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詩林擷英

    《登金陵鳳凰臺》是唐代的律詩中膾炙人口的傑作。

    “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開頭兩句寫鳳凰臺的傳說,十四字中連用了三個鳳字,卻不嫌重複,音節流轉明快,極其優美。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由眼前之景進一步生髮,聯想到六朝的繁華。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兩句由抒情轉為寫景,此二句氣象壯麗,境界闊大,為末聯“不見長安”作鋪墊。

    “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這兩句詩寄寓著深意,作為登臨弔古之作,李詩更有自己的特點,它寫出了自己獨特的感受,把歷史的典故,眼前的景物和詩人自己的感受,交織在一起,抒發了憂國傷時的懷抱,意旨尤為深遠。

  • 2 # 寒松722

    這首詩的詩名應該不是《鳳凰臺》,而是是《登金陵鳳凰臺》

    “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 3 # 使用者3416890448769

    全文:

    登金陵鳳凰臺

    唐代:李白

    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這兩句詩,實際上這首七律,都是在刻意模仿崔顥的黃鶴樓詩。你說的這一句,更是昔人已乘黃鶴去 此地空餘黃鶴樓的翻版。說它流暢疏蕩則可,指起高超絕倫則不必。這樣的模仿本來就落了原作的下風,更何況這種古詩形式的起法,本來就不是律詩的正格。我想李白的這句詩之所以有名,更可能是那個流傳已廣的傳說,而不是它本身的藝術價值。最偉大詩人也不可能每首詩都好,更何況七律本來就不是謫仙所喜歡的文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流環境建設評價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