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生守護7544
-
2 # 猥瑣地為所欲為
所謂的小米加步槍,就是指1930式米加步槍的小型化。1927年,秋收起義的工農武裝開進井岡山,經過短暫的整合後勉強扎穩了根。中共明白在未來會面對反動派的長期圍剿,也明白工農武裝在火力上的不足。於是在黨的號召下開始研究屬於人民的先進武器,經過三年的科研攻堅,中共武裝部終於將米加粒子應用到單兵輕武器上了,也就是1930式米加步槍,該槍全重8.2kg,全長906mm,擁有巨大的毀傷能力,是保衛中華蘇維埃的利器。
但奈何截止1933年,總產量也不過79支,在第五次反圍剿中被損壞37支,另在長征開啟前被沉江或就地掩埋31支,過草地失蹤4支。僅紅一師將剩餘7支米加步槍拆為零件,在陝西會師後組裝出3支。
1939年,抗日戰爭如火如荼。中國軍隊在火力嚴重不如日本侵略者,笨重的米加步槍又很難在敵後作戰中有所發揮,所以將米加步槍小型化、輕量化是迫在眉睫的,最後選定在黃崖洞兵工廠進行米加步槍的重製。可惜的是,抗日形式的嚴峻,和抗日艱苦的條件,然後研發進度很慢,經過五年年的努力,最後在1944年小米加步槍才姍姍來遲。新式的小米加步槍,全重降到4.6kg,生產工時縮短至原來的三分之一,在此基礎上卻能保有原來50%的毀傷面積。截止1945年日本投降,總計生產1843支。
-
3 # 天刑17
所謂小米加步槍,指的是簡陋的後勤:小米。和一般的武器裝備:步槍。
這句話的意思是:我們用簡陋的後勤,和一般的武器裝備,靠著兩條腿,打敗了日軍,和國軍。一、簡陋的後勤:小米
我們的後勤條件非常艱苦,但是因為勤儉節約,和執行官兵一致,所以雖然主食吃的是小米,但其實吃的,一直比國軍要好。
1、紅軍時期。1932年紅軍部隊伙食費,每人每日大洋1角,或口糧1斤6兩(舊秤1斤=16兩),菜金3分錢;相當於每月3.9銀圓伙食費。出差人員伙食費每人每日大洋2角,相當於每月6銀元伙食費。
同時期蔣,雖然名義上能拿到6.7-10塊錢一個月,但蔣伙食費包括在薪水裡,所以從上到下都有意識的吃飯省錢,加上有意剋扣,每個月在吃飯上往往只花一兩塊錢,吃的反而不如我們。
(1) 口糧(每人每天):軍隊系統小米1斤8兩(750克);政、民系統的幹部小米1斤6兩(687.5克);交通員、戰士等小米1斤8兩。
(2) 伙食(菜金,每人每月):大灶肉2斤,油15兩(468.75克),鹽1斤,菜45斤,炭45斤(燒木炭者加倍);小灶肉4斤,油1斤8兩,鹽2斤,菜45斤,炭75斤(燒木炭者加倍)。
相比之下,國軍一般是每天兩頓飯,一共九兩米,菜壓根沒有,或者是吃點醬菜鹹菜而已。僅講這吃的,國軍和我們比,就是天上地下了。
3、解放戰爭時期。解放戰爭中,我們的後勤條件大大改善了。不僅吃飯管飽管夠,還有零花錢。一般士兵一月有津貼3到5元,連排長是5元到8元,團長以上為10元到15元不等。
資料顯示,僅三大戰役中,解放區出民工539萬,出動牲畜1036300頭,支援糧食95000萬斤。尤其是在淮海戰役期間,;籌集糧食9.6億斤,運送到前線的糧食4.34億斤。
二、一般的裝備:步槍。
我們的裝備,也是在戰鬥中不斷髮展壯大的。
9367人共有3412支步槍,724支馬槍,平均2.3人一支槍。
步馬槍彈43012發,平均每支步馬槍有10發子彈;
539支駁殼槍,2872發駁殼槍彈,平均每槍5發子彈;
93支手槍,3支伯格曼衝鋒槍,共有6051發子彈;
93挺輕機槍,27361發輕機槍彈,平均每挺有294發子彈;
29挺重機槍,23222發重機槍彈,平均每挺重機槍有800發子彈;
迫擊炮6門,迫擊炮彈67發。平均每門炮11發
此外,還有55把刺刀和204枚手榴彈。
由紅軍主力改編而成的八路軍尚且如此,南方八省游擊隊改編而成的新四軍,情況就更糟了。新四軍成立時,全軍編4個支隊,總計10300人,3000餘槍,其中絕大多數是磨損嚴重的老套筒和漢陽造,中正式很少。許多戰士還拿著大刀和梭鏢。
這時候說是小米加步槍,毫不誇張
2.抗戰中期。沒有槍炮,敵人給我們造。到1938年底,八路軍先後作戰1500餘次,消滅日偽軍5萬餘人,繳獲各種槍12000餘支,自身也由改編時的4.5萬人發展到15萬餘人。
1941年初,新四軍第1師第1旅成立時,全旅5500人,裝備有步槍2185支,輕機槍101挺,重機槍22挺,迫擊炮6門,擲彈筒1個,駁殼槍300支,手槍50支。
3、抗戰困難時期。真正的小米加步槍,是從1941年開始的。百團大戰把好不容易積攢的武器幾乎消耗殆盡,日軍又抽調主力,對我華北敵後抗日根據地,展開了大規模掃蕩。
這個時期,許多八路軍戰士僅有3、5發子彈,作戰以反掃蕩和小規模伏擊為主。
這時候的戰鬥,往往是等日偽軍接近到50米內,打出一排槍和扔出一排手榴彈後,立即發起白刃衝鋒,在進入拼刺距離時,再對面前的敵人放一槍,直接就開始拼刺。剩下的一發子彈,則作為保槍之用,非到萬不得已,絕不能輕易使用的。這就是俗稱的“三槍八路”的由來了。這時候的八路軍,真的是“揹著小米袋,拿著三發子彈的步槍”在抗日,小米加步槍,實至名歸!
4、解放戰爭時期。但是在戰鬥中,我們通過繳獲、自制、援助、接受日軍投降武器等手段,大大發展起來了。到1946年6月,我們的實力統計如下:
總兵力133.5萬人,步馬槍53.3萬支,輕機槍2.1萬挺,重機槍2474挺,各種炮2211門。這時候,就遠遠不是小米加步槍了。而後來,有了蔣這個運輸大隊長,我們的武器裝備更是大大提高了。坦克重炮都有了。
所以,所謂小米加步槍,是困難時期的客觀條件,是告訴我們,要記住當年的艱難困苦,是不能隨便調侃的。 -
4 # 陶田福
回答這個問題的人不多,我基本都看了一下,除個別人的回答有點靠譜外,其餘的回答都是驢脣不對馬嘴。
我真不知道回答這個問題的軍事武器專家們,有沒有讀過抗戰史。小米加步槍,實際上是我們的偉大領袖毛主席在離開西柏坡進入北京城時,對周圍的工作人員講的一句話。大概意思是當時有的工作人員說,進北京後要買點東西。毛主席說買點東西可以,但不要忘了我們曾用小米加步槍打敗了日本侵略者和國民黨反動派。教育工作人員不要忘了艱苦樸素的優良作風。
這裡的小米加步槍,並不是講是一種單純的武器裝備,而是講當時的物資缺乏,條件艱苦,武器裝備簡陋。
小米是指糧食,即是講中中國人民和人民軍隊在共產黨和毛主席的領導下在艱難困苦的條件下,依靠喝小米粥和使用簡陋的武器解放了全中國。
可是有些軍事武器專家在回答這個問題了時,硬是把小米和步槍混為一談,說是某一種步槍的型號或品牌。這是裝Bi還是真不如道?
-
5 # 國平軍史
據考證關於“小米加步槍”的說法,來自於艱難困苦的抗日戰爭時期,“七·七事變”以後,日本開始了對華全面的侵略戰爭。在事關民族危難時刻,國共兩黨摒棄前嫌,團結在一起,攜手共同率領全民,一致對外抗戰。
在陝北的中國工農紅軍主力部隊,被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不久改稱為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軍方和民間習慣稱八路軍);在南方八省進行遊擊戰爭的中國工農紅軍和游擊隊,則被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簡稱新四軍。
因此,八路軍三個主力師當初4.5萬人,20萬元軍餉發下去,也是異常艱苦的,軍餉不足的部分,包括隊伍擴編的人槍,國民政府是沒有軍餉下撥的,全靠八路軍各師自行解決糧彈和服裝。
在一份資料中顯示,八路軍第129師每月領到的軍餉為4至6萬元。對此,賀龍師長還主張多留一些給中央,說八路軍應儘量到敵後去自籌糧款。因此,上至師長賀龍,下至連隊的普通士兵,每人每月領到的軍餉,都是一塊大洋。
在第120師中,師長和士兵,每月發放一樣的軍餉,古今中外的軍隊中,也只有共產黨領導的軍隊才能做到,真正體現了官兵同甘共苦的精神。
因此,歷史上“小米加步槍”,指的是當時八路軍生活條件非常艱苦,畢竟陝北一帶、包括太行山等地,其主糧是以小米、玉米和高粱等為主,不似南方一般條件好,能夠吃上白花花的大米飯。
此外,八路軍當時的武器裝備,除了少量衝鋒槍、輕重機槍、迫擊炮、擲彈筒等以外,基本上是以當時常見的5發栓動步槍,比如漢陽造、老套筒、三八式等。
“小米加步槍”,指的是我軍糧食供給和主要的武器裝備,強調的是我八路軍除了生活條件異常艱難以外,說的就是武器裝備落後於當時的侵華日軍,以及國民黨的正規軍隊,甚至都不如某些地方上的民團武裝等。
不僅將侵華日軍趕出了中國,而且在此基礎上與新四軍一道,發展壯大成為中中國人民解放軍,推翻了三座大山,奪取了全國的勝利,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是非常了不起的軍事成績,為古今中外所罕見,我軍以艱苦的生活條件以及劣勢裝備戰勝了強敵。
-
6 # 度度狼gg
這句話不要解讀錯了,所謂的“小米加步槍”不是特指哪一款步槍,不是漢陽造不是中正式也不是三八大蓋,而是代指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初期我軍武器裝備的落後狀態。當時我軍不僅沒有海空兩個軍種,陸軍也是以“輕步兵”為主,嚴重缺乏炮兵、輜重、騎兵、工兵、通訊等特殊兵種,就跟別提裝甲兵了,所以華野和中野在用繳獲的重武器編組火力單位時,通通稱為“特種兵縱隊”。
重慶談判期間,老蔣提出“軍令統一”的問題,陰謀剝奪或者削弱我黨領導的武裝力量,一些不明真相的民主人士還真的討論起這個問題來,毛大帥不失幽默地說:“沒有這幾十萬條破槍,我們固然無法生存,你們也無人理睬”!這裡的“破槍”其實跟小米加步槍裡面的“步槍”一個意思,既是一種自謙,也真實反映了當時雙方軍隊在武器裝備上的巨大差距。
“小米加步槍”的理論出自抗日戰爭最艱苦的時期,自1941年皖南事變以後,重慶政府徹底停發了八路軍的軍餉和軍需補給,再加上日軍的重重封鎖,八路軍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解決裝備和給養問題。小米是陝北和太行山區百姓的主要口糧,八路軍能夠頓頓吃上小米都是奢望,遂有此形象比喻,它不是東北的玉米高糧米、河南的麵粉、江南的稻米,就說明了代表性,所以這上半句確實是特定環境下產生的。
至於步槍就比較容易理解了,抗戰初中期八路軍的裝備嚴重低劣,彈藥亦不充足,否則也不可能由著20多萬華北日軍猖狂,戰士們能用上一支繳獲的三八大蓋那都歡喜的不行,更別提其他重武器了。所以“小米加步槍”的表述在抗戰時期還是非常精準的,正是在如此困難的條件下,八路軍堅持了八年敵後抗戰,直至鬼子投降。
抗日戰爭勝利之初,敵我雙方的武器裝備差距仍然很懸殊,蔣軍接收了絕大部分投降日軍的武器裝備,其200萬野戰陸軍中約有四分之一為美械、四分之一國械(自產)和二分之一的日械,並且彈藥比較充足。空軍有900多架各型戰機,海軍接收了日本艦艇288艘以及美國淘汰轉讓的271艘,尤其是蔣軍掌握著當時國內幾乎所有的軍工企業,是能夠製造一定數量的武器彈藥的,而在這方面,除東北戰略區之外,我軍多為空白。
以1947年上半年為例,蔣政權控制的軍工廠,仍然可月產中正式步槍13000支、輕機槍1000-1200挺、重機槍500挺、82迫擊炮250-300門、60炮700門左右,彈藥產量則為步機槍子彈2500萬發、82迫擊炮彈10萬發、60迫擊炮彈12萬發左右。不過隨著我東北軍區軍工生產的逐漸成規模,這個差距有所縮小,不僅東北野戰軍武器彈藥較為充足,還有餘力通過海路支援華野和中野一部分。
其實我軍最大的武器改善來源還是拜“常大隊長”所賜,由於在戰爭中我軍大量成建制殲滅敵軍,所以蔣軍裝備的許多武器都成為了我軍的戰利品,這個數字甚至達到了驚人的程度:我軍三年時間一共從蔣軍手中繳獲各型火炮超過27000門,其中迫擊炮有11896門、美式105榴彈炮有587門、美式日式的山野炮有2868門,其他高射炮、戰防炮、步兵炮、重型迫擊炮等武器合計有4000門左右,另外還有擲彈筒21000多具。
至於輕武器的繳獲數量更是巨大,三年中我軍共繳獲了近32萬挺機槍或者衝鋒槍,其中僅重機槍九有31000多挺,輕機槍16萬8千餘挺,衝鋒槍12萬挺。火焰噴射器由於蔣軍裝備的也不很多,因此只“貢獻”出288具。而步槍數量達到了驚人的299萬零2千2支、短槍則有16萬8千支,也就是說,運輸大隊長送來的步槍數字遠遠超過了我軍的自產量。
所以到了戰爭中後期,“小米加步槍”肯定已經名不符實了,東北野戰軍和華東野戰軍的精銳縱隊,其武器裝備水平絲毫不弱於對手,東野解放錦州時動用的75毫米口徑以上重炮多達598門(之前有專文考證過),並且炮彈基本管夠,直接把範漢傑的炮兵轟得啞火。而淮海戰役的碾莊圍殲戰中,華野一天傾瀉到黃百韜兵團頭上的炮彈,多達30000餘發,我軍從“幾十萬條破槍”僅僅三年就壯大成為火力強大的500萬軍隊,常大隊長功不可沒。
到了淮海戰役期間,在廣大人民群眾的踴躍支前下,華野中野已經是包子饅頭可勁造,當然不再以小米為口糧,所以,“小米加步槍”其實有兩層含義,直觀的意思是指敵強我弱時期我軍的艱苦奮鬥,不懼怕任何裝備先進的敵人,用低劣的武器一樣堅持戰鬥一樣打敗敵人;而引申出來的意思,則是代表我軍在戰爭中的一種精神甚至一種理論,即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是人,是對“唯武器論”的極大戰略藐視。
舉例而言,儘管我軍的裝備在戰爭後期幾可壓倒蔣軍,但是在1950年爆發的另外一場戰爭中,我軍有限的重武器數量、飛機和坦克的數量仍然不及對手的零頭,能夠最終打得敵人低頭求和,一樣可以用“小米加步槍”的革命理論來詮釋。
-
7 # 紅色手電筒
照片裡邊李雲龍用的是中正式,中正式是德國毛瑟1924式步槍的中國仿製品。
中正式是中國第一種全面推行的制式步槍,國民政府意圖通過全面換裝中正式改變國內軍閥裝備混亂,槍炮口徑不一的萬國牌狀態,但是由於生產能力有效,換裝沒有成功。
這種步槍是1934年國民政府引進全套的圖紙以及生產模版,1935年10月鞏縣兵工廠生產出樣槍,在1949年中正式一共是生產約60萬支,中正式和後來的毛瑟98K類似,重量偏重一點,槍管都是600毫米,發射槍彈相同。
應該說,中正式屬於比較優秀的手動步槍,但是由於當時半自動步槍已經成熟,中正式有點生不逢時。
不過,要說“小米加步槍”中的步槍,通常不是指中正式,而是漢陽造或者三八大蓋。
漢陽造是中國生產的第一種使用無煙火藥的步槍,它是德國1888式委員會步槍的中國仿製品,由於這種委員會步槍屬於德國受到法國勒貝爾步槍使用無煙火藥刺激的產品,這種步槍的設計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後來毛瑟在這種委員會步槍的基礎上設計出了著名的毛瑟98,德國就淘汰了這種委員會步槍。而在中國這種委員會步槍也一直生產到了抗戰中的1944年,50多年共生產約120萬支。
三八式步槍也是另一種在中國大量使用的步槍,中國使用三八式步槍很早,在清末編練新軍的時候,就從日本採購過部分,而1917年北洋軍政府採購了4萬支三八式步槍,除了從日本進口,中國的內地兵工廠還仿製過三八式步槍,其中比較多的是山西太原兵工廠。而三八式步槍在抗戰中是關內侵華日軍的主力步槍,被中國軍隊繳獲很多,所以在中國使用也是非常廣泛。八路軍使用的步槍中三八式步槍相當多,而且三八式由於已經開始使用尖頭槍彈,所以無論是精度還是威力都要高於漢陽造。
-
8 # 河馬行空1
平時小米粥窩頭鹹菜蔬菜湯,戰時高粱米乾飯白麵饅頭豬肉燉粉條。日式蘇式美式大炮,日式坦克,美式TNT炸藥,三八大蓋花機關槍。
-
9 # 瘋馬哥
用日式三八大蓋,其次就是98k中國產版中正式這兩種最多,然後凱申運輸隊還提供了部分美式加蘭德半自動步槍,以及極少數恩菲爾德英77步槍,當然還有很多解放區民兵使用的紅纓槍!
-
10 # 提起昨天換明天
小米加步槍是主要是指在抗戰爆發後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以及敵後游擊隊的真實寫照。
小米(穀子)是太行山、陝北延安、榆林米脂人民的主要口糧,小米是古代北方人的糧食作物,在中國有5000年的文化種植歷史。由於沒有當權政府的各種補給,只能吃的自己種,穿的自己製作。
當時由於蔣介石拖延甚至停發八路軍、新四軍的軍餉和補給再加上日軍的封鎖,導致八路軍和新四軍生活艱苦物資極為匱乏。黨中央決定自立更生解決生活和裝備問題。解放區軍民在黨中央和毛澤東的親自領導下,開展了南泥灣、槐樹莊、大風川等地的屯田大生產運動。
回覆列表
抗日戰爭時期的八路軍使用裝備,在抗戰劇裡大家都看到過,八路軍每個戰土身上都挎著兩條袋子,一條是乾糧袋子,一條是子彈袋子,手裡拿著一杆普通步槍,每個人都是以食為天,一天不吃飯人就餓的荒,那個年月條件艱苦,每個戰士身上都挎著一條幹糧袋子,步槍沒有子彈更不行,就跟燒火棍差不多,必須得有子彈,所以得挎著一條子彈袋子,人離不開糧食,槍離不子彈對吧,兵荒馬亂的年月,能有吃的就不錯了,一個戰士能有一杆槍也相當不錯,就能打鬼子,小米加步槍只是個代表說明,並不是每個戰士身上乾糧袋子裝的是小米,乾糧袋子裝的糧食部隊分的五穀雜糧乾糧,有時候是炒麵,有的時候是糧食,總而言之部隊分什麼吃的就帶什麼,不一定每天裝的都小米,乾糧袋子用是小米的名詞來代替了,槍是雜牌槍,不管什麼槍,每個戰士就是一步槍,八路軍裝備落後啊,經常打游擊戰,輕裝上陣,解放戰爭時期一開始,解放軍裝備落後,也是小米加步槍,外加一套行李,三大戰役開始後,從遼瀋戰役開始,解放軍從兵力、裝備,伙食都比國民黨軍要好的多,所以中中國人民解放軍一開始小米加步指的是代表,那個時候一名戰士有一杆普通步槍,有吃就不錯了,我軍條件艱苦啊,在偉大領袖毛主席領下,還要推翻三座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