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易學點悟

    這個命題有待商榷,因為蚩尤也是華夏的一份子。

    現在我們都說,我們是華夏子孫,中華兒女,這個是有根據的。古代的華夏族是漢族的前身,生活在中原地區。中原地區包括河南省以及河南鄰近的安徽北部、河北省南部、山西省東南部,陝西省東部及山東省西部各一部分在內的黃河中下游地區。

    根據《史記·天官書》記載,蚩尤涿鹿之野戰敗前就生活在黃河中下游地區。與炎帝同屬一個部落,因與炎帝發生矛盾而自行發展。後因異夢聯合夸父討伐炎黃,被炎帝和黃帝聯合打敗才從冀州撤退。

    蚩尤的故鄉,按九星分野來說是玄枵,齊分野,屬青州。今日大致包括山東省的濟南、泰安、萊蕪、登州、淄博、萊陽、青島,河北的滄州、天津等區域。河北省涿鹿縣境內現在還儲存有蚩尤墳。

    今人常稱蚩尤是東夷部落的首領。其實"東夷"是商、周時代"華夷五方"格局形成後的稱呼,時代較蚩尤晚得多,或曰東夷乃蚩尤之後,更為恰當。

    蚩尤戰敗後,人們都認為蚩尤是一個暴君,漢族先人為了與四夷((東夷、南蠻、西戎、北狄)區分開來,把自己稱為華夏。

    蚩尤的後代現在大多分落於三苗九黎族中,像屠、鄒、姜、黎等這幾個姓氏的人都是蚩尤的後代。

    蚩尤遺裔在古籍中有記載的,有鄒氏、屠氏。

    王嘉《拾遺記》:"軒轅去蚩尤之凶,遷其民善者於鄒屠之地,遷惡者於有北之鄉。其先以地命族,後分為鄒氏屠氏"。鄒姓、屠姓今為漢族常姓。

    《路史·蚩尤傳》說:"蚩尤姜姓,炎帝之裔也"。黎,當代黎姓的人口已近200萬,排在第一百零三位,大約佔全中國人口的0.16%。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廣東、廣西兩省區,大約佔黎姓總人口的46%,其次分佈於江西、四川、湖南、安徽、海南、貴州、重慶、湖北,這八省市又集中了44%。

  • 2 # 棍哥觀史

    我們常以炎黃子孫自比,亦有華夏之說,但值得提及一點,這些說法都來自古籍文獻記載,其中不乏神話傳說。考古探索雖有遠古文明的發現,但由於缺乏遠古文字出土,故而這段歷史是否列為信史並未得到學界一致認可。我們尚且按照歷朝歷代的史料文獻來看看炎黃子孫與蚩尤後裔有何區別。

    炎黃與蚩尤的戰爭

    在人類文明的發展程序中,普遍認為由採集、漁牧、狩獵等生產方式,向農耕生產方式的發展為文明的進步。華夏祖先完成這一生產方式過渡的就是神農氏部落,後單指該部落首領炎帝,他發明了農耕生產工具耒、耜,讓華夏進入原始農耕文明,神農氏部落也成為華夏大地上最強大的部落。“炎”字的含義也是指該部落懂得使用火,當時是新石器時代,人家都已經吃熟食了。

    在《孔子三朝記》中,就寫道“蚩尤,庶人之貪者”,很明顯是用來區分炎帝的高貴,以及蚩尤的卑劣。《龍魚圖》中也以炎帝為正統,並引上天神靈相助,最終制服蚩尤。這些記載的政治意圖非常明顯,天子、諸侯、庶人的概念早已被賦予神話,因為周天子是黃帝后裔。不論後世如何定義炎帝與蚩尤的等級劃分,二者之間的戰爭中,炎帝部落起初並沒幹過蚩尤的九黎部落,後與黃帝部落聯合,得玄女之助,才戰勝並殺死了蚩尤。

    蚩尤後裔姓氏演變

    中國古代姓氏的來源,是基於“天道”的原始崇拜、圖騰崇拜與祖先崇拜。“天道”是指一切事物的規則規律,體現為各部落的圖騰,例如白鹿、蒼狼等,這些圖騰就是姓氏形成的根源。姓氏的出現也代表著文明的進步,它是一個部落區分於其他族群的標誌,所以最初的姓氏就是部落的名稱、或部落首領的名字,正如炎帝神農氏,其部落也應該稱為神農氏部落。由於每個部落都需要繁衍生息,所以以部落起源的名稱延續下來,就成了姓氏的傳承,代表著一個祖先繁衍的後代,也就是宗族。

    本身姓與氏並非一個整體,姓產生後,世代相傳,一般不會更改,而氏隨著封邑、官職的改變而改變,因此會有一個人的後代有幾個氏或父子兩代不同氏。姓氏與人名一起構成了一個人的姓名,例如秦始皇嬴政就是嬴姓趙氏,嬴姓代表其父族的血脈延續,趙氏可理解為其母親趙姬的血脈,也可理解為出身於趙國,代表著一個宗族的分支,用來區別家族子孫處於何處。簡單來講,姓就是一種族號,氏則是姓的分支,秦漢以後姓氏合為一體不再區分。

    炎帝部落的神農氏單指氏,他是屬於姜姓部落的分支,清朝學者張澍在《姓氏尋源·路史》中闡述過蚩尤的來源,追本溯源亦是發源於姜姓部落,所以蚩尤與炎帝很有可能是同宗同源的不同支派。而炎帝與黃帝屬於不同源頭,上古八姓為姬、姚、媯、姒、姜、嬴、姞、妘,黃帝屬姬姓,由於生產方式的進步,子孫後代遷移定居,形成諸多氏族支派,這些氏族在秦漢以後就成了我們所謂的“姓”,這得益於姓氏的合二為一!

    “黃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姞、儇、衣是也。惟青陽與夷鼓同己姓。”——《三語》

    例如黃帝之子得“姓”者十四人,這裡指的就是氏的劃分,而非真正意義上的姓。炎帝也是如此,其姓為姜,後發展出來的呂、謝、齊、高等姓氏,都可理解為姜姓的不同氏派,隨著時代的發展,尤其是“郡望”的產生,最終都成為百家姓的一員。也有一種說法是部落首領之子是有資格得姓的,黃帝之子的十二姓皆指真正意義上的姓,而非氏的支派。

    再回到蚩尤這個部落,蚩尤是九黎族部落的首領,有些史學家認為蚩尤部落就是西南少數民族的部落聯盟。他們向黃河流域發展,嚴重威脅到了以黃帝和炎帝為核心的華夏部落,故而上古時期的中華大地上才會發生戰爭。蚩尤兵敗後,黃帝將其殺死,其部落民眾統統被炎黃兩部吞併融合,所以蚩尤部落也可以算是華夏民族的祖先之一。

    據現代學者考證,蚩尤後裔演化的姓氏主要有兩個,即“鄒”、“屠”這兩個古老姓氏。鄒姓在中國姓氏中排名第十六位,其中有一支源於姚姓,姚姓之鄒乃追溯至舜帝姚姓。另一支就是蚩尤戰敗後的後裔,他們在魯西地區紮根下來,為避免戰爭,將部落改稱為鄒屠氏。屠姓也是如此,一支是商朝王族後裔,另一支則是鄒屠之地的蚩尤後裔。

    另一個與蚩尤九黎部落有關的姓就是“黎”姓,此姓被認為是“九黎之後”,蚩尤也被稱為“九黎之君”,但在“正統思想”下,古籍中將少昊認定為九黎先祖。而《尚書》中有載“西伯(周文王姬昌)戡(戰勝)黎”,《史記·周本紀》也記載過商紂時西伯敗耆國,這些與蚩尤源於“姜姓諸侯耆”正好能夠對應,說明所謂源於商周的漢族黎姓,本身就與蚩尤有關。

  • 3 # 講故事悟人生

    我們是中華名族華夏子民,炎黃子孫,這是絕大多數人的共識。在炎帝和黃帝並肩作戰打敗南部的蚩尤部落後,兩部落組成了華夏族,華夏的意思是又大又美麗的意思。但是蚩尤部落失敗了並不是人員全部消失了,在中國眾多的姓氏中據考證有四個姓氏是來自蚩尤部落的,他們為:蚩、黎、屠、鄒。

    一:蚩姓。

    現行罕見姓氏。今雲南之瀘水、華坪等地有分佈。傈僳族有此姓。《鄭通志·氏族略》收載。其注云:“蚩尤氏之後也”,以名為氏。蚩尤,系中國古代九黎族首領,相傳他曾與黃帝戰於涿鹿之野。又,蚩,傈僳語“用刀砍”之意,或意譯而改從漢字姓“砍”。

    二:黎姓。

    黎姓是一個古老的姓氏,源於蚩尤。漢族黎氏源於商代、西周時期的黎國。黎國位於今山西境,先建在今長治市西南,春秋時遷於今黎城縣東北,後其地入於晉。《尚書》中“西伯(周文王姬昌)戡(戰勝)黎”,《史記·周本紀》商紂時西伯敗耆國,即此。

    當代黎姓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廣東、廣西兩省區,大約佔黎姓總人口的46%。

    三:屠姓。

    出自九黎族,是蚩尤的後代。相傳,上古時代,黃帝與炎帝 兩個部族聯合起來,在涿鹿與九黎族大戰,擒殺了九黎族的首領蚩尤。遂將其部族人收入自己的部落。其中一部分人願意歸順的,就遷到鄒、屠兩地定居,形成鄒、屠二姓,均以居住地名為姓。鄒、屠二地均在今山東境內。

    四:鄒姓。

    蚩尤之後 據《拾遺》所載: 神農後裔蚩尤。黃帝敗蚩尤後,遷其民至鄒屠,根據地名命名為鄒屠氏 出自子姓 稱鄒氏為商紂王微子啟的後代。公元前11世紀周平公把商的周圍地區封給殷紂王庶兄微子啟,建立宋國,建都於商丘,其後三朝採食於鄒邑,其第五世孫叔樑仡以邑名“鄒”為姓。所以稱之為山東鄒氏。

  • 4 # 中二少年0726

    據說苗族是蚩尤的後代,但上下五千年兩姓通婚,大概找不到最初的蚩尤後代了,如今的華夏子孫是56個民族,每一箇中華兒女。

  • 5 # 豐城遊子shaoxing

    相傳蚩、黎、屠、鄒為蚩尤後代,而非炎黃後代。

    但炎黃已經是中華民族的代名詞,炎黃子孫已經是華夏子民,中中國人的代名詞。

    雖然,相傳蚩尤為遠古的反派代表,後來被炎帝皇帝戰敗,只留下這四個姓氏,也已經延續千歲萬代,就算不是炎黃血統,但早已是中華民族的子孫後代。

    中華民族文化源遠流長,民族融合,異性融合,文明融合,所體現的傳統文明都為我們華夏子孫所創。凡事華夏子孫皆為兄弟姐妹,皆為家庭成員。沒有種族歧視,不分東南西北,同喝一江水,同唱一首歌,團結友愛,手牽手,心連心。

  • 6 # 江湖依舊老了

    首先,我解釋一下,蚩尤是神農氏炎帝姜黎這一支的後人,所以九黎蚩尤的後人,肯定是華夏子孫,而且是正宗的華夏子民。

    這些逃離炎帝黃帝追殺的九黎部族,紛紛改名換姓。如今的蚩、黎、屠、鄒等都是蚩尤的後人。

    如今蚩尤的負面形象,我估計是炎黃戰勝蚩尤後,對蚩尤的歪解,勝者為王。也或許蚩尤原名“赤龍”,硬生生被炎黃,將一條龍改成了一條蟲(蚩尤)。

  • 7 # 老人新手新手

    此言差矣,以蚩尤為代表的南方蠻族和苗族,與北方的炎帝黃帝為代表的北方民族,爭戰之後,雖然北方民族取得了勝利,但不是北方滅了蠻族,而是形成了南北統一,除了當時的苗族之外,統歸漢族,都是華夏子孫,請參考范文瀾的中國通史!

  • 8 # liuliu778899

    筆者說的事,估計大多不贊同你的觀點,炎黃和蚩尤都是華夏民族的重要創立者。按照你的觀點,中華民族56個民族只有漢族才是華夏子孫,況且在慢長的歷史程序中,民族之間的爭鬥從來就沒有停止過,基本上都是你死我活的鬥爭!嚴格的說從明朝開始,才慢慢實現民族融合。特別是新中國建立以後,中國各民族之間才實現真正的融合,有時也還有矛盾產生,但都把自已看成中華民族的重要組成部分。至於你說的這四姓,也許是蚩尤的後代,這需要嚴格考證。但他們不是外來民族,他們在華夏大地上繁衍生息並狀大,蚩尤和炎黃的爭鬥只是華夏慢長曆史過程中的一個小插曲,也許如神話中所說一樣,蚩尤作惡多端,所以後人才把他描邪惡的化身,但我們不能把他的後輩排除在華夏子民之外!

  • 9 # 吳家波喜鵲

    美國的印第安人嗎?哈哈

    中國籍人,都是華夏兒女,幾千年來,已經融合成一個和諧的大家庭了。互榮互生,才是最基本的原則。不論是什麼民族,只要是中國五十六個民族之一,都是華夏子孫。

    其實,印第安人,也是那個遠古時代中中國人的後裔,殷朝人。所以,從現在開始,我們應該把印第安人重新音譯,應該叫殷地人……

  • 10 # sunshine55829336

    現在為什麼教材裡把岳飛等以前我們課本里的民族英雄給剔除了?因為當年他們所抗擊的人現在和我們是一家人,這個對那些少數民族來說好像在排擠他們一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尼古丁最怕的茶水是什麼?注意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