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0
回覆列表
  • 1 # 心理老師左叔

    可以明確的告訴你,精神疾病和心理疾病是一回事,為什麼會出現在說法的不同呢?是基於以下原因。

    一是精神疾病,是從事精神病學的工作者對人的心理活動發生異常狀況的一種叫法,即從事精神病學理論研究、臨床治療的工作者,把人類個體心理異常活動的現象稱為精神疾病或者精神障礙。

    二是心理疾病,是從事臨床心理學或者變態心理學的工作者對人的心理活動發生異常狀況的一種叫法,即從事臨床心理學、變態心理學的心理學工作者,把人類個體心理異常活動的現象稱為心理疾病或者心理障礙。

    三是無論是精神病學所指的精神疾病現象,還是臨床心理學和變態心理學所指的心理疾病現象,它們都關注和研究的是人類心理活動不正常的現象,即人類個體在心理活動不正常的狀況下,心理是怎麼活動的,有哪些臨床症狀,會對個體的身心健康有什麼影響,對個體的生活、工作、學習等社會功能有哪些危害?如何對心理活動不正常的個體進行治療,預後康復怎麼做?

    四是精神病學和臨床心理學在實際工作中所關注的點不同、研究路徑不一樣,但目標一致;精神病學主要關注精神疾病或心理疾病的發病原因、治療和康復;臨床心理學主要關注精神疾病或心理疾病是如何發生的,心理疾病對患者或造成哪些不利影響,如何預防心理疾病的發生。

  • 2 # 祿福子

    精神疾病和心理疾病的含義是一樣的,都是相對於軀體疾病而言的,是精神活動或心理活動發生病理性變化的病態表現,都符合世界衛生組織在國際疾病分類中規定的具有“臨床上可辨認的症狀或行為,多數情況下伴有痛苦和個人功能受損”的定義。

    國際上使用的mental illness一詞,既可以翻譯成精神疾病,也可以翻譯成心理疾病。

    在精神醫學界,通常稱為精神疾病,而在心理學界則通常稱為心理疾病。

    一般情況下,精神疾病或心理疾病概念,更多的是出現在口語交流中,在涉及這種疾病的分類、病名、臨床描述和診斷等內容的正式文字上,國內外都使用 精神障礙或心理障礙替代或指代精神疾病或心理疾病

    世界衛生組織和美國等國家用的英文都是 m ental disorders”,mental disorders既可以翻譯成精神障礙,也可以翻譯成心理障礙。

    例如,世界衛生組織2018年釋出的《國際疾病分類(第十一版)》中涉及精神疾病(心理疾病) 分類與診斷內容的第六章“精神 、行為或神經發育障礙”(mental,behavioural or neurodevelopmental disorders) 、美國精神醫學學會2013年釋出的的《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等都用“mental disorders” (精神障礙或心理障礙)這個概念。

    在這些文字中,即使是病名,絕大多數也是用障礙命名,例如社交焦慮障礙、強迫障礙、抑鬱障礙、人格障礙、創傷後應激障礙等,只有少數用症、癖命名,例如特定恐懼症、神經性厭食症、偷竊癖等。

    中國頒佈的精神衛生法和上海等地方政府頒佈的精神衛生條例中都是用精神障礙這個概念,而不用精神疾病或心理疾病這些概念。

  • 3 # 爭渡心理

    這是我簡單做的圖表,涵蓋了我們所有心理狀態的分類:首先要知道的是,人的心理首先是有兩個大分類的,正常心理和異常心理。所謂異常心理,通俗地講就是我們平時俗稱的神經病或瘋子什麼的,精神狀態已經極其的不正常。這類人通常需要送往醫院或者精神病院,是需要服藥就醫的。異常心理可分為神經症、重性精神病和人格障礙等。

    那麼剩下的正常心理,又分為健康心理和不健康心理。也一些人可能會產生一些不健康的心理問題,但ta還是屬於正常人的範疇內。不健康心理的人,可以不需要前往醫院以及服藥,通常他們會尋找心理諮詢師的幫助。不健康心理分為一般心理問題、嚴重心理問題和疑似神經症。

    可以舉一個可能並不是很恰當的例子,以便於理解異常心理和不健康心理的區別。

    1. 不健康心理更像是感冒和上火這些小疾病,我們每個人都有可能不小心患上。但是根據每個人情況的不同,有些人症狀持續不久,自己就會找到方法自愈,就例如多喝熱水、注意保暖使感冒康復;而有些人,ta可能因為某些原因難以做到,例如就是不喝熱水,也不注意保暖,因而感冒一直持續著,好不了。那麼這種人就需要尋找心理諮詢的幫助,心理諮詢為你開感冒藥這種感覺。

    (其實很多人或多或少有些不健康的心理,但是因為這個問題並不嚴重影響ta的生活,所以也不會想到尋求諮詢師幫助。所以並不用擔心自己去看心理諮詢就是有病,這是屬於正常人會產生的心理問題。而且就算是一個完全具有健康心理的人也是可以做心理諮詢的,心理諮詢除了可以幫助解決問題,更多的是使來訪者自我成長。那下面再來說說異常心理)

    2. 異常心理我比喻為癌症,細胞已經惡化異常,所以它已經脫離了我們正常人的範疇。所持有的內心想法和行為表現已經不屬於一個正常人應該擁有的。常見的有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各種人格障礙,等等。

    那麼異常心理可以治癒好嘛?可以!這就像癌症,雖然聽起來很嚴重,但並非無法治癒。我們也聽說過不少積極配合醫生,抗擊並戰勝癌症的病人案例吧,異常心理也是同樣的道理~

    儘量用大白話講清楚這幾者的關係,下面附上關於評定不同心理狀態的標準:

    1. 異常心理

    常見心理異常的症狀:

    認知障礙:(1)感知障礙(其中有幻覺);(2)思維障礙(其中有妄想);(3)注意障礙,記憶障礙,智慧障礙;(4)自知力障礙

    情緒障礙

    意志行為障礙

    診斷為異常心理的依據:

    (1)主觀世界與客觀世界是否一致

    (2)心理活動的內在協調性

    (3)人格的相對穩定性

    2. 不健康心理

    (1)診斷為一般心理問題的依據:

    ① 由於現實生活、工作壓力、處事失誤等因素而產生內心衝突,衝突是常形的,並因此而體驗到不良情緒;

    ② 不良情緒不間斷地持續滿一個月,或間斷地持續兩個月仍不能自行化解

    ③ 不良情緒反應仍在相當程度的理智控制下,始終能保持行為不失常態,基本維持正常生活、學習、社會交往,但效率有所下降

    ④ 自始至終,不良情緒得到激發因素僅僅侷限於最初事件;即使是與最初事件有聯絡的其他事件,也不引起此類不良情緒,即情緒未泛化。

    (簡單地說就是:近期發生未泛化,情緒問題不強烈,合乎邏輯有原因,人格明顯無異常。)

    (2)診斷為嚴重心理問題的依據:

    ① 原因是較為強烈的對個體威脅較大的現實刺激

    ② 從產生痛苦情緒開始,痛苦情緒間斷或不間斷地持續事件在兩個月以上,半年以下

    ④ 痛苦情緒不但能被最初的刺激引起,而且與最初刺激相類似、相關聯的刺激,也可以引起此類痛苦,即反應物件被泛化。

    (3)神經症性心理問題(可疑神經症):

    內心衝突是變形的;總分4~5分

  • 4 # 羅桂田心理諮詢

    精神疾病跟心理疾病原則上是一樣的問題。精神即是心理,心理即是精神。對於心理諮詢師來說都是嚴重程度心理問題或者變態心理問題。

    精神病患者這個範圍是很廣的,裡面包含的情況狀態是很多的,情況狀態不一樣採取的方式方法也是不同的。

    一:精神分裂症:

    1:精神分裂中最嚴重程度的,時間久的,固化的,年齡大的這些患者,治癒的可能性是很小的,有很多很多需要長期住院治療。

    2:精神分裂症中程度不嚴重,時間短,突發性的,患者年齡小的這些運用合理的方式方法,是可以治癒的。

    二:神經症性的心理問題,比如:“抑鬱症”“焦慮症”“疑病症”“躁鬱症”“恐怖症”“強迫症”“癔症”等等神經症性的心理問題,是可以治癒的。

    1:去正規醫院裡的心理科,尋找水平高的心理醫生(心理專家),以心理訓練為主,藥物為輔,可以解決問題。(全部吃藥解決會有可能反反覆覆,不能徹底解決)。

    2:尋找正規心理諮詢服務機構幫助,尋找水平高的心理諮詢師幫助指導訓練,通過學習成長改變,通過心理諮詢、心理干預、心理訓練,提高求助者智慧水平,可以徹底解決問題,徹底解決問題以後還不會復發。

    所有心理問題的解決,病患者(求助)的求治(求助)慾望很重要,親人朋友的幫助、支援很重要。。。親人朋友的“恰到好處的愛”是解決所有心理問題最好的藥。(心病還需心來醫)。

    病患者(求助者)的自立自強,是徹底解決問題的基礎。

  • 5 # 清雅伊生

    心理疾病幾乎是人人都可能遇到,如失戀、落榜、人際關係衝突造成的情緒波動、失調,一段時間內不良心境造成的興趣減退、生活規律紊亂甚至行為異常、性格偏離等等,這些由於現實問題所引起的情緒障礙,成為心理障礙。

    像這些問題大多數人往往自我調節或求助父母、親朋、老師等幫助來調節,假如通過這些調節方法仍無效果時,就需要找心理諮詢醫生尋求幫助。

    此外,心理諮詢也適用於神經症,包括強迫症、焦慮症、恐怖症、疑病症、神經衰弱以及人格問題等,還適用於心理生理障礙(即心身疾病)、神經系統器質性疾病引起的心理障礙、兒童情緒障礙、學習障礙、各種智力發育異常等。

    精神病指的是大腦機能活動發生率亂,導致認識、情感、行為和意志等精神活動不同程度障礙的疾病的總稱。致病因素有多方面:先天遺傳、個性特徵及體質因素、器質因素、社會性環境因素等。

    許多精神病人有妄想、幻覺、錯覺、情感障礙、哭笑無常、自言自語、行為怪異、意志減退,絕大多數病人缺乏自知力,不承認自己有病,不主動尋求醫生的幫助。

    心理疾病與精神疾病的區別

    常見的精神病有: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鬱性精神病、更年期精神病、偏執性精神病及各種器質性病變伴發的精神病等。患者及家屬應和精神科醫生積極配合,及早到醫院治療。

    還有不少人總愛用嘲笑的口吻說別人:“你有神經病”。

    其實,神經病是指中樞神經系統和周圍神經的器質性病變,這些病變往往有明顯疼痛、麻木、感覺喪失、癱瘓等症狀或/和神經系統定位的體徵,並可以通過醫療儀器如腦CT、MRI等找到病變的位置。

    常見的神經系統疾病有:腦炎、腦膜炎、腦囊蟲症、腦出血、腦梗塞、癲癇、腦腫瘤、重症肌無力等。

  • 6 # 裡外雅堂

    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在悟空問答上也有類似的提問:明明不胖,卻要減肥,是不是有心理疾病?明明條件很好,卻很自卑,是不是有心理疾病?整天潔癖嚴重,是不是有心理疾病……顯然,不少人不明白心理疾病到底指的是什麼,而將心理問題等同於心理疾病。

    在瞭解心理疾病與精神疾病的區別前,我們需要先了解心理問題與心理疾病有什麼異同

    心理問題也稱心理失衡,是正常心理活動中的區域性異常狀態,具有明顯的偶發性和暫時性,常常與一定的情境相聯絡,具有一定的情境誘發。例如,今天你有急事開車出門,結果遇到了堵車,一堵就是兩三個小時,你在等待的過程中,產生焦慮、憤怒、沮喪、擔憂等各種情緒,這就是心理問題。如此,是不是每個人都有心理問題呢?答案是肯定的。但不同的人,心理問題程度和性質不一樣。

    按嚴重程度劃分,心理問題可以劃分為正常心理和異常心理。

    正常心理包括:一般心理問題、嚴重心理問題和神經症性心理問題

    一般心理問題是由現實因素激發的,持續時間短,情緒反應大多能在理智控制之下(個別情緒自控能力差的除外),不嚴重影響個體的社會功能,情緒反應未泛化的一種心理亞健康狀態。例如,成績不好,覺得很沮喪。

    嚴重心理問題是較為強烈的,對個體威脅較大的現實刺激產生的痛苦情緒,情緒反應物件存在泛化現象的心理亞健康狀態,對社會功能有一定的影響。例如,因為成績不好,看到課本就會想到考試,看到老師也會想到考試,任何與考試有關聯的都引起對考試的聯想,以至於經常處於焦慮、緊張的狀態,影響學習。

    神經症性心理問題,也叫可疑神經症,疑似神經症,因接近神經症,症狀與神經症類似而得名。內心有明顯的衝突,並且這種衝突不帶道德色彩或現實意義,嚴重損害了個體的社會功能,但是其病程和嚴重程度尚未達到神經症的診斷標準。例如,因為考試失敗,不敢上學,覺得自己很丟臉,並表現出抑鬱、焦慮等症狀,無心學習,失眠,痛苦,成績下滑嚴重,不能參加正常社交活動。

    異常心理包括:神經症、人格障礙、重症精神障礙和其他精神障礙

    神經症,也稱神經官能症,屬於一組精神障礙的總稱,包括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恐怖症等等,主要表現為持久的心理衝突,這種衝突沒有明顯的道德色彩,並且與現實環境極不相符,患者察覺或體驗到這種衝突,併為之痛苦,且妨礙了個體的社會功能。

    人格障礙,是一組明顯偏離正常且根深蒂固的行為模式,具有適應不良的性質,其人格在質上、內容上、整體上異常,存在缺失,與主流文化產生強烈衝突,並給個體或他人帶來痛苦,給社會帶來不良影響。包括反社會人格障礙、表演型人格障礙、偏執型人格障礙、邊緣型人格障礙等等。

    重症精神障礙包括精神分裂症和重症心境障礙(雙相情感障礙),在臨床表現上具有妄想、幻聽、幻視、思維障礙、行為紊亂等精神病性症狀,嚴重的可能危及個體和他人安全。

    其他精神障礙包括應激相關障礙、癔症(歇斯底里症)等等。

    按性質劃分,心理問題可以劃分為發展性心理問題、適應性心理問題和障礙性心理問題

    發展性心理問題:

    所謂發展性心理問題,指的是個體自身不能樹立正確的自我認知,特別是對自我能力和自我素質方面的認知,其心理素質和心理潛能沒有得到有效的、充分的發揮,心理髮展不成熟。例如,這次疫情中,有些人不懂得配合,要麼心存僥倖,要麼自我中心,這就是典型的心理不成熟,屬於發展性心理問題。

    適應性心理問題:

    適應性心理問題是個人與環境不能取得協調一致所帶來的心理困擾。

    哈特曼認為,適應是個體終生維護心理平衡的過程,以無需付出太高的代價去處理一個具有一般性和可預期性的環境。

    適應是個體與環境在相互作用中發生改變的過程,但人們談到適應時,心中想的是單一的改變,因而環境與個體之間容易失衡。例如,有一個工作環境調到另一個新的工作環境產生的焦慮。

    障礙性心理問題:

    障礙性心理問題有時也稱為心理障礙或心理疾病。當個體遭遇重大挫折、人際關係嚴重衝突或重要抉擇時,一般會表現出情緒焦慮、恐懼、抑鬱或沮喪,有的甚至會自暴自棄、異常憤怒,甚至衝動報復,過度應用防禦機制來自我保護,呈現出適應不良的言行舉止,如果得不到及時適當的心理疏導,就可能發展成為心理障礙。其特徵是:個體持久地感受到痛苦,糟糕的人際關係,社會功能受損,容易產生敵對或對抗行為,表現出非當地主流文化的特殊言行。例如,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等等。

    由此,我們可以瞭解到,心理疾病屬於心理問題的一部分,某種程度上和精神疾病有著重疊。

    很多人以為精神疾病是由生理問題引起的,心理疾病是由心理問題引起的,其實不然。兩者均有生理、心理和社會環境等方面的因素。

    在英語上,mental disorder即翻譯為精神障礙,也翻譯為心理障礙。事實上,精神醫學沒有“精神疾病”這一說法,有的只是精神障礙;正如心理學沒有“心理疾病”這一說法,有的只是心理障礙。

    倘若要區分正常心理問題與異常心理(包括精神障礙),只要遵循心理病與非病三原則:

    主客觀世界是否統一

    要看一個人是否有心理正常,首先看他是否有自知力,即,是否知道自己存在某一方面的問題。但抑鬱症、焦慮症和強迫症等除外,因為他們是知道自己存在一定問題的,而精神分裂症、人格障礙和其他精神障礙則未必知道自己存在問題。

    精神活動內在是否存在協調性

    正常人的認知、情感和意志是相互協調的,但異常心理的,可能在該悲傷的情況下,開心異常;該沮喪的情況下興奮過度,同時在認知裡,不認為自己這番舉動何有不妥,與周圍環境、主流文化格格不入。

    個性是否相對穩定

    倘若一個人在沒有任何外因的情況下,人格突然發生性的變化,極有可能是異常心理。

    但如果要區分心理疾病與精神疾病,則不那麼容易,因為心理疾病與精神疾病存在著交叉重疊的現象。

    心理疾病通常指的是個體由於成長因素,社會因素和突發事件等方面的因素,精神上產生緊張、干擾,而使自己思維、情感和行為上發生了偏離社會生活的現象,例如生活規律紊亂、行為異常、興趣減退、情緒障礙等等。大部分的心理疾病事出有因。比如,創傷後應激障礙、厭食症、偷窺狂、心理變態、性心理障礙等等。

    精神疾病則是因大腦機能受到損害,產生器質性病變,而導致認知、思維、情感、意志等方面產生不同程度的障礙,可伴有幻聽、妄想、幻視、多疑等精神病性症狀,行為上的衝動或怪異,思維上的紊亂,並有不同程度的自知力缺陷。比如,精神分裂症,雙相情感障礙等等。

    但,對於一些異常心理如何界定是心理疾病還是精神疾病,則存在爭議,通常以是否發生器質性病變為準。

    以抑鬱症為例。作為一種每個人都可能患有的疾病,抑鬱症的起因至今無法準確確定導致是生理因素起主要作用還是心理因素其主要作用,因此,精神病學將抑鬱症歸為精神疾病,心理學則將抑鬱歸為心理疾病。或許,如果沒有發生器質性病變,沒有出現精神病性症狀,只是輕度抑鬱,可以歸類為心理疾病。但如果是重症抑鬱症,嚴重會產生被害妄想、幻聽、幻視等精神病性症狀,則歸類為精神疾病。

    再者,以人格障礙為例。表演型人格障礙患者沒有發現器質性病變,也沒有精神病性症狀;但偏執型人格障礙則存在被害妄想。也就是,人格障礙也並非全是精神疾病,或全是心理疾病。

    換而言之,精神疾病與心理疾病之間其實不是那麼明顯的區分,有時候是可能並存的。

    如果要用一個比喻來形容正常心理問題和心理疾病、精神疾病之間有什麼不同。那麼,有正常心理問題的人就好比一個人喝了點酒,知道自己不勝酒力,快醉了,會告訴大家,“我不能喝了”,或者明知自己不能喝,但是死要面子,結果把自己喝趴下了;部分心理疾病患者就好比一個人明知自己不能喝多少,也知道自己不該為此感到痛苦,但是就是控制不了,可能會逃避喝酒,也可能會借酒澆愁;在他即將喝醉又還沒醉,且不住喝酒的那個過程,就是嚴重心理疾病即將轉入精神疾病的過程;而精神疾病患者就好比一看到酒就飄飄欲仙,各種幻想,一喝酒就喝個酊酩大醉,還覺得自己很能,飄得不知天高地厚,其實已經不能再喝了。

  • 7 # 雁過無痕2020

    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躁狂症、雙向情感障礙以及精神分裂等所有所謂心理、精神疾病的真相

    心理和精神問題是當前非常嚴重的一個社會現象,尤其是在孩子中越來越多,讓人痛心疾首。多少人痛苦到絕望,多少家庭瀕臨崩潰,而大多數人還矇在鼓裡,不知道真相和出路,真是太可怕了!

    我想告訴大家的是,所有所謂的心理和精神問題,無論什麼型別,無論有多嚴重,無論症狀多麼複雜,其實根本都不存在。這些所謂心理疾病為什麼很難治癒?是因為我們一直在解決一個本身並不存在的問題,這怎麼可能解決呢?這樣做的結果,只會造成更多更嚴重的問題。道理一說都明白,所有負面情緒本來就是所有人都有的正常情緒,就像呼吸一樣。大家如果非要去解決的話,只能把生命解決掉,這就是很多人最終選擇走向絕路的原因。一般的人遇到負面情緒很快就放下了,但我們不行,非要解決它,哪怕魚死網破,結果越來越嚴重。殊不知,不去解決問題,轉而放下問題就不需要解決的。無論生活中多麼艱難,沒有什麼放不下的。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什麼都帶不走。

    人生就是一場戲,何苦這麼認真,何苦與自己過不去。

    其實,現實中比你情況糟糕的人多的是,一般人沒有當回事,沒有拿起來,咱們不但拿了起來,還不願放下。只要放下了就沒有痛苦了。要說放不下,誰也沒有辦法。但痛苦有辦法,痛夠了自然就放下了,話糙理不糙。

    我要告訴大家,選擇結束生命是一個極其錯誤的選擇。結束生命這並不是痛苦的結束,而恰恰是另一個沒有盡頭的無盡痛苦的開始。生命永遠不會結束,每一段生命都有它的意義。

    言歸正傳,這些所謂心理和精神問題的本質和真相又是什麼呢?如果如果我們弄明白了這個,所有所謂心理和精神問題都會迎刃而解。因為實際上它本身並不存在,當然也就沒什麼要解決的。

    有人說,怎麼會不存在呢?我們內心煎熬的痛苦多麼真實,我們現實面臨的問題實實在在,我們就是睡不著覺,我們身上的症狀和疾病也是真實的,我的人生就是看不到任何希望等等不一而足,這些痛苦就是明明存在啊?說不存在不是自欺欺人嗎?

    是的,對你來說,一切都是那麼真實。我想說的是,這些所謂真實情況都只是結果而已,並非原因,也只是表面現象,並非本質。它們並非一成不變。我們要解決這些所謂心理和精神問題,必須從根源上入手。大家無論通過心理諮詢還是藥物治療,都是在用現象解決現象,用問題解決問題。不但解決不了問題,還會不斷加重問題。

    所有的心理和精神問題,無論什麼樣的負面情緒,都會表現為自己無法控制自己的頭腦思維,想個不停,吃不下,睡不著,身心疲憊,就想去想明白,結果越想越多,惡性迴圈,無法控制,直至崩潰。這是因為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能量會逐漸被耗盡,就越來越失去了對自己思維的控制能力,最後甚至連自己的生命都打算放棄,那是低能量狀態的幻想。在那種能量狀態下,就是一個芝麻都變作一座大山把自己壓垮。

    這種情況下,唯有提升能量才能改變。這個能量,不光是吃飯和休息,更重要的是停止負能量(負面思維)的侵蝕,不斷提升正能量。就是必須打破惡性迴圈,停止思考(你是永遠想不完,也永遠想不出結果的),並轉向正向思維,積聚能量。有了正能量,就能掌控自己的思維,掌控自己生命的一切。有了正能量,過去那些困擾你的問題就由西瓜變成了芝麻。

    那麼,如何停止頭腦思維呢?我們就是控制不住想啊!其實,控制不了頭腦就是因為負能量(表現為所有負面情緒)太強大了,我們被負能量所控制了。由於不同人負能量所表現的負面情緒不一樣,軀體症狀更是千奇百怪,也就有了各種所謂心理和精神問題的病名,其實本質上都是一樣的。

    只要抓住了本質,所有所謂心理和精神問題自然就不存在了,也根本就不需要去解決,因為沒有什麼需要解決的。無論你是什麼情況,無論有多嚴重,無論現實問題多麼真實和難以解決,無論軀體上有任何嚴重,哪怕得了絕症,根源都只有一個,解決辦法也只有一個。找到了根源,人生中一切問題都是肥皂泡。

    根源是什麼呢?根源在於錯誤的三觀,追求了錯誤的價值。當前,可以說世界上99%的人追求的是錯誤的。追求物質,各種慾望,色情,不孝,不珍惜生命,只知道索取而不知道人生的意義是奉獻而非索取、壓力大(非要追求一個特定的目標或要求)。由於這些錯誤的三觀,導致我們心裡每一個念頭、所說、所行都是衝著慾望和索取去的。大家每一個負面情緒後面都一定有一個慾望。還有很多家長自己還把這些錯誤觀念強加給孩子,自己把孩子害了還怨天尤人,還埋怨孩子。我們所有的慾望和負面情緒都是負能量,都會不斷糾纏與放大,最終正能量越來越少,甚至發展到我們以負能量為榮,以正能量為恥。這不就是現在社會的普遍現象嗎?為什麼大多數人活得很痛苦?這就是總根源。每個人表現不一樣,有的身體得病,有人心理得病,有人遭受挫折或災難等等。

    你活在夢境裡,唯有醒來。誰能把夢境解決了?醒來就是,有啥好解決的?

    要想解決這個問題,首先必須要明白自己錯在哪了,要明白沒有誰在懲罰你,都是自己的錯。宇宙是最公平的,如果你錯了還能快樂,那才真是沒天理了。其實,外面誰都沒有錯,都是你自己的錯,不要怨天尤人,只能反省自己。什麼原生家庭理論,根本不存在,都是害人的理論。自己的命運是自己做主,不要給自己找任何理由和藉口。不要以為是家庭環境原因、是別人欺負你你害你、是人際關係緊張、沒有錢、壓力大、身體疾病等等一切現實問題造成的。錯了,這些問題也都是現象,都是錯誤三觀的結果,和你的心理和精神問題一樣都是同一根源的結果,都是表象,都有一個共同的錯誤的根。即便這些問題被解決,你的心理和精神問題照樣存在,而且還會出現更大的問題來提醒你。

    每一個痛苦,都是來提醒你錯了,讓你趕快回頭。一旦回頭,痛苦就失去了存在價值。苦海無邊,回頭是岸。你一天不回頭,痛苦就會如影隨形。每一個痛苦的背後,都有一個執著,都有一個慾望。唯有放下執著,放下慾望。過去的已經過去,一切都是咎由自取,沒有人傷害過你,也沒有人能夠傷害到你,坦然接受自己當前面對的一切,這是自己過去所做的果實,已經無法改變。我們現在能做的就是知錯改錯,從當下開始保持正能量的心念、語言、和行為,不再傳播和釋負能量,包括家裡和網際網路上,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從家務做起,幫助他人,奉獻自己,放下自私自利,放下慾望,放下物慾執著,孝敬父母,愛惜所有生命,敬畏自然,這些本來就是人生的真諦,迴歸人的本性,這些正能量越來越多,你的未來自然就會改變,幸福快樂就已經上路了。哪裡還會有什麼心理和精神問題?哪裡還有什麼人生問題需要解決?哪裡還有痛苦?哪裡還有不平?

    還有,孩子有問題的父母,求您放過孩子,放下孩子,不要管的太多,給孩子正確的人生觀教育,還孩子自由,別給孩子過多壓力。網際網路一代,少接觸電子遊戲和色情網站等成癮東西,也別再用藥物殘害孩子了!!!

    認為自己存在所謂心理和精神問題,並想辦法去解決它,是所有痛苦的真正原因和開始,隨著解決的過程,痛苦越來越大。這就是正常人與所謂心理疾病的人的根本區別。人生中所有現實問題都一樣如此,不解決是最好的解決。無為而無不為。大多數人活反了,所以痛苦。

    很多人都說放不下,沒有什麼是放不下的,人死的時候都的放下,沒有誰能把它帶走。不放下就得繼續揹著,繼續痛苦,沒有選擇,也沒人能幫你放下。放下的唯一方法就是接納,接納別人和自己經歷的一切,接納一切可能的發生!

  • 8 # 心理治療師萬勇

    大家好,我是心理治療研究者萬勇,根據我研究和實踐,按程度區別分級,整理成如下,提供大夥參考:

    正常――一般問題――心理問題――心理性疾病――生理問題加心理性疾病――生理疾病加心理疾病――生理問題加心理問題加精神問題――精神病――生理問題加心理問題加精神疾病――精神疾病――生理疾病加心理疾病加精神病。

    具體判斷需要根據醫生經驗來實施檢測評估,但實際運作過程中由於醫生治療水平程度顯示出:越是能力高強者,其判斷患者疾病程度越輕微,也越有把握治療效果。越是低端者,其所判斷患者的問題越嚴重,治療手段單一,照本宣科,治療效果會大打折扣。

    實際心理和精神疾病治療中,不僅要求醫生對於本專業醫學知識完全掌握,理解透徹。還應當注重自我內心修養,拓展自己的認知視野和樹立人文大愛精神。你需要了解患者的認知結構,生活方式環境影響,心理髮育成長過程,精神層次,情感的非和諧度,人格因素,在疾病條件下,其個體價值中能夠利用的部份等等。

    另外你還需要了解除了目前學科的治療方法,還應當廣泛涉獵其他學科其他萬物對於心理和精神治療的作用。最高境界是萬物為我所用,選擇其中對患者有益的部份實施,這樣,患者就基本能夠在俗世洪流裡找到適合他自己的道路前行。如果你做得到,那時他就不是患者了。

    我這多年的體會是,廣義來說,醫無定法,醫有原則。心理和精神治療和器質性疾病的治療一樣,也是尤其需要準確性。這種準確性有時讓別人看起來無法理解,但實際治療中只要是適合該患者的,哪怕是別人看來有些驚世駭俗的,聞所未聞的,經過了醫者自我研究檢驗過的,就一定要實施,否則不可能有效果。我還是那句話:在心理和精神治療上,不可能一種方法對待所有患者,特殊情況,需要特殊對待處理。

  • 9 # 心理諮詢師四四

    精神疾病屬於精神病性障礙,它的特點是思維異常、知覺扭曲、行為古怪。精神病性障礙患者脫離現實,思考問題沒有邏輯和條理。有時,他們行為古怪、自言自語,或對某個別人看不見的人打手勢。精神病性障礙分幾種,有些是嚴重的慢性精神病性障礙,有些只是短期的困惑狀態。詳細討論之前,有必要先了解一下其異常的認知、知覺及行為特點。

    精神病指的是大腦機能活動發生率亂,導致認識、情感、行為和意志等精神活動不同程度障礙的疾病的總稱。致病因素有多方面:先天遺傳、個性特徵及體質因素、器質因素、社會性環境因素等。許多精神病人有妄想、幻覺、錯覺、情感障礙、哭笑無常、自言自語、行為怪異、意志減退,絕大多數病人缺乏自知力,不承認自己有病,不主動尋求醫生的幫助。精神病通常表現為妄想(delusion,錯誤的信念)或幻覺(hallucination,錯誤的感知覺),或兩者同時出現,包括一些嚴重錯誤的信念(被監視,成為抵抗運動的一分子)和錯誤的感知覺(看見根本不存在的卡通人物)。這種明顯脫離現實的狀況十分可怕,影響著心理機能的方方面面,甚至使深受其害者做出極端的自殺行為。

    常見的精神病有: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鬱性精神病、更年期精神病、偏執性精神病及各種器質性病變伴發的精神病等。

    心理問題是目前心理諮詢師工作的範圍,比如孩子幾天前被老師打了不敢上學,婦女和老公剛剛離婚了整天悲傷,丈夫丟了工作覺得心裡苦悶。這些問題通過心理諮詢和心理治療方式往往能幫助求助者重新獲得力量。心理問題中常見的是心境障礙,就是以情緒困擾為主導特徵的綜合徵。該困擾以情緒異常低落或高漲為其表現形式。情緒異常低落稱為抑鬱(depression),而情緒異常高漲稱為躁狂。心理障礙幾乎是人人都可能遇到,如失戀、落榜、人際關係衝突造成的情緒波動、失調,一段時間內不良心境造成的興趣減退、生活規律紊亂甚至行為異常、性格偏離等等。

  • 10 # 精神科藥師小池

    精神病和精神疾病在日常生活中有時混用,但在醫學上有著嚴格的區分。一般來講,精神病指英文的psychosis,是指一組具有幻覺、妄想和思維障礙等精神病性( Psychotic)症狀的精神疾病。而精神疾病(mental illness)是所有精神障礙或功能不良問題的總稱,除了上述的精神病還包括情緒情感障礙,焦慮障礙,等等。老百姓所說的精神病,醫學的專業名稱叫“精神分裂症”,這一點先搞清楚。

    再說說精神疾病和心理疾病的區別。精神疾病( mental illness)指那些人生病的嚴重程度達到了某種(幾種)疾病的診斷標準。所謂心理疾病似乎只有中文說法,英文中沒有相對應的名詞。嚴格的講,我想你想表達的是“心理問題”這個概念,我想也許可能是人們為了讓人感覺舒服一些創造的一個名詞(減少精神疾病的負面含義)。心理問題:指那些在時間方面具有近期發生且不太可能持久的特點,問題的內容未泛化而只侷限在引發事件自身;其反映強度不甚劇烈且並未嚴重影響思維邏輯性的心裡紊亂。另一種可能就是想把那些沒有達到診斷標準的輕度症狀的患有者歸入這一類,但我覺得心理障礙這個名詞似乎更貼切一些。如此看來,患有精神疾病的人,很可能有這樣或那樣的心理障礙,但有心理障礙的人(所有人都有)不一定都可以診斷為心理疾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安倍晉三辭職的背後,除了患病之外,是真的沒有其他的任何貓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