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準中心
位於板件中心部位,且中心點在凸模上。
2.衝壓方向的確定
保證凸模能順利進入凹模,且進入拉伸件的所有角落;開始拉伸時凸模與板料應儘量的使接觸面大,阻力應均勻,壓料面各方向進料。
3.合理增加工藝補充部分
確定拉/件工藝補充部分應遵循以下原則:
使拉伸深度儘量淺
儘量利於垂直修邊
工藝補充部分應儘量小,距修邊線距離最小5mm.
4.壓料面形狀的確定
在確定壓料面形狀時要儘量降低拉伸深度,使形面平緩
5.工藝切口和工藝孔的設定
工藝切口和工藝孔(刺破和落料孔),主要是針對一些區域性變形劇烈或存在反拉伸的工件手段,它必須分佈在工藝補充上,在後序修邊衝孔工序中可以將其去掉。
6.凸、凹模圓角半徑的確定
確定凸、凹模半徑時必須與工件的變形特點、拉延準巴埂凹模圓角半徑的大小等因素綜合考慮。
7.坯料尺寸、形狀
坯料(板料)尺寸儘量去最小,保證材料利用率,根據零件特徵,坯料可以使用不規則形狀,依實際調整而定。
8.C/H孔位置、數量、大小
位置:設計C/H孔位置,在零件平的表面,儘量位琢慵的兩個對角處,距離儘量遠
數量:單件工藝,設計2個,左右件合併工藝,左右各2個。
大小:外板件用Φ6的孔,內板件用Φ10的孔。
9.拉延筋位置、大小確定
拉延筋的作用主要是增大全周或區域性的材料變形阻力以控制材料的流入,提高製件的剛性,同時也是防止覆蓋件起皺和開裂最有效的方法。
10.到底標記的位置、數量、大小
位置:設計一般的到底標記,在廢料區,儘量位於凸模高的對角平面處,走料不急劇的位置,設計左右到底標記,在產品上,儘量位於凸模高的平未Α
數量:一個凸模2個
大小:一般用Φ16的到底標記,受空間限制可選用Φ13的到底標記
1.基準中心
位於板件中心部位,且中心點在凸模上。
2.衝壓方向的確定
保證凸模能順利進入凹模,且進入拉伸件的所有角落;開始拉伸時凸模與板料應儘量的使接觸面大,阻力應均勻,壓料面各方向進料。
3.合理增加工藝補充部分
確定拉/件工藝補充部分應遵循以下原則:
使拉伸深度儘量淺
儘量利於垂直修邊
工藝補充部分應儘量小,距修邊線距離最小5mm.
4.壓料面形狀的確定
在確定壓料面形狀時要儘量降低拉伸深度,使形面平緩
5.工藝切口和工藝孔的設定
工藝切口和工藝孔(刺破和落料孔),主要是針對一些區域性變形劇烈或存在反拉伸的工件手段,它必須分佈在工藝補充上,在後序修邊衝孔工序中可以將其去掉。
6.凸、凹模圓角半徑的確定
確定凸、凹模半徑時必須與工件的變形特點、拉延準巴埂凹模圓角半徑的大小等因素綜合考慮。
7.坯料尺寸、形狀
坯料(板料)尺寸儘量去最小,保證材料利用率,根據零件特徵,坯料可以使用不規則形狀,依實際調整而定。
8.C/H孔位置、數量、大小
位置:設計C/H孔位置,在零件平的表面,儘量位琢慵的兩個對角處,距離儘量遠
數量:單件工藝,設計2個,左右件合併工藝,左右各2個。
大小:外板件用Φ6的孔,內板件用Φ10的孔。
9.拉延筋位置、大小確定
拉延筋的作用主要是增大全周或區域性的材料變形阻力以控制材料的流入,提高製件的剛性,同時也是防止覆蓋件起皺和開裂最有效的方法。
10.到底標記的位置、數量、大小
位置:設計一般的到底標記,在廢料區,儘量位於凸模高的對角平面處,走料不急劇的位置,設計左右到底標記,在產品上,儘量位於凸模高的平未Α
數量:一個凸模2個
大小:一般用Φ16的到底標記,受空間限制可選用Φ13的到底標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