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燭影亂談
-
2 # 香姐逛歷史
中國縱橫上下五千年,文人異世數不勝數,那麼話說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猛將,也是數不勝數,例如西楚霸王,三國呂布、關羽、張飛等奇人異世,接下來就讓我們來盤點下中國古代十大猛將排行榜!
第一位,孫武
春秋時期齊國樂安(今山東省廣饒縣)人,後人尊稱其為孫子、孫武子、兵聖、百世兵家之師、東方兵學的鼻祖。曾以《兵法》十三篇見吳王闔閭,受任為將。領兵打仗,戰無不勝,與伍子胥率吳軍破楚,五戰五捷,率兵6萬打敗楚國20萬大軍,柏舉之戰後攻入楚國郢都。北威齊晉,南服越人,顯名諸侯。所著《十三篇》是中國最早的兵法,被譽為“兵學聖典”,置於《武經七書》之首。
第二,李廣
李廣是漢武帝時期抗擊匈奴的名將,當時的匈奴兵聽到李廣的名字就嚇得尿褲子啊。可惜啊,李廣雖然是個將才,但是卻不是個帥才,漢武帝攻打匈奴基本上都是霍去病和衛青大的,李廣一直以來只能做個陪襯。
李元霸天生神力無人能敵,稱之為猛將絕對不是浪得虛名。不過元霸老弟腦子不是那麼精明,否則唐太宗就是李元霸了,呵呵。
第三位、岳飛
中國歷史上著名戰略家、軍事家、民族英雄、抗金名將。同時又是兩宋以來最年輕的建節封侯者。南宋中興四將(岳飛、韓世忠、張俊、劉光世)之首。只可惜被高宗和秦檜陷害。否則南宋必定收復北方。岳飛所帶領的岳家軍也是百戰不殆、所向披靡,“凍死不拆屋,餓死不奪糧”的岳家軍。深受百姓愛戴。
第四位,衛青
衛青(?—前106年),字仲卿,西漢著名將領,是漢武帝第二任皇后衛子夫的弟弟。元光六年,匈奴南侵,衛青為車騎將軍,率領一萬騎兵,奇襲龍城,取得勝利,是漢初以來對匈奴的首次勝利,因功被封為關內侯。元朔元年,衛青率三萬騎兵大破匈奴。元朔二年,衛青率大軍進攻匈奴,採用“迂迴側擊”的戰術,大敗敵軍,被封為長平侯。元朔五年,衛青率三萬騎兵出擊匈奴,大勝,衛青被拜為大將軍,元朔六年,衛青兩次領十萬騎兵出擊匈奴,殲滅匈奴軍過萬,元狩四年,衛青和霍去病各率五萬大軍出擊匈奴,擊潰了匈奴在漠南的主力,匈奴逐漸向西北遷徙,十幾年內再無南下之力。元封五年,因病去世,諡號為“烈”。
第五位、白起
戰國時期秦國郿縣(今陝西省眉縣)人,戰國四大名將之首。秦昭王時從左庶長升至大良造。周赧王二十二年(前293年)伊闕之戰,採取先弱後強、避實擊虛的戰法,全殲韓魏聯軍24萬人,因功晉升國尉。此後30餘年,攻取韓、魏、趙、楚等國70餘城。三十六年,領兵入楚,攻克楚都,受封武安君。四十二年,趙、魏聯軍攻南韓華陽,白起率軍救韓,大敗聯軍,斬魏軍13萬人,淹死趙軍2萬餘人。五十五年,長平之戰大敗趙軍,坑殺趙俘40多萬人,為秦國最終一掃六合消除最大的障礙。後為相國范雎所妒忌,於五十八年十二月被逼自殺。
第六位,呂布
呂布是三國時期的第一猛將,呂布不但武功高,人長得也非常帥氣,要不他怎麼能調戲四大美女之一的貂蟬呢!!不過長得帥也不是件好事情,兒女情長的呂布最終被曹操殺死。看到這裡真應了那句俗語:紅顏禍水啊!
關羽和呂布同屬三國時期的猛將,不過關羽的名聲比呂布好多了,現在還有很多人在拜關羽。關羽留給世人三個好印象。第一,武功高。第二,特別重義氣。第三,愛惜軍士。
第七位,李靖
李靖(571年-649年7月2日),字藥師,漢族,雍州三原(今陝西三原縣東北)人。隋末唐初將領,是唐朝文武兼備的著名軍事家。後封衛國公,世稱李衛公。
李靖軍功卓越。上元元年(760),唐肅宗把李靖列為歷史上十大名將之一,並配享於武成王(姜太公)廟。他才兼文武,出將入相,為唐朝的統一與鞏固立下了赫赫戰功。
一戰荊湘並撫嶺南諸州,二戰江南,三滅突厥,四搗吐谷渾,皆大勝,可謂不世奇功。
第八位,薛仁貴
名禮,字仁貴,河東道絳州龍門縣修村(今山西河津市修村)人。唐朝初年名將,北魏河東王薛安都六世孫。薛仁貴出身於河東薛氏南祖房,在貞觀末年投軍,征戰數十年,曾大敗九姓鐵勒,降服高句麗,擊破突厥,功勳卓著,留下“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遼東”、“仁政高麗國”、“愛民象州城”、“脫帽退萬敵”等故事。官至瓜州長史、右領軍衛將軍、檢校代州都督,封平陽郡公。永淳二年(683年),薛仁貴去世,年七十。冊贈左驍衛大將軍、幽州都督。著有《周易新注本義》十四卷,今已佚。
第九位,吳起
戰國初期魏國左氏(今山東省定陶縣)人,軍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吳起一生歷仕魯、魏、楚三國,通曉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內政、軍事上都有極高的成就。仕魯時曾擊退齊國的入侵;仕魏時屢次破秦,盡得秦國河西之地,成就魏文侯的霸業;仕楚時主持改革,史稱“吳起變法”,前381年,楚悼王去世,楚國貴族趁機發動兵變攻殺吳起。後世把他和孫武並稱為“孫吳”,《吳子》與《孫子》又合稱《孫吳兵法》,在中國古代軍事典籍中佔有重要地位。
第十位,徐達
元末明初濠州鍾離(今安徽鳳陽縣)人,明朝開國軍事統帥。雖是平民出身,卻是不世出的軍事天才。1363年鄱陽湖之戰以少勝多全殲陳友諒65萬大軍。1367年,率軍消滅張士誠割據勢力。同年任徵虜大將軍,率軍20萬北伐中原拔洛陽後分兵山東山西,四面出擊收復華北、中原,攻克通州包圍大都、滅亡元朝。徐達深通謀略,善於指揮大軍團作戰,僅沈兒峪之戰就斬獲元軍首級10餘萬,俘獲元朝官吏1865人,將校士卒84500餘人,北元第一名將擴廓帖木兒僅與其妻子數人逃竄至黃河時得流木以渡。徐達北伐不僅推翻了元朝黑暗殘暴的統治,使燕雲十六州時隔430年再次迴歸漢人的手中,更是打破了歷史上由北向南統一的公式,可謂千古奇功。
以上十位名將
幾乎都是常勝將軍,他們要麼以弱勝強,要麼以少勝多,他們指揮的戰役幾乎都是經典。孫武和吳起是中國兵家之祖,白起和韓信協助明君在統一國家程序中奠定基礎,衛青、霍去病、李靖、薛仁貴、岳飛、徐達是我們的民族英雄,在抗擊外族入侵或開疆闢土方面做出巨大貢獻。
其實,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名將也應讓我們記住的,他們有姜尚、樂毅、李牧、王翦、廉頗、孫臏、蒙恬、項羽、李廣、班超、曹操、周瑜、諸葛亮、冉閔、謝玄、祖逖、陳慶之、劉裕、韋睿、郭子儀、柴榮、狄青、韓世忠、常遇春、王守仁、袁崇煥、左宗棠,但限於篇幅,本文無法一一列舉。
-
3 # 六個核桃鬥笑社
中華民國自春秋戰國起,歷經無數朝代的更替興衰,有過大唐盛世的繁華,也有五代十國的戰亂。數千年的歷史,湧現出一批又一批傑出的人才,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藝術家等等。今天本文要講的是在數千年曆史中光彩奪目的將領。
從古至今,戰爭是歷史恆定的話題。朝代的興起與覆滅往往都是伴隨著戰爭。在戰爭中,有那麼一群人,依靠自己過人的謀略以及膽識,取得輝煌的戰績。本文整理出歷史上最著名的十大名將。(名將排列依據年代,不分先後。)
一、春秋--孫武
孫武(約前545年—前470年),字長卿,齊國樂安人,春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尊稱兵聖。後人尊稱其為孫子、百世兵家之師、東方兵學的鼻祖。他是兵法家孫臏的先祖。
曾率領吳國軍隊大破楚國軍隊,佔領楚國國都郢城,幾乎滅亡楚國。其創作的《孫子兵法》被譽為“兵家聖典”,歷經三千多年影響力仍未衰退。
《史記·孫子吳起列傳》中關於孫武的傳記差不多有500字,其中,一個“吳宮教戰”的故事就佔去了95%的篇幅。
故事很簡單。
吳王闔閭看了孫子兵法,覺得不錯,但生怕孫武是個嘴炮,只會誇誇其談,就額外增加了一輪實操面試。
面試的內容是:讓孫武負責操練180個嬌滴滴的大美女。
孫武的操練強調令行禁止,但美女們三番五次笑場,孫武殺雞儆猴,不顧吳王闔閭的求情,斬殺了兩個寵妃,就此面試過沒有關,登臺拜將。
故事的精髓無非就是“軍令如山”和“君命有所不受”,並不能因此得出孫武在真實的戰場上就能戰無不勝。
“吳宮教戰”的故事是真實存在的。據《香山小志》記載:“教場山,即吳宮教美人戰處。”在今天蘇州吳中區胥口的教場山附近曾經有二妃墓、二妃廟,只是不知道遺蹟是不是還在。
二、戰國--白起
提起白起,都會想起“殺神”的稱號。白起在沙場征戰37年,一生攻城七十餘座,殺敵百萬,為秦國統一奠定了基礎。著名戰役長平之戰中坑殺趙軍45萬戰俘,人稱“人屠”。
秦軍乘勝追擊,把韓軍殺倒一大片,總共殺死敵軍24萬人,還有那些主將們,俘虜的魏軍主將和主帥一併處決,佔領伊闕還有五座城池。當時他們還放走了120多名孩子,然而這並不是白起良心發現,這是他故意讓他們回去報信的,意思就是讓他們回去稟報趙軍全部陣亡的訊息,讓他們知道趙國的慘敗,孩子沒有爹,女人沒有丈夫。
三、秦末--項羽
“西楚霸王”項羽一生經典戰役數不勝數:鉅鹿之戰中破釜沉舟率5000人大破秦軍20萬;以三萬疲憊之師千里奔襲,半日破劉邦六十萬之眾。其故事一直被後世津津樂道。
四、秦末--韓信
中國軍事思想“兵權謀家”的代表人物。平定漢中時,“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揚名天下。垓下之戰令項羽“烏江自刎”。人稱“兵仙”。
五、西漢--霍去病
中國騎兵戰三大天才之一。 在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和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霍去病兩次率軍進攻匈奴,這兩次戰役漢朝大獲全勝,一次殲敵四萬,一次殺敵七萬多人,不僅奪得了河西地區,而且打得“匈奴遠遁,而漠南無王庭”。
霍去病還在狼居胥山(今蒙古國境內)舉行祭祀上天的封禮,彰顯了大漢王朝的強盛軍威,從此之後,漢朝在對匈奴的對峙中從被動轉為主動,匈奴的氣焰被有效遏制,這一年霍去病一戰打出了長久的和平,當時霍去病只有22歲。
大家都知道霍去病率軍對匈奴作戰中,取得了輝煌勝利,“匈奴未滅,何以家為”是霍去病讓大家最為熟悉的名言。霍去病短暫的一生曾四次領兵攻打匈奴,殲敵無數,一生都以消滅匈奴為己任,可惜霍去病英年早逝,壯志未酬。霍去病的去世,讓漢武帝悲痛不已,他為霍去病舉行了盛大的葬禮,“天子悼之,發屬國玄甲軍,陳自長安至茂陵,為冢象祁連山。”
六、西漢--衛青
中國騎兵戰三大天才之一。首次出征是奇襲龍城,揭開漢匈戰爭漢朝反敗為勝的序幕,曾七戰七勝,收復河朔、河套地區,擊破單于,為北部疆域的開拓做出重大貢獻。
七、東漢--班超
因不甘於為官府抄寫文書,投筆從戎,隨竇固出擊北匈奴,又奉命出使西域,三十六騎平西域。在三十一年的時間裡,平定了西域五十多個國家,為西域迴歸、促進民族融合,做出了巨大貢獻。被稱為“以夷制夷”政策的鼻祖。
八、唐朝--李靖
北滅東突厥,西破吐谷渾。為北方贏得幾十年無戰事,收復甘肅,控制河西走廊地區。著有《李衛公兵法》,門下弟子眾多,很多都成為唐朝名將,如蘇定方、裴行儼、王方翼等。
九、南宋--岳飛
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 ,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 ,朝天闕。
北宋淪陷,對於岳飛來說,是國亡。兩個皇帝被虜,對於岳飛來說,是家破。他大書"還我河山"四字,誓與國家共存亡。他吃過"胡虜肉"嗎?吃過。在南京初年的泰州之戰中,金國20萬大軍來攻。這時的岳飛擁有的是一支孤弱無援的軍隊,他依然下令護送淮南各州數十萬百姓撤至江南。金軍窮追不捨,友軍不予馳援,岳家軍糧道斷絕。為保證老百姓的安全,岳飛率領的斷後部隊飢腸轆轆。他當即下達了一道命令"刲(音虧,割的意思)屍繼廩(音林,糧食的意思)",即割死去的金兵的肉吃,終於保護百姓到達安全的地方。
本來,岳家軍勢不可擋。近15年的抗金生涯裡,岳飛在1126年收復了南京,在1134年收復了6郡,在1136年收復了伊、洛、商、虢等州,在1140年收復鄭州和洛陽,又在郾城、穎昌大敗金軍,並浩浩蕩蕩地進軍朱仙鎮。然而,害怕二帝回來的高宗卻為岳飛的勝利慌了,立刻下12道金牌命令岳飛班師,再後又為議和,在秦檜等人的策劃下殺害了岳飛。
十、明朝--徐達
明朝開國軍事統帥,大敗陳友諒。率軍消滅張士誠地方割據勢力。出征中原,推翻元朝統治。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方建制稱國建立了大明王朝,隨後便開始委任名將徐達領兵北伐。徐達是中國歷史上不世出的軍事名將,在他的正確的軍事指揮之下,明軍只用了兩個多月便攻陷了元大都,同時也收復了中原王朝丟失了四百多年的燕雲十六州,燕雲十六州自古以來就是華夏民族的屏障,自從石敬唐割讓以來,中原理解王朝無不以收復此地為興國第一要務。然而最讓後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明軍在攻破了元大都之後,在皇宮內發下了一個物件,當徐達將它呈獻給朱元璋之後,朱元璋卻對著它嚎啕大哭。
回覆列表
武將和名將其實是有一定區別的,武將首先擔任的是武職,其次在個人勇武上要非常出色。而名將則未必一定是武職,可以武藝平平,但一定要有相當可觀的武功,比如高熲、陳慶之。也就是說武將可以是名將,但名將未必是武將。
武藝高強的判斷標準首先,鬥將戰績肯定是武將武藝高低的重要評判條件,但是不同於小說,在真實的歷史上,有關鬥將的記載並不多,敢於鬥將的肯定都是各個時代的翹楚,因為沒有人是抱著輸的心態出戰的,自然不會有小說中那種明明戰五渣,偏偏要強出頭,結果自己被秒殺不說,連帶著率領計程車卒也被一波衝散。
其次,斬殺士卒或者親自領軍衝鋒、以少勝多也是重要依據。很多人會覺得大將殺士兵算什麼本事,實則不然,一個精兵未必比一個低階軍官的武藝差,歷史上很多名將都是從士兵時期嶄露頭角,最後一飛沖天的。而歷史上的幾位“百人斬”也一直備受推崇,試想同樣是使用冷兵器,一個人對戰上百人依舊可以將敵人殺光,豈會是等閒之輩。
第三,歷史評價同樣重要。不少人物缺少相應的事蹟記載,但是在歷朝歷代都備受推崇。相信古人的判斷比我們要準確,畢竟他們可能知道很多如今已經消失的歷史資料,所以不同於小說中動輒“萬夫不當之勇”的玩笑話,歷史上對武將勇猛的高評價之語是很有價值的。
下面我們就直奔主題,單純以武鬥能力論,看看歷史上的“十大武將”花落誰家。
十 養由基嬴姓養氏,名由基,字叔,因古代男子有氏稱氏,無氏稱姓,故稱之為養由基(按照這個思路,為何提到秦始皇世人皆稱嬴政而非趙政)。
養由基最強之處在於弓矢之術。我們在給小說做武評的時候,通常會取消弓箭的加成,只比近戰能力,但實際上弓矢之術絕對是武藝的重要組成部分,判斷一員武將的武藝強弱,弓箭水平所佔比重很大,有些名氣的武將起碼都需要弓馬嫻熟。
“楚有養由基者,善射,去柳葉者百步而射之,百發百中”
可以說養由基幾乎可以當做古代箭術的天花板,百發百中這個詞就是由他衍生出來的。晉楚之戰,凡是被養由基認準的敵人無人能逃過他的弓箭,均被射死,這其中就包括了射傷楚王的晉軍大將呂錡。
九 常遇春人稱“常十萬”,早年隨劉聚打家劫舍,近乎無敵,一次偶然的機會遇見了朱元璋所部,暗中觀察下被朱元璋折服,遂加入麾下,成為義軍中的一員。
採石磯之戰,朱元璋地勢不利,久攻不下,常遇春率小股部隊乘小船登岸,之後單槍匹馬殺入元軍,如入無人之境,一舉打破僵局。之後,常遇春隨朱元璋南征北戰,從開路先鋒一路升到副帥,在與陳友諒之戰中,若非常遇春一箭射中張定邊,怕是朱元璋凶多吉少。
八 岳雲說到岳家軍能打的,多數人第一個想到的都是曾創下“百人斬”戰績的楊再興,但是在我看來,岳雲的武藝還要在楊再興之上。
隨州之戰,年僅十六歲的岳雲手持鐵錐,勇不可擋,第一個登上久攻不克的隨州城。後又隨軍北征,收復鄧州,由於作戰勇猛,戰無不勝,故而軍中皆稱其為“贏官人”。
成為背嵬軍統帥後,岳雲每戰皆身先士卒,郾城大戰在金軍中縱橫馳騁,殺得渾身是血,此戰過後,金軍主將完顏宗弼(金兀朮)感嘆:“嶽少保以五百騎破吾五十萬眾。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而楊再興的“百人斬”其實也有部分岳雲的功勞,當時岳雲與金將大戰取勝,壓陣的楊再興趁對方士氣大跌並且防禦鬆懈的瞬間殺進敵營,試圖生擒金兀朮,結果沒成功,在來往衝突中斬首百餘人(但是在楊再興死後,趙構哀悼時說的卻是楊再興斬數十人)。
七 史萬歲早在北周時期,史萬歲就展露出過人的勇武,他箭術過人,曾在一行大雁飛過時,點名要射第三隻,弓響雁落。在隨梁士彥出兵征討尉遲迥,每戰必先登,在官軍處於劣勢時,獨自殺入敵陣,連殺數十人,使得己方士氣大振,一舉扭轉戰局。
但是在隋朝建立後,由於受累於大將軍爾朱績謀反,被髮配到敦煌做戍卒。不過金子到哪都閃光,史萬歲沒有自憐自艾,他抓住時機展現過人的一面,使得敦煌戍主對他的態度從鄙視升級到賞識,最後甚至是倚仗。在與突厥的戰鬥中,史萬歲作為隋朝代表與突厥勇士戰場鬥將,並不負眾望將敵將擊殺,突厥驚於其勇退兵。這是歷史上鮮有因鬥將改變整個戰爭走向的記載。
之後,史萬歲南征北戰,建立了不少功績,成為天下間數一數二的名將,卻被楊素陷害,楊堅不辨忠奸,最終將這位驍勇善戰的功臣屈殺,儘管事後追悔莫及,卻為了自己的臉面強加史萬歲數條罪狀,全國因此一片惋惜之聲。
六 關羽關羽更多時候是一種象徵,寄身曹操麾下時曾在亂軍中刺死顏良,因而名聲大噪。除此之外,有關關羽衝陣等方面的記載並不多。然而歷朝史學家對他的評價卻都很高,有“漢末三國論勇武首推關張,而張飛亞於關羽”的說法。
漢末三國之後,每每提到猛將皆以關張為標杆,如果說到誰有關羽之勇,無疑是最大的肯定。
五 楊大眼天生飛毛腿,曾經將繩子綁在頭髮上,跑動起來繩子就像筆直的一條線,連馬都追不上。後隨孝文帝南征,可謂戰功卓著。
徵宛、葉、穰、鄧、九江、鍾離之間,所經戰陳,莫不勇冠六軍”。
隨著時間的推移,楊大眼逐漸成長為獨當一面的大將,卻依舊身先士卒。
身先兵士,衝突堅陳,出入不疑。
與三國中的“張遼止啼”相似,當時淮泗、荊沔一帶有小孩子啼哭時,他們的父母就會說:“楊大眼來了!”孩子立即止住哭聲。
四 薛仁貴薛仁貴名禮,以表字行於世,因父親早喪以致家道中落,所以早年只能以種地為生,生活艱苦。後在妻子的提醒下投軍,為張士貴部屬。
李世民征伐高句麗,還是普通士兵的薛仁貴開始嶄露頭角,縱橫敵陣,如入無人之境,得到李世民的封賞和很高的讚譽。
到了高宗李治時期,薛仁貴的身份地位越來越高,並且依舊神勇,常單槍匹馬殺得敵軍人仰馬翻,更難得箭術驚人,箭到處必有人落馬,先後創下“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遼東”“仁政高麗國”“愛民象州城”“脫帽退萬敵”等典故,堪稱武將典範。
三 李存孝所謂“王不過霸,將不過李”,“霸”指的是楚霸王項羽,而李指的就是李克用的義子李存孝(後來不知哪個大明白把這句話擴充改編成“力不過霸,王不過項,將不過李,拳不過金”,“霸”也成了虛構人物李元霸)。
李存孝原名安敬思,幼年兵荒馬亂,被李克用部擄劫,負責侍奉李克用,因而得到賞識,被收為義子,賜姓名李存孝。
成年後的李存孝驍勇無敵,精於騎射,常統領騎兵為先鋒,救援陳州、許州,征討黃巢,戰無不勝,是當時標誌性的猛將,令敵人聞風喪膽。
可惜最終受到誣陷,不得已而背叛李克用,在被李克用大軍包圍後出降。大怒的李克用傳令將李存孝車裂,本意是震懾,待眾將求情就坡下驢,小懲大誡,不成想眾將嫉妒李存孝的勇武,竟無一人開口,假戲真做下李存孝被五馬分屍。
事後李克用懊悔不已,曾大哭痛罵諸將,可惜那個天下無敵的義子卻再也回不來了。
《晉書》記載,冉閔在與慕容恪的戰鬥中,騎著名為“朱龍”的赤色千里馬左手拿雙刃矛,右手拿鉤戟一路斬殺鮮卑三百軍士。
乃與恪遇,十戰皆敗之。恪乃以鐵鎖連馬,簡善射鮮卑勇而無剛者五千,方陣而前。閔所乘赤馬曰朱龍,日行千里,左杖雙刃矛,右執鉤戟,順風擊之,斬鮮卑三百餘級。
在當時,論勇武或許普天之下也沒有人能與冉閔一較長短,這也使得冉閔過度相信武力可以解決一切,以致最終戰敗身死,這和項羽多少有些相似。
中國歷史源遠流長,在五千年曆史長河中湧現出無數猛將,所以上述的所謂排名只是個人一些淺見,不喜勿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