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597422751476

    紅臉(鬚生),豫劇四生行當中的頭牌,相當於京劇裡的老生,臉上勾著紅色臉譜,主要扮演中年以上的正面男性角色。在豫東地區,老百姓又分為大紅臉、二紅臉,聲音、洪厚、高亢、蒼勁的演員稱為大紅臉;嗓音條件不好、紅臉唱不上去、嗓子尖細、音域不寬的演員稱為二紅臉。如《打金枝》裡的明皇;《反洋河》裡的楊家三兄弟。豫西調李樹建在《清風亭》裡的角色,則不同於一般的紅臉,介於紅臉和邊生之間。

    生行的大紅臉和二紅臉的界限很,大紅臉專演關羽;二紅臉專演趙匡胤、秦瓊、康茂才等類角色,主要是武功戲。

    紅臉代表著正義。

  • 2 # 頹廢的執著

    豫東調,指的是以商丘為中心的一個豫劇支派,又稱“下路調”或“東路調”!因其流行區區域接近魯西南,受山東梆子的影響,其主要特徵是以俗稱“上五音”為旋律線!用“二本腔”(假嗓)演唱,與山東梆子(高調梆子)極其相似,可見它們的關係極為密切。傳統劇目基本同!豫西調,也是豫劇的一個流派,又稱西府調。早年多在豫西山區以及洛陽一帶演出,百姓稱之為“靠山吼”,藝人們相傳,豫西調是由清乾隆年間朱仙鎮蔣門的一支流傳下來的。在清光緒年間之前,豫西調和祥符調在板路、唱腔上基本相同,直到光緒末年才改唱“下五音”,和豫東的“上五音”唱法有了明顯區別。自此,藝人們為了區別,把開封等地的上五音唱法稱之為“豫東調”,洛陽一帶的下五音唱法稱之為“豫西調”、“西府調”。

  • 3 # 荷聲茹夢

    豫劇的唱腔在長期演出實踐中,根據各個地區的風土人情的不同,漸漸形成了幾個不同風格的區域唱腔藝術,極大的豐富了豫劇藝術的表現力。

    其中以開封為中心形成了委婉俏麗的祥符調,陳素真,閆立品,桑振君就是傑出的代表。在沙河流域一代產生了沙河調,劉法印,安金鳳是沙河調的藝術家。

    商丘一帶流行的唱腔為豫東調,洛陽一代為豫西調。

    題主主要問題是豫東調和豫西調的藝術特色,今天就簡單說一下我個人的理解……

    豫東調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劇目多,藝術家更是層出不窮,燦若繁星。

    一代代紅臉王的出現極大地擴充套件了豫東調的影響力。上世紀八十年代劉忠河繼承了唐玉成的唱腔異軍突起,被稱之為“一個演員救活了一個流派”,也就是從那時候起,我才領略了豫東紅臉王的唱腔魅力所在。

    劉忠河被稱為“平民皇帝”,一出《打金枝》可以說是豫劇紅臉戲的絕唱。在這齣戲裡劉忠河用他的瀟灑飄逸,平易近人的藝術充分展現了豫東調唱裡有說,說中帶唱的演出風格。

    豫東調近些年來湧現出了大量的紅臉王,朱坤芳,張芝茂,謝慶軍,範軍,洪先禮,索文化……等等,他們都以自己出色的表演為豫東調的發展做出了自己的貢獻。當然豫東調不僅有大量的鬚生藝術家,以馬金鳳為代表的旦角也有突出的表現。馬金鳳開創了“帥旦”藝術,被譽為“洛陽牡丹”,是五大名旦碩果僅存的一位藝術大師。當然還有黃愛菊,董芙蓉等優秀的旦角藝術家。

    和豫東調的慷慨激昂不同,豫西調的風格就有些哀婉淒涼,纏綿悱惻。代表人物當然是開創了崔派藝術的崔蘭田大師,她是聞名遐邇的豫劇十八蘭之一。她的《桃花庵》,《秦香蓮》,《賣苗郎》《三上轎》被稱為崔派的四大悲劇,每一部都是豫劇的經典。更為可貴的是崔蘭田老師特別注重傳承,培養了張寶英,郭慧蘭,邊秀芹,崔小田等優秀的繼承者。張寶英更是根據自己的條件發揚了崔派藝術,形成了“崔腔張韻”(我個人的總結)的獨特風格。豫西調還有一位傑出的代表人物,這就是李樹建!李樹建在老藝術家王二順唱腔的基礎上,大膽創新,勇於開拓,演出了“忠孝節”三部曲,《程嬰救孤》《蘇武牧羊》……豫劇在新時期有了一個全新的流派——李派。在他的帶領下,豫劇走出了國門,迎來了一個嶄新的時代……

  • 4 # 魏青衣

    豫東調和豫西調都是豫劇中的經典調式,豫東調和豫西調,除了覆蓋地不一樣之外。兩者最大的區別就在於主調式和唱腔風格不同。

    豫東調,又稱下路調或東路調,是豫劇流佈地域最廣的一個流派。以商丘為中心,流行於虞城、夏邑及民權、寧陵一帶,大約在清朝道光年間形成。豫東調曲調的基本特點為徵調式,調式主音為5,並且以5為終止音。一般用假嗓演唱,常用區域為中音區的5到高音區的5。

    豫東調的腔調,女宣告快俏麗,男聲高昂明朗。

    豫西調又稱上路調或西府調,早期還被稱為豫西梆子。是清朝乾隆、嘉慶年間流行於河洛一帶的“十字調梆子腔”與傳播在伏牛山的“靠山黃”相結合的產物。豫西調形成之後,很快就代替了長期統治這一區域的弋陽腔,亂彈和羅戲,並且吸收了它們的有益成分。

    到了同治,光緒年間,豫西調的範圍已經形成了以洛陽為中心,覆蓋了鄭州、禹州、以及伊川、嵩縣等十八個州縣。豫西調的曲調是宮調式,調式主音為1,一般以1為終止音。常用區域為中音區的1到高音區的1,一般用真嗓演唱。

    豫西調的腔調,女聲哀怨柔婉,男聲蒼涼悲壯。

  • 5 # 文化指路人

    在豫劇中“豫西調”和“豫東調”的區別還是很大的,豫東調比較奔放、高亢、活潑,豫西調比較婉轉悲壯,感情細膩,“豫東調”和“豫西調”的完美組合讓豫劇變化更加的豐富和具有表現力。 豫劇以商丘為中心的"豫東調";以洛陽為中心的"豫西調",豫劇唱腔韻一般分為"豫東調"與"豫西調","豫東調"與"豫西調"各自具有顯著特色流派。 豫劇的特點:唱腔鏗鏘有力,大氣磅礴,熱情奔放,豫劇的行腔酣暢、吐字清晰、善於表達人物內心情感,再加上豫劇的節奏鮮明強烈,故事情節跌宕起伏,曲調詼諧趣味高。 豫西調和豫東調不同之處在於豫西調委婉動聽,唱腔悲涼適合演悲劇,豫西調在劇情上安排和板唱腔,唱腔流暢、節奏鮮明,吐字清晰容易被觀眾聽清,在品味豫劇《穆桂英》這部戲時,豫東調男腔高亢醇厚;女腔莊重委婉,豫東調唱詞讓人通俗易懂, 唱腔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豫劇作為民間戲曲的一種,屬於民間音樂的一種,區別於其它形式的音樂,比如交響樂、歌劇等,豫劇還有不同於其它音樂形式的創作方式,豫劇相傳至今不斷髮展豐富,豫劇的有著極強的傳統性和穩定性。 因此豫劇它凝聚了人民群眾的創造智慧,這種創作不在相同時間、和同一個地點進行,很多人勞動的積累完成,俗稱為群眾性,這種群眾性來自於人名群眾,因此有廣泛的民間性。 

  • 6 # 球迷戲迷

    現在的豫東調和豫西調已經不分地域了,說直白一點,用假嗓唱的是豫東調,大本嗓的是豫西調,可是像紅先禮等的大段唱腔有時中間也用大本嗓,如《劉墉下南京》。豫東調的代表人物有唐喜成、劉忠河等。豫西調的代表人物有王二順、王善普、李樹建等。豫劇現代戲就沒有那麼多講究了,都是豫東調和豫西調相結合,取長補短,只要曲調優美、旋律動聽就好,你要不信,那你說說孟祥禮、賈文龍、任宏恩、杜啟太等名家的調是啥調。

  • 7 # 新說11

    豫東調與豫西調除了創使人不同,流行地區不同,它的唱腔韻味,音樂特色有明顯區別,豫東調唱腔較明亮,真假桑結合,並且鑼釵打擊樂結合,演唱較大氣明快。而豫西調是用大本嗓演唱,唱腔委婉低沉,易於演唱悲切悲壯的戲。兩種戲曲唱法各俱特色,在男生唱腔中是豫劇唱腔的中堅。

  • 8 # 微笑279769517

    豫東調是以商丘為中心,豫西調是以洛陽為中心,豫東調高亢一些,豫西委婉一些,劉忠河的就屬豫東調,他的唱腔大多人挺喜歡的,他和黃愛菊合作的打金枝就很出名。豫劇新秀孫祥雨唱的就特別好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a版大衣適合什麼人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