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373343249680
-
2 # 兜兜長痘痘
孔子之志是表述道德意志的主要範疇是“志”,並以“弘”、“毅”、“篤”、“勇”、“恆”等範疇來闡釋種種具體的道德意志品質。
-
3 # 使用者4113593746209
孔子的志向概括起來是:恢復西周的禮制秩序,引導人們求仁向德。用他的話就是:“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
但當時社會禮崩樂壞,戰亂頻繁,各國諸侯爭地爭霸,誰也不理會孔子的一套政治主張,孔子只能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直到西漢武帝時,採納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才使得以孔孟為代表的儒術,大行其道兩千餘年。
-
4 # 與我周旋久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在《論語•公治長》一篇中記載有,子路曰:“願聞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意思是我願意不誇耀自己的長處,不表白自己的功勞。子路向孔子說:“願意聽聽您的志向。”孔子說:“我的志向是讓年老的安心,讓朋友們信任我,讓年輕的子弟們得到關懷。”
-
5 # 吾心願比之如
①<名>心意;志向。《觀滄海》:“歌以詠志。”《為學》:“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
②<動>立志。《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
④<名>標記。《南齊書?韓系伯傳》:“鄰居種桑樹於界上為志。”
⑤<動>做標誌。《桃花源記》:“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
⑥<名>記事的書或文章。《項脊軒志》:“餘為此志,後五年,吾妻來歸。”
⑦<名>通“痣”,面板上的斑或小疙瘩。《梁書?沈約傳》:“約左目重瞳子,腰有紫志。
子的“志”是由“仁愛之心”發出的意志,具有仁的品性,強調意志對道義的堅守及對情感、慾望和利益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