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Dooliny

    戰國時期的戰爭應該是中國歷史上單次戰爭持續最長的戰爭沒有之一。那個年代打仗通常連帶著就地屯墾,糧食都是在戰場上邊打仗邊種地的。

  • 2 # 依依爾耳

    應該是漢朝和匈奴人的戰爭吧,斷斷續續的好多年都沒有停下來。

  • 3 # 大弟909

    凡看歷史看歷次戰爭戰亂,就是不能更改替換的客觀事實,與人的主觀臆斷,與人的看法認識上的對錯以及意識形態上的理解理論評價評論評判判斷,與人的傳統傳承的文明文化道德規範意識意志,如戰爭必須分為正義戰爭非正又戰爭等等類似的劃分,二者之間就是客觀的歷史客觀戰爭歷史事實與對歷史的主觀認識分析批判看法觀點,即人的主觀判斷,二者必須一分為二,二者必須分開,首先看歷史戰爭的中國客觀事實,確實確定客觀不丨可替代替換不可下改變動的歷史戰爭全面完整的客觀歷史事實之後,在這個基礎上才能有人的主觀分析判斷意識形態文明文化上的看法認識。而當今華人恰恰相反,往往首先以人的主觀意識意志分析判斷認識評價評價為基礎,以不可更替更改動搖的主觀認識看法理解理論,以此先入為主先入為準,而客觀的歷史事實已經發生的歷史戰爭,已經確實確定確認了的歷史與戰爭客觀事實卻不知道不了解不確定確認不清楚明白含糊不清,二者完全本未倒置。從遠古原始部落部族到現代國家民族,既有內外相互融入融合包容統一,相互學習理解,同時同樣也有內外衝突矛盾鬥爭,也就有發展發達過程中不平衡不平等所產生的分裂動亂戰爭,一旦國家民族內外衝突矛盾激化不可調和協商,當然就以戰爭的方式解決,如中國先秦春秋時期晉楚之戰,晉文公重下經歷了多年因晉國內部動亂逃亡後終於回到晉國結束了晉國內部動亂,恢復了晉國安定團結與綜合國力強勢的大國地位,一旦國家民族內部強盛,當然要面對外部矛盾衝突,即與南方大國楚國的矛盾衝突激化,非要用戰爭的方式解決,晉國是周王朝先進農耕生產力與封建禮樂制度及其先進文明文化正宗傳統傳承人,地處黃河中上游農耕核心區,而楚國曆來就被看作是非先進農耕文明文化傳人的野蠻落後的國家民族,而當時先進的農耕核心區先進的農耕傳統文明文化核心區就在晉國,地處長江中下游的楚國吳越是中國中原核心區以外野蠻原始落後的南蠻,齊國是東夷,北方是北狄燕雲,西面黃河上游以西的秦就是遊牧民族犬戎。中原發達生產力與先進文明文化的周邊的國家民族就渴望渴求晉國這個榜樣,不斷學習效仿引進吸收的過程同時也有衝突矛盾即戰爭,即以戰爭武力的方式去爭奪中原核心區晉國釣領土與人民。所有門丁民族的目的17工人一致的,就是為了爭奪長江中游晉國農耕核心區發達的農耕地區及其發達先進的國家上層建築與先進的農耕文明文化,為奪取控制中原核心區的領土人民而戰,既然目標目的一致,就無所謂正義非正義,道德不道德,侵略反侵略,所以說春秋無義戰。晉國的穩定團結強盛並不能持久,晉文公重耳贏得晉楚之戰後,最終還是發生了晉國內部的分裂戰爭三家分晉,超級大國晉國的分裂打破並削弱了中原核心區中心核心地位,透過兼併戰爭形成新的戰國七雄均勢爭霸天下的局面。由以晉國為中心轉變為七個中心。所謂連橫就是秦國遠用遠交近攻的方式方法,讓燕齊楚國保持中立,而讓秦國放心大膽放開手進攻韓趙魏,所謂合縱即是關東六國聯軍聯合一致共同進攻秦國,反覆戰爭越打越大,秦始皇滅六國之戰,流血千里伏屍百萬,真不誇張。行從中國開創了大一統中央集權制,國家民族戰爭意識才能產生,國家的統一戰爭與分裂戰爭,農耕民族漢族與少數民族漁牧民族的內部外部矛盾衝突戰爭,侵略與反侵略戰爭,正義與非正義戰爭,這才有了分界劃分區別。秦漢以後戰爭,凡大一統中央集權王朝由於統治階級內部矛盾衝突激化而發生的戰爭動亂,或內部叛亂或內部階級矛盾激化而引發的農民起義軍,這些戰爭都比較短暫,一旦新的大一統中央集權王朝一產生所有矛盾衝突即緩和解決,而農耕民族漢族與冫漁牧少數民族的矛盾就真持續持久無法解決緩和,漢武帝伐匈奴幾十L耗盡國力,隋唐幾Z代人拼死拼活徵高句麗,清王朝與準葛爾也打了好幾十年,更不用人說,三國魏晉南北朝與唐後的五代十國,國家民族內部矛盾衝突與國家外部矛盾衝突反覆激化,反覆迭加,丿幾百年持續持久的反反覆覆內外部戰爭同時發生。中國歷史上打得最長久的,持續持久的戰爭,就是農耕民族漢族與少數民族漁牧民族之間的戰爭。回答完畢,敬請稽核。三

  • 4 # 小竹心

    中國歷史上戰爭打得最長是三國。從東漢末年到三國歸晉將近一百年。翻開歷史除三國的戰爭打得最長,再沒有由分裂到統一近一百年的戰亂

  • 5 # 冬瓜88

    戰爭的主體需要明確,如果是同一對手和決策層,且連續作戰中間沒有官方層面的議和。

    滿足這種條件的只有:漢匈戰爭。

    漢匈戰爭分為4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漢高祖,白登之圍,最後議和收場,所以這階段不算;

    第二階段~第四階段,是從漢武帝元光二年(前133年)馬邑之戰開始,一直到公元91年的金微山之戰,竇憲派大將軍耿夔、任尚、趙博等率8000人遠征北匈奴單于獲勝為止。

    這個過程是連續的,雖然也有議和(和親),但基本上算戰爭沒斷,後期分裂為南北匈奴,實際上南和平,北戰爭;北戰爭,南和平。打打停停、停停打打,沒有完整的和平,耗光了幾代人積蓄。

    直到公元91年,北匈奴敗亡,南匈奴歸附,才徹底消停。從公元前133年,到公元91年,持續234年。是中國歷史上打得最久的戰爭。

  • 6 # 江東帆影611

    老山戰役打了十年,1984年4月28日至1993年4月1日,許世友、楊得志指揮的系列戰役。1984年4月28日老山收復戰,經過近9年的血戰,解放軍收復老山、者陰山。

  • 7 # 溫柔夢想家82

    越南自衛反擊戰,打了十三年之久

  • 8 # 軒榭聽風

    婆媳戰爭!曠日持久!從古到今,自打有這層關係以來,直到現在還沒有停戰的意思!你方唱罷我登場,此起彼伏!哪位大神能徹底解決問題必定彪炳萬世!名流千古!

  • 9 # 愛生活的何人可

    三國戰爭加上前引(黃巾起義),打了100年出頭。南北朝戰爭從“八王之亂”到隋文帝滅陳打了近300年。春戰時代前有五家諸侯拿霸、後有七國稱雄,打了550年。看來還是春秋戰國時期的戰爭獨佔鰲頭啊!

  • 10 # 若水3171

    清收新疆之戰

    祖孫三代八十餘年終於打敗準噶爾收新疆於中國

    康雍乾明並日明

    八旗子弟前撲後繼

  • 11 # 啟後來者

    應當屬於秦統一六國的戰爭,始皇帝奮六世之餘烈,初步奠定中華一統之大框架,用時五百五十多年,爾後由於初創國內政治制度並不十分完善,各種反動妖孽,侍機而起,而始皇本人雖勵精圖治,也經不起折騰,最終積勞成疾,抱憾而去。年輕的帝國暫無強人領弦,置天下大亂,但天下思定,心向一統的觀念己深入人心,歷史洪流無法阻擋,經過半個世紀的奮戰,強大的漢王朝脫穎而出,承載了中華國體,從此想分裂我中華者必亡。這場持續五千多年的統一之爭,或明或暗,從未終此,以至今日,我們還在為祖國統一而戰!

  • 12 # 予琰

    漢匈戰爭持續了數百年。將強悍的漢朝拖入衰敗的境地!

    主將衛青:生而託樑架棟,起危*以接天。死則黃腸題湊,葬有 功而殉地。勁骨當風,忠魂倚之;去來千年,萬古不朽!

    衛青從小做牧童,受盡苦楚。成年後,在平陽公主府中為騎奴。後因衛子夫被選入宮,而受到武帝青睞,被提為建章監、侍中,常隨武帝外出圍獵。後遷太中大夫。元光六年(前129年),升任車騎將軍,在抵抗匈奴入侵的四路漢軍三路均遭失利的情況下,於龍城之戰大勝而歸,得封關內侯。元朔二年(前127年),率軍突襲匈奴,發起河南戰役,一舉收復河套地區,置朔方郡。因功進封為長平侯。元朔五年(前124年),匈奴分三路大舉南下,衛青利用匈奴右賢王傲慢輕敵、麻痺大意的弱點,乘夜奔襲,圍追堵殺,又獲大勝。戰後進拜大將軍。次年,兩度統領公孫敖等六將軍出定襄,重創匈奴單于主力。元狩四年(前119年),與外甥霍去病分兵北伐,在大漠遭遇單于主力,力戰破敵,並追逐至趙信城,燒其積粟而還。此戰後,匈奴遠遁,“漠南無王庭”。衛青因功加拜大司馬大將軍,

    主將霍去病:霍去病(前140年-前117年),河東平陽(今山西省臨汾市)人 [1] ,西漢名將、軍事家、民族英雄。漢武帝皇后衛子夫及大司馬大將軍衛青的外甥,大司馬大將軍霍光的同父異母兄長。

    公元前121,漢武帝為打通中原和西域的聯絡,命驃騎將軍霍去病兩次進軍河西,第一次河西之戰,霍去病率萬餘精騎,快速奔襲,迅速攻滅河西匈奴諸小王,六天轉戰千餘里,大概漢軍騎兵的原有戰法,使匈奴守軍一時間無法組織起有效抵抗,在皋蘭山(今甘肅臨夏縣東南)與匈奴激戰,折蘭王被殺,盧侯王被斬,渾邪王之子及其相國、都尉,全體被擒,繳獲輜重牲畜無數。第一次河西之戰回軍後,同年夏,霍去病再度領兵西征,在友軍公孫敖部迷失方向,未到達預定地點的情況下,霍去病率軍深入匈奴腹地,從渾邪王、休屠王軍側背發起猛攻。匈奴軍倉促應戰。經過激烈的戰鬥,漢軍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殲敵3萬餘人,迫降單桓王、酋塗王及相國、都尉等2500人,俘虜5王及5王母、單于閼氏、王子59人,相國、將軍、當戶、都尉63人。漢軍僅傷亡3千餘人。

    漠北之戰,經漠南之戰、河西之戰後,匈奴王庭遷至漠北,企圖引漢軍深入,以逸待勞擊潰漢軍,公元前119年,漢武帝命衛青、霍去病各領5萬騎兵,配以數十萬步兵維持後勤補給,越過沙漠,尋找匈奴主力決戰,衛青所部與匈奴單于主力相遇,激戰後匈奴軍潰敗,匈奴單于率百騎突圍,漢軍趁勝追擊,斬首一萬九千,霍去病率軍誅殺北車耆王,又轉攻左大將雙,繳獲敵人的軍旗戰鼓。又越過難侯山,渡過弓盧水,抓獲屯頭王、韓王等三人,將軍、相國、當戶、都尉等八十三人。此次遠征,霍去病所率部隊以一萬的損失數量,前後一共斬獲胡虜70443人,霍去病率軍一度追擊到狼居山,此役之後匈奴遠遁,在無力對漢朝構成實質威脅。

    衛青、霍去病死後,漢武帝也曾多次發動對匈奴的征戰,但多是無功而返,在也沒有漠南、河西、漠北之戰這樣的大勝,經過數十年的大規模征戰,大漢王朝也由盛轉衰,大漢帝國停下其征戰的步伐,開始修養民生。

  • 13 # internationalpersion

    筆者是說經典或狹義上的武伐血戰。史前的張羽煮海、夸父逐日、女媧補天,基本上都是人與自然之戰。之後,人類繁衍生息,爭奪資源,才有了人與人,部落與部落,諸侯各國,本土羈縻、政體國體、本邦敵異之戰。人類傳統經典之熱冷戰,僅僅只是白駒過隙,蒼狗雲泥之瞬。更久的還是人與自然,人與巧搏,人與VR等新的持久戰。比如,商戰,疫戰,伐謀,匯率,關稅,科技,專利,諜戰,地緣,物種,空天,星際,等等,更廣闊的時空電域之戰。如果恐龍不滅絕,就不會有人諸之戰。如果海水不退卻,也不會有兩棲進化陸地之戰。

  • 14 # 鄭說豫見

    中國歷史上征戰無數,很少有全面太平的年景。兵者國之大事,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戰爭對國力消耗很大,許多國家經不起戰爭的折騰,一戰或者數戰就亡國了,也就不用再打了。戰爭往往持續不了多長時間,秦滅六國用了大概10年時間,楚漢爭霸也就4年,但也有打得比較久的,兩個政治勢力斷斷續續能打上數十年乃至上百年,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包括漢匈戰爭、晉楚爭霸戰爭、宋夏戰爭,尤以漢匈之戰持續時間最長,達到164年。

    漢匈之戰

    漢朝剛剛建立,公元前200年漢匈之間就曾發生過戰爭,漢高祖劉邦被匈奴冒頓單于的大軍圍在白登山七天七夜,靠賄賂單于的妻子閼氏才解圍。從此劉邦不敢輕易與匈奴較量,被迫委曲求全向匈奴和親,自劉邦、呂后以及之後的文帝、景帝都繼續執行對匈奴的和親政策,同時休養生息,積蓄力量。

    經過文景兩代皇帝的長期積累,在漢武帝時代,公元前133年開始,漢朝主動發起了一系列攻擊匈奴的戰爭,收復河套取了河西走廊,消滅了匈奴主力,匈奴遠遁漠北,漠南已無匈奴王庭。但殺敵三千,自損八百,漢朝同樣人口折損嚴重,海內虛耗,幾乎到了亡國的境地,尤其是漢武帝后期,對匈奴作戰數次作戰不力,甚至全軍覆沒,而匈奴仍然控制漠北。

    在漢元帝時代,漢朝與匈奴又打了六次戰爭,漢朝大勝,北匈奴滅亡,南匈奴歸附稱臣,漢與匈奴的百年大戰才結束,這一年是公元前36年。從漢高祖匈奴開始交戰,到漢朝取得徹底勝利,歷經164年,就是不算漢高祖劉邦與匈奴的白登山之戰,從漢武帝的公元前133年到漢元帝的公元前36年,漢匈之間的戰爭也持續了將近100年。

    漢匈之戰湧現了以衛青、霍去病、李廣等名將,產生了燕然勒石,蘇武牧羊,昭君出塞,張騫出使西域等耳熟能詳的故事,以及陳湯發出犯強漢者雖遠必誅歷史最強音,成為中華民族永遠的精神財富。

    晉楚爭霸戰爭

    大家都知道東周分為春秋和戰國,春秋無義戰,春秋有五霸,但春秋的主旋律是晉楚之間的爭霸戰爭,從晉文公時代(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戰算起,到吳破楚入郢之戰(公元前506年)結束,歷經126年。期間晉楚大戰13場,其中晉國11勝2敗,牢牢掌握著爭霸的主動權,成為名副其實的霸國。

    晉楚之間的戰爭,始於晉文公重耳在位期間,重耳在外流亡19年,重回晉國,成為國君,在外期間還曾受到楚國的款待,但為了爭奪霸權,晉楚之間仍然要開戰。晉文公在城濮之戰中,退避三舍,誘敵深入,成功擊敗楚軍左軍、右軍,取得了戰爭勝利,滅掉了曹、衛兩個親楚的國家,援救了宋國,確立了晉國的霸權地位。

    公元前599年,晉楚之間又發生了穎北之戰,晉國小勝。公元前597年,晉楚之間發生了邲之戰,此戰晉國將帥爭論不休,導致步調不一致,被楚莊王擊敗,從此楚莊王一洗城濮之戰的恥辱,飲馬黃河,雄視北方,魯、宋、鄭、陳等中原國家又被迫依附楚國,楚莊王也成為春秋霸主之一。

    此後,晉國改變策略,滅掉了北邊和東邊的小國解除後顧之憂,在公元前583年發動了伐蔡攻楚破沈之戰,攻破了楚國的盟國蔡國和沈國,還攻進了楚國,俘虜了楚國大夫申驪,沈國國君揖初,重新佔據了上風。

    公元前575年,晉楚爆發了鄢陵之戰,這是兩國主力之間的戰爭,此戰晉軍擊敗楚鄭兩國聯軍,俘獲了楚王子公子茷,楚共王也被射瞎一隻眼睛,鄭將唐苟為保護鄭成公敗逃而戰死,此後晉國在中原的霸權更加鞏固,楚國的霸業則被削弱。

    此後晉國採取三架疲楚的策略,每年派1/3的軍隊會同諸侯之師進攻叛服無常的鄭國,調動楚國遠道發兵援助鄭國,不斷削弱楚國的實力,甚至在湛阪之戰中攻入楚國的本土,楚國在中原影響日漸萎縮。

    晉楚兩國連年的戰爭,晉國佔了絕對的上風,楚國不斷退卻,但中原各國每次都要被逼出兵助戰,且飽受戰火摧殘,早已疲敝不堪。在公元前546,宋國大夫向戌發揮外交特長,往來奔走於晉國、楚國之間,在宋國召開了14國參加的彌兵大會,約定其他國家同時向晉國和楚國進貢,晉楚兩國平分霸權,形成了表面上的均勢,而其他國家則免去了征戰之苦。

    彌兵大會使中原大致維持了40年的和平,公元前506年晉國應蔡國國君所請,率領18國諸侯同聚昭陵,準備討伐楚國,這是春秋時期最大的一次諸侯會盟,會盟宣佈撕毀彌兵大會之約,廢除楚國的霸主地位,只有晉國才是合法的霸主。

    晉國的18諸侯聯軍攻破楚國的方城,滅掉了沈國,但晉國遭受水患和瘟疫,再加上向蔡國索賄不成,不再繼續攻楚。但此時楚國已經江河日下,蔡國、唐國轉而與吳國聯合,成功攻破蔡國國都,楚國幾乎亡國。

    後來楚國依靠秦國的幫助得以復國,但霸業已經不再,晉國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 15 # 瀧文

    在中國古代,經歷時間最長的一場戰爭,足足打了近123年,讓無數的漢人因此遭殃。這就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五胡亂華。五胡亂華從西晉滅亡(公元316年)開始,一直到北魏(公元439年)統一了北方之後才結束,這也被史學家們認為是漢民族的一場災難。

  • 16 # 班副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解釋清楚戰爭和戰役的區別。戰爭:雙方主力或戰區主力間的作戰,一般都是為政治目的而進行;戰爭的規模最大,可以覆蓋全世界的範圍,如兩次世界戰爭。戰役:為達到戰爭區域性的或全域性性戰略目的,根據戰略賦予的任務,戰役兵團在一定的空間和時間內,按照統一的作戰計劃,進行的一系列戰鬥的總和;戰役的規模一般都是區域性,如長津湖戰役。

    在中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發生了無數次戰爭,有的原因為爭奪天下,有的為哄妃子一笑,最離譜的還有為了一棵桑樹導致兩國發動全面戰爭的。但是時間跨度最久的當屬漢匈之戰,從從漢高祖劉邦打到東漢漢明帝,足足打了300年,打的北匈奴逃往歐洲。

    匈奴是自殷周時期就活躍與中國北方的一支遊牧民族,原本居住在陰山南北草原上,秦始皇時期,蒙恬曾率領三十萬秦兵將其擊敗退往漠北,直至秦朝滅亡前都不敢南下一步。楚漢戰爭時期,匈奴冒頓單于擊敗二十多個部族,趁機侵佔了富饒的河套地區(中國西北),實力達到頂峰,成為北方霸主。

    西漢初定,漢高祖劉邦經過白登山戰役,認識到自己與匈奴的差距,不得不採取“和親”的策略,企圖用漢室公主和大量的物質財富換取和平。直至漢武帝時期,一共有15位漢朝公主嫁給了匈奴,但卻從未得到過真正的和平,國家依舊不停的被匈奴騷擾著。最嚴重的一次發生在公元前166年,匈奴汗國老上單于攣鞮稽粥率騎兵14萬南下入侵關中,燒殺掠奪一月有餘,並放火少了中宮。

    一直到漢武帝時期,漢朝的國力強盛,武力反擊匈奴的條件已經成熟。公元前12年,一直被動挨打的漢朝拉開的反擊匈奴的戰爭序幕。

    公元前127年,匈奴兵再次南下,入侵上谷(今河北懷來東南)、漁陽(今北京密雲西南)。漢武帝派衛青避實就虛,進攻匈奴久據的河套平原(今河南地區)。衛青引兵北上,突襲匈奴,收復故土,大勝。此後漢匈圍繞著豐饒的河套平原展開了多次激烈的爭奪,皆被衛青擊敗,匈奴損失慘重退回漠北。

    公元前121年,漢驃騎將軍霍去病兵出隴西。深入匈奴勢力範圍千餘里,殲敵萬餘,打出了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的氣勢。次年,霍去病又出兵北地,大破匈奴,俘三萬餘人,匈奴支脈渾邪王率所部四萬人降漢。

    公元前119年,衛青與霍去病各率五萬騎兵為主力,步兵數十萬為輔助。分東西兩路北進,在漠北與匈奴會戰,共殲滅匈奴九萬餘人。此戰之後,損失慘重的匈奴退入大漠深處,不敢輕易南下。

    公元前60年,匈奴內訌,最後發展成呼韓邪單于和郅支單于兩派。呼韓邪單于依附漢朝,被稱為南匈奴;郅支單于被稱為北匈奴。大漢一直對北匈奴保持的攻擊節奏,北匈奴被迫一直西遷。直至151年,漢將司馬達率漢軍出擊蒲類海,擊敗北匈奴新的呼衍王,呼衍王率北匈奴又向西撤退。此後再無北匈奴的訊息。

  • 17 # 本地佬粵語

    打得最持久的就是屬於秦國滅關東六國,秦國奮六世餘烈代代有明君賢能名將輔助,從而一統天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雁過無痕,葉落無聲是什麼意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