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657781151026

    兩位院士耕耘於不同領域,他們從事的工作本質上都是在用科學改變社會、造福人類。在某些人個人私慾無限放大、精緻利己主義成為習慣的當下,兩位院士不為名利羈絆的格局、一心牽繫家國的情懷,令人肅然起敬。既可愛真實,又充滿關懷與悲憫,他們身上的人格閃光點熠熠生輝,有著比耀世的專業成就更令人歎服的價值和意義。


    5月22日,“中國肝膽外科之父”吳孟超院士、“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相繼離世,舉國上下無數人痛心不已。網友們用各種方式,哀悼、送別兩位先生。在長沙明陽山殯儀館,不少市民自發為袁隆平送行,有花店免費派送悼念鮮花,有計程車司機義務接送前去悼念的乘客;有畫家為兩位科學家繪製了肖像畫,不少詩詞愛好者作詩紀念兩位老人……


    從官方到民間,從線上到線下,兩位院士的離世為何會引發如此大範圍、大規模的悼念活動?


    首先,兩位院士的去世是舉國之殤,是萬民之痛。袁隆平院士一輩子躬耕田野,為中國糧食安全、農業科技創新、世界糧食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吳孟超院士作為中國肝膽外科開拓者和創始人,成功救治了近兩萬名患者,培養的一大批學生已成長為全國知名專家教授。一位讓華人“填飽肚子”,另一位的一生寫滿了“拯救”二字,有人說,兩位院士用一生的奮鬥和堅守讓我們過上了“醫食無憂”的日子。失去他們,是國家的損失,是百姓的憾事。不少網友表示看到二老離世的訊息時“多麼希望是假的”,後續的轉發、留言、獻花等悼念行為,更飽含著華人情不能已的痛惜之情。


    其次,源於人們對科學精神的崇尚,對努力探索未知、攻堅克難精神的敬慕。兩位院士耕耘於不同領域,他們從事的工作本質上都是在用科學改變社會、造福人類。一段時間以來,社會上“認識流量明星、不認識科學家”“認流量、不認科學”的風氣被輿論詬病,讓科學家為更多人所知曉、讓科學家和科學精神“上熱搜”的呼聲越來越強烈。如今,華人對兩位院士自發的哀悼,說明尊重科學、崇尚科學的價值導向正在得到越來越多人的認同。


    巧合的是,兩位院士離世之日,也是全國科技活動周的開幕日。當天在上海科技節的開幕式上,老中青三代多位科學家走上特意為他們鋪設的紅地毯,接受歡呼與讚頌。“科學紅毯秀”不僅是一場科技活動對科學家的禮遇,更是全社會推崇科學精神的生動寫照。


    此外,群眾自發悼念還源於被兩位老人專業貢獻之外的人格魅力所深深打動、折服。即便已經年過九旬、步履蹣跚,袁隆平還是喜歡幹一件事:去超市看米價。有網友曾拍下這樣一段影片——“袁隆平進入超市後,什麼東西都沒買,顫巍巍地踱到米糧區,挨個檢查了大米和米價,發現挺便宜,放心了,高高興興又走出去了。”而在吳孟超看來,“一個好醫生,眼裡看的是病,心裡裝的是人。”冬天查房,他會先把聽診器焐熱了再使用;每次為病人做完檢查,他都幫他們把衣服拉好、把腰帶繫好。


    小事見精神,細節見品格。在某些人個人私慾無限放大、精緻利己主義成為習慣的當下,兩位院士不為名利羈絆的格局、一心牽繫家國的情懷,令人肅然起敬。既可愛真實,又充滿關懷與悲憫,他們身上的人格閃光點熠熠生輝,有著比耀世的專業成就更令人歎服的價值和意義。一個網友說得好:今日的中國,雖然在一些話題上存在撕扯與割裂,令人欣慰的是,在對共和國脊樑的尊敬和愛戴上,人們卻取得了最大程度的共識。


    “一稻濟天下,肝膽兩崑崙”。


    雙星隕落,舉國悲痛。紀念一個人最好的方法,或許就是成為像他(她)那樣的人。作為一個普通人,不時抬頭仰望星空,讓心靈與兩顆名為“吳孟超”和“袁隆平”的小行星隔空對話,同時,不忘踏實趕路,愛崗敬業,對生活和工作永懷一顆赤誠之心——這或許是我們對兩位院士最好的紀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5歲身份證證件類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