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漩渦鳴人yy
-
2 # 米粒閒聊
先糾正提問中的“曹操和董卓同樣挾天子以令諸侯”中的“挾”字。曹操從來沒講過要“挾天子以令諸侯”。在漢獻帝東移時,曹操的謀士荀彧勸他要“奉天子以令不臣”。倒是袁紹的謀士沮授,對袁紹說了“挾天子以令諸侯”。好了,不管是“挾”,還是“奉”,來分析他倆的成敗。
曹操是在公元196年,主動迎獻帝於許都(現今的河南的許昌),這是在漢獻帝,就象流浪狗一樣四處漂泊,居無定所之時。而在此前,漢獻帝君臣,就如“財寶”一樣,被涼州軍閥爭來奪去。所以,誰也沒有理由對曹操指指點點,而且,曹操對待漢獻帝,是尊重有加的,至少在最初的幾年。而在幾年後,誰又能拿曹操怎樣呢?
再來看董卓。他不僅是挾天子,而是先廢、立天子。董卓,在公元189年奉命率涼州軍隊進京。先是廢掉少帝劉辯(後又毒殺劉辯與其母何太后),後立劉協為帝(漢獻帝),這就犯了大忌,十惡不赦、滅門誅族之罪。皇帝的廢立,可由臣子來決定,這在西漢是有先例的,公元前74年,霍光廢當了27天皇帝劉賀。但當時的霍光早已是權傾朝野。而董卓呢?在此前,官不過刺史、太守,後來,自己給自己加官進爵。他又放縱涼州官兵,在洛陽搶劫財物、淫掠婦女,他本人“暴虐不仁”。董卓及涼州官兵,這一系列的惡行終於引發了公元190年關東諸軍討董卓,迫使他遷都至長安,並在公元192年被呂布所殺。
董卓的敗亡的原因,表面上是因他的“暴虐不仁”、“虐型濫罰”,但深層原因是他的岀身及地位所致。董卓(公元132年——192年),字仲穎,隴西臨洮(今甘肅省臨洮縣)人。曾有學者認為,“亂漢室者,皆涼州之士也,而始發難者,前者為董卓”。在本文中,不分析這種認知是否正確,僅從董卓是涼州人來討論。隴西,就屬於涼州。他岀身於軍人家庭(他的父親曾任縣尉,古代軍、警,基本上是沒有區別的)。而涼州(主要是在今甘肅省),在當時是羌胡、漢混居地區。民風剽悍,文化層次較低,所以被稱為“邊鄙”。董卓被稱為“胡種”,可能其母不是漢人。而董卓,生長在凉州這個“邊鄙”之地,“習夷風”,也就是生活習慣不同於中原地區。這就使,中原地區的世家大族對這個,嘴裡說不岀“子曰”的“胡種”不會平視的。而中原的世家大族及其門生,基本壟斷了中央、地方的官職。並且,董卓是位武將,他的仕途是打仗打岀來的,史書上記載,羌胡都懼怕他。世家大族,對於武將的態度,就兩個字——蔑視。這進一步,使董卓和他的涼州將領與世家大族,不可能坐在一起,雖然,董卓在進京後也對士族官僚們進行了拉攏,但成效很低。所以,董卓失敗的原因,既有他廢立皇帝、毒殺皇室,暴虐不仁等表面現象外,更有其岀生、成長在“胡種”和武將身份的內在因素所致。
-
3 # 清水空流
這個問題非常好,為何曹操能挾天子以令諸侯成功,而董卓先於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成功卻以失敗告終,而且董卓的起點也遠遠高於曹操,最終董卓不得善終。曹操雖然罵名千載,但卻三分天下有其一。董卓在地下有知,也一定要問,我董仲穎到底差哪。
董卓,字仲穎,郿侯。生年不祥,大概比曹操大不了幾歲,董卓開啟東漢軍閥之戰、一代權臣,官至太師,最初幷州刺史,河東太守,後來何進無能召董卓入京消滅宦官,就此拉開東漢滅亡的序幕,董卓廢少帝立漢獻帝並挾持皇帝,把持朝綱,東漢政權從此名存實亡。後司徒王允設反間計,挑撥董卓大將呂布誅殺董卓,公元192年,即初平三年,董卓為其親信呂布所殺。客觀的地說,董卓的形象被妖化的成分。曹操和董卓出身都差不多,很“下賤”。曹操是閹豎遺子,董卓比曹操強,是粗鄙武夫。可惜就是董卓沒成事,曹操成事了。
董卓和曹操都是以絕對的武力控制朝政,挾天子以令諸侯。但最大的區別在於,董卓和曹操面對政治形勢有著本質的區別。這是首要問題,董卓發家的時候,東漢的國家體系還在,就是漢統還沒有衰微。天下,地方實力派,士族還認漢帝。董卓的進京等於打亂了原有的國家秩序,董卓的行為遭到全天下反對,當初,漢室秩序還在,待董卓一死,就已經是天下大亂,皇帝已經沒有人“認”,曹操迎獻帝之時,不但掌控了最高權力,而且可以以皇帝的“詔書”號令天下。各路諸侯才知道皇帝的作用,但為時已晚。曹操迎獻帝稱得上是代表中央。對比董卓和曹操,董卓被歷史賦予董卓的使命是破壞,曹操被歷史賦予使命是重建。所以董卓失敗了,曹操成功了。
還有就是董卓和曹操控制獻帝時候,獻帝當時是地位也不一樣,董卓時期,獻帝還有一定的政治勢力和利益集團依附,比如王允,呂布,袁紹等等。當時朝廷還很值錢,皇帝具有號召力,待曹操迎接獻帝的時候,獻帝和乞丐也差不多了,幾乎是光桿司令。皇帝的神聖的外衣被徹底扒光了。所以就控制皇帝而言,曹操比董卓要輕鬆的多。董卓廢立皇帝,幾乎將所有的人都推向了對立面,董卓沒霍光權柄,卻冒天下之大不行廢立之事。劉要知道辯是靈帝之子,正牌皇帝。董卓這一行為就證明他缺乏政治眼光,而曹操卻始終尊獻帝為皇帝,後來即便禪讓,曹氏也保留獻帝的生命和“尊嚴”。
沒有士族支援,利益集團依附,也是董卓失敗的主要原因,董卓是想拉攏士族階級對他的支援,為此解除黨禁,提拔在黨錮之禍中受到貶黜的士大夫。袁紹、袁術等人公開反對他,董卓也沒有追責,但士族階層對他的反對聲依然強烈。面對政權不穩定情況,董卓只能大開殺戒。還有就是為了控制朝局,遷都長安,對京師洛陽實行“三光政策”。東漢立都二百餘年的東都洛陽從皇宮到民宅一片焦土,從官宦到百姓,人去屋空。董卓人心喪盡。毛宗崗父子點評《三國演義》道:觀董卓行事,是愚蠢強盜,不是權詐奸雄。奸雄必要結民心,奸雄必假行仁義,今焚宮室、發陵寢,殺百姓、擄貲財,不過如張角等所為。後人並稱卓、操,孰不知卓之不及操也遠甚!也是這個意思。
說白了吧,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末世王朝時期,凡是第一個“起事”都不能成功。一般第二個,第三個基本就會成功,如果掉過來,曹操在前肯定也不會成功,董卓在後說不好就能成功,時機不對,再有能力也白搭。
。
-
4 # 喝下這口歷史的雞湯
曹操、董卓的一勝一敗,“挾天子”的得失並非唯一原因。
不過,二人“挾天子”的操作手法,也可看出二人政治才能上的差異。
“挾天子”後得到的待遇董卓挾天子,很快就成為天下公敵,遭到天下群起而攻之。
曹操挾天子呢?
我們看看諸侯們的態度。
袁紹要打曹操,沮授勸阻時提到:曹操迎天子安都於許昌,“今舉兵南向,於義有違”。
張繡在投曹還是投袁猶豫時,賈詡提到: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名正言順。
可見:至少在赤壁之戰前,曹操挾天子,不但沒有遭到群起攻之,反而獲得了大義名分。
諸侯為何如此厚此薄彼呢?
“挾天子”的姿勢天子是當時天下唯一合法的統治者。
擁立天子的人,可能會被看成是護衛天子的功臣,也可能會被看成是劫持天子的劫匪。
董卓專權之前,大漢朝廷的日子還過得不錯的。
外戚、宦官交替專權已經延續了百餘年。
人家畢竟是天子的家人、家臣,能夠代表皇權,所以大家罵歸罵,總體上還能接受。
董卓,原本只是一介外臣,是外戚何進招來壓制宦官的棋子之一。
可是,由於外戚、宦官在內鬥中同歸於盡,董卓趁虛而入!
原本屬於朝廷的禁軍被董卓吞併,原本屬於朝廷的府庫被董卓控制,原本最高權威的天子、百官被董卓把持。
大漢朝廷不過是起了一場大火。董卓不來,火滅了朝廷照樣過自己的日子,但董卓趁機進來,把朝廷給霸佔了!
趁火打劫的劫匪,怎能為輿論接受呢?
這還不算完,董卓很快就擅自廢立天子!
劫匪不但霸佔了朝廷,還把朝廷的主子給換了!
當年伊尹、霍光廢立時,天子確有許多失德之處。
可以說:董卓挾天子的作派,讓自己成為了反面典型!
曹操“挾天子”的姿勢就“文明”得多。
曹操挾天子前,天子剛剛從涼州集團的控制中逃了出來,但很快又被“白波賊”所控制。
洛陽早已殘破不堪,朝廷在此不但威信全無,就連吃飯都成問題!
曹操通過權謀,將天子迎到許昌,修建宮闕安頓天子,使天子、朝廷從奔波中安頓了下來。
所以,曹操迎天子,於理不虧!(“奉天子以令不臣”主謀,正是“心存漢室”的荀彧)
對天子權力的利用通過利用天子名號,使形勢對自己有利,是“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主要利益。
1、董卓對天子權力的利用:給自己挖坑。
董卓專權之初,經黃巾之亂,各地方都擁有重兵,形成了地方實力派。
這些地方實力派與董卓之間有矛盾,彼此之間也有矛盾,董卓如果能巧用天子名義,他自己未必成為眾矢之的。
後來袁紹、公孫瓚大打出手時,董卓朝廷的調停得到認可,正說明了這一點。
不過,董卓的作法,卻給自己挖了大坑!
董卓為了拉攏士族,任命名士為各地的州牧、刺史、太守。
其中:韓馥、劉表等人,是袁紹的故吏,張邈、張超等人,是袁紹的“奔走之友”。
董卓這是把槍交給了袁紹呀!
更嚴重的還不只於此!
你要任命地方官討好士族,要嘗試可以嘗試。畢竟:以董卓軍力的優勢,無人能與之爭衡。
但是···董卓安排的這些地方官的位置很蛋疼!
這些官吏,在兗州、豫州、冀州等地,他們剛好對洛陽形成了半包圍!
於是,即便是未反董卓的地區,他們的賦稅也無法供應到洛陽!
董卓朝廷得不到錢糧,自然只能退出洛陽了!
董卓,是自己給自己挖坑,把自己逼出了洛陽!
2、曹操對天子權力的利用:縱橫捭闔
曹操利用天子令,至少為自己做了兩件大事。
(1)、分化、打擊袁術、呂布等對手。
東面、東南的袁術、呂布、孫策,存在若即若離的同盟關係。
縱橫捭闔之下,順利平定了東方。
(2)、拉攏中小諸侯,穩固後方。
馬騰、韓遂、張繡這樣的中小諸侯,他們沒有實力自己角逐天下,是大諸侯們爭相拉攏、安撫的物件。
曹操最擔心的事情是:袁紹拉攏關中、羌胡、益州,一起打擊曹操。曹操將不得不“以二州抗天下六分之五”。
曹操任命鍾繇坐鎮關中,並以天子名義獎賞馬騰、韓遂等關中實力派。
同時,在賈詡的建議下,張繡也歸順了曹操。
於是,關中、荊州在袁、曹對決中未威脅曹操側翼,保證了曹操專心對北!
對內軍的控制“挾天子”的人,挾持的人質是天下位置最高的人!
“人質”,以及“人質”的擁護者,藏於你身邊,擁有巨大的號召力,他們有時是比外部敵人更危險的對手。
所以,董卓、曹操遭遇的刺殺次數,比其他諸侯高得多!
董卓死於此。
董卓集團的軍事力量,主要分為三部分:涼州軍、幷州軍、原禁軍。
其中,涼州軍,是他最基本的力量,也是忠誠度最高的力量;幷州軍,原丁原的力量,呂布刺殺丁原後能率軍全部歸董卓,可見幷州軍對呂布的忠誠。
董卓退入關中後,將忠誠的涼州軍分佈於各處,自己身邊主要“內軍”是呂布的幷州軍。
可以說,董卓是把自己的人身安全交給了呂布!
儘管董卓待呂布如父子,但呂布畢竟是有弒主前科的!董卓將性命交給他,心也真大!
曹操也同樣是被刺殺的高危人群!
曹操對自己、天子身邊部隊的安排很講究!
在這裡,曹操安排的是諸夏侯曹的基本力量。
同時,將領許褚,更是一個嚴格區分“內外之別”,不與外臣打交道的許褚!
因此,儘管想殺曹操的人排長隊,但曹操基本上都能輕鬆擺平!
今天,很多朋友都希望“借勢”。藉助權威大、影響力大的人或事來提高自己的影響力、品牌力。這也是一種“挾天子以令諸侯”。
如何讓“借勢”看起來合乎情理,不令人厭惡?
如何讓“借”來的影響力增強自己的實力?
這段歷史,或許可以給到我們好的借鑑!
-
5 # 珂呵
董卓由於狂妄自大,剛剛進了洛陽,立刻就將少帝劉辯廢除,立了漢獻帝劉協為新帝,並且董卓生性殘暴,濫殺無辜,害得一方百姓民不聊生,殺人放火的董卓,讓老百姓無不厭煩,最後董卓還火燒洛陽城,先後幾次挖掘秦始皇陵搜刮老百姓的民脂民膏,搶奪金銀珠寶無數,並且把天子的後宮佳麗搶了個遍,董卓這樣做,完全不得民心,在這樣的一種情況下,董卓怎麼能挾天子以令諸侯成功呢,並且他也掌不了天下之柄。
曹操挾天子令諸侯的事情,實際上是聽了他的軍機大臣毛階的建議。在毛階口中,挾天子並不是要挾天子,而是將天子供養起來,自己代替皇帝釋出命令,我們可以很直觀地說,就是架空天子的身份,那麼這種情況下,百姓就會以為是天子,下達的命令自然遵從。
並且曹操也不像董卓那麼無惡不作,曹操做人做事有自己的原則,該殺之人絕對不留,但是不該做的事,他也絕對不會去做。說明曹操的政治軍事能力,遠遠高於董卓的蠻橫粗暴,這也是為什麼董卓挾天子令諸侯,沒有成功,而曹操卻做到了這一點的原因。
當時袁紹即便有想立新帝這種想法和舉動,但真要把皇帝接到身邊來,還是非常顧忌的。這層顧忌便是被天子捆住手腳,不好處理與天子的關係。
-
6 # 減水書生
董卓這個人非常不簡單,不是一個嗜殺暴虐就能概括的。
他嗜殺,但為什麼沒殺袁紹;他殘暴,但為什麼留著王允。
除了已經勢同水火的對手被董卓咔嚓了,董卓真得沒殺多少大臣。至於殺沒殺百姓、殺多少百姓,這個就只能是著史的文人說了算了。
但必須得擺清楚一個問題,就是:董卓跑到洛陽幹什麼去了?
他不是去單純輸出暴力、搞破壞的,而是要重建秩序、當大官的。
如果是這個目的,那麼董卓的手段就不能只是殺人,因為殺人重建不了秩序,只能越來越壞。
1.宦官與外戚之後的東漢朝堂東漢中期以後,朝堂就一直被兩股勢力把持著:一個是宦官勢力,一個是外戚勢力。
換個小皇帝,就得起來一撥外戚,用外戚幹掉宦官;等皇帝長大了,又得啟用一撥宦官,用宦官幹外戚。
當然還有一股勢力,就是四世三公的袁紹他們一家,這群士大夫集團,或者說進入中央朝廷的豪門集團。但是,他們左右不了政局,都是牆頭蘆葦,那邊風硬就跟著一起倒。
但是,宦官和外戚這兩股勢力,誰也消滅不了誰,因為皇帝都需要。
大將軍何進掌權,要消滅宦官,但是他那個當太后的妹妹卻死活不同意。有人說這女人真傻,被宦官的甜言蜜語給迷惑了、把哥哥給坑死了。
但是,仔細想想,她這個太后帶著一個小皇帝之所以說了算,得依靠誰?就得靠宦官,宦官跟外戚搞平衡,她這個太后才能繼續當。否則,沒了宦官制約,大將軍何進想當皇帝,誰能攔得住,能指望滿朝的士大夫嗎?
然而,這時候東漢出了個袁紹。
這傢伙是真有本事。袁紹的站位肯定是士大夫和豪族們,因為這夥人被壓制了好多年。所以,他就鼓動大將軍何進殺宦官,結果宦官把何進幹掉了;然後,袁紹趁勢,一舉幹掉了宦官。
這時候的大漢朝堂出現了權力真空。
因為固有的兩股勢力,外戚和宦官全沒了。所以,未來的模式就應該偏向袁紹他們,就是豪族不僅控制地方,而且還要控制中央。
但是,鷸蚌相爭漁翁得利,董卓這個大軍閥突然來了。董卓來幹嘛?
2.董卓最先開啟了尊天子以令諸侯的模式董卓絕對不是來洛陽殺人玩的,他是要趁著權力真空搶權力的。
那他該怎麼搶呢?
你就看董卓進了洛陽後乾的第一件事是什麼吧:換皇帝。
為啥換皇帝?
因為董卓要當權臣,在外戚和宦官之外開啟一個權臣模式。而值得他效仿的就是西漢的大權臣霍光。
董卓的人生目標就是如此,他沒有奢望篡位當皇帝。原因就是時勢真得不允許,朝堂上的其他勢力,誰會鳥他這個西涼土鱉軍閥。
所以,董卓就確定了奪權方略,一定要把自己跟皇帝捆綁到一起,否則,別想鬥過朝堂上的士大夫,更別說地方上的刺史郡守了。
而且,董卓還非要換個好皇帝,就是跟皇帝一起並肩戰鬥。
漢少帝劉辯一直寄養在道觀,因為漢朝皇室子嗣老夭折,所以就把他放到道觀裡寄養了。於是,這個小皇帝沒見過啥世面,見到董卓的時候連句整話都說不清楚。
而一直在宮中教養的漢獻帝劉協卻落落大方,一下就讓董卓看上了。所以,董卓認為漢獻帝更合適,這個聰明孩子肯定是個英明皇帝。
實際上,漢獻帝真得很聰明,只是時代沒有給他機會。
如果董卓真得能夠獨攬超綱,那麼他肯定找一個傻皇帝,而不能找一個聰明皇帝。
所以,從換皇帝這件事情上看,董卓來洛陽就是想當權臣,而且他這個權臣還得找一個像樣點兒的皇帝,跟他並肩戰鬥。
因此,董卓想做的也不是挾天子以令諸侯,而是尊天子以令諸侯,甚至在之前還得先令朝臣。
3.董卓為什麼沒有成功董卓其實很努力,從他對待袁紹這個人就能看出來。
袁紹跟董卓在朝堂上懟著幹,就差拔刀子決鬥了,但是董卓沒有殺他。因為董卓不能得罪朝堂權貴,也就是豪族們。
袁紹生氣逃跑了,就是辭官不幹了,沒法跟董卓共事。董卓是咋辦的?追著袁紹封了一個渤海太守。意思是你袁紹在朝廷沒法跟我共事,不要緊,你去地方當個太守總行了吧,也算高官。而且,不僅封了袁紹,他還把曹操給提拔了。對於少年才俊,董卓還是非常看重的,而目的就是為了爭取支援。
你們這些人啥也別說了,我當個權臣,然後你們也能當大官,利益只能多、不能少。
但是,朝堂大臣和地方諸侯的答覆卻是不行,我們就是要把你趕下臺。
然後就是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之後董卓開啟了暴力流血模式,那就幹吧,已經沒啥好說的了。
地方諸侯不承認董卓把持朝堂,主要有三點原因:
一個是袁紹這個人太厲害,在朝廷把外戚給玩死了、把宦官給屠沒了,到了地方還能折騰個十八諸侯聯軍。
另一個是董卓崛起的太突然,根本就沒給朝堂和地方諸侯以適應的時間,突然就爆發了,那就只能是眾矢之的了。
再一個就是董卓後期的決策全是敗筆。殺了漢少帝,這罪名實在太大,就是大家都反你、你也不能殺皇帝玩。還有就是一把火燒了洛陽,跑到長安,這就等於把自己鎖死在關中了。
如果董卓就是跟十八路諸侯硬剛,把持著皇帝和朝廷、坐擁大漢政治中心洛陽,他也不是沒有希望。
但是,他跑了。然後,天下就是徹底亂了。
4.曹操為什麼就成功了曹操是政治上挾天子以令諸侯,而軍事上卻是攻戰殺伐,他可比董卓可狠辣多了。
曹操挾天子的時候,天下諸侯服他了嗎?
繼續不服,甚至比不服董卓還不服他曹孟德。
但是,曹操就是能夠做到臉比城牆厚、心比煤球黑,你們愛認不認,反正我的聖旨該頒就頒,就不信給你封官、你不要。
實際上,董卓把持朝堂的時候,也能詔令天下,要不袁紹的渤海太守怎麼當上的。
挾天子只是政治優勢,關鍵還是得實力說了算,該打的時候就得打。
天下九州曹得其六,可不是曹操挾天子給挾出來的,那可都是曹孟德一寸土地一寸土地給打下來的。
所以,曹操挾天子也沒人服,但是他就是把持著這個政治優勢,一直走到了最後。
就這一點來說,董卓不如曹操。
當不了權臣,他就不戰鬥了,放棄政治中心、退回關中,自己把自己鎖了起來。實際上,董卓的優勢要比曹操大得多,只不過是他自己主動放棄了。
-
7 # 淳幀通安
在歷史上,雖然曹操和董卓看似做法相似,而且他們最終所挾天子都是漢獻帝,實則形似而神不似。除了他們二人在性格上的各種不同因素所導致的結果外,其中最大的一個區別點關鍵在於他們二人在“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做事方式上大有不同。
▲ 董卓與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漢獻帝
曹操與漢獻帝:先“施恩天子”收穫民心支援 而後“挾天子以令諸侯”曹操雖然說最終的方式也是“挾天子以令諸侯”,但是曹操的做法卻是先施恩於天子獲得民心,而後才逐步實現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目的。何況,曹操雖有篡位之心,但最終卻未做出篡位之實。
曹操對漢獻帝的態度是,先救了漢獻帝,而後依然扶持漢獻帝繼續做皇帝。而後,曹操做事的特點是,雖然將漢獻帝留在身邊,名為保護王駕,但是他常常在做事的時候自做主張,根本不用請示漢獻帝的意見。
這對外造成的誤解是,曹操一直是在給漢獻帝辦事,因此對於曹操曹丞相下令傳達的事情,下面眾人基本異議不大。因為他們會覺得曹操的意思也是漢獻帝的意思。只是覺得曹操過於強勢,但護主衷心可嘉,大家自然也沒有覺得和有必要集中起來聯手反抗曹操。反而令人覺得漢獻帝無能,整日是在靠著曹操過活。
▲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終成其大業
在歷史上,曾經還上演過這麼一出。這件事發生在孫權向曹操稱臣之後,孫權曾經勸說曹操可取代漢朝自立大魏皇帝,而曹操居然將孫權給自己寫的書信展示群臣,然後說:“是兒欲踞吾著爐火上耶!”。這時候,曹操手下的臣子們也藉此機會向曹操同樣勸進。但是,此時的曹操依然表示出不願廢漢獻帝而自立的情節。他居然說出了這麼一句:
“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矣。”其實意思已是十分明瞭,此說法即表了自己對漢室的忠心,但也不絕對否定自己就一定不會取而代之,只要漢室不對他做出過份的事的話。
此舉足見曹操有著過人智慧的高明之處。既能洞察天下人心,還能給自己留足十分後路。兩頭都落好,兩頭都不得罪,但都沒有人能將他奈何,而且實際生殺大權一人獨攬。
董卓與漢獻帝:先“戮舊帝”後“挾新帝” 倒行逆施人神共憤現在我們再來看看董卓是如何處理“挾天子以令諸侯”這件事的。
話說董卓進京以後的做法是隻逞武力而不用智慧,他在京城做下那些燒殺劫掠的事情暫且不說,僅在對處理皇帝的態度上,頃刻間就引起朝野上下,人神共憤,最後群起而欲剿滅之。
▲ 董卓“挾天子以令諸侯”終為眾人所滅
中平六年(189年),漢靈帝駕崩,太子劉辯登基。董卓的進京原本是大將軍何進私下請來幫助誅滅“宦官集團”專權的十常侍的。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董卓剛入京非但沒有履行護駕的義務,反而在執掌朝政之後,第一件事就是將漢少帝廢為弘農王,而後改立其弟陳留王為漢獻帝,而後又派人將弘農王母子毒害。之後,董卓自稱為太師,“挾天子以令諸侯”專權攝政。
▲ 漢少帝劉辯與漢獻帝劉協
而此時,董卓看似和曹操一樣,最終的目的都是達到了“挾天子以令諸侯”,但是,董卓洙殺舊帝的暴行令朝野上下人神憤慨,人人皆欲將其除之而後快。畢竟,這時候,忠於漢室的肱骨之臣還有大把,董卓這麼做顯然是將自己陷入眾矢之地。
當然,這時候的曹操也是因此離董卓而去,最後逃到陳留:
“散家財,合義兵”,且首倡義兵號召天下英雄討伐董卓。”最後,董卓遭司徒王允以義女貂蟬為誘餌巧設“反間計”,挑撥董卓與義子呂布之間的關係,而令呂布殺死董卓。
後於初平三年(192年),驕橫不可一世的董卓終為呂布所斬殺。
▲ 董卓亡於義子呂布戟下
曹操與董卓:技出同源果不同 最大懸殊在“善用其心”在“挾天子以令諸侯”上,董卓看起來似乎也是和曹操做了同樣的事,而且挾持的皇帝都是漢獻帝,但結局曹操成功董卓失敗,卻是在所難免,原因在於,因為曹操“挾天子”先施恩後挾,先得人心後順理成章令成其所願,而董卓則倒行逆施,先戮舊主後挾新主,大逆不道大失人心迫其所願,自然難以滿願,最終終被眾人所設“美人計”而剿滅。
▲ 董卓戲貂蟬 中“美人計”為眾人剿滅
結語:曹操與董卓,從他們二人對待漢獻帝的方式來看,兩人都堪稱“奸黨”,表面都是“挾天子以令諸侯”,而曹操卻可以成為“一代奸雄”,董卓充其量只能稱為“亂黨專政”,這樣的歷史刻畫,嚴格與他們二人個人智慧是分不開的,曹操善察人心善於謀略,而董卓只盲從武力,一個是歷史上出了名的軍事家,一個是歷史上出了名的莽夫。
-
8 # 臨石觀海
董卓與曹操都實行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來號令天下,但由於董卓跟曹操在根基和方式以及政治眼光上的差距,導致了結果的不同。
而董卓採用的是暴力統治,視漢獻帝如無物,屠戮朝臣,朝廷上下無不震恐,而董卓作為一個外來的軍閥,這麼囂張跋扈,更激起各路諸侯並起討伐,而董卓最終死於王允與呂布之手。
卓性殘忍不仁,遂以嚴刑脅觽,睚鴺之隙必報,人不自保。—《三國志》
那麼我們回過頭來看下董卓失敗,曹操成功的區別
家族基礎的差距董卓作為一位西涼軍閥,雖然在西涼如日中天,但到了京城還這麼囂張就有點過火了,並且強勢奪權,又沒有群眾基礎,必然引發群臣不滿,加上殘暴不仁,必將引火燒身。
而曹操出身官宦之家,雖然爺爺曹騰是個太監,但勢力不容小覷,雖比不上袁家四世三公,但也算根深蒂固,因此這裡曹操與董卓相比就佔了很大的優勢。
騰用事省闥三十餘年,奉事四帝,未嘗有過。其所進達,皆海內名人。—《後漢書》
卓遷相國,封郿侯,贊拜不名,劍履上殿,又封卓母為池陽君,置家令、丞。—《三國志》
而曹操的手段高明的多,將漢獻帝從水生火熱中打撈出來,噓寒問暖,照顧的無微不至,至少在表面功夫很到位,從而得以借天子之名發號施令,美其名曰“奉天子以令不臣”,各諸侯雖心知肚明,卻無計可施,無可奈何。而曹操也憑此名正言順的發展壯大。
而曹操眼光高遠,深謀遠慮,一邊借天子之名封賞諸侯,一邊乘機壯大自己的勢力,且很會收買人心,手下聚滿能人異士,安能不成。
總結:綜上所述,董卓與曹操雖都在行挾天子以令諸侯之實,但由於群眾基礎不一樣,對待漢獻帝的方式不同,政治眼光有異,從而造成董卓身敗名裂,而曹操得以一飛沖天。 -
9 # 之夢之芸
首先,個人比較喜歡曹操。曹操是軍事家,政治家,三國時期的梟雄曹操,最大的功績就是統一了中國的北方。人,無完人,都有他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曹操,他疑心很重,但也有勇有謀。他在逃難過程中住在呂伯奢家中,人家熱情款待他,他不領情,還把呂伯奢全家都給殺了,就因為他天生的猜疑心使身邊有些人離他遠去。一代名醫華佗,就因他的猜疑心太重,不相信華佗能夠醫治得了他,也把人家給殺了,結果任由病情發展,導致最終死亡。就因為他不相信身邊的人,疑心太重,這也是他的極大性格缺點。更值得關注得是他身上的閃光點,說到曹操的優點,就是愛惜人才。曹操本人十分具有野心,把漢獻帝抓住好吃好喝對待,但實權卻掌握在自己手裡,這一點就足以說明曹操十分高明,還讓漢獻帝繼續當皇帝,但他但自己做什麼事情從沒有請示過皇帝,打著皇帝的旗號做事,下面的人不瞭解事實的人都會聽從曹操的命令,所以說他有勇有謀,也是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而董卓卻不同,也同樣是挾天子以令諸候,為什麼曹操能夠成功而董卓卻以失敗告終,這兩人本質上還是有很大區別的。曹操比董卓聰明,兩人之間還發生過一個故事。董卓在鏡子中看見曹操舉刀向自己砍來,便大聲詢問曹操,曹操一看大事不秒,便靈機編了個謊子,董卓便將其放走。等曹操走後,董卓才反應過來,但為時已晚,這就是兩人的差別,董卓可沒有這麼聰明,就一介莽夫,還生性殘暴這也是他失敗的原因,董卓挾天子之後,把人家漢獻帝結廢了,重新立了個皇帝,這跟謀權篡位沒什麼區別,但是這朝中有很多是漢獻帝的忠臣,董卓這麼做這些大臣們心裡肯定不舒服的,既使有個傀儡皇帝,沒有這些大臣的支援,也是沒有一點作用的。董卓還有一個原因生性殘暴,強搶民間女子,姦淫攄掠,橫行霸道,殺害無辜百姓,百姓都對董卓十分痛恨。董卓十分好色,王允只用了一招美人計成功離間了呂布和董卓的關係,為了一個女子竟要與呂布反目成仇,這也足以說明董卓成不了大器。再一個原因董卓手下沒有像曹操手下那樣有出眾的人才,為其出謀劃策,再加上個人的判斷能力也不及曹操的會使用人才,利用人才這方面。為什麼這樣說呢?曹操能成功的原因很大一部分來自手下有謀之士,為其出謀策劃!和自身的判斷力都大有關係。但董卓說白了,就一個莽夫,自己沒腦子,只會動刀動劍去解決,也不考慮後果,自己蠢,手底下的人也沒頭腦。挾天子以令諸侯這種說起來簡單,但後果嚴重,董卓根本就沒有考慮,這也是他失敗的原因。反之曹操就知道掩人耳目,董卓在自己離目標越來越近時,大張旗鼓,得意忘形,又生性殘暴,失去人心的擁戴,肯定會失敗的。曹操便十分有頭腦,在成功之後也沒有驕傲自大,所以說,挾天子以令諸侯這種事,也不是都能成功的!幹大事,必須要沉得住氣!
-
10 # 禁街虎1
挾天子以令諸侯,玩的不止是手段,還有心智。
先期董卓玩這招,玩就玩唄,臨走還他媽來了個火燒洛陽……洛陽老百姓招惹你啦?誰不想過太平日子?誰願意和你顛沛流離?
後來曹操玩這招,一上來先讓皇帝有吃有喝,各路大臣填飽肚子……
小曹這本事可不是一般的大啊!楊奉再能救主,也沒管我飽啊,但是操哥,讓大家填飽了肚皮,關鍵時刻看操哥,靠譜!於是乎,你懂了吧?
回覆列表
軍事是外交的延續,張儀,曾經說過上善伐交,雖然在董卓亂政期間,天下還是大漢王朝的,但是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各路軍閥自立為王,佔據各大山頭,就是不聽分朝廷號令,此時天下已是一盤散沙。天子是什麼天子,那就是個象徵物!
所以,無論是董卓還是曹操,都明白天子的分量到底是什麼!你說他厲害吧,也挺厲害的,天子嘛,總歸是天下唯一的主人,利用這個名號能辦很多事情,但是你要期盼著靠天子去打天下。那就是不切實際的!
所以無論是董卓還是曹操,實質上都是挾天子以令諸侯,雖然曹操一開始喊的口號也很明確,分天子以令不臣,但是做到最後,基本上天子就是一個擺設。那麼這個時候有人就會說了,就看個人能力了,誰的能力強,誰就能制霸天下,那挾天子以令諸侯就能成功,話是這麼說,沒錯,但是,個人實力有的時候並不是唯一決定性的因素!這個時候就需要一種特殊的能力,這個能力是什麼?就是外交!
外交這個東西說的玄乎一點,那麼有的時候就可以反敗為勝,借力打力。甚至於在雞蛋上跳舞這種事情也是可以做得出來的,但如果有的時候說的直白一點,那就是利益的交換。你拿不出那麼多利益,當然就沒有辦法空手套白狼,別人不是傻子!
董卓的問題就在於他對於外交的並不重視!其他的姑且不論為何董卓會和袁紹鬧到那種地步,所謂的18路諸侯討伐董卓,實際上就是11路諸侯討伐董卓,這十一路人馬怎麼來的,全部都是袁紹以前袁家的舊部。為什麼董卓會和袁家鬧翻,為什麼袁家誓死反對董卓?這一點,董卓自己必須得反省!
至於說曹操,曹操這一輩子小心謹慎的同時,這個人也是一個揣摩人心的高手啊,雖然在宛城的時候確實被張繡追了一路,但那明顯就是腦子有點上頭了,最後犯了事情!可是後來曹操,就完全是一種謹小慎微的態度!曹操這一輩子經歷過很多次殺,但是他都能夠化險為夷,這和曹操對於人心,對於未來時局的揣摩有很大的關係!
然後我們說回到這個外交的問題,曹操是最懂得如何利用天子這個名義去空手套白狼的!無論是他怎麼處理他和袁紹之間的關係,最後一舉奪下徐州,把劉備給趕走,還是說後來控制住劉表控制住西涼的馬騰韓遂控制住當時的孫策,然後跟袁紹在官渡前線隊剛一年。卻沒有任何後顧之憂。曹操手裡的天子真正發揮到了極致,他懂得如何利用最小的代價去讓其他人無法動彈,按照自己的意識去行使,這不是說一分簡單的天子詔令就能夠完成的!
說直白一點,曹操懂得如何將天子的效益最大化!披著天子的外衣,不斷髮展自己的實力。而董卓呢,則是披著天子的外衣,不斷地借天子行事,雖然短期之內的效果可能是一樣的,但隨著時間的發展,曹操越來越強,董卓越來越弱,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