去。但到了第二次鴉片戰爭時,英法聯軍已經是發射圓錐形彈丸的線膛後裝步槍,有了質的變化。可清軍依然是鳥槍、抬槍和弓弩。所以,第二次鴉片戰爭,清軍被吊打了,首都都被攻克了。

    而真正對清王朝有所觸動的,使清王朝有所改變的正是從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失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70萬後面有幾個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