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北社野老
-
2 # 老張輿見
《蘭亭集序》作為中國“第一行書”向來享譽全球,它是東晉著名的書法家王羲之的作品,不論是書法史上還是文學史上,都具有不同一般的地位,但是我們很遺憾並不能看到真跡。今天我們所能見到的《蘭亭集序》知識唐人摹寫的版本,據說真跡一直在唐玄宗陵墓中,也有說法是毀於戰火,真跡的下落一直也沒能完全弄清楚。
在貞觀時期,李世民曾經大量收集王羲之的作品,可以說是王羲之的資深粉絲,而作為皇帝的他,在追星的路上就會有很多人幫他,作為太宗心腹的監察御史蕭翼自然是最得力的,他上交了大量的王羲之的作品,差不多一年之後,唐太宗就基本得到了王羲之的所有畫作,但是唯獨沒有找到《蘭亭集序》,但是太宗並沒有放棄,而是更加急切的尋求,並且表示找到了《蘭亭集序》的人就會加官進爵,他許之以高官厚祿的做法成功的刺激了蕭翼,不知道通過什麼途徑,他找到了辯才和尚。
據說蕭翼本來想的是用暴力手段強搶,但是佛門乃清靜之地,多少都還是有點忌諱,所以他就想了一個周全的計策,他假裝成書生,來和辯才和尚探討書畫,做出一副請教的的樣子,這樣一來就真的騙過了辯才和尚,騙走了《蘭亭集序》,但是等辯才和尚反應過來之後,畫作已經到了皇帝的手上,遺憾的是辯才和尚因此鬱鬱而終。
後來,太宗命令歐陽詢、褚遂良等人一一臨摹,這就是現在出現的數本《蘭亭集序》的原因,而真跡被李世民帶進了墳墓。當然,也有說李世民的昭陵早就被溫濤搬空了,他沒有說裡面有《蘭亭集序》,同時,武則天也酷愛書法,所以有人就猜測王羲之的真跡可能在武則天的墓裡。至於誰說得對,只能等日後科技發達了,那些皇家大墓重現天日的時候才能知道了。
-
3 # 宣齋藝術館
蘭亭序真跡現已下落何處?現已塵埃落定,現藏宣齋,林衡鑑藏。
歷代古書畫真跡古玩界中的食物鏈頂端,誰擁有了這些頂級稀世珍寶,誰便是收藏界頂級鑑藏大家。
超級巨星林衡,到底有多牛,一位牛到你無法抗拒的魔力,僅以已之力改變世上數十億人對中華頂級藝術文化美的重新認知。重新復活了由晉至清七個朝代共數百名家創作的頂級藝術結晶,卷卷精美絕倫的曠世名作,強大論文作為後盾支撐,無可爭議的實物說話,挑戰了國內外的古玩權威專家有,兩岸故宮,國博,首博,上博,遼博,廣博,浙博,華豫之門,天下尋寶,蘇富比,佳士得,馬未都等國內外眾專家,無一人敢以專家身份出來應戰,更是直接挑戰馬未都二十七個回合,嚇到直接躲貓貓,馬未都,怎可與日月爭輝。
林衡破解了眾多千年失佚瑰寶的神祕面紗,如千卷歷代名畫真跡,十大名畫真跡,蘭亭序真跡,五代柴官窯,北宋汝官窯,北宋建盞,大明真宣,大明成化鬥彩官窯,凡與博物館有相同的名畫,實物為準論文為輔逐一論證,強大的論文更是無可挑剔,力挑各類藏品專家的地位,確是收藏界和文博界的一大奇蹟,前無古人 後無來者。
林衡鑑藏中國十大名畫真跡有《韓熙載夜宴圖》《清明上河圖》《五牛圖》《洛神賦圖》《女史箴圖》《列女仁智圖》《歷代帝王圖》《孔子弟子像》《天王送子圖》《八十七神仙卷》《六龍圖》《九龍圖》《富春山居圖》《千里江山圖》《搗練圖》《蘭亭序》《快雪時晴帖》《喪亂帖》《二謝帖》《瘦金體千字文》等千卷歷代名畫法書真跡,真正是世界藝術文化界的頭等大事
這是收藏界一股濃濃正能量的清流,中國民間的稀世珍寶該要有出頭之日了,老祖宗留下了眾多頂級瑰寶,需要面呈中國人世人,這些才是世界頂級的稀世之寶,老祖宗的原作真跡該翻身醒過來了,我們要為它們自豪,那些李鬼要還原,李逵更要還原真身,這也是對原作者真跡的敬畏,豈可混淆。
價值連城的寶物可能聽得多了,但什麼寶物才是真正的價值連城?林衡鑑藏的中國十大名畫真跡,蘭亭序真跡等寶物便是,卷卷都是價值連城,卷卷都是母本孤本,無法複製,這些寶物最保守估值約1000億美元,中國首富實至名歸。
古玩鑑定機器永遠也不能代勞,對於那些假專說古玩要靠機器檢測,那是不懂鑑賞古玩,什麼叫古玩?就是一件器物包含了所有細節資訊都是可以辨識,無論舊物還是新仿物,都是有跡可鑑,機器永遠也做不了這種辨識。
鑑賞古玩真假,唯有眼鑑為準,機器永遠無法取代鑑賞大家之眼,因為所包含有古玩的視覺,美醜,陳舊,閱歷,經驗,思維,推理,邏輯,排除等各種鑑定方法,這是任何機器都無法替代,但是,要綜合以上技能,目前所有已知偽專和利益集團假專都沒有這種水平,已一一領教挑戰過了,只有通過實戰的民藏大家,才是實戰出來的鑑賞鑑定大家。
林衡計劃將中國十大名畫真跡在全國各省市巡展,望各地博物館通力合作,共襄盛舉,共同締造這個歷史性的藝術文化盛事,民藏的走向,理應由我們民間藏家決定,唯有這樣,才能搞活民間國寶,才對得起老祖宗留下的眾多藝術心血結晶,讓它們的絕色美景能讓世人盡收眼底,引領世界藝術文化潮流,重奪國際各類藏品話語權,中華藝術文化有賴您我的參與與支援。
在收藏界,天眼已出,林衡鑑賞鑑定各大類頂級古玩結合強大無可挑剔的論文,歷朝歷代的稀世之寶逐一呈現,重現中華五千年璀璨的藝術文化,強大了中華藝術文化的博大精深,利在當代功在千秋,引領世界頂級藝術文化潮流。林衡謹代表歷代數百繪畫名家感謝中國人。
十大名畫、蘭亭序真跡 林衡鑑藏
頂級鑑賞鑑定鑑藏大家 林衡敬啟
-
4 # 名廬書社許高鑑
對書法有點了解的人都知道王羲之的大名,對他寫下的“天下第一書”《蘭亭序》更加有所耳聞。
今天小編無意中看到網上一套高清的《蘭亭序》分享給大家,讓大家一起開開眼,這幾張字到底有什麼樣的魅力,讓天下人承認它是“天下第一”。
據說唐太宗當年對王羲之非常的崇拜,用盡各自手段從王羲之後人那裡騙到了這件作品的真跡,當時沒有影印機,不能夠將這件作品影印多份,於是讓大殿上所有書法家用盡一切辦法復刻這件作品,唐朝是書法藝術的另一個高峰,這個時期有很多的書法家在朝為官。
於是好多書法家用自己的高超技藝用了好多種辦法復刻了這件作品,現在我們大多數人熟悉的《蘭亭序》其實是馮承素用雙鉤填墨法復刻出來的。
據說太宗最後將真跡一起帶到了自己的墳墓中,又有一說,其子李志也喜歡這件作品,掉包出來放到了自己的墳墓中,現在歷史學家還沒有給出定論,希望隨著考古研究的不斷深入,儘快找到《蘭亭序》真跡。
-
5 # 水滴國學
《蘭亭序》真跡的下落大致有四種可能:
第一種可能,沉睡在李世民的墓中。李世民的世界公認的王羲之超級發燒友鐵桿粉絲,李世民在位期間廣泛收藏王羲之書法作品,大家知道了李世民的愛好於是都想盡辦法蒐羅王羲之的書法作品進獻給皇上套個賞賜啥的,如此以來也有人拿贗品來糊弄皇上,為了杜絕贗品,李世民特別成立了王羲之書法鑑定小組,大名鼎鼎的褚遂良就是王羲之書法鑑定小組的組長。據說李世民得了《蘭亭序》真跡後時常把玩欣賞,連睡覺都擱在枕頭旁邊。況且李世民的遺詔也特別強調他死了以後要與《蘭亭序》合葬。
第二種可能,沉睡在武則天的墓中。李世民死後,武則天開始左右乾坤,就《蘭亭序》是否遵照李世民的意思一起合葬,武則天時有決斷權的,雖然李世民駕崩前後武則天還沒有達到呼風喚雨的地步,但在高宗耳邊呵一口氣說她想要《蘭亭序》,於是《蘭亭序》流落到武則天手裡,最後陪伴武則天一起下葬也是極有可能的。
第三種情況,沉睡在民間。也就是說《蘭亭序》既沒有陪李世民也沒有配武則天,要麼在武則天時期就已經流落到民間去了,要麼在盜墓賊盜墓時得了蘭亭序從此流落民間。
第四種情況,蘭亭序已經不再人世。書畫是極其嬌嫩極其容易損毀的,一點火星子,一盆水,一場雨,兩個人爭奪而撕個稀巴爛都是有可能的。
-
6 # 千年蘭亭
前幾年參加一個飯局,酒酣耳熱之際,有位朋友趁著酒興,神祕地說,《蘭亭序》真跡在他手上。大家哈哈一笑,朋友更急了,於是說了一大堆繞來繞去不著邊際的話。
朋友並非無知之輩,更非無錢之人,想來一定是有人下了老本,挖空心思編出一個故事,讓他大大地出了一點血。
故事歸故事,但看來收藏界從來不乏此類事件。
回到《蘭亭序》,自它問世以來,從來是神龍見首不見尾。好不容易到了唐太宗時期,終於在辯才手上出現了,於是便有了蕭翼計賺蘭亭的故事。再後來,據說是被太宗帶了去。
《蘭亭序》的真跡已不可考,但圍繞蘭亭序,古人們卻給我們留下了大量文化遺產:馮承素的《蘭亭序》摹本,閻立本的《蕭翼賺蘭亭圖》國畫,更有歷代名家臨摹《蘭亭序》的作品。
我們已經有了這麼多與《蘭亭序》有關的精美作品,何必強求一定要見其真容呢?
清朝第61位狀元石蘊玉所作《顛倒蘭亭序》
-
7 # Lingting1314
這幫人都是耍筆桿子的,在酒足飯飽之後,每人作了一首詩,想把這些詩合成一本詩集,就推舉王羲之為詩集寫個序言。
王羲之趁著酒興,一揮而就,草擬了一篇序文。
第二天,他發現草稿中有幾處塗改,實在不好意思拿出去見人,就準備再抄寫一篇正稿。
可反覆抄寫,還是原來的配方,卻怎麼也寫不出原來的味道了!
唯獨《蘭亭序》苦尋不到!
有個叫蕭翼的御史,為了討好領導,也加入了尋找的隊伍。
他明察暗訪,沒想到還真有了眉目,將目標鎖定在智永和尚的弟子辯才身上。
智永和尚是王羲之的七世孫,辯才是智永和尚的得意弟子,因此《蘭亭序》極有可能在辯才和尚手上。
這蕭翼也挺狡猾的,他知道要是明著去要,人家辯才和尚死不承認,他也只能呵呵呵了。
於是,蕭翼決定放長線釣大魚,他扮成書生去找辯才切磋書法,一來二去,兩人相談甚歡,漸漸的辨才將他視為知己。
眼見時機成熟,有天晚上蕭騰拿出山寨版的《蘭亭序》,謊稱自己得到了真跡,辯才表示不服,取出了正版《蘭亭序》。
他找來許多書法高手,臨摹了大量山寨版《蘭亭序》,哪個大臣有功了,就賞賜一張。
今天我們所見的《蘭亭序》全都是後人臨摹的,這其中當然少不了李世民的功勞。
後來,李世民曾在遺詔裡說過,自己死後要將《蘭亭序》放在腦袋下面,那麼《蘭亭序》最有可能在埋葬李世民的昭陵中。
可到了唐末五代時期,有個叫黃韜的軍閥盜了昭陵,並未發現《蘭亭序》的蹤跡,是否因年代久遠化為灰燼也不得而知。
還有一說,李治拿山寨版的《蘭亭序》糊弄了老爸李世民,自己把真跡留下來了。
按說也有這可能,李治連老爸的女人武媚娘都敢據為己有,更別提《蘭亭序》了。
不過,埋葬李治的乾陵從未被開啟過,所以《蘭亭序》的下落就成了一個謎,只有天知地知了!
-
8 # 瑞典546942154
據民間講《蘭亭序》真跡經過種種周折,最終成為唐太宗眾多王羲之收藏之一,後來陪葬於昭陵。真跡陪葬入昭陵的說法在各種文獻記載中出入不大,反映了歷代以來人們的普遍看法。
-
9 # 是阿維啊
但是這個說法並沒有得到大家一致的認可,因為後來出了一個人叫溫韜,這個人是一個有名的盜墓賊。他將李世民的昭陵盜竊一空,但沒有找到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在他擔任陝西節度使期間,依靠自己的地位,一口氣發掘了17座唐朝皇帝陵墓。除了武則天的乾陵,其餘唐朝皇帝的陵墓基本上都沒有逃脫他的魔爪。
-
10 # 跪射俑
有學者考證,李世民在世時,此神物在他手中,李世民去世後,此神物就再也沒出現了,應被李治陪葬在李世民墓昭陵中了,或者在李治與武則天合葬墓乾陵中。
回覆列表
蘭亭集序,是蘭亭序的全名,是東晉王羲之給那次參加蘭亭禊事的詩人騷客們寫下詩文收集集子的序言。整個文章文辭優美,書法遒勁。而書法的藝術性遠遠超過了文章的影響,自王羲之寫成那篇作品以後,迄至今日都被稱作書法神名,行書第一佳作,近二千年來,臨摹學習者不計其數。現存於世的都是臨摹本,他們分別是唐朝的馮承素,褚遂良,虞世南的臨摹本。據說唐太宗李世民酷愛書法,尤甚王羲之的書法作品,他設法從王羲之的七世孫智勇和尚那裡騙到手後,就命令馮承素,褚遂良,虞世南三人臨摹出蘭亭序的臨摹本子,隨後他死時又命人把真跡陪葬於自已的墳墓——昭陵。從此後,世上再沒有人見過真跡,後來有人盜墓昭陵,但沒有歷史記載盜墓時見到過蘭亭序真跡,看來唐太宗早存心思獨佔蘭亭序,但不該給世人留下了書法神品的遺憾。
那年我應邀出席了某小學學生書法的觀摩展,看著成百個小學生認真學習書法的精神以後很受感染口占一首小詩:千年翰墨傳國粹,百名稚童寫靈氣。其間必有大手筆,不憾昭陵藏真跡。並講了蘭亭集序的故事以激勵學生認真學習書法,傳承國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