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是骨感的,大自然褪去顏色,清減肌肉,只剩了一脈硬錚錚骨架。沉鬱天色,凜冽北風,人應和著天地,亦容易陷入負面情緒。憂傷、孤獨、抑鬱、頹靡……那麼,讀詩吧。
古來詩言志,更宜借詩宣懷,閒情偶寄;而唐詩,獨有的熱情豪放,可以驅散陰鬱,喚醒萎靡。
最好的詩人在唐代。那麼多詩人,李白、杜甫、王維、白居易、李商隱……像約定好一樣,在同一個時代,誕生;他們將一個朝代的盛世變成了詩的盛世。大唐氣象,使詩歌無與倫比地燦爛華美:昂揚的氣度,闊大的宇宙感,俠的精神,生命的狀態,遊牧民族的華麗,尋找知己的孤獨……
溫暖,明亮,張揚,豪放,這就是唐詩。於枯寂的寒冬,回放出一片爛漫勝境,養眼,又養心。你可以不理會大明宮的巍峨、長安道的繁華、俠少仕女的光鮮、街頭百戲的喧騰……但手開詩卷,總有一首,切合你的心,讀之,幽幽照亮暗淡的心緒。
唐詩的律、絕、古風,文辭皆美。或五字,或七字,或洋洋百句,平仄相對,落字押韻,讀來朗朗上口,若行雲流水。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20字,有風,有雨,有花落,有情思。你輕輕吟誦,好似緩緩抵達了來年春暖。風雨來了,落花飄零,但不傷感,不惆悵,不追問。是啊,人無常好,花無常紅,抱著欣賞的眼光,去看待一切,人生就會得大安靜。
不唯孟浩然,所有的唐詩都如此。即便繁花迷眼抑或秋風落葉,都有安靜的氣度來墊底兒。
安靜,有時是安於獨處,有時是跟大自然的相融。王維《鳥鳴澗》:“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花落,月出,鳥鳴,Teana,皆融於夜。融入寧靜之中的,還有一人。那是詩裡無著處的詩人,如一滴水融入大海,他與自然無問無隔,無相無形。很多時候,山水自然,對人心是有療愈作用的。詩歌,將山水自然移至案頭,移至詩卷,給精神一個蔭庇之所。
人受自然點化,終將回歸內心。柳宗元《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一場大雪,塗抹了一幅水墨山水畫卷。凜冽世界裡,人,倔強存在著。他也許只是一個很小的影子,卻是難以撼動的一點。人總得有一副清奇的骨骼,撐起人生的高格。
唐詩裡,有最美的中國顏色:天青、豆青、硃紅、豇紅、秋葵綠、美人霽……讀了,心中大擺視覺大宴,遍及五官享受,水墨冬天便附麗了一層夢幻之光。“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一個“碧”,是詩人胸懷的壯闊。詩人在玩賞秋色,讀詩的人,卻連同詩人也一併欣賞了。隨詩人放眼“雲上”,不由得胸臆大舒,這冬天,是如此暢意的好時光。更有那“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對窗外雪,吟詩中雪,詩裡詩外,俱是琉璃世界。更妙的,若有紅茶,綠酒,小火鍋,正是“綠蟻新焙酒,紅泥小火爐”,冬天獨有的享受。
有人研究說,初唐盧照鄰《長安古意》中,與色彩有關的詞語近30個。長安城,幾乎是詩人用色彩建構的世界。冬閒一讀,當五彩斑斕,神奇莫測。王維呢,不僅善“詩中畫”,也善“敷色”。寥落之境中,像王維一樣,學會為生活“敷色”,也是一種生活藝術吧。
唐詩那些妖嬈想象,更是出離你的預料。李白“黃雲萬里動風聲,白波九道流雪山”,氣魄之大,令人詫然;“長周旋,躡星虹,身騎飛龍耳生風”,循著星辰與霓虹的足印,駕巨龍穿越長風,這天外之思,是不是頓開視野?
李賀的想象總是匪夷所思。他的筆下,風可以是酸的:“東關酸風射眸子”;魚能夠當坐騎:“放妾騎魚撇波去”;金釵可以言語:“曉釵催鬢語南風”;浮雲會發出水聲:“銀浦流雲學水聲”;馬骨嶙峋剛硬,敲打時其響如銅:“向前敲瘦骨,猶自帶銅聲”;太Sunny潔明亮,擊之則聲如玻璃:“羲和敲日玻璃聲”;銅人能哭且淚重如鉛:“憶君清淚如鉛水”;香氣有形且能咚咚作響:“玉爐炭火香鼕鼕”,如此等等,“顏色似乎會有溫度,聲音似乎會有形象,冷暖似乎會有重量,氣味似乎會有體質”。如此怪譎,如此耐品味。
這奇詭的想象,引你去見識人間煙火之外的世界,讓你情不自禁煥發孩子式的驚訝。在黑夜,在凌晨,面對遠方點點燈火,肆意展開無邊無際的想象。
所以,讀讀唐詩吧。
在清晨的熹微裡,朗朗誦讀;於傍晚的夕照裡,緩步微吟;在溫暖的燈光下,捻句人心。不論怎麼個讀法,唐詩,都會以它的恢宏、豪邁和自信,啟用能量,喚醒精神,讓你找回生活的蓬蓬元氣。
冬天是骨感的,大自然褪去顏色,清減肌肉,只剩了一脈硬錚錚骨架。沉鬱天色,凜冽北風,人應和著天地,亦容易陷入負面情緒。憂傷、孤獨、抑鬱、頹靡……那麼,讀詩吧。
古來詩言志,更宜借詩宣懷,閒情偶寄;而唐詩,獨有的熱情豪放,可以驅散陰鬱,喚醒萎靡。
最好的詩人在唐代。那麼多詩人,李白、杜甫、王維、白居易、李商隱……像約定好一樣,在同一個時代,誕生;他們將一個朝代的盛世變成了詩的盛世。大唐氣象,使詩歌無與倫比地燦爛華美:昂揚的氣度,闊大的宇宙感,俠的精神,生命的狀態,遊牧民族的華麗,尋找知己的孤獨……
溫暖,明亮,張揚,豪放,這就是唐詩。於枯寂的寒冬,回放出一片爛漫勝境,養眼,又養心。你可以不理會大明宮的巍峨、長安道的繁華、俠少仕女的光鮮、街頭百戲的喧騰……但手開詩卷,總有一首,切合你的心,讀之,幽幽照亮暗淡的心緒。
唐詩的律、絕、古風,文辭皆美。或五字,或七字,或洋洋百句,平仄相對,落字押韻,讀來朗朗上口,若行雲流水。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20字,有風,有雨,有花落,有情思。你輕輕吟誦,好似緩緩抵達了來年春暖。風雨來了,落花飄零,但不傷感,不惆悵,不追問。是啊,人無常好,花無常紅,抱著欣賞的眼光,去看待一切,人生就會得大安靜。
不唯孟浩然,所有的唐詩都如此。即便繁花迷眼抑或秋風落葉,都有安靜的氣度來墊底兒。
安靜,有時是安於獨處,有時是跟大自然的相融。王維《鳥鳴澗》:“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花落,月出,鳥鳴,Teana,皆融於夜。融入寧靜之中的,還有一人。那是詩裡無著處的詩人,如一滴水融入大海,他與自然無問無隔,無相無形。很多時候,山水自然,對人心是有療愈作用的。詩歌,將山水自然移至案頭,移至詩卷,給精神一個蔭庇之所。
人受自然點化,終將回歸內心。柳宗元《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一場大雪,塗抹了一幅水墨山水畫卷。凜冽世界裡,人,倔強存在著。他也許只是一個很小的影子,卻是難以撼動的一點。人總得有一副清奇的骨骼,撐起人生的高格。
唐詩裡,有最美的中國顏色:天青、豆青、硃紅、豇紅、秋葵綠、美人霽……讀了,心中大擺視覺大宴,遍及五官享受,水墨冬天便附麗了一層夢幻之光。“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一個“碧”,是詩人胸懷的壯闊。詩人在玩賞秋色,讀詩的人,卻連同詩人也一併欣賞了。隨詩人放眼“雲上”,不由得胸臆大舒,這冬天,是如此暢意的好時光。更有那“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對窗外雪,吟詩中雪,詩裡詩外,俱是琉璃世界。更妙的,若有紅茶,綠酒,小火鍋,正是“綠蟻新焙酒,紅泥小火爐”,冬天獨有的享受。
有人研究說,初唐盧照鄰《長安古意》中,與色彩有關的詞語近30個。長安城,幾乎是詩人用色彩建構的世界。冬閒一讀,當五彩斑斕,神奇莫測。王維呢,不僅善“詩中畫”,也善“敷色”。寥落之境中,像王維一樣,學會為生活“敷色”,也是一種生活藝術吧。
唐詩那些妖嬈想象,更是出離你的預料。李白“黃雲萬里動風聲,白波九道流雪山”,氣魄之大,令人詫然;“長周旋,躡星虹,身騎飛龍耳生風”,循著星辰與霓虹的足印,駕巨龍穿越長風,這天外之思,是不是頓開視野?
李賀的想象總是匪夷所思。他的筆下,風可以是酸的:“東關酸風射眸子”;魚能夠當坐騎:“放妾騎魚撇波去”;金釵可以言語:“曉釵催鬢語南風”;浮雲會發出水聲:“銀浦流雲學水聲”;馬骨嶙峋剛硬,敲打時其響如銅:“向前敲瘦骨,猶自帶銅聲”;太Sunny潔明亮,擊之則聲如玻璃:“羲和敲日玻璃聲”;銅人能哭且淚重如鉛:“憶君清淚如鉛水”;香氣有形且能咚咚作響:“玉爐炭火香鼕鼕”,如此等等,“顏色似乎會有溫度,聲音似乎會有形象,冷暖似乎會有重量,氣味似乎會有體質”。如此怪譎,如此耐品味。
這奇詭的想象,引你去見識人間煙火之外的世界,讓你情不自禁煥發孩子式的驚訝。在黑夜,在凌晨,面對遠方點點燈火,肆意展開無邊無際的想象。
所以,讀讀唐詩吧。
在清晨的熹微裡,朗朗誦讀;於傍晚的夕照裡,緩步微吟;在溫暖的燈光下,捻句人心。不論怎麼個讀法,唐詩,都會以它的恢宏、豪邁和自信,啟用能量,喚醒精神,讓你找回生活的蓬蓬元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