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671999529100540

    現代,我們對於演奏古琴用的說法通常是“彈”琴,其演奏方式是彈撥琴絃發出聲音。

    但在古時除了“彈”以外,還有其他動詞與琴搭配,用來表示“演奏古琴”。

    一“鼓琴” 比如,在春秋戰國時期被稱為“鼓琴”。《詩經·小雅·鹿鳴》: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鼓琴。《詩經·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荀子·勸學》:昔者瓠巴鼓瑟而沉魚出聽,伯牙鼓琴而六馬仰秣。一般認為,鼓這個動詞常用於打擊樂器,比如:鼓鍾、鼓磬等等,不僅如此,鼓還用於其他彈撥樂器的說法。如《後漢書》“布疑其圖已,乃使人鼓箏於帳中,潛自遁出”。大量這些文獻資料都表明,在那個時期,演奏古琴最常見的說法是“鼓”琴。

    二“彈琴” 彈琴的說法最早見於《墨子》《荀子》中有說到:撞大鐘,擊鳴鼓,吹笙竽,彈琴瑟。在春秋戰國時期鼓琴的說法要多於彈琴,到了兩漢魏晉南北朝之後,彈琴的說法日益增加,至於為何鼓琴、彈琴,這兩種說法都有存在,由於戰國時期文字,語言,文化各個方面都沒有統一,比如文字在西周時期普通使用的字型為大篆,但經過春秋戰國時期,就形成了文字異形的局面,同一個文字在不同的國家甚至在同一個國家都有不同的寫法。那麼,樂器領域也不例外,琴作為那個時期的重要樂器,最常用於祭祀等莊重的場所上與其他樂器的合奏。後到戰國時期古琴演奏受到百家爭鳴的影響後,以琴做個人修養身心的樂器演奏,嘗試了新的演奏方式,估計“彈”的說法因此產生出來。

    三“鳴琴” 鳴,鳥叫的意思,《說文解字》引申為“發出聲音”的意思。鳴琴的說法出現在很多唐詩當中,唐代詩人孟郊《答晝上人止饞作》:俗侶唱桃葉,隱士鳴桂琴。唐代蕭穎士:高堂列眾賓,廣座鳴清弦。唐代詩人高適《宓公琴臺詩三首》:宓子昔為政,鳴琴登此臺。可以說明在那個時期的詩人對於演奏古琴的說法中有“鳴”琴的說法。

    四“操琴” 操,本是把持,拿著的意思,從本義上來看,操琴應該是拿著琴的意思,但是另外還有一層含義就是“演奏”的意思。如《左傳.成公九年》:使與之琴,操南音。即演奏南方的音樂。《文心雕龍.聲律》:今操琴不調,必知改張,摘文乖張,而不識所調。《化書》:操琴瑟之音,則悠然而閒,奏鄭衛之音,則樂然而逸。以上四種說法,是古時候人們對於古琴演奏常見的幾種說法。關於演奏古琴還出現過“拂琴”“作琴”的說法,但這兩種都沒有廣泛運用。“拂”後來還被稱為古琴演奏的一個指法出現,即是“滾拂”的拂而出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耄耋老師過生日祝福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