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038666460241927

      寫春聯。春聯又稱對聯,古稱門貼、桃符。《宋史蜀世家》載,五代十國時,後蜀主孟昶寫在桃木板上的“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是中國最早的門貼,至今已有千年歷史了。春聯出現於五代,宋元始有發展,明清更加興盛,沿襲為一種風俗,流傳至今。每逢大年三十或二十九,龍口民間家家戶戶貼春聯,一派祥和吉慶的節日氣氛。  貼“福”字。春節貼“福”字是龍口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每逢除夕,在庭院、居室內貼上幾個“福”字,以求福運臨門。民間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嚮往和祝願,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福氣已到。  剪窗花。窗花,又稱剪紙、窗染花。剪紙在龍口歷史悠久。清末民初,單色窗花逐步發展為彩染多色窗花,代表作品是金魚。各種金魚配以荷花、水草,貼在窗上,Sunny一照,滿堂生輝。每逢春節,心靈手巧的婦女將紙張剪成漂亮的圖案,貼到窗上。龍口剪紙作品大多反映勞動人民生產、生活,風格淳樸,具有強烈的生活氣息。  買年畫。過年,家家都貼幾張年畫。舊時冬至之後,黃縣城內便增添了許多畫棚,這些畫棚隨市而肆,人們趕集時到棚內看年畫、買年畫。這些年畫多來自天津楊柳青、蘇州桃花塢和濰坊楊家埠,主題大多反映追求美好的生活,色彩絢麗,內容豐富,既美化居室,又烘托出熱烈的節日氣氛。  請門神。龍口古俗,過年請門神。民宅的門神起初為神荼、鬱壘,唐代以後有尉遲敬德、秦叔寶等。龍口人為敬祀司家之神,在大門外神像兩側建有神龕,供祀門神,每當歲末,更換門神。民國以前建造的大門樓兩側的牆上,還保留著神龕,有的人家正月十五元宵節還在裡邊點蘿蔔燈呢!  蒸餑餑。辭灶以後各家便蒸、炸、煮、炒,準備過年的飯食,習稱“蒸餑餑”、“蒸大餑餑”。蒸的是光頭餑餑、大棗餑餑、豆餑餑、菜餑餑、太陽餅、面魚、年糕等。炸的是丸子、魚、花。煮的是豬頭下貨、雞肉雜碎等。炒的是乾貨,有花生、瓜子等。  過除夕。除夕夜最為熱鬧,人們要辭舊迎新。準備一大桌子豐盛的飯菜。子女從四面八方歸來,闔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晚上有守歲的習俗。這天晚上 “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不少人家徹夜未眠,有的剛過半夜就起來,小輩給長輩拜年,長者給小輩壓歲錢。  吃餃子。更歲餃子必需在臘月三十下午包好。包餃子時,在餡裡放進紅棗、花生、板栗、硬幣等,希望在新的一年裡生活甜蜜、身體長壽、大吉大利、財源廣進。除夕夜吃餃子,取其新舊交替之意。若是餃子煮破了,說“掙”了,寓意掙錢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九尾狐狸成仙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