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APOLLO619
-
2 # 使用者9397021862136
孔子為何認為“仁”是“禮”之本?《論語》中,孔子曾說:“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林放問禮之本。子曰:“大哉問!禮,與其奢也,寧儉;喪,與其易也,甯戚。”
孔子認為:“一個人如果沒有仁愛之心,還講什麼禮?一個人如果沒有仁愛之心,還講什麼樂?”一天,孔子的學生林放問禮的根本。孔子說:“你問的問題意義重大。就禮節儀式而言,與其鋪張奢華,不如簡樸節儉;就喪事而言,與其儀式隆重完備,不如內心真正悲傷。”
這兩段話講的其實是一個意思,意在說明,“仁”是一切外在的禮節、儀式的根本。什麼是“仁”?孔子說“仁者愛人”,即一個人內在的美好品德和思想情感。孔子認為,一個人如果不具備這種內在的“仁愛之心”,即使外在的禮節、場面多麼講究,多麼鋪張奢華,演奏的音樂多麼鏗鏘悅耳都沒有用,倒不如簡樸節儉一點好。就辦喪事來說,外有的儀式無論多麼隆重完備,都比不上當事人內心真正的悲傷重要。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能夠充分展示“仁”的就是“禮”和“樂”。劉寶楠《論語正義》:“《儒行》雲:‘禮節者,仁之貌也;歌樂者,仁之和也。’禮樂所以飾仁,故惟仁者能行禮樂”。非常深刻的表達出禮樂與仁的關係,即:“仁”是禮樂的精神實質,禮樂是“仁”的表現形式。
孔子說:“一個人沒有仁德,他怎麼能實行禮呢?一個人沒有仁德,他怎麼能運用樂呢?”
孔子思想中的“禮”是在當時“禮崩樂壞”的情況下,將“仁”的思想內涵,注入其中,才使傳統的禮樂文化,煥發出勃勃生機。孔子當時曾感嘆:“禮雲禮雲,玉帛云乎哉?樂雲樂雲,鐘鼓云乎哉?”(《論語·陽貨》)意思是:“禮呀禮呀,只是說的玉帛之類的禮器嗎?樂呀樂呀,只是說的鐘鼓之類的樂器嗎?”經過孔子闡釋的“禮”,則大有深意存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