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德國進攻北非,當時正與西線的英國鏖戰,也正在謀劃對蘇聯的全面進攻,為什麼要前往北非幫助義大利打仗

25
回覆列表
  • 1 # 王司徒軍武百科

    進攻北非是一招爛棋,它並不符合德國的戰略利益,純粹就是隆美爾自顧自的瞎搞。

    北非戰局起先完全都是義大利的鍋。為了完成地中海戰略,義大利很早就對北非等地展開了攻略,結果他們完全HOLD不住局面。

    因為法國的投降,非洲法軍放棄了與意軍的對峙,這讓義大利空出了許多人手,然後開始覬覦英控的埃及。

    問題是,美夢雖然做的比天還高,但義大利人的命比紙還薄,當1940年9月8日入侵埃及後,義大利軍隊在小股英軍的防禦下行動遲緩,從後勤到人員遲遲不能到位,導致部隊被砸在荒漠中失去了行動能力,把戰機全拖黃了。

    而且格拉奇亞尼犯了個致命錯誤,義大利軍隊後勤不利不假,戰鬥環境艱苦也沒錯,修防禦和對抗墨索里尼的催促也不能說有問題,但他把營地修太開了,兵力非常分散,還自以為可以通過一個個的防禦“釘子”擋住英中國人。

    實際上此時的意軍打得還算比較英勇,他們的彼得羅·馬萊蒂將軍(Pietro Maletti)扛著機槍身先士卒,結果大清早就讓人英軍射死,許多義大利戰士因為無法擊穿“瑪蒂爾達2”的裝甲,甚至對其展開了自殺爆破。

    但最終馬萊蒂還是在英軍洶湧的進攻下覆滅了,雙方戰鬥力的差距不是靠勇氣能扭轉的,Nibeiwa戰役英軍僅陣亡56個人,損壞坦克27輛,義大利則陣亡819人,負傷1338人,被俘虜2000多,這個戰績在10個星期後變成俘虜130000人。

    Tummar戰役義大利同樣輸得悽慘,在英軍坦克部隊的衝擊下,義大利的利比亞第二步兵師被打死上千。

    但是呢,英國在關鍵時刻也出了問題,因為義大利在巴爾幹地區的戰鬥,英軍不得不準備增援希臘,以搶奪戰略要地,這導致北非的戰事被停了下來。

    希特勒此時正大發雷霆,他完全沒想到義大利這個盟友能有這麼廢,北非大好局勢打輸了,白送了大把地皮和物資給英國,希臘他們也打輸了,被人吊打不說,還讓人一口氣衝到了阿爾巴尼亞,這這這……這要是遊戲希特勒恐怕早強退了。

    (後世有種說法是,因為對希臘的這場戰爭,德國不得不推遲了“巴巴羅薩計劃”的時間,讓蘇聯更多的完成了準備,甚至還一定程度上警醒了蘇聯,讓斯大林快馬加鞭的預先做下了部署,它讓5月15日的行動被拖延到6月22日。僅供參考)

    希特勒對進攻希臘非常有信心,德軍也確實表現的非常優異,但在打這個戰役之前,德軍就已經在擔憂北非的局勢。

    這既是為了給意軍打氣,也是為宣誓德中國人的到來,殺一殺義大利人的氣焰。但義大利人並不買賬,他們堅持隆美爾是“打配合的”,北非是義大利人的事情,德國無權喧賓奪主。

    按照希特勒的意思,隆美爾也確實不應該喧賓奪主,德軍僅需要遏制住英軍即可,最好兩邊形成對峙局面,然後維持住一種火藥桶上的平衡,儘可能的給德國拖延時間,好讓他實行巴巴羅薩行動。

    但隆美爾卻是個戰略上的矮子,他過於醉心於建功立業,上來就為英軍設定了圈套,也擺了意軍一道。他在閱兵時讓人做了上百輛假坦克,自己卻帶著真坦克們跑去開戰了。

    此時的英軍剛剛從利比亞的班加西止步,然後調兵前往希臘,他們知道德軍回來,還得到了拍照和情報,但他們被隆美爾的策略所麻痺,僅認為那是小股的部隊,他們也暫時不會有動向,畢竟義大利人才是“地主”和“多數派”嘛。

    那話怎麼說來著,杳無人煙,法外之地,男的碰見女的,色狼不就這麼產生的麼?

    3月31日時,德、意真的發動了進攻,隆美爾接管了指揮權,然後將德軍和意軍混合編組,對英軍發起了“閃擊戰”,展開了一段連攻連克的極限作戰。

    英軍方面哪裡想到隆美爾是這麼生猛的東西,頓時給打了個“如山崩”,他們一路撤退一路狂燒狂炸,就如同《團長》裡表現的那樣,什麼補給地、資源庫、物資點全都不要了,連班加西城都拿4000噸炸彈給一炮崩掉。

    希特勒為此惱怒不已,但收到隆美爾的捷報後,他卻轉怒為喜了,不僅沒追究隆美爾的責任,還大加賞賜。

    也就熟知希特勒的隆美爾敢這麼搞,按他的理解,“元首隻是想要勝利而已,只要有勝利,那麼啥都不成問題”。

    確實,希特勒想要的是勝利,他怎麼會希望得到失敗呢?

    但是,希特勒之所以轉變態度,主要在於他認為隆美爾這波比較穩,在獲取意外勝利的同時,也抵擋住了非洲的盟軍,消除了心病。

    沒辦法,這仗不打也打了,早打晚打都是打,何況隆美爾乾的還不賴,確實符合希特勒的心思,也能給納粹德國打氣,還狠狠打擊了英國。

    再加上“巴巴羅薩”真的要開始了,此時時鐘已經撥到了5月,希特勒已經沒有精力陪著隆美爾玩了,反正隆美爾總共就那2、3個師的人馬,就算由著他玩兒完也無所謂。

    連帶的問題也不是沒有,隆美爾的“翻盤”行為得到了一連串的嘉獎,但他指望的援軍卻也半個都見不到,這讓他計劃的“攻開啟羅”成為泡影,德軍也硬是沒有拿下託布魯克,這成為日後德軍失敗的一個重要因素。

  • 2 # 職場風雲眼

    首先,二戰中德國在北非的行動絕不是為了石油。

    1.北非的大油田基本是20世紀50年代前後勘探出來的,如阿爾及利亞是1949年發現大油田,利比亞則是50年代才發現的石油。

    2.如果要在北非或中東獲得石油,首先必須擊敗在地中海的英國皇家海軍。3.如果希特勒集中兵力打蘇聯的話,一樣可以在高加索地區獲得石油。

    其次,德意聯軍在北非壓根沒打到開羅,也沒有打到亞歷山大港。阿拉曼(El Alamein)是他們進攻的高潮線,壓根談不上爭奪開羅。迴歸正題,墨索里尼當上義大利獨裁者後,就每天晚上做著回覆昔日羅馬帝國地盤和榮光的美夢,他在阿拉曼會戰前夕將進城儀式用的白馬運到北非就是證明。但是北非50萬人的義大利軍隊被5萬的英軍打敗。使墨索里尼極度惱火,於是就暗示希特勒,如果不幫忙,就退出軸心國。希特勒無奈之下,只好派兵幫忙。至於說切斷英國歐亞交通線,如果德軍成功佔領埃及,客觀上確有這樣的效果。但是,如果德軍真的有意這樣去削弱英國的戰爭潛力,隆美爾到達北非的時間就應該是希特勒下達“海獅計劃”訓令前,也就是1940年7月左右。而實際上,隆美爾是1941年2月到達北非的。另外,德軍11天就佔領了克爾特島,卻對作為英國在地中海的樞紐馬耳他島視而不見。只是進行了斷斷續續的轟炸,並沒有佔領。從這兩點可以看出,地中海和北非,在德國當時的戰略版圖上,只是一塊雞肋。

  • 3 # 依稀說史

    如果近現代歷史上沒有義大利的話,世界戰爭史上會多一點殘酷。一戰和二戰中,義大利經常鬧出現一些“笑話”。兩次世界大戰中,義大利幾乎沒有打過勝仗,還淨給盟友拖後腿。二戰時期,德國將軍曾經這樣戲謔道:如果義大利保持中立的話,就等於我們增加了十個師的兵力;如果義大利加入到敵人的陣營,我們只需要二十個師便可以擊敗對手;如果義大利成為我們的盟友,我們將需要五十個師保護他。當然這個只是戲謔之言,義大利加入軸心國,多多少少會增強法西斯國家的實力。

    北非地區的戰略位置非常重要,這一地區扼守住了東西方交通要道,而且還是亞非歐三洲的樞紐地帶。如果德意軍隊能夠完全掌握北非地區的話,就會掌握蘇伊士運河,德國就能將英國攔腰斬斷。屆時英國和印度等殖民地的聯絡就會被切斷,英國到達印度則需要更長時間。德國佔領北非地區,義大利的後方將會非常安全,整個地中海區域將會完全掌軸心國手中,德國在海上的困局也會取得一定突破。

    德國雖然盡力拯救義大利小兄弟,但是被沒有挽回北非局勢。北非戰事結束之後,盟軍開始著手在義大利登陸。1943年9月,義大利投降,法西斯集團開始瓦解。

  • 4 # 東斯坦因

    作為軸心國的“老大”,德國必須要有擔當

    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北非,屬於地中海地區。在軸心國的勢力劃分中,地中海地區應該是義大利負責的。但是義大利實在太面,不但支撐不起地中海的戰局,甚至就連自保都成問題。

    這時,德國作為軸心國聯盟的老大,必須要伸手拉義大利一把。不然其他僕從國必然也會兔死狐悲。而一旦人心散了,隊伍也就沒法帶了,所謂鋼鐵軸心也將煙消雲散。

    有道是一個好漢三個幫,德國雖然強橫,但是沒有盟友,也是孤掌難鳴,獨木難支。(統領全世界,也是需要盟友幫襯的,君不見美國不還得有盟一幫盟友為他捧臭腳嗎!)

    守衛羅馬尼亞的石油供應生命線不受威脅

    如果放任,義大利在北非脆敗。盟軍將控制非洲整個北部海岸以及東北海岸,下一步就可以登入南歐和巴爾幹半島。

    屆時,盟軍的兵鋒將兵臨羅馬尼亞城下。

    羅馬尼亞是當時德國最大的石油供應地,對德國有至關重要的戰略意義。一旦,羅馬尼亞的石油供應被掐斷,德國的整個戰爭機器都將會癱瘓。

    坦克、飛機、潛艇沒有油,癱在原地沒法開動,都成了擺設,德國這仗還怎麼打下去!

    為對蘇聯作戰做準備

    北非戰爭開始時,德國正在為入侵蘇聯做準備。一旦義大利被被反推,盟軍必將會順勢向北上,把戰火燒到歐洲東南部。而歐洲東南部正好位於德國入侵蘇聯的進軍路線的側翼。

    側翼被威脅,這叫納粹德國如何能安心。不管不顧的去打蘇聯的話,肯定會被盟軍抄了後路;而如果先和盟軍開戰的話,潛伏在一旁的紅色帝國蘇聯很可能會伺機而動;不打的話,前期為準備對蘇聯作戰所耗費的海量“錢糧”都將會浪費,這雖不至於使德國破產,但也會使德國元氣大傷。

    為了能,更順利的實施入侵蘇聯的計劃,德國也需要在北非拖住盟軍。

    就到這裡,各位對此,是否還有其他高見?或者你們還有哪些補充,一起來探討。

  • 5 # 漩渦鳴人yy

    可以說是也可以說不是,這是一個模稜兩可的問題,講實話,德軍在北非地區所做的一切事情都繞不開義大利,你如果說與義大利有關確實全部都於義大利有關,德中國人就是過去幫義大利的,可你要說這東西全部都是為了義大利吧,也不是,德中國人做的某些事情也有自己的東西在裡面!

    說下北非地區,即使德中國人的整體戰略我們都可以知道,就是一個東西戰略向東去攻打前蘇聯向西去對付英國,法國總是德中國人兩線作戰就已經夠吃力的了,他不可能開闢第三戰線,這個第三戰線來自於哪兒?就是來自於南方就是義大利這個方向!或者說的更直白一點,就是地中海北非這個方向!

    所以無論第一次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德中國人都一心致力於向南發展一個盟友,為什麼就是為了幫他抵擋南方的壓力,等他把東西兩條線的戰爭都給解決了,回過頭來我在料理南方這一條戰線!

    所以當墨索里尼去進攻希臘的時候,其實德中國人並沒有提出反對意見,相反他們覺得這可能是一個一勞永逸的辦法,為什麼希臘在哪裡?巴爾幹半島只要把義大利半島巴爾幹半島,兩個半島全部掌握在法西斯的手裡面,德中國人無論是東西線作戰都不會面對來自於南方的壓力!

    而且拿下巴爾幹半島以後就可以順手封鎖黑海,封鎖黑海達到什麼目的?就是防止英國和美國用自己的資金和資源,從地中海經黑海這條航線給前蘇聯輸血。

    想想巔峰時期的納粹德國,他向西他有法國擋在那裡向東他有波蘭擋在那裡像男的萬一義大利投降了,那就真的是無險可守了呀!

    所以義大利的意見,德中國人必須得考慮墨索里尼的荒唐想法,德中國人必須要為其買單,否則萬一出的任何的問題,義大利人可是概不負責任的,義大利反覆態度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已經有所證明了,雖然那個時候的義大利很搞笑啊,當然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義大利也很搞笑,但是保不齊人家回過頭來就把你往死裡咬,最怕的就是這種二五仔!

    當然北非的情況也只是消除義大利人的後顧之憂,畢竟義大利人最擔心的,就是盟軍通過北非作為前進基地,進攻自己的義大利半島!

    當然對於德中國人來講,他們一開始加入到北非戰場也是一個意外,如果這件事情能夠仔細規劃一下的話,就能夠避開當時德中國人要發動的巴巴羅薩計劃,這樣的話能夠頭的力量更多,能夠投入更多精力,而不是隻是派出一縷片師去和當時北非佔據優勢的英國軍隊去死磕,這樣的話白白浪費賓利添油戰術,這是兵家大忌!

    但是沒有想到墨索里尼會敗得這麼慘,打個希臘都打了半天沒拿下來,你說這笑話誰看去?也只有墨索里尼舔著個臉去找希特勒讓希特勒幫忙,可偏偏希特勒又是墨索里尼曾經的小迷弟!這一切的一切彷彿就像冥冥之中設定好的一樣,心疼了必須要幫忙德國參謀本部!雖然一直反對這個作戰計劃,但是出於大的戰略,他還是得同意這樣一個作戰計劃!

  • 6 # 有時聊人文歷史

    地緣上看,拖油瓶不挽救是不行的,義大利不幫是不行的。戰鬥的核心是對蘇伊士運河的爭奪,這裡是世界交通樞紐。

    先上一張歐洲地形圖

    看圖說話,歐洲的區域分為北歐和南歐,分界線就是中部高聳的阿爾卑斯山。阿爾卑斯山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雖然是地理障礙,但並不是不可逾越的。無論是古代的漢尼拔,還是近代的拿破崙都曾翻越阿爾卑斯山進軍。

    再看英國殖民地版圖大略圖

    這張圖可能不太嚴謹。但是,英國在二戰前對直布羅陀以及埃及、海灣地區的控制是實實在在的。也就是說,英國控制著地中海。

    在二戰前期,法國滅亡後,整個西歐實際上都在軸心國的控制下。那個時期,德國還沒有對蘇聯作戰,沒有東線壓力,陳兵西歐。西班牙當時實際上也被德國控制了,英國實際上是沒有能力和完全壓在西線的德國抗衡的,這就是所謂的丘吉爾至暗時刻。

    再說墨索里尼的義大利。

    義大利想要恢復羅馬帝國的版圖,其實主要是想恢復歐洲版圖。尤其是看到英國被壓制住了,就想在北非分一杯羹。所以,1940年9月,義大利趁亂髮兵50萬,想要收了非洲的英法殖民地。

    對於英國來說,一旦北非、埃及被軸心國佔領,蘇伊士運河被軸心國控制,英國與英屬印度以及澳洲紐西蘭的交通將被掐斷。

    對於德國來說,一旦北非被盟軍控制,可以登陸南歐,南歐是軸心國脆弱的魚腩部位。佔領義大利後,可以翻越阿爾卑斯山區,直接進攻德國本土。

    1940年,英軍5萬多人奮起反擊,俘虜了義大利13萬軍隊,在這種情況下,德國必須派兵支援,否則英國有可能借義大利翻盤。

    德軍在二戰前期的盲目自信與樂觀也是德國出兵北非的原因。

  • 7 # 不沉的經遠

    德國進攻北非只是為了挽救義大利和隆美爾撈取個人功勳而已,其他毫無任何意義。

    在早期德國考慮過出兵北非,但是因為政治因素終止

    在1940年的時候,德國倒是確實考慮過派遣部隊前往北非攻擊英國控制的埃及,以切斷英國的地中海航線。德國國防部派出了李特·馮·託瑪將軍為首的考察團前往北非,考察進攻埃及的可能性。

    義大利在北非的失敗,促成了德國出兵北非

    到了1941年1月,由於義大利的節節敗退,墨索里尼主動要求德國派兵幫助義大利阻擋英軍的攻勢。雖然希特勒認為北非無足輕重,即使丟了也不影響戰爭結果,“在軍事上可以忍受的”。不過出於政治考慮,他決定還是幫助墨索里尼。

    德國國防部最初打算派出一個師的部隊協助意軍防守,不過隆美爾抵達以後馬上提出要增兵進行攻擊。其結果就是雖然隆美爾成功的擊敗英軍併發起了反擊,但是因為部隊數量增加和戰線拉長,補給很快出了問題。

    結論

    在義大利參戰以後,埃及的戰略地位已經微不足道。因此德軍派遣部隊前往北非,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拉義大利一把。而隆美爾因為個人需要而把戰爭規模擴大,其行為並無戰略上的價值。

  • 8 # 青瓷雅居

    三個原因。拉義大利一把。封鎖英國補給線。保障自己能源線。在蘇聯背後叉一刀。義大利進攻北非最主要戰略目的還是切斷英中國人能源運輸通道。

  • 9 # 歷史扒糞機

    1940年6月擊敗法國後,納粹德國內部以海軍司令雷德爾、空軍司令戈林為首的地中海戰略派的言論佔據了一席之地。希特勒綜合考量了義大利、維希法國、西班牙的意見後,否決了擴大德國戰爭規模、執行該計劃的任何可能性,但他支援墨索里尼的義大利軍隊進攻埃及,奪取蘇伊士運河,藉此剝奪英國地中海霸主的地位,撫慰這位法西斯主義開創者羅馬帝國的雄心。

  • 10 # 這個歷史很正

    首先,受義大利之邀共同出擊英國

    北非原來是義大利和英軍的勢力範圍,但是呢,法西斯陣營的義大利在北非與英國軍隊的較量中完全落入了下風,以至於不得不想納粹德國求援。

    其次,納粹德國自己也不得不出兵北非。

    所以德國此舉的目的就是打殘英國在北非的力量,企圖佔領蘇伊士運河,從而破壞英國在地中海的運輸線。

    所以只要控制了地中海就掐住了英國的命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們心目中最美的iPhone是哪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