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卿老師
-
2 # 歷史軍魂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重慶人說普通話。普通話對於大西南而言簡直就是與我們的日常生活太遠。從小到大不管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上大家都說四川話。要說普通話是到了大學,同學們都來自全國各地,用方言交流確實不方便,加上是師範專業,要求普通話最低過二乙,普通話就必須學習。
學習普通話對於南方的同學來說是痛苦的。特別是我們大西南的同學。首先我們平翹舌不分(s、sh),鼻音邊音不分(l、n),h和f不分。上普通話課的時候老師讓我們讀繞口令,至今我還記得,當時可把我們繞暈了。
如:劉奶奶喝牛奶。
牛郎榴蓮戀牛娘。
四是十,十是四,十四是四十,四十是十四。
黑化肥揮發會發黑。
紅雞公尾巴灰、灰雞公尾巴紅……
最後普通話考試的時候考了84分,二級乙等,對於我來說已經不錯了。當然了我這個是教不了語文的,語文最低得二級甲等才行。
-
3 # 花眼看花
深有體會。
說說我學習普通話的經歷吧。
我是一名教師,是高中畢業從當“民辦教師”開始的;現在是中學高階(副高階、六級)。假如當初不是我刻意刻苦學習普通話,今天的一切,想都不用想。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期,我在一所鄉村中學任教。當時,老師們在課堂上講課,幾乎全用方言,語文教師讀課文也是這樣。只有剛剛從師範畢業的一兩位小年輕,課堂上偶爾說普通話。
之所以說是“偶爾”,是因為在普遍使用方言的環境中,你標新立異成為“另類”,有遭人譏笑之虞。
刺激我學習普通話的,是有一次縣教研室的老師來我校聽課。他和我們座談時,誇讚那位師範畢業的老師普通話說得好。當時,我覺得“用普通話教學”必成趨勢,不學習要落伍了。
從此開啟了我學習普通話之旅。
我先從小學裡借來一套帶拼音的兒童讀物,湊空就讀,讀不準就問——向師範畢業的同事請教。有一段時間,看電視、聽廣播就專留心人家播音員的發音,根本不注意新聞內容。同時還準備了一個本子,專記容易讀錯的字音,像“他、雪、績、花、莖”等,反覆練習。
說到這裡,想起了一個尷尬事兒。和我年紀相仿的一位同事,後來他講公開課時也學著“撇洋腔”。在說道“玫瑰花”這個詞語時,可能是緊張,有一瞬間他找不到了“花”的正確讀音。先小聲試著讀了一個二聲,感覺不對頭,又迅速斬釘截鐵地讀了一個四聲。結果滿堂鬨笑,有位正喝水的老師都噴了。
這位老師的普通話早就過了“一級乙等”了。
“書到用時方恨少”“藝不壓身”。不怕嘲笑,處處留心,虛心求教,勤加練習,大膽使用——除此之外,還能有什麼捷徑呢!
-
4 # 樂樂80701
普通話說難也不難說簡單也不簡單,對於口音比較重的人來講可能會比較難一點。我覺得學普通話挺簡單的,主要的是要注意發音,兒化音,其他的都還好,不能讀錯字,也不能漏了字,這樣都會扣分,至於命題說話,可以用上幾種表達方式,例如:敘述,說明,描寫等等。平時多注意一下講話的習慣,把不好的習慣改掉就好了。
-
5 # 孤獨唱客
從初中寄校到現在也有17年了,工作的區域北到鐵嶺南到東莞,所接觸最多的就是普通話,到後來和家鄉話生疏啦。
有時和老鄉說普通話,卻顯得格外的生疏,所以每次碰到老鄉,就有帶有方言的普通話,和他們交流。更別提回到自己的家鄉再說普通話,甚至會被他們認為忘本。
所以每次回家前的幾個禮拜,我都會想好家鄉話的名詞,俗語,以及語調,以免到時候尷尬。
現在我也似乎明白啦:和陌生人及不同地域的交流,用普通話更容易表達,和老鄉說話還是用方言為妙,顯得親切。
普通話是個重要的溝通工具,卻不及方言更有人情味。
-
6 # Aaron4057
作為一個南方人,而且是潮汕人。有很深的感觸,潮汕地區比較難分清楚翹舌音和平舌音的,可能跟我們本地的音有關係。就像廣州地區的很難分清nl一樣。首先我覺得應該對自己普通話有個大致的瞭解,比如我平舌和翹舌音不分那麼我可能會在這方面下多些功夫,現在有很多語音軟體可以供我們學習啦,比如普通話學習。其次,我還比較喜歡學習繞口令,可以有針對性的找一些繞口令來讀。最後,主要還是自己比較喜歡閱讀或者朗讀,就是喜歡說,讀出聲來。多練多讀就會慢慢的把普通話練得比較標準啦。
-
7 # 中聲鏗鏘
實話實說:因為家鄉土話俗語與普通話差別太大,小初高的老師又基本是家鄉話教學,到讀大學時又離開家鄉進入另一個非標準普通話語境,所以,學習說普通話跟再學一門“外語”差不多,難呀,說不好呀,以至至今還說不出標準的普通話!但我在完全尊重中華大地各民族各地方文字語言習俗的同時,永遠熱愛、支援、崇敬偉大的中華民族心靈深處的共同語言——中文、漢字和普通話!
-
8 # 維護方言傳承
學晉是為適應出門交際,在學校朗誦課文及古詩時已會,挺好的,老師提問及解題皆以本地母語,讀課文用普語,我們的學生出校門後,個個會三種語言,普語,粵語及本土方言。厲害吧!
-
9 # 巴盟小周養羊日記
普通話是一個人同外界交流的一種語言,更是一種工具,也是一個人必須貝備的一種技能。如果沒有普通話,而是雜七雜八的地方方言可想而知溝通混亂,雞同鴨講,不知所云。正是有了普通話,溝通無阻,正所謂一片和諧的局面。
-
10 # 行者Z0107
語言環境,很重要?有外部大環境,可以事半功倍。如沒有,製造小環境,就是大膽開口,堅持練習,全面運用。邊學邊練,邊練邊學,不斷進步。另外,所有的知識學習,都有一個(很多人沒注意到)特點:“第一“之要——第一印象多半決定走向,第一次錯了,很難改正,所以須精準入手正確把握持久以恆。
-
11 # 一撮茶麼
普通話作為全國通用的一種語言,就像我們日常用的人民幣一樣,值得去重視,值得去學習,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個個體,都是生活在社會角落中的一個生命載體,而我們的衣食住行均離不開全國各地的人為我們去提供,然後我們去購買,所以交流中,一種通用的語言,普通話,應勢而生,所以它是為了共同利益而去設定的,所以我們應去維護,應去大力的普及,從而使我們各地之間的交流,不因語言等成為障礙,而是去為更好的生活去運用。
在學習中,我們可能會因各地的方言,出現一些類似於普通話的語言,但萬變不離其宗,所以即使不那麼完美,同樣不會影響我們全國各地人群之間的交流,所以普通話的學習是勢在必行的,普通話的學習是有需求的。
普通話的感悟是,如果一個人長期生活於某一個地理位置,那麼到另外一個地方,就會聽不太懂當地的話,如果雙方均用普通話,那麼交流之間就不存在隔閡,交流起來也沒有那麼的費勁,所以,普通話的學習,也是我們從一個小地方到大場所或更大的工作生活空間所必經的一個階段,所以是必須去學習的,這不僅是為了個人發展,而更是為了社會的和諧前進,共同進步。
-
12 # 無飛禽走獸不青山綠水
現在普通話已經達到流暢級別了。但是當年學的時候真是痛苦。跟家鄉話差別太大,而且有很多近似音共多音字,能讓人舌頭打結。
例如,zicisi和zhichishi,難以區分。本身有些家鄉話不一樣的普通話發音一樣,例如權利和權力,劍和箭,師父和師傅等。還有兒化音,能讓人蒙掉
-
13 # SMT十徐
中國有14億人口大國,而且有56個民族,各地有各方言,也很難聽懂,更不知道地方方言表達是什麼意思,學習普通話,全國各地用一種語言,方便交流及溝通,這就是學習普通話好處。學習普通話為我所用,也能貼近56個民族融合。
-
14 # 掉眼淚的冠軍
像江西熱土文化舉辦的瑞金紅色教育培訓就是透過親身體驗加深對優良革命傳統的感受,深刻理解其精神實質,使心靈受到震撼和衝擊,從而進一步提高黨性修養,堅定信念,保持優良作風;在半軍事化的條件下接受實地鍛鍊,培養學員團結協作精神,在滿足一般拓展訓練“磨練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熔鍊團隊”的基礎上,更加註重團隊精神的塑造和革命優良傳統的教育、體驗。
回覆列表
我的家長在河南,所以上學以前我們都說的是河南方言,上學之後學習說普通話。
普通話就是在學校不知不覺中學會的,一個環境造就了一個人,所以環境很重要。如果你想學好普通話,若你年紀比較小,那麼你可以在學校多多與別人溝通交流,這是最好的環境影響法,如果你年紀比較大,那麼最好跟著影片或音訊進行練習。國家還有普通話考試,你可以去報個名看看你的考試能拿幾級,就知道你在全國的普通話水平了。
最後,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