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芸芸影視Q

    契丹大多融入其他中國北方的民族,如漢族、女真族、蒙古族等。在中亞,哈薩克族中玉茲的乃蠻有契丹遺民,吉爾吉斯人也有契丹(哈剌契丹)部落,北高加索的諾蓋人在烏拉爾山的巴什基爾人也有一契丹部落,在欽察部,契丹欽察與托里欽察是契丹與當地人後裔。

  • 2 # 相生橋上的光輝

    哈薩克有一部分契丹人血統。

    哈薩克民族是多個民族和部落的集合體,它包括塞種人、月氏人、漢人、突厥人、蒙古人、契丹人等等。雖然哈薩克汗國是金帳汗國的繼承者之一,但顯然不能簡單地稱其為蒙古人。


    哈薩克汗國按照地域、經濟、政治等諸多因素,分為三個民族區域聯合體,即我們熟知的大玉茲、中玉茲和小玉茲,在清朝,這三個玉茲也被稱為左部、中部和右部。

  • 3 # 脈動喜之郎可樂

    契丹人是早期蒙古高原和東北一帶的突厥語系的遊牧民族,後期發展強大入侵中原漢地建立了一個融合漢族文化的政權,後面衰落滅亡,族群也開始分散,部分隨蒙古人西征散落少數在中亞,這部分人和後期中亞其他民族融合逐步形成了哈薩克族一部分。

  • 4 # 瀚海狼煙紅旗卷

    哈薩克人和中國古代的契丹人沒有關係,他們屬於不同的部族。哈薩克人原是突厥的一個部族,蒙古入侵時,融入了蒙古人血統,所以哈薩克人是蒙古和突厥人的混血民族,這也是為什麼哈薩克人看起來和漢人長的有些像的原因。

    契丹族祖源並沒有明確的說法,現在被認可最多的是源出鮮卑段部和宇文部,總之持有鮮卑血統的可能性非常高!

  • 5 # 史海悠遊閭春暉

    從該國學界的研究資料上看,廣義上的哈薩克族的遠祖被上溯到了烏孫、康居、阿蘭等遠古中亞土著,中古突厥汗國時期的咄陸、弩失畢等部;蒙元時期的克烈、乃蠻、蔑兒乞、弘吉剌、札剌亦兒、欽察、阿爾根等部落,也都被認為是其後融合演化出近現代哈薩克族的組成部分。

    至於題目中所問的,哈薩克為什麼也要把蒙古族的成吉思汗當作自己的英雄和祖先,則與哈薩克族形成中的關鍵階段——哈薩克汗國的歷史有關。

    公元十五世紀五十年代,由於內部矛盾激化、外部與瓦剌戰爭的失敗,強悍一時的藍帳汗昔班後裔阿布海爾汗的政權發生瓦解,前白帳汗巴拉克汗的兩個兒子:克烈汗和賈尼別克汗,乘機率領自己掌握的那部分由克烈部、乃蠻部、弘吉剌部為主的部眾,脫離了力量遭到大大削弱的阿布海爾汗掌控,遷移到了楚河流域,在融合了大批當地的烏孫、康居、朵斡剌特、札剌亦兒等部族後,建立起了新興的哈薩克汗國政權,這也是歷史上哈薩克這個名字的第一次出現。

    因為哈薩克汗國的開創者克烈汗和賈尼別克汗以及被後世歌頌的民族英雄阿布賚汗等,都是成吉思汗長子朮赤的長子斡兒達的後裔,因此成吉思汗也就成了哈薩克汗國中汗室的祖先,也就相應成了由此而生的整個哈薩克民族的英雄和祖先。

  • 6 # HuiNanHistory

    公元15-19世紀,哈薩克的國土是由哈薩克汗國(Kazakh Khanate)所統治。哈薩克汗國將君主的祖先血統譜系,追溯金帳汗國的可汗朮赤(J̌öci),朮赤正是成吉思汗的兒子。

    根據成書於15-16世紀初期的相關史籍如《成為勝利之書的選史》(Tawārīkh-i guzīda-i nuṣrat-nāma)等材料透露,哈薩克汗國君主的譜系脈絡的源頭是朮赤的第十三子禿花帖木兒(Tuqa-timur),他的後人兀魯斯(Urus)正是哈薩克汗國始祖克列汗(Kiray)的祖父。

    因此,在部分哈薩克人對祖先的譜系想像中,始終以金帳汗國為源、將朮赤認作自己的祖先。作為朮赤的父親,以蒙古帝國的創立者成吉思汗為祖先,就更不在話下了。

    值得一提的是,禿花帖木兒同時也被克里米亞韃靼汗國視作的祖先。這一獨特的歷史關係,也在18世紀清與哈薩克汗國的往來中有所體現。

    例如,準噶爾汗國覆亡之際,哈薩克左部阿布賚汗、右部阿比里斯汗相繼派遣亨集噶爾、卓蘭等赴北京朝貢時,清朝試圖透過這些來朝的哈薩克人之口,搞清哈薩克三玉茲的源流。根據軍機處的詢問記錄,哈薩克使者認為哈薩克三汗有如下源流:

    meni hasak de uluyus. ortoyus. kiciyus sere ilan hasak bi. ūlet gisun de ike joo dumda joo. bagan joo sembi. daci gemu kungker gurun ci jihengge seme donjiha.

    翻譯:我哈薩克有烏魯、鄂爾圖、奇齊三玉茲,厄魯特語中稱為伊克準、都木達準、巴罕準。聽聞其原先都來自控噶爾國。

    滿文奏摺提到的烏魯、鄂爾圖、奇齊三玉茲,也就是哈薩克大、中、小三帳。使者聽聞三玉茲的祖先來自控噶爾國(kungker gurun)。根據現有的研究成果,控噶爾既可以指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也可以指克里米亞韃靼汗國。此處顯然是指後者。

    由此可見,幾百年前朮赤後人的繁衍遷徙活動,仍然在18世紀哈薩克人的歷史記憶中有所存留。

  • 7 # 史料不輯

    “哈薩克”是一個多族源民族,目前已知的族源至少有十幾個,其中對他們影響最大的是白色人種的“烏孫”和黃色人種的“蒙古”。

    公元三世紀,冒頓單于率領匈奴崛起,打跑了居住在敦煌和祁連山的大月氏。大月氏西逃後又打跑了天山以北的塞種人。

    大月氏走後,烏孫在匈奴的扶持下強大,又將西遷到伊犁的大月氏進一步往西部趕,同時兼併了留在該地的大月氏人和塞種人。

    公元五世紀,烏孫被柔然所滅,柔然又被突厥滅亡。突厥強大後沒多久,又分裂為東西突厥。烏孫故地就是西突厥的中心。突厥之後,中亞地區經歷了五百多年的大混亂,回鶻人、黠戛斯任、契丹人等等都曾盛極一時。大混亂因此也造成了中亞民族的大融合。

    十三世紀,蒙古人又在鐵木真的率領下崛起,建立了一個橫跨歐亞大陸的龐大帝國,但隨著成吉思汗的去世,蒙古帝國瞬間分崩離析。

    白帳汗國先從金帳汗國分裂出來,隨後白帳汗國又分裂出了烏茲別克汗國。十五世紀,哈薩克汗王克烈和賈尼別克因對烏茲別克的阿布林海里汗不滿,率部出走建立了“哈薩克汗國”。

    這就是哈薩克民族形成的大概過程。在蒙古人之前,對哈薩克人影響最大的是烏孫,時至今日,哈薩克的大玉茲仍然保持著濃厚的烏孫色彩,所以很多人說哈薩克人是白種人民族。

    蒙古西征後,蒙古人是中亞所有民族的領導者。哈薩克本就脫胎自蒙古人建立的政權,他們的領導人也全部來自黃金家族成員。在哈薩克習俗中,黃金家族成員被稱為“白骨頭”,普通牧民是“黑骨頭”。

    經過黃金家族幾百年來的統治和教育,不光哈薩克人,中亞的許多突厥民族都將自己視為成吉思汗的後裔。在哈薩克牧民心中,只有白骨頭才有資格稱為頭人和首領,所以成吉思汗就是他們的祖先,他們心中的大英雄。

  • 8 # 閒扯百科

    哈薩克有句話:成吉思汗給我們帶來了歷史,月即別汗給我們帶來了信仰。

    哈薩克號稱有1500年的傳承歷史,雖然有點吹牛,但是咱們也可捏著鼻子表示一下將就認可。我們從1500年前捋一捋。

    公元5到6世紀,“哈薩克”這個詞還沒被髮明,這裡是突厥人的牧馬地,統治這裡的是可薩突厥國。公元8到10世紀,阿拉伯人、波斯人先後來過。

    公元12世紀,中華大地上,打得火熱。北宋和女真金國聯合滅了契丹遼國。契丹人殘餘勢力建立西遼,攻入這裡。若干年後,成吉思汗的蒙古鐵騎來到,覆滅西遼,佔領這裡。這裡成為白帳汗國(也就是金帳汗國的一部分)。

    金帳汗國是拔都的封地,是蒙古四大汗國之一。白帳汗國是孛兒只斤.斡爾答的封地。斡爾答和拔都有個共同的爹叫朮赤,有個共同的爺爺叫成吉思汗。斡爾答是老大,拔都是老二。斡爾答爭不過拔都,所以他成為拔都的屬臣,白帳汗國也是金帳汗國的屬國。

    白帳汗國後來比較曲折,經歷了內亂、被帖木兒入侵,最後傳到十幾代時,被旁支篡位。

    斡爾答的兩個直系後裔:克烈汗、加尼別克汗,帶領部眾進行了大遷徙,逃亡到了當時察合臺汗國西部,他們開始自稱“哈薩克人”(意思是:逃難出來的人)。

    不久,他們以白帳汗國繼承者的名義,建立了“哈薩克汗國”。“哈薩克汗國”就是“哈薩克”以國家的名稱,第一次出現在歷史上。

    成吉思汗的孫子建立的白帳汗國是他們歷史榮耀的起點,而成吉思汗的直系後裔建立的國家,使“哈薩克”正式成為一個國家的名字,使“哈薩克人”成為一個民族的稱呼。

    哈薩克汗國立國後,曾經一段時間武力和疆域達到顛覆,直到遇到衛拉特蒙古、準格爾、清朝和俄國。經過幾十年跟這幾方的戰爭,哈薩克汗國逐漸衰落,逐漸被俄國一步步蠶食、吞併。

    直到俄國蘇維埃革命時期,哈薩克終於獨立出來,幾經周折,最後叫回了“哈薩克”的國名。1936年,以“哈薩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的身份成為蘇聯的加盟共和國,成為大蘇聯的一份子。

    1990年,蘇聯解體,“哈薩克”獨立,成為“哈薩克共和國”。每個國家為了提高國民的歷史榮譽感,都要使勁挖掘歷史上的榮耀時光。

    而“白帳汗國”和“哈薩克汗國”兩個歷史時期,無疑是他們最閃光的歷史階段,他們將成吉思汗列為名族英雄、甚至祖先當然沒問題。——他們還能找到更出名的人做祖先嗎?

  • 9 # 史海浮沉一月明

    我記得我之前寫過一個類似的問題,就是關於黃金家族的後人。其中講到,如今的哈薩克人有可能就是成吉思汗家族的後人,沒有全部,也有部分。如果按照這種說法來分析題目的話,那就不難理解有的哈薩克人把成吉思汗列為自己的國家英雄或祖先了,因為畢竟成吉思汗在八百年前曾是他們的祖先,在他們部分人身上真的流淌著蒙古人的血液。

    成吉思汗一共有四個親生兒子,他們是拖雷、朮赤、察合臺、和窩闊臺四人。而與哈薩克關係比較相近的也就只有朮赤了,雖然說是朮赤,但是主人公卻是朮赤的兒子拔都。因為拔都是當時四大汗國之一的欽察汗國的建立者,欽察汗國內又分佈為十多個小汗國,其中的白帳汗國的範圍就是如今的西伯利亞和哈薩克。但是當時的哈薩克稱作哈薩克汗國,而這便是如今哈薩克的最近的前身了。

    那讓我們立足於題目所問,去了解一下哈薩克人民的真正用意吧!

    第一點,如今部分哈薩克真的是成吉思汗家族的後代。這個看法是有具體依據的。根據當代史學界研究發現,成吉思汗的祖先曾是弘吉剌部落的一員,而弘吉剌部落可不屬於蒙古部落啊,但是這兩家又是怎麼扯上關係的呢?史料記載,歷史上的弘吉剌部落曾經與蒙古族有通婚的關係,在元朝滅亡後,蒙古族被迫由中原地區迴歸到原來的內蒙古高原,而當時的弘吉剌部落也伴隨著元朝的覆滅隨之分裂為九個部落(即庫勒吉·阿喀什、吾拉孜克勒德、巴依拉爾·江達爾、巴克曼、托克博拉特、加曼拜、喀剌庫色、庫伊斯汗色依、節特木德爾)明朝開始,這九個部落的人便隨同蒙古族人向外遷徙,這其中少部分人留在了中國,而大多數弘吉剌部落的後人則選擇回到遠離中原,遠離漢人統治。

    那麼這部分人所到定居之處,便是分佈居住在如今的南哈薩克州北部,但是畢竟歷史源流幾百年了,如今的弘吉剌部落雖然大部分分佈在哈薩克,但是有多種少數民族成分的,不僅僅是成吉思汗家族的成員。所以說這些人將成吉思汗列為自己的英雄或者祖先並不意外。

    第二點,源自一種類似於民族自豪感吧!哈薩克最初來源與13世紀,也就是說基本上是攜同著元朝的建立而出現的。八百年前“一代天驕”的成吉思汗,用蒙古大帝國的鐵蹄踏遍了大江南北,征服了歐亞大陸。伴隨著這個外來侵略者的霸氣來臨,使得許多不知名的小國也由此產生,與此同時,這些小國也爭相爭做成吉思汗的子民。如果這樣的話,諸如哈薩克這樣的國家,一方面本來就是由蒙古人所建立,另一方面認成吉思汗當做祖先的話,也無意之中可以提升自己的國家形象,畢竟成吉思汗在世界史上都是頗負盛名的一個人物。

  • 10 # 桃花石雜談

    為什麼有哈薩克人把成吉思汗列為自己的國家英雄或祖先?確實這是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哈薩克的主體民族雖然是哈薩克人,和蒙古人完全是兩個概念。但在前些年,曾經有大量哈薩克人把血樣寄到位於美國休斯敦的一家檢驗中心檢測自己是否是成吉思汗鐵木真的後裔,哈薩克還有學者出版了一本書,詳細介紹身為鐵木真後裔的哈薩克人,那麼這是怎麼回事呢?哈薩克人的複雜起源

    哈薩克人其實是一個起源極其複雜的民族。因為它的先祖其實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目前許多觀點認為,歷史上在今天哈薩克生活過的斯基泰人、烏孫人、康居人、奄蔡人和大月氏人都在一定程度和上哈薩克人有關聯。但真正這個名叫“哈薩克”的族群卻是到公元15世紀末期才開始逐漸形成的。

    鼎盛時期的金帳汗國,其東南部有部分領地在今天哈薩克境內

    喜歡歷史的朋友估計多數都知道蒙古西征,蒙古西征之後,在東歐到中亞地區建立了金帳汗國,由鐵木真的長子朮赤家族所統治。而金帳汗國在蒙古各汗國裡相對來說比較長命,它一直維持了200多年。但到公元15世紀初,金帳汗國在中亞征服者帖木兒的持續打擊下迅速衰落,之後又陷入軍閥混戰,所以在公元15世紀中葉先後分裂成了7個獨立的政權,而其中之一就是哈薩克汗國。

    創立哈薩克汗國的兩個首領分別叫克列和賈尼別克,而他們兩人都是朮赤的第13子禿花帖木兒的後代,兩人的曾祖父兀魯斯曾是金帳汗國下屬的白帳汗國大汗,而哈薩克汗國也可以說是從白帳汗國發展而來的。所以如果這樣看,哈薩克汗國的首領確實是鐵木真的後裔,那麼哈薩克人自稱鐵木真後裔也沒有任何疑問,而且哈薩克人和蒙古人似乎也應該是一個民族才對。

    文化與血緣的複雜融合

    但一個民族的歷史當然不可能是這麼簡單的。因為在金帳汗國建立之後不久,因為遠離蒙古草原,而且周邊生活的突厥部落人數眾多,所以在公元14世紀初,金帳汗國的統治階層就透過信仰伊斯蘭教和與突厥部落通婚轉變成了一個名叫韃靼人的民族,而當時蒙古傳統的信仰薩滿教甚至被明令禁止。所以克列和賈尼別克,乃至他們共同的曾祖父兀魯斯,都已經是韃靼人,而不是蒙古人了。

    那麼韃靼人和蒙古人究竟有什麼差別呢?其實還是很明顯的。首先的一點是韃靼人都說韃靼語,韃靼語是屬於突厥語族的一種語言,雖然突厥語族和蒙古語族可以說同屬於阿爾泰語系,但在遠古就已經分裂成了不同的語族,他們之間的關係和漢語與藏語類似。另外剛才已經提到,金帳汗國早早皈依了伊斯蘭教,所以韃靼人後來也都信仰伊斯蘭教,和蒙古人在文化上也完全不一樣。

    鼎盛時期的哈薩克汗國

    而且創立了哈薩克這個族群的首領雖然確實是鐵木真的直系後裔,但其部眾裡卻有很多本來就是被蒙古征服的突厥部落。因為現代可以確定的是,在蒙古族剛剛形成之時,其內部的蔑兒乞、汪古和克烈等部其實都還是說突厥語的部落。所以雖然在公元1206年鐵木真統一草原各部之後,他們已經被蒙古兼併,但其實在當時他們本身就還處於被蒙古人同化的過程中,身上的突厥色彩本身就還沒有完全褪去。而在蒙古西征之後,這些部族裡的許多人又西遷到西亞乃至東歐,和當地的突厥部落再度融合形成了韃靼人。所以從這個角度,雖然金帳汗國各部韃靼人的首領基本上都是鐵木真的後裔,但其部眾中有許多人卻跟鐵木真沒有太深的關係了。

    哈薩克人的複雜構成

    而且這時雖然有了哈薩克汗國,哈薩克這個族群初步形成,但跟現代的哈薩克人還是很不相同的。哈薩克汗國建立之後,特別是在其勢力擴充套件到中亞廣闊的區域之後,又跟中亞的許多其它部族產生了大量混血。而在這個過程中,哈薩克人漸漸地從韃靼人中脫離出來,形成了一個單獨的民族。

    哈薩克的大玉茲(紅)、中玉茲(橙)和小玉茲(綠)

    在公元17世紀,哈薩克人形成了三個被稱為玉茲的部落聯盟,分別被稱為大玉茲、中玉茲和小玉茲。而這三個玉茲雖然都算哈薩克人,但其從其內部不同的部落裡,也可以看出哈薩克民族構成的複雜性。在最早形成的大玉茲,主要部落包括杜格拉特,康裡、札剌亦兒和弘吉剌等,其中杜格位特是察合臺汗國的一個部族,而康裡和弘吉剌都是欽察突厥人,札剌亦兒則是在鐵木真之前就被併入蒙古的一個部落。大玉茲哈薩克人中有許多還有漢朝時古族烏孫的血統。

    而中玉茲的主要部落則包括克烈、乃蠻、阿兒渾和汪古等,其中勢力最大的阿爾渾可能是維吾爾人與克什米爾人混血產生的一個部落,而克烈、乃蠻和汪古部都是蒙古正式形成前後被蒙古吞併的突厥語部族。而小玉茲裡有很多金帳汗國韃靼部族諾蓋人的血統,另外可能還有中國古籍裡曾記載過的古族奄蔡人的血統,所以小玉茲的哈薩克人相對來說更像白種人。

    20世紀初的一群哈薩克人

    所以哈薩克人確實是一個非常年輕,構成也非常複雜的民族。雖然其早期統治者來自蒙古帝國的傳承,甚至就是鐵木真的直系子孫,但其大量部眾的血緣卻差異極大。所以在本文開頭提到那家美國實驗室收到的哈薩克人血樣裡,最後有相當一部分人被證明和鐵木真沒有任何聯絡。而在本文開頭提到的那本名為《成吉思汗後裔》的書中,作者其實是列舉了身為鐵木真後裔的大量現代哈薩克人,其中提到的具體人名超過5000個。但在創作這本書的過程中,這本書的作者也被迫剔除了成百上千希望被寫入書中,但各種證據卻表明他們很可能不是鐵木真後裔,因此不夠格被寫入書中的哈薩克人。

    但雖然如此,在哈薩克確實也有相當比例的人確實是鐵木真後裔,而且考慮到哈薩克這個民族的歷史淵源,因此在哈薩克獨立之後,將鐵木真視為自己民族歷史上的人物基本上成了共識。而這種情況其實在一些曾經對歷史有過深遠影響的古代人物身後並不罕見,所以其實也不值得驚訝了。

  • 11 # 資治通史

    哈薩克位於中亞,是一個典型的由混血民族組成的國家,而蒙古大軍西征橫掃的不僅是歐洲,沿途的中亞也戰火盡燃。不誇張地說,大軍過境,只有順從、俯首才是唯一的出路。

    為了永久佔領征戰得來的疆土,成吉思汗的子孫趁機建國自立,於是便誕生赫炟一時的四大汗國,而哈薩克的前身就是組成四大汗國的一部分。如今留存在當地的蒙古人後裔出於對先祖的崇拜,必然會懷念先祖的榮光,繼而認成吉思汗為英雄。

    “哈薩克”在突厥語中就是“脫離”與“遷徙”的意思,他們的主體民族就是漢朝西域三十六國之一的烏孫。西漢初年,烏孫部落與近鄰月氏發生領地衝突,結果烏孫被擊潰後依附匈奴。

    烏孫昆莫(首領)獵驕靡長大成人後,不忘復仇,捲土重來,擊敗大月氏,收編塞種人與月氏人餘部,建立烏孫國。對昆莫有著養育之恩的軍臣單于去世後,昆莫趁機擺脫匈奴的束縛,轉而漸向漢朝靠攏。

    烏孫與漢朝的淵源

    一、結緣。

    張騫第次二出西域,造訪國烏孫,繼續推行“斷匈奴右臂”策略。昆莫以:“烏孫距匈奴近,大臣皆懼匈奴;距漢朝遠,不知漢朝之大小。”的理由拒絕。

    張騫沒有與烏孫王爭論不休,而是採用“欲擒故縱之術”,經常炫耀漢朝的強大。果然,就在張騫返回長安之時,出於好奇的昆莫派使節隨行。結果烏孫使節不虛此行,大漢的富足強大讓他們深深震撼。

    烏孫使節回國如實奏報見聞,昆莫立即派使節重返長安,傳達自己稱臣的意圖,並且以一千匹西域良馬為聘禮,要求與漢和親。

    (細君畫像)

    二、和親之路

    為國家計,漢武帝將已故江都王劉建之女劉細君嫁入烏孫。劉細君是典型的江南美女,雪乳玉腕、丰姿綽約,令垂垂老矣的昆莫神魂顛倒,並將“膚色白淨美麗的如馬奶酒一樣的公主”奉為至寶。

    昆莫死後,劉細君尊烏孫國俗,嫁給了昆莫之孫岑陬軍須靡。而就在劉細君為岑陬產下一女不久便撒手人寰,香消玉殞。

    大概是出於對東方美女難以割捨的情懷。劉細君去世不久,烏孫昆彌(首領,相當於匈奴單于)岑陬再次向漢朝提出和親要求,武帝遂將景帝時發動七國之亂楚王劉戊的孫女劉解憂嫁入烏孫。沒想到,這位豐腴健颯的南國女子雖然也有“公主琵琶幽怨多”的悵然,但卻最終為大漢王朝撐起了西域的那片天空。

    (解憂公主劇照)

    岑陬英年早逝,匈奴公主生的兒子年幼,昆彌之位傳給了季父大祿的兒子翁歸靡。按烏孫國俗,解憂公主又成為了翁歸靡的女人,侍女馮嫽則嫁給了烏孫右大將軍。婚後,解憂公主備受寵愛,先後為翁歸靡生下三子二女,日後他們都為漢朝經營西域,功不可沒。

    三、公主的能量

    和親公主是漢朝釘入西域的一枚楔子,漢朝以此為支點,不斷在西域屯田戍守、壯大勢力,漢武帝提出的“斷匈奴右臂”的夙願變為現實。宣帝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漢朝在烏壘城(輪臺一帶)設立西域都護府,匈奴對西域的影響漸行漸遠。但烏孫國內局勢並非永遠一片安寧。

    翁歸靡去世後,岑陬與匈奴公主所生的兒子泥靡被推上昆彌之位,由此開始與漢朝對抗。無奈之下,解憂公主與兩名漢使密謀刺殺泥靡,結果泥靡負傷逃脫,遭來其子率軍圍城數月。幸虧漢朝軍及時趕到,赤谷城內的解憂公主與百姓獲救。後來,翁歸靡與匈奴公主所生的兒子烏就屠擊殺泥靡,自立為烏孫昆彌。為防止烏就屠結盟匈奴,漢朝大軍駐防烏邊境,戰爭一觸即發。

    危機時刻,馮嫽挺隻身前往烏就屠大帳充當說客,最終,烏就屠在馮嫽的勸說下繼續歸附漢朝。後來,在漢朝的運作下,烏孫分為大小昆彌兩部,大部由解憂公主之子元貴靡掌管,小部由烏就屠掌管。

    (馮嫽劇照)

    由此可見,懷揣家國使命的漢家女子,韶華傾負,始終以祖國利益為支點,在烏孫、漢朝匈奴之間的較量中,臨危不懼,大義凜然,讓許多錯綜複雜的惡性事潮退波平。

    從烏孫到哈薩克的千年歲月

    失去大人的保護,孩子通常會吃盡苦頭,漢朝滅亡,烏孫傾覆,不成其國,並相繼成為柔然、突厥奴僕。隋唐王朝時,西域那片烏孫人最熟悉不過的土地上只剩下了似曾相識的焉耆、龜茲、于闐、疏勒。早在柔然成為草原霸主的時候,烏孫人被趕往蔥放牧,當西遼統治西域的時候,烏孫人與最初的部落時代沒什麼區別。

    蒙古大軍橫掃中亞後,烏孫人先後歸依成吉思汗長子朮赤的金帳汗國、朮赤長子斡爾達白帳汗國及朮赤幼子昔班的藍帳汗國。最終在藍帳汗國的統治下,烏孫人、突厥人、蒙古貴族長期融合,形成了一個新的民族群體——月即別人。

    15世紀中葉,月即別人可汗率領烏孫、康裡、克烈、乃蠻、弘吉剌惕、杜拉特等部落歸附東察合臺汗國,後被安置於楚河流域,並取名“哈薩克”。

    哈薩克汗國建立不久,就迎來與東察合臺汗國、帖木兒帝國及昔班尼汗率領烏茲別克部落之間的大混戰。經三十餘年的拼殺,哈薩克浴火重生,脫穎而出,原藍帳汗國的蒙古人也成為本國國民,這就是如今哈薩克蒙古人的由來。

    16世紀末,哈薩克將其統治下的部落按照血緣關係劃分為三部分,即大、中、小三個玉茲。其中中玉茲(奧爾塔玉茲),民族成分最為複雜,曾經隨成吉思汗西征的蒙古弘吉剌惕部人佔一定比重。

    結語:當蒙古人崛起後,他們在把武力揮灑到能到達的每一寸土地的同時,成吉思汗的後裔就會主動或被動地在這片土地上生根發芽。如果他們沒有被淹沒在民族融合的滾滾洪流之中,那麼必然不會忘記先祖成吉思汗的璀璨光環。

  • 12 # 奇芹

    這個話題不像上面說的那麼好,按理說哈薩克也是一個內陸第一大國,橫跨內陸三海,從裡海,鹹海,到巴爾喀什湖,礦產資源豐富,國力上基本繼承了蘇聯的部分實力,所以它在國際上有一定的話語權,基本主導著維護中亞穩定,它西面越過烏拉爾河就是歐洲,而東面則是廣闊的哈薩克平原一直和中國新疆接壤。在越過阿勒泰山地區,另一頭則是蒙古國,兩國雖然相當,可哈薩克將蒙古拉一大距離。

    所以對於現有的蒙古國的存在,蒙古國國父成吉思汗不可能直接讓哈薩克冒名頂替的,作為地區大國,哈薩克也不想提及和成吉思汗有關的歷史。因此哈薩克總統納扎巴耶夫就此敏感話題一直迴避,認為它已經成了歷史博物館,討論這話題沒有什麼用,如果就當承認那,豈不是成了鄰居蒙古國下屬了。加上成吉思汗與中國有複雜的關係,他怎能輕易承認呢,所以只有把成吉思汗大兒子朮赤汗列為自己的祖先那應不足為過。畢竟朮赤金帳汗國被俄羅斯吞併,俄羅斯不會承認金帳汗國是自己的歷史,到至今不可能存在,所以作為曾經的金帳汗國地區的哈薩克自然會領有金帳汗國的光榮,認為是其繼承者。

    而朮赤汗是成吉思汗的長子,身份是謎,有的說是蔑兒乞人,擁有雙重身份的朮赤被納入其國曆史自然合適不過了。畢竟當時朮赤汗家族統治核心在哈薩克境內,國都玉龍傑赤也離其不遠,其按歷史可考,哈薩克祖先追溯到朮赤十三子禿花帖木兒,其後人兀魯思就是哈薩克始祖克烈汗祖父。所以不論怎樣,朮赤是成吉思汗長子,哈薩克無論如何也和它脫不了關係,只是關係微妙而已。

    成吉思汗西征花剌子模同時佔領七河流域,它後來劃歸朮赤領地到拔都手上做大,包括中歐和俄羅斯,這個東起額爾齊斯河西到多瑙河的依傍元朝統一大帝國裡面也包括哈薩克,一直到後來很長的一段時間,所以哈薩克是和蒙古黃金家族有關聯的,它一定程度上也會將成吉思汗當做英雄或祖先。可現今哈薩克總統卻不逐重提這些敏感話題,而將現有注意力集中到搞現代建設上,怎樣提高本國民生經濟。

  • 13 # 兩個妞的爸爸

    提問的人把問題帶偏了,哈薩克族絕大多數絕對沒有把成吉思汗當做祖先,但是有很小的一部分,比如twre部落,因為他們自稱白骨頭,屬於汗族(黃金家族)後裔,他們有可能把成吉思汗當成祖先。哈薩克族其他絕大多數人絕對沒有說把成吉思汗當祖先來崇拜的時候。但是,作為曾經的遊牧民族,哈薩克族歷來都有尊重草原上bater(英雄)的傳統,不可否認成吉思汗也是一個bater,尊重他,把他當英雄,希望成為他一樣也是哈薩克草原上年輕人的夢想,所以,提問的人我不知道什麼居心,但作為一名哈薩克族,我可以很肯定的告訴你,絕多大數哈薩克族人絕不把成吉思汗當祖先,哈薩克族部落眾多,每個部落都有自己的歷史,族源可追溯到幾千年前,絕不只是幾百年前的哈薩克汗國而已。

  • 14 # 落幕的騎手

    哈薩克族本來就是蒙古族皈依伊斯蘭教後的其中一個新族,蒙古族看上去全世界才幾百萬人但現在很多國家的主體民族都是過去的蒙古各部落,不過大多蒙古人都皈依了伊斯蘭教,當然也有皈依別的宗教的,例如:南韓人自稱是成吉思汗的子孫等等,甚至有不少日本人也自稱是成吉思汗的子孫

  • 15 # 娜尤塔的世界

    哈薩克是和大韓民族一樣高貴的宇宙種族,什麼遊牧文化啊,馬啊,成吉思汗啊,斯基泰女王啦,穆罕穆德啦,愛因斯坦啦,李白啦等等都是起源於哈薩克,我們早就親切的稱呼他們是中亞的南韓人。

  • 16 # 穿插游擊隊

    最近成為新聞熱點的哈薩克實在是個有趣的國家。十多年前,曾有一部多國合拍的電影《蒙古王》,講述蒙古帝國建立者成吉思汗前半生經歷的電影,這部片子的合作方之一就有哈薩克——一個幾乎沒有蒙古族居民的國家。更有趣的是,哈薩克人倒也不把成吉思汗當作自己民族歷史上的“外人”。

    金帳汗的屬民

    為什麼會這樣?事情得追溯到八個世紀以前。

    蒙古第一次西征(1219-1225)後,原本中亞強國花剌子模的大多數領土都落入成吉思汗囊中。按照遊牧民族的習慣,成吉思汗生前將其征服的廣大地方分封給正妻孛兒帖所生的四個兒子(朮赤、察合臺、窩闊臺、拖雷)。按成吉思汗的意思,“海押立(Qayaligh)和花剌子模地區,伸延到撒哈辛(Sapsin)及不裡阿耳(Bulghar)的邊境,向那個方向盡韃靼馬蹄所及之地,他賜與長子朮赤”。這就是說,額爾齊斯河以西的欽察草原直到伏爾加河,包括如今哈薩克一大部分地方在內的土地,都成了“朮赤兀魯思(ulus,意為封地、國家)”。

    朮赤雖是成吉思汗的兒子,但去世卻比父親還早。他的兀魯思傳給了兒子拔都。1235年,蒙古帝國召開“忽裡勒臺”,決定出徵裡海以北諸國和歐洲,是為第二次蒙古西征。由於這次西征的將領大都是各系宗王的長子,所以又叫“長子西征”。拔都在成吉思汗第三代裡身份最高,自然當上了西征的統帥。

    拔都影視形象。電視劇《忽必烈傳奇》截圖

    第二次蒙古西征的戰果驚人。蒙古大軍橫掃東歐的羅斯諸國,就連號稱“羅斯眾城之母”的基輔(今烏克蘭首都)也在1240年冬天陷落。蒙古軍的先鋒一直打到多瑙河流域,也在歐洲人心中留下了長久陰影。

    另一方面,這次西征從拔都的領地出發,他成了西征的主要受益者。到1242年西征結束時,新徵服的土地都被納入拔都的兀魯思——就連他的統治中心也轉移到伏爾加河下游一帶。由於拔都及其繼承者總是按照草原民族的習慣居住在金頂帳篷裡,這一兀魯思也就被習慣地稱為“金帳汗國”。

    另外,拔都為了治理這樣遼闊的疆土,根據立下功績的大小,決定把鹹海東北直至額爾齊斯河的地區分給其兄斡爾答管轄,稱白帳汗國。另將鹹海以北以東地方分給其弟昔班,稱為藍帳汗國。白帳汗和藍帳汗名義上從屬於金帳汗,但有相對的獨立性。

    金帳汗國(也叫“欽察汗國”),在拔都弟弟別兒哥的統治時期(1257-1266)實際脫離大汗統治而成為獨立國家。它往往被看作“蒙古四大汗國”中的一個,但又是其中“蒙古味”最淡的一個——原因很簡單,真正意義上的蒙古人不夠多。

    朮赤這一系,在成吉思汗身後的分家中,一共只獲得了4個千戶的蒙古軍,這樣一來,隨拔都西征的蒙古軍隊僅僅4000左右,加上他們隨行的家屬至多也不過幾萬人,要湊齊人數超過十萬的西征大軍,勢必要從其統治的欽察草原上徵兵,而這些操著突厥語的欽察人反而構成了西征軍的主體——只不過統帥是蒙古人,法度是成吉思汗的“札撒”而已。

    可想而知,金帳汗國建立後,為數寥寥的蒙古統治者與欽察屬民互相雜居、通婚,“土地戰勝了他們種族與天性的稟賦,他們都成了欽察人”。到14世紀時,金帳汗國中開始形成的文學語言不是蒙古語而是突厥語,這種語言帶有明顯的欽察語成分(現在的哈薩克語就屬於突厥語族欽察語支)。

    15世紀,金帳汗國諸汗的公文敕令也都用突厥語文寫成。著名的中世紀阿拉伯旅行家伊本·白圖泰曾親自到過月即別汗(一譯烏茲別克汗)的牙帳,他在那裡只聽到說突厥語,連“皇后”“父親”這樣的稱呼都是突厥語裡的說法。

    但也不能說,金帳汗國在“突厥化”的同時就要“去蒙古化”。早在成吉思汗一統草原前,突厥語部落與蒙古語部落就是剪不清理還亂的關係。在成書於14世紀初期的歷史著作《史集》裡,充斥著“原本是突厥人的蒙古人”之類的說法。連作為成吉思汗兩大敵手的克烈部與乃蠻部,也被認為是突厥系統的。

    由於突厥人和蒙古人的生活緊密聯絡在一起,就出現了兩者同源(實際上是視蒙古人為突厥的一支)的說法。比如,成書於10世紀的波斯文地理文獻《世界境域志》中就明確提到“韃靼人也是九姓烏古斯人的一種”。故對中亞的突厥人而言,蒙古人絕非與之全然無關的群體。所以蒙古第一次西征時,欽察突厥人才會相信蒙古人的說辭“我們和你們是同一部落的人,出自同一氏族”。

    黃金家族的內訌

    蒙古人建立的金帳汗國,被後來的突厥語諸民族看作自己的國家。比如,哈薩克族著名的英雄史詩《四十個勇士之歌》,描述讚頌了40個“巴圖魯”的英雄事蹟,大多數是金帳汗國時期的歷史人物,比如《烏拉克與馬麥》長詩中的主人公馬麥是1361年起汗國的實際掌權者。甚至沒有一寸土地曾屬於金帳汗國的土耳其共和國也來湊熱鬧,將金帳汗國認作本國曆史上的16個“祖宗”之一。

    至於在蒙古人中長期存在的、“只有黃金家族後裔才能受到天命護佑以統治天下”、只有成吉思汗的直系後代才有資格稱“汗”這一理念,也得到了突厥語諸民族的認可。

    這方面典型的例子,是成吉思汗之後另一位征服者“跛子”帖木兒。他雖然武功蓋世,卻不是成吉思汗的直系男性後裔,故終其一生也僅是採用比汗低一級的頭銜“埃米爾”,而奉成吉思汗次子察合臺的後裔為名義上的主人。與之相似的是,即使十四世紀的金帳汗國上層也已經深度突厥化,出身非成吉思汗氏族的馬麥終其一生也未敢稱“汗”,只能透過擁立一個又一個傀儡可汗操縱權力。

    不過,對“黃金家族”血統的尊崇,也沒能保住金帳汗國國祚。其部分原因可能是——朮赤系的後裔宗王人丁興旺,但汗位有限,有資格爭汗的“黃金家族”成員太多。

    在1360到1380年這短短二十年中,金帳汗國陷入混亂,竟然走馬燈似的更換了14位大汗。到了下一個世紀初期,朮赤各后王及貴族又各有領地並擁有軍隊,難於強固中央集權,金帳汗國終於走向衰落和瓦解。

    從15世紀20年代開始,西伯利亞汗國,喀山汗國(1445-1552),克里米亞汗國(1443-1783),阿斯特拉罕汗國(1460-1566)相繼脫離了金帳汗國的統治——隨後又逐一被沙俄吞併。

    與此同時,金帳汗國在東方的小夥伴藍帳汗國局勢也發生了變化。自從14世紀中葉,昔班後裔部落已取名“烏茲別克”(或月即別)——可能是為了紀念締造了金帳汗國鼎盛時期的月即別汗。

    在朮赤後裔的政權紛紛陷入頹勢時,烏茲別克汗國逆勢崛起。1428年,年僅17歲的昔班後裔阿不海兒(1412-1468)被擁戴為汗王。之後,他很快就從其他朮赤後裔手中奪取了位於烏拉爾山以東和錫爾河以北的整個藍帳汗國土地。這個新興的草原強國進而南下阿姆河與錫爾河之間的“河中”地區,對當地的帖木兒後裔構成了極大威脅。

    說來有趣,內陸亞洲諸多勢力間彷彿存在一個從東向西的鄙視鏈。巴爾喀什湖草原地帶的突厥—蒙古遊牧民本是河中的定居民所懼怕的,但他們自己又被同屬遊牧民族的瓦剌(衛拉特)人打得落花流水。15世紀中期,瓦剌人向西發動突襲,不可一世的阿不海兒出兵抵抗,卻一敗塗地。

    草原民族最崇尚武功,這場大敗極大動搖了阿不海兒的大汗權威。同屬朮赤後裔的兩個宗王,克烈汗與賈尼別克汗自立門戶。此後數年間,原為阿不海兒的百姓的大部分遊牧民族也離開了他去找克烈汗和賈尼別克汗,以便和後者們去過獨立的生活。就連阿不海兒本人也在1468年死於一次圍剿這些叛亂者的戰役裡。

    就成吉思汗家族而言,賈尼別克汗與克烈汗兩人同阿不海兒汗的衝突只是“黃金家族”後裔間尋常至極的一次“同室操戈”——賈尼別克是朮赤第13子禿花鐵木兒的後代,與阿不海兒早就出了五服。但對中亞地區的歷史而言,克烈汗與賈尼別克汗兩人的分裂卻是一次重要的歷史事變。正是賈尼別克汗與克烈汗,建立了哈薩克汗國。

    自由的“哈薩克”

    “哈薩克”這個詞是什麼意思呢?

    在古代突厥語裡,哈薩克是“脫離”“遷徙”的意思。就像古籍所說,“(賈尼別克與克烈兩位汗)強大起來了。他們由於首先同自己的人民大眾分離了,並且在若干時期內過著貧困的流浪生活,所以就被稱為哈薩克人,(從此以後)人們就這樣稱呼他們”。

    與“哈薩克(Kazakh)”意思相近的還有“哥薩克(Cossack)”。這個詞也來源於突厥語,意指“自由人”“冒險者”等,這是15至17世紀對從沙俄中部地區流亡到邊疆的部分農奴或城市貧民的稱呼,後來也用來稱呼沙俄捷列克河、頓河與庫班河流域的哥薩克人。

    這個新出現的哈薩克汗國雖然是從烏茲別克汗國分離出來的,但在起初,這種政治上的分立並不代表民族的分離。哈薩克汗國與烏茲別克汗國實際上共享一種宗教(伊斯蘭教)、共用一種書面語(察合臺語)、共同繼承了對“黃金家族”的歷史記憶——不少哈薩克汗國貴族在血緣上也屬於成吉思汗後裔。

    後來在南亞次大陸建立莫臥兒王朝的巴布林是帖木兒的後裔,這一身份註定了他對真正“黃金家族”成員羨慕嫉妒恨的態度。可就是他,在自己的著名回憶錄裡提到過兩位哈薩克首領(阿迪克蘇丹和哈斯木汗),並明確承認他們是朮赤的後人。就此也可以肯定,哈薩克汗國的統治者必定聲稱自己為成吉思汗的後代,並以此來取得政權的合法性——後來,與哈薩克人在種族上極接近的吉爾吉斯統治者們就是因為不像哈薩克統治者那樣可以將自己的血統追溯到成吉思汗身上,被哈薩克人鄙視為“黑”吉爾吉斯人——在中亞的顏色觀念中,白色與王族、高貴、富有等對應,黑色則代指平民、窮人。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15世紀中期烏茲別克汗國的分裂又與三個世紀前窩闊臺-察合臺系宗王(以海都為首)反對忽必烈大汗的內戰頗有相似之處。烏茲別克汗國的統治者有嚮往城市定居文明的傾向(就跟忽必烈採納“漢法”類似),而從中分裂出來的哈薩克汗國也堅持純粹的遊牧生活——與海都別無二致。

    遊牧與農耕兩種生活方式的對立曾經在14世紀令察合臺汗國東西分裂。兩個世紀後,又使得哈薩克與烏茲別克最終分道揚鑣。一方面,烏茲別克的穆罕默德·昔班尼汗大舉南下河中地區,先後攻佔布哈拉、撒馬爾罕兩座名城;1503年攻佔費爾干納進而完全領有了錫爾河與阿姆河之間整個“河中”農耕地帶。昔班尼本人也表現出了高度的文化修養。他是一位“精通波斯與阿拉伯語文,以突厥文寫作的相當優秀的詩人,他對待詩人和藝術家是寬大的”。

    反觀哈薩克汗國的情形又是如何呢?賈尼別克汗的兒子哈辛(約在1509-1518年在位)可以說是個純粹遊牧人的典型。據說他曾這樣描述自己的生活:“我們是草原上的人們,我們的財產全由馬群組成,馬肉是我們最好的食品,馬奶是我們最好的飲料。我們沒有房屋。我們的主要的娛樂在巡視我們的牧群和馬的下駒”。

    蘇聯學者因此認為:“到16世紀初時,烏茲別克人和哈薩克人在經濟生活方面,已經有所不同。烏茲別克人業已過渡到定居和從事農業,而哈薩克人則仍然是遊牧的畜牧者”。跟隨昔班尼汗南下的烏茲別克人,從此留居河中綠洲農業區。而哈薩克人迅速填補了錫爾河以北及欽察草原地帶的空白。到16世紀20年代,哈斯木汗已統一了哈薩克草原。當時哈薩克汗國的領土從東南部的七河流域到西邊的烏拉爾;南部塔什干到北部巴爾喀什湖附近。這期間,哈薩克汗國的人口也大大增加,達到100萬人。

    這樣一來,哈薩克就與烏茲別克徹底分裂而形成了新的民族:“哈薩克人成為七河流域和克普恰克(欽察)的總名稱,而烏茲別克一詞成為穆罕默德·昔班尼遷入河中地區之後的各部落的總名稱”。一個新興的哈薩克民族終於在朮赤“兀魯思(ulus)”的基礎上成型了。他們建立起哈薩克汗國,並自稱是“黃金家族”的後裔,至今把成吉思汗視為祖先和英雄。

    END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世界一共有哪5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