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平凡的bo良ki影

    說中國第一個裝置全部是現代化的鋼鐵廠在貴州,很多人可能要驚呼,中國第一座近代鋼鐵廠不是張之洞開辦的湖北漢陽鐵廠嗎?怎麼又跑你們貴州去了!


    這樣的問題本身沒有問題,漢陽鐵廠確實是中國第一座近代鋼鐵廠,張之洞還因此被譽為“鋼鐵之父”。因為他開辦成功了,中國是一個比較喜歡以成敗論英雄的國家,成功了說什麼都是真理,你說是第一就第一吧!


    但是歷史永遠是歷史,誰都不能改變歷史的客觀性。漢陽鋼鐵廠開辦之前,中國就已經有了第一個鋼鐵企業,它是開辦在貴州省黔東南州鎮遠縣境內最終以失敗告終的——青溪鐵廠。不過它的失敗卻讓人們不會記住它,它就這樣被遺忘在歷史的角落裡。


    可是青溪鐵廠雖然是以失敗告終,但是他對於當時羸弱不堪的中國來說,不失是一種嘗試,是一面鏡子,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青溪鐵廠是成功的。


    中國在1840年鴉片戰爭之後,閉塞落後的大清帝國被帝國主義用船堅利炮撬開了大門,這引起當時的社會精英的震驚,西方國家為何如此之強大,科學技術為何甩了中國幾條街。於是他們開始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的口號,要向西方學習先進知識,所以在1960年以後就有了以恭親王奕祈、兩江總督曾國藩、閩浙總督左宗棠、直隸總督李鴻章和湖廣總督張之洞等人為首的“洋務派”,他們繼承了魏源、林則徐等人向西方學習的思想,紛紛在中國開辦各種現代化工業,洋務運動一時風起雲湧,這場運動深深的影響到了中國的近現代化發展程序。


    當然,洋務運動不只是張之洞等人在提倡和在實現。當時全國凡是有熱血的官宦、富商、有識之士等等也在積極參與到這場運動之中來。


    作為貴州巡撫的潘霨在張之洞等人的影響之下,也比較熱心於洋務運動,積極響應實業興國的號召,於是剛到貴州就任巡撫不久,就馬不停蹄的深入考察貴州的省情。當到了鎮遠府清溪衛時,看見當地群眾在用自制的小土爐在鍊鐵,這就引起了他的重視。經過一番考察,他覺得此處鐵礦石豐富,煤的儲存量也較樂觀,就產生了在此開辦鋼鐵廠的想法。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之後,潘霨決定上書朝廷,在青溪籌建鋼鐵廠。潘霨要籌建鋼鐵廠這事,在當時的中國並無先例,雖然有造船廠、軍工廠、紡織廠等等一大批近代企業興起,可鋼鐵廠做為重工業當中的基礎性工業,沿海一帶的地方都未有條件興辦,更何況一個處在內陸飛鳥不通的貴州。


    潘霨透過認真的考察之後,他認為在青溪開辦一個鋼鐵廠具有三個條件,一是全國各地都在興辦實業,急需煤鐵,煤和鋼鐵的市場需求量大;二是貴州煤和鐵的儲藏量極為豐富,但從來未得到大規模開發利用,具有資源上的先天優勢;三是青溪此地離舞陽河較近,水運比較方便,鋼鐵和煤可以透過舞陽河轉沅江直抵長江。


    於是潘霨就力排眾議,在1885年向光緒皇帝上了一份《黔省礦產甚多煤鐵尤甚可否體察開採》的奏摺,光緒皇帝一看心裡也沒譜,於是就讓潘霨再仔細考察後,認真研究再開辦,不得光有一番熱情,以免徒有空話。


    光緒皇帝算是原則上同意開辦青溪鐵廠,這讓潘霨甚是高興。他認為若能開辦成功,一是貴州將擁有近代第一個大型鋼鐵企業,為貴州民族工業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二是地方財政收入也會得到增加,對改變貴州貧窮落後的面貌也起到重要作用;三是能為各省提供所需的鋼鐵產品,有力地支援蓬勃興起的洋務運動,亦可為朝廷分憂;四是還能提升貴州邊遠省在全國的地位,最主要的一點是能夠顯現自己的能力、政績和聲望。


    高興過頭的潘霨接到皇帝的旨意之後,沒有經過專業人士的研究規劃,做一個可行性研究報告,就著急忙慌的先籌集開辦的資金。透過派人到上海募集股份,每百金一股,出資最多的將被推選為總辦,到100股的推為幫辦。並在此期間成立了貴州礦務總局,專門負責此項工作。


    最終在上海募集到了1000來股,銀兩10萬兩左右,官府再出資19萬兩多點,借洋款30萬兩,建廠的資金算是得到了解決。


    透過官商合辦的方式把錢的問題解決了,於是便在光緒1887年8月在青溪舞陽河畔舉行了隆重的奠基儀式,正式破土動工。


    廠房和廠址修建完畢後,潘霨立即派人到英國採購了迪賽德機器製造廠製造的熔礦鐵機爐、冶煉貝色麻鋼爐、軋鋼鐵條板機床,以及一千七百八十餘噸耐火磚材料。全部機器裝置和所需物資於1887年9月抵達上海,並經長江逆流而上進沅江,轉舞陽河於1888年5月安全運抵青溪,同年6月1日這個中國第一座裝置和技術都算得上先進的鋼鐵廠算是正式建成。


    建成後的青溪鐵廠佔地約60畝,不僅能夠鍊鐵,還能鍊鋼和軋鋼,各種機器裝置多達32件。並透過向國外聘請5名外藉工程師,向江浙一帶聘請技工20人,在青溪當地招募普通工人近千人,這個鋼鐵廠終於可以正式投產了。


    投產後的青溪鐵廠能夠日產生鐵25噸、鋼48噸。鐵廠投產後,潘霨大聲感嘆“大利將興,民生有望”,興沖沖地於6月26日把青溪鐵廠廠圖和鐵樣,呈送到朝廷讓皇上和老佛爺看。潘霨開辦鋼鐵廠這件事當時在全國鬧得轟轟烈烈,連《申報》對此事都加以報道。


    可就在一切都在順利進行中時,鐵廠的資金週轉不過來了,無法支付原料款項和員工工資,水路運輸能夠運送的物資又不能滿足廠方和購買方的要求,再加上管理人才和技術工人缺乏,機器各種故障無法修復,而精通技術的廠領導潘露又暴病而亡,最要命的是用於冶煉的煤質量較次,鐵礦原材料又達不到要求,沒有資金購買上乘的原材料,在冶煉中經常發生塞爐事件。最終,鐵廠不得不停產。


    接到停產訊息的潘霨,心急如焚,想來想去之後,他決定把廠轉讓給湖北總督張之洞,可被張之洞婉拒了。實在沒辦法了,他又向張之洞求援,讓他派一個懂技術的人來接手管理,張之洞即派曾彥銓前來當廠長。可這個曾彥銓不但無經世之才,還貪得無厭。


    1890年2月,潘霨讓貴州地方政府再撥銀四萬兩讓新任廠長曾彥銓繼續生產,這傢伙卻以去重慶募集資金為由,乘機侵吞了官銀二萬五千兩,致使青溪鐵廠無錢週轉,生產運作失常,最終被迫完全停產。曾彥銓被革職查辦後,潘霨幾經周折,但無力迴天,最終轟動一時的中國第一個鋼鐵廠不得不在1890年7月宣告破產。其總共籌辦了5年,可僅僅維持3個月正常生產就以失敗而終。


    青溪鐵廠失敗原因是複雜的,一是沒有對青溪是否能夠建鋼鐵廠做詳細考察,做可行性研究;二是潘霨急利攻心,任人不當;三是當時的社會大環境所決定,人才匱乏;四是朝廷從財政上沒有資金支援,致使資金無法週轉。


    雖然以失敗而告終,但是作為中國第一個鋼鐵廠它所帶來的意義卻是非凡的,當時青溪鐵廠生產的鐵錠都要刻上“天字一號”的標記,在當時的中國,它確實就是“天字一號”。青溪鐵廠比1893年張之洞在湖北開辦的漢陽鐵廠早了很多年,誰有說得清張之洞的漢陽鐵廠又不是借鑑青溪鐵廠的前車之鑑呢?所以我們說青溪鐵廠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它是成功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肯德基裡的菜是什麼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