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家長被告知孩子有學習問題和紀律問題時,家長的想法以及由此選擇的做法可以左右孩子後面的行為走向。
①說教②打罵兩種方式為什麼沒效果,我試著分析下原因。
1、說教是單向認知灌輸,如果態度居高臨下,言語以勢壓人,那麼作用僅僅是在提醒孩子→我是對的你是錯的,我說什麼你都得聽。這樣的“硬輸入”完全建立在說教方一廂情願上,試想你是否接受別人這樣跟你“講道理”,當你的意願、感受和困難被對方忽視甚至輕視,你還聽得進對方的“道理”嗎?
2、打罵只是懲誡手段,不具有任何積極教育意義。試想在你不願意配合別人做事、滿足別人要求、接受別人建議的時候,對方指責你否定你打罵你,你還能心甘情願接受對方的“道理”嗎,恐怕心裡被委屈害怕屈辱塞得滿滿當當了吧,哪還有心思去琢磨對方的話是否對自己真的有利!
3、“叛逆期”的說法之所以盛行,是因為父母從沒有意識到和孩子融洽相處是種需要習得的能力,而是想像小孩子容易被操控、糊弄和蠱惑,等孩子自我意識覺醒,面對孩子用激烈的方式表達意願和力量時就亂了章法、不知所措,用給孩子貼上“叛逆”標籤的做法,來彰顯父母的正確和權威以及不容挑戰和置疑。
打罵、說教、貼負面標籤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孩子學習和紀律上反覆出現的問題,原因是消極行為只會帶來消極結果,比如孩子情緒沮喪、心理抗拒、不斷挑戰權威和規則。
要想從根本上幫助孩子解決學習問題和紀律問題,家長必須從零開始學習如何建設家庭環境,因為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根據地;學習如何經營婚姻關係,父母關係是親子關係的基石;學習如何經營親子關係,關係質量決定著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力。
孩子願不願意聽從父母教誨,取決於父母對孩子是否存在影響力以及影響力有多大。在《化解我們內心的衝突》裡,作者用金字塔圖示形象地描繪出影響力發揮效力的過程。
第一步,走出方框/得到內心的和平。
方框:消極思想。
內心和平:情緒穩定。
第二步,和其他具有影響力的人建立良好關係。
其他具有影響力的人:孩子的父母其中一方或孩子的夥伴或孩子喜歡的老師
第三步,建立良好關係。
準確地說,是和孩子之間建立良好關係,理想的親子關係裡,父母角色不是統治者、執法者以及監督者,而是高大、智慧、友善的導師和榜樣。
第四步,傾聽並學習。
父母視角里的世界和孩子視角里的世界大不同,孩子迷失在失控的世界裡,自然會問題頻出。父母不瞭解並理解孩子的世界怎麼幫助孩子重回成長正軌呢?
第五步,教學並溝通。
終於到了家長比較熟悉的一層,“說教”的消極意義在於過度強調父母的權威性,而忽視了平等溝通的必要性,有了前面四步的輔墊,父母的影響力遠勝從前。
第六步,糾正差錯。
這本書的作者把“糾錯”放到了塔尖部分,和傳統的重視行為管教完全相反,意味著當孩子重回成長正軌後,行為問題(包括學習問題和紀律問題)很容易得到徹底解決。
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到有需要的家長,我和你們一樣曾經迷茫過失望過煎熬過,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走過彎路踩過泥坑跌入陷阱,只要我們不氣餒不退縮不畏懼,勇敢走出內心的“方框”,繼續學習和成長,突破自身的侷限,孩子也會跟從前不一樣。
當家長被告知孩子有學習問題和紀律問題時,家長的想法以及由此選擇的做法可以左右孩子後面的行為走向。
①說教②打罵兩種方式為什麼沒效果,我試著分析下原因。
1、說教是單向認知灌輸,如果態度居高臨下,言語以勢壓人,那麼作用僅僅是在提醒孩子→我是對的你是錯的,我說什麼你都得聽。這樣的“硬輸入”完全建立在說教方一廂情願上,試想你是否接受別人這樣跟你“講道理”,當你的意願、感受和困難被對方忽視甚至輕視,你還聽得進對方的“道理”嗎?
2、打罵只是懲誡手段,不具有任何積極教育意義。試想在你不願意配合別人做事、滿足別人要求、接受別人建議的時候,對方指責你否定你打罵你,你還能心甘情願接受對方的“道理”嗎,恐怕心裡被委屈害怕屈辱塞得滿滿當當了吧,哪還有心思去琢磨對方的話是否對自己真的有利!
3、“叛逆期”的說法之所以盛行,是因為父母從沒有意識到和孩子融洽相處是種需要習得的能力,而是想像小孩子容易被操控、糊弄和蠱惑,等孩子自我意識覺醒,面對孩子用激烈的方式表達意願和力量時就亂了章法、不知所措,用給孩子貼上“叛逆”標籤的做法,來彰顯父母的正確和權威以及不容挑戰和置疑。
打罵、說教、貼負面標籤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孩子學習和紀律上反覆出現的問題,原因是消極行為只會帶來消極結果,比如孩子情緒沮喪、心理抗拒、不斷挑戰權威和規則。
要想從根本上幫助孩子解決學習問題和紀律問題,家長必須從零開始學習如何建設家庭環境,因為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根據地;學習如何經營婚姻關係,父母關係是親子關係的基石;學習如何經營親子關係,關係質量決定著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力。
孩子願不願意聽從父母教誨,取決於父母對孩子是否存在影響力以及影響力有多大。在《化解我們內心的衝突》裡,作者用金字塔圖示形象地描繪出影響力發揮效力的過程。
第一步,走出方框/得到內心的和平。
方框:消極思想。
內心和平:情緒穩定。
第二步,和其他具有影響力的人建立良好關係。
其他具有影響力的人:孩子的父母其中一方或孩子的夥伴或孩子喜歡的老師
第三步,建立良好關係。
準確地說,是和孩子之間建立良好關係,理想的親子關係裡,父母角色不是統治者、執法者以及監督者,而是高大、智慧、友善的導師和榜樣。
第四步,傾聽並學習。
父母視角里的世界和孩子視角里的世界大不同,孩子迷失在失控的世界裡,自然會問題頻出。父母不瞭解並理解孩子的世界怎麼幫助孩子重回成長正軌呢?
第五步,教學並溝通。
終於到了家長比較熟悉的一層,“說教”的消極意義在於過度強調父母的權威性,而忽視了平等溝通的必要性,有了前面四步的輔墊,父母的影響力遠勝從前。
第六步,糾正差錯。
這本書的作者把“糾錯”放到了塔尖部分,和傳統的重視行為管教完全相反,意味著當孩子重回成長正軌後,行為問題(包括學習問題和紀律問題)很容易得到徹底解決。
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到有需要的家長,我和你們一樣曾經迷茫過失望過煎熬過,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走過彎路踩過泥坑跌入陷阱,只要我們不氣餒不退縮不畏懼,勇敢走出內心的“方框”,繼續學習和成長,突破自身的侷限,孩子也會跟從前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