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造飯處
-
2 # 一壺清茗品春秋
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後,趙國軍事實力大增,成為了山東六國唯一能與秦國軍事抗衡的強國,趙武靈王率領強悍的趙軍,攻城略地,外奪胡地,內佔中山之地,但是,趙武靈王在壯年突然廢掉太子章,禪讓給自己小兒子趙何。
為什麼趙武靈王選擇壯年退位?
主父欲令子主治國,而身胡服將士大夫西北略胡地,而欲從雲中、九原直南襲秦,於是詐自為使者入秦。(《史記· 趙世家》)
原來壯年退位只不過是雄才大略趙武靈王下的一盤大棋的第一步。他想要把自己從紛繁的國務中解脫出來,然後帶領趙國精兵良將,專門攻佔胡地,以便可以避開西面秦國函谷關天險,以便從趙國北面蒙古高原上的雲中、九原迂迴襲擊秦國。
由此,趙武靈王又下了第二步棋,與他的宏大構想一樣,同樣匪夷所思,竟然假扮使者,到秦國刺探虛實。
秦昭王不知,已而怪其狀甚偉,非人臣之度,使人逐之,而主父馳已脫關矣。審問之,乃主父也。秦人大驚。主父所以入秦者,欲自略地形,因觀秦王之為人也。《史記· 趙世家》
當時,秦國國君是秦昭王,他不知道使者就是趙武靈王,但是交談後,秦昭王認為這個使者相貌奇偉,言談舉止及有風儀,不像臣子,派人追趕,趙武靈王早就過關了。
回國後,趙武靈王就下了他的第三步棋,他在西河徵召了樓煩王的軍隊,並在第二年滅掉了中山國。中山國號稱戰國第八雄,對於趙國十分關鍵,因為它是趙國的國中之國。中山國的存在,將趙國割裂為南北兩部分。而滅掉中山,使趙國國土南北連城一片,實力大增。
且昔者中山之國地方五百里,趙獨吞之,功成名立而利附焉,天下莫之能害也。(《史記·範睢蔡澤列傳》)
應該說,此時事情的發展,與趙武靈王退位的設想是一致的,壯年退位,讓他騰出大量精力用於開疆拓土,使“胡服騎射”的效能最大化。但就在他積蓄給秦國致命一擊的時候,不想“沙丘之變”的悲劇發生了,而其發生的根源仍然是趙武靈王壯年退位。
攻滅中山以後,趙武靈王大宴群臣。看到長子公子章竟然還要向自己弟弟稱臣,心生憐憫。就想將趙國一分為二,讓公子章做代王,趙何做趙王。這個打算還沒有實行,趙武靈王和公子章、趙何父子三人來到沙丘行宮。公子章認為機會來了,就與下屬田不禮發動叛亂。結果,田不禮被前來平叛的李兌、公子成殺死,公子章逃到了趙武靈王住處,尋求趙武靈王庇護。但是,李兌、公子成在還是追殺了公子章,因為害怕趙武靈王日後報復,乾脆一不做二不休,包圍趙武靈王行宮,三個月將一代雄主活活餓死。
沙丘之變發生的根本原因,還是趙武靈王放棄強權的結果,如果趙武靈王不退位,沙丘之變是完全可以避免的。而沙丘之變也終止了趙國國力上升的勢頭,而禍端在趙武靈王退位之時就已經埋下了。
-
3 # 堰風來襲
不得不說,趙武靈王是個思維超前的主兒,不然也搞不出奇葩的“胡服騎射”來。按當時的社會標準,趙雍是個不折不扣的另類,腦殼裡裝滿了各種奇思妙想的點子,而且敢於付諸行動,又具備膽魄。這些優勢都是“胡服騎射”改革之所以能成功的關鍵。
而讓人不可思議的是,在“胡服騎射”獲得成功後,趙雍又給天下人來了個巔峰式的舉動:讓位。
當然,他的“讓位”並不是說就這樣退居二線了,而是為了給年幼的兒子“升級”以增加他的個人威信。
這樣一來,他必須得有個新的稱呼了,於是,另類的趙雍又發明了一個全新的比國王還大的稱謂:主父。後世的“太上皇”實際上就是從這裡來的,可以說,趙雍是史上首個“太上皇”,而且真正擁有實權的“太上皇”,並不是像後世一樣只是個擺設。
趙雍讓位於幼子趙何正逢趙國國力如日中天之時,其本人四十歲還不到的年紀,正是年富力強人生的巔峰之際,做出如此決定不免讓人匪議所思。究其原因,主要有兩點:
一、英雄情長
趙雍的正室是韓女,生有長子趙章,但趙雍並不喜歡她。
直到公元前310年,趙雍遊大陵(山西交城縣、文水縣一帶),邂逅了吳廣之女吳娃,據說趙雍在遇見吳娃之前就在夢中見過她彈琴,她的美貌和歌聲深深吸引了趙雍,被他稱之為“夢中情人”。
而事實上,這不過是大臣吳廣為討好趙雍投其所好安排的一齣戲,沒想到夢想成真,這個吳娃真得和趙雍夢中見過的女子有幾分相似。
據《史記·趙世家》載,趙雍視察趙國北土,期間受邀宴於大臣吳廣府上。酒過一半,趙雍講起了自己的夢中故事,將夢中所見女子的音容笑貌細細描繪了一遍。吳廣聽了,覺得那個女子的特徵與自己女兒有幾分相似,於是趁機獻女。
趙雍得吳娃後,不久生下兒子趙何,愛屋及烏,趙雍對這個兒子特別上心。不幸的是,吳娃在公元前300年左右因病逝世,為此趙雍深受打擊,一年多後,趙雍讓位趙何。
從記載時間來看,吳娃去世,只隔一年多的時間趙雍就宣佈退位,很有可能,趙雍的讓位跟吳娃的去世脫離不了關係。這一年多來,趙雍很有可能為吳娃的死意志消沉,導致吞併中山的戰略擱淺。
後來雖然從失去愛妃的痛苦中走出,重新振作,但顯然身心疲倦,加上人到中年,已經沒有像從前那樣的精力一邊理內,一邊對外,兩者已無法兼顧。把內政交給別人又不放心,不如藉著這個時機開始培養兒子。但兒子年齡太小(當時只有十歲左右),以太子的身份恐壓不住群臣,最好的辦法就是升級為王,再派顧命大臣輔佐。
於是,別出心裁的趙雍出了個“讓位”的念頭。看到這裡,我們是不是能感受到濃濃的父愛呢?
二、志在中山
需要注意的是,趙武靈王讓位給幼子是事實,但並非讓出兵權,也就是說,趙國軍政大事還是由趙武靈王說了算的。史書說趙雍讓趙何嘗試著學習治理國家,就把自己最信任的輔佐大臣肥義讓給了兒子。
可見,趙雍讓位的本義一是讓年幼的趙何試著學習治國之術,瞭解國家內政,熟悉形形色色的官場政治,將來好擔當大任;二是給自己騰出時間,好有更多的精力改革軍制,以便順利完成吞併中山的宏願。
趙國的領土一半處於中原,一半跟戎狄接壤,地理位置特殊,又西有強秦,北有燕國,礙手礙腳的中山國橫插在趙國的心臟部位,吞併中山成了變革中的趙國必須完成的首要大事。但趙雍懂得國與國之間相互牽制的地緣因素,趙國要獨吞中山談何容易。
機會總是為有心人準備。公元前314年,燕國子之之亂,齊國借平亂趁機滅亡燕國。趙雍聯絡各諸侯給齊國施壓,迫使齊國退兵,然後扶持公子職為燕昭王,為燕國復國。
七年後的公元前307年,秦國因秦武王舉鼎絕臏發生內亂,趙雍看準時機,用同樣的方式扶持燕國為質的嬴稷為秦昭襄王。
就這樣,趙雍透過平亂、扶持新君的手段與秦國和燕國結成友邦,擺平西北兩大敵國,以牽制齊國和韓魏,為日後進軍中山跨出了重要一步。
而就在趙國軍制改革初見成效,準備拿中山搞試驗大展一番宏圖的時候,趙雍最深愛的吳娃去世了,趙雍為情所困,無法自拔,在精力有限的情況下不得不做出“讓位”的決定。
趙雍退位後,就立即起程,趕赴北境邊疆,視察軍情,與樓煩王相會,瞭解少數民族的動向。又孤身深入秦國,親自刺探秦國內政,這一切處心積慮的行為,自然都是為日後吞併中山做的準備。
最後:
如果一切都到此為止,趙雍的這些出格的行為其實還是可取的,不管改革也好,讓位也罷,一切事情發展都在他的預料之中。
然而,有一句俗語叫常在河邊走哪能不溼鞋?經常做些違背常理的事,即使僥倖成功一兩回,也總有一回要失足。很多事情又是人力無法掌控的,節外生枝的事常有。
根據《史記·趙世家》記載,趙何稱王第四年的某一天,趙雍讓新王趙何主持群臣和宗室的朝拜,他自己則藏在屏風後暗中觀察,目的自然是為了試探新王駕馭群臣的能力,以及群臣和宗室對新王的忠誠程度。
結果,讓他看到了長子趙章如何卑躬屈膝向弟弟稱臣鬱悶委屈的面容,讓趙雍想起自己曾經為了讓趙何當太子,而廢掉趙章,覺得自己愧對長子。如果趙雍只是內心愧疚一下也就算了,偏偏另類的趙雍又想出了一個顛覆三觀的創舉:分趙。
趙雍的想法很簡單,他覺得現在趙國強大了,國土面積廣,為了不虧欠兩個兒子,可以把趙國一分為二,讓兩個兒子分而治之。讓趙何在南邊稱王,治理中原部分國土;讓趙章去北邊稱王,治理北疆領土。即不用再虧欠任何一個兒子,同時讓兩個兒子平起平坐,自己可以左右牽制,加強自己的威望。
雖然計劃尚未實施,但趙章因為父親對自己有虧欠而更加肆無忌憚,肥義不止一次提醒趙雍要提防趙章的不臣之心,但自信心爆棚的趙雍不聽。
因為軍政大權在握,趙雍對自己的這個有悖自然的設想沒有半點質疑,覺得即使兄弟倆鬧起來,自己也有能力掌控。然而這一次,趙雍沒有像之前兩次那麼幸運,他終於失算了一回,也僅僅是一次失算,把自己推向了萬劫不復。
公元前295年,趙雍帶著兒子趙何遊覽沙丘,趙章趁機作亂,殺死肥義。趙成和李兌持兵符勤王,趙章敗逃到趙雍的行宮。趙成和李兌的兵馬包圍趙雍行宮,殺死趙章。李兌對趙成說:“因為趙章,我們包圍了主父,犯下了欺君大罪,等主父一獲得自由,我們就要被滅族。”
言外之意就是一不做二不休了。於是,他們圍了行宮整整三個月,趙雍被活活餓死才下令開門。
-
4 # 江湖小曉生
趙武靈王估計是胡服騎射時騎馬摔了,把腦袋摔昏頭了,才會想到在42歲的時候就退位了。他退位就退位好了,還非要把大兒子公子章給廢了,傳位給小兒子公子何。
那麼好吧,就算你偏愛小兒子,這事兒也就妥了。可是趙武靈王有一次擺宴席的時候,忽然發現大兒子公子章很可憐,於是又打算把趙國像蛋糕一樣切一刀,將代地單獨留給公子章做王。
這是搞分裂的行為,任何影響國家統一,搞分裂的行為都是極端可恥的!所以就有了沙丘之變,趙武靈王被活活餓死在了掏鳥窩的路上。
那麼胡服騎射是不是真的影響了趙武靈王的判斷能力呢?以至於後來做出了呆子一樣的蠢事。其實我認為這兩者有聯絡,但沒有因果關係。
一、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功勞太大了,小樣驕傲了!一提到趙武靈王,大家立刻想到的就是胡服騎射。這玩意兒就好像是戰國時期,他私底下花錢買了個外掛。
過去趙國誰也打不過,胡服騎射以後,趙國逮著誰就要揍誰。這就是外掛的力量,同時期的秦國和燕國也靠著胡人的地盤,可他們就沒想著買外掛。
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所以思想極端活躍。趙武靈王生活在這個年代,自然能夠突發奇想。他沒事兒就在那兒倒騰戰國地圖,越想越有靈感。
趙武靈王認為:既然正面較量不是秦國的對手,那要是我從胡人的地盤上繞道北上,再從北邊南下攻打秦國,豈不是有出其不意的效果?我真是個小機靈鬼!
說幹就幹,趙武靈王組織了一支大軍北上,就跟胡人幹上了。胡人還有點莫名其妙:我又沒有城池,那就點氈房,你要就搶走好了!你為這麼點戰利品打一仗,划算嗎?
正當所有人都覺得這一仗白折騰的時候,趙武靈王的靈感又來了:不白折騰!我們開始學習胡人騎射的辦法!
原來趙武靈王在征討胡人的時候,忽然發現人家胡人騎射的方式實在是太有戰鬥力了。這等於是在一輛機動靈活的裝甲車上,裝上了一挺機動靈活的機關槍!
胡人的衣服袖口比較小,趙武靈王認為這更有利於靈活作戰,事實也是如此。胡人的騎射水平非常高,所以趙國也得訓練騎射的能力!
這一改革對中國歷史的影響實在是太大了,自此中國歷史上,有了正兒八經的騎兵。趙武靈王戴著墨鏡非常驕傲地巡視著自己的騎兵大隊:步兵和戰車未必還吃香了,未來兩千年,是騎兵的時代!
而且趙武靈王以胡制胡的思想,更是超越了時代的界限,在兩千多年後,清朝的師夷長技以制夷便是從他這兒得到的靈感。
趙國強大了,趙武靈王自然也就飄了。他不光把趙國帶向強盛,而且還引領了兩千年的風潮,所以後來做出一些不尋常的事情,也就不奇怪了。
二、趙武靈王的禪讓,的確是由於他飄了。趙武靈王把趙國帶向了強大,那威望自然跟過去就不一樣了。他說話的分量都是不同的,所以對倆兒子的處理方式,大臣們也是連個屁也不敢發表一下。
趙武靈王原來的太子是公子章,這孩子命苦,早就沒了娘,雖說他老媽是韓王的女兒,可是去世了也就不頂用了。
此後趙武靈王最愛的是一個叫吳娃的美女,關鍵吳娃還給趙武靈王生了個聰明的小子公子何。吳娃這個女人太厲害了,她對趙武靈王無微不至,給他帶來了無限歡樂。可是她從來不跟趙武靈王要求任何事情。
為啥?當然是在憋大招呢!從不求人的人,一旦求人的時候,必然是至關重要的時候,一般人也就會答應了。吳娃在臨終前,果然放大招了,她想讓自己的兒子公子何做太子。
趙武靈王二話不說就答應了這件事,你說公子章尷尬不尷尬?當然非常尷尬,畢竟公子章也很優秀。為了掩蓋這種尷尬,趙武靈王索性就提前退位了。
這可真是一劑重磅炸彈,趙武靈王自稱主父,把趙王的位置直接傳給了公子何。一眨眼功夫趙武靈王又發明了類似太上皇的主父稱號,果然是一個開創性的君主。
但是趙武靈王在胡服騎射以後,威望實在是太高了,只要沒有危及到國家的安危,大臣們也只能搬個小板凳,一邊嗑瓜子,一邊看趙武靈王的表演。
三、把趙國一分為二?這就有點飄的沒邊了。每當優秀的公子章,給比自己小10歲的趙王何下跪敬禮的時候,主父趙武靈王心裡就有點不是滋味。
這個時候他認為自己的威望還跟過去一樣,所以居然打算把趙國一分為二,將代郡封給公子章稱王。
這事兒可就直接影響到趙國的安全問題了,所以根本就不可能有人答應。尤其是代表趙王何利益的那幫大臣,更加強烈反對。
趙武靈王忽然就後悔了:什麼情況?我做了主父,難道就沒有權威了嗎?
其實做主父與否,都不影響趙武靈王的權威,但是任何人的權威都是有限度的,你要出賣國家利益,難道還能讓你肆意妄為嗎?
大失所望的趙武靈王幡然醒悟,還是做國王香啊!於是乎他打算扶植公子章去跟趙王何鬥,自己再重新奪位王位。結果這事兒玩砸了,導致了沙丘之變。
總結:飄也要有一個限度。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給趙國立下了大功,是趙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明君。僅憑這一點,他就有實力飄。
不過飄的確是有限度的,你廢立太子,這沒問題,畢竟是你的家事。你提前退位,這也沒問題,畢竟趙國還是隻有一個王。
可你要把趙國一分為二,這問題可就大發了。這是搞分裂的行為,是絕對不容許的。所以說趙武靈王沒把握好飄的尺度,結果被逼在沙丘宮掏了3個月的鳥窩,活活把自己餓死了。斷水斷糧的情況下,這哥們還能在裡面活3個月,不得不說,能力出眾啊!
參考資料:《史記》
-
5 # 灑脫華人
趙武靈王改革後使趙國國力大增,於是趙武靈王就有了吞併秦國的想法,於是他讓位於幼子,自已則專心練兵,做攻擊秦國的準備,最後還是被兒子火併中喪命了!
回覆列表
肯定的說,有很大關係。
趙武靈王趙雍,年少繼位,剛成為趙王就面臨“五國會葬”,趙國有隨時被瓜分的危險,但趙雍雖然年少,但依然用強硬手段解除了趙國危機。隨後開始在列國中低調做人,高調做事,別國都相互稱王,但他不稱趙王,依然只是稱“君”。趙武靈王十九年,五日大朝後,頒佈命令,強力推行的“胡服騎射”,改革軍事裝備和作戰方法,趙國因而得以強盛。後來趙雍率軍攻擊匈奴,佔領今內蒙古南部黃河兩岸之地,建立雲中、九原兩郡,又在陰山築趙長城以抵禦胡人。前296年吞併中山國。前314年,燕國發生子之之亂,國都被齊國、中山國攻破,趙武靈王扶植燕昭王回國即位。
趙武靈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99年),趙武靈王將王位禪讓給年僅10歲的趙何,即趙惠文王。原本的意思呢,是想趁著自己身體還行,扶趙何上位,主管內政,多讓他歷練一番,而自己稱主父,可以專心軍事,為趙國打下一塊大大的疆土,最好能把秦國滅掉,因為此時的趙國經過胡服騎射,軍力強大,趙武靈王的設想是從秦國北面不經函谷關進入關中,直達咸陽,為此,已成為“主父”的趙武靈王,還喬裝打扮成趙國使節的隨從,親入咸陽考察,並見到了自己扶持上位的秦昭襄王。
換個方式說,趙國的胡服騎射之後,因為軍事實力的增長,一躍成為當時的超級強國,趙武靈王可能有點飄了,想把一些事情在自己這一代就做完,後代就可以無憂了,在趙國搞個二元政治,自己專心打仗就可以了,英明偉大的趙武靈王,最後卻在繼承人問題上犯了糊塗,人嘛,年紀大了,兩個兒子手心手背都是肉,結果一不留神搞出了沙丘之變,自己也餓死在沙丘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