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手機使用者5960457549

    根據《左傳·昭公二十八年》等史料的記載,周武王姬發建立西周後,分封共七十一國,其中與周王同姓的姬姓就有四十國,兄弟之國有十五國。而《荀子·儒效》則說姬姓有五十三國。可見西周初期的分封是以姬姓為主體,而同時兼顧到異姓。到了春秋時期,姬姓諸侯國,依然是當時的主角,比如魯國、晉國、衛國、鄭國、燕國、吳國、曹國等諸侯國,都是姬姓諸侯國。當然,在春秋時期,還有一些異姓諸侯國,比如秦國,就是嬴姓諸侯國,再比如宋國,國君是子姓。與此相對應的是,對於齊國來說,則是姜姓諸侯國。那麼,問題來了,春秋時期,除了齊國,還有哪些“姜姓諸侯國”?

    一、齊國(姜姓齊國)

    齊國(前1044年—前221年),是古代歷史上從西周到春秋戰國時期的一個諸侯國,被周天子封為侯爵,分為姜姓齊國和田姓齊國兩個時代。對於齊國來說,疆域位於今山東省大部。始封君為周武王國師、軍師太公望(姜子牙)。姜子牙(約前?—約前1015年),姜姓,呂氏,名尚,字子牙,號飛熊。對於姜子牙來說,輔佐周武王消滅商紂王,建立周朝。因此,姜子牙被冊封為齊侯,定都於營丘,成為呂氏齊國的締造者、齊文化的創始人。

    在春秋時期,齊國被左丘明的《左傳·襄公二十七年》、《國語·鄭語》和司馬遷的《史記·十二諸侯年表》共同評價為春秋四大國之一。自姜太公分封之後,齊國煮鹽墾田,富甲一方、兵甲數萬,傳至齊桓公時,已經是疆域瀕臨大海的大國,齊桓公透過“尊王攘夷”,成為春秋五霸之首。姜齊傳至齊康公時,大夫田和放逐齊康公於臨海的海島上,“食一城,以奉其先祀”。田和自立為國君,是為田齊太公。因此,非常明顯的是,在田氏代齊後,姜姓齊國自然走向了滅亡。

    二、呂國

    大約在新石器時代的末期,呂部族由羌人分出,與親族申部族由甘肅東部東遷到山西中部的汾水中游。根據宋·鄭樵《通志·氏族略》等史料的記載:“呂氏,姜姓,侯爵,炎帝之後也,虞、夏之際,受封為諸侯,或言伯夷,佐禹有功,封於呂。”因此,呂國和齊國一樣,都是姜姓諸侯國。

    周武王建立西周後,為獎賞呂人的功勞,建立周朝後繼續將其封為呂侯。周穆王時,封呂侯子孫為相,受命為周王朝制訂了有關刑罰的文告《呂刑》,周宣王時,呂國南遷於南陽。到了春秋時期,楚國攻佔呂國,呂國滅亡。南陽呂國於公元前688年被楚文王滅亡後,楚王將呂國後人的一支東遷至今河南省駐馬店市新蔡縣西南,建立了一個小國,為楚國附庸,史稱“東呂”,以區別於南陽之“呂”。後,“東呂”被宋國所並,繼而又淪為陳國的屬地;陳國被楚滅,其地則歸了楚。由此,非常明顯的是,對於呂國的疆域,最終還是被楚國佔據了。

    三、申國

    申國,指西周初年受封的姜姓諸侯國,為申伯國。周宣王時期,增加分封,仍留於宗周以西的申國勢力成為申侯之國,一說其地在今陝西省眉縣東北;因位於宗周以西,故別稱為“西申”。後申侯之女成為周平王之母。因此,在西周末年,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的時候,申國自然站到了周平王這一邊,是周平王得以東遷洛邑的重要幫手。

    申國除西申國外,還有南申國、東申國之分,彼此關係及地理位置存在一定爭議。一說由西申國增封而有南申國,南申國為楚所滅後形成東申國作為楚的附庸國;一說西申國增封后形成東申國,並無所謂南申國。對此,在筆者看來,雖然申國分為幾個部分,但是,在春秋時期,申國作為小國,還是告別了歷史的大舞臺。

    四、許國

    許國,是周朝時期的一個諸侯國,西周初年,周成王封許文叔於許(今河南許昌),建立許國,國君為姜姓,爵位為男爵,是至今唯一可確定為男爵的周代諸侯國。按照公侯伯子男這五等爵位,男爵的爵位,自然要低於公爵、侯爵、伯爵、子爵。對此,在筆者看來,周武王建立西周後,所冊封的諸侯國,還是以公爵、侯爵、子爵居多,至於男爵諸侯國,或許不止許國這一個,但是,根據目前的史料記載來看,只有許國是明確為男爵的諸侯國。

    正是因為爵位相對較低,這導致許國的實力比較弱小。公元前504年,鄭國大將遊速率軍伐許,許國已經無力抵抗,許國十七世國君許男斯被俘,許國第一次亡國。次年,許元公在楚國扶持下被擁立為君。到了公元前375年,也即戰國初期,史料記載“許二十四世為楚所滅”,許國徹底滅亡。

    五、紀國

    紀國,古書也稱己國,是位於商朝東方的諸侯國,國祚延續到西周到春秋時代。國君為姜姓。國都紀,位於山東半島中北部,渤海萊州灣的西南岸的今壽光市。壽光、萊陽和煙臺等地有出土紀國銅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9月底穿皮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