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541712145395719

    翻譯:

      人年少時不知道憂愁的滋味,為寫一首新詞無愁而勉強說愁。

      此句出自辛棄疾的《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是南宋詞人辛棄疾被彈劾去職、閒居帶湖時所作的一首詞。此詞通篇言愁,上片描繪出少年涉世未深卻故作深沉的情態,下片寫出滿腹愁苦卻無處傾訴的抑鬱,透過“少年”時與“而今”的對比,表達了作者受壓抑、遭排擠、報國無門的痛苦之情。全詞突出地渲染了一個“愁”字,以此作為貫串全篇的線索,構思精巧,感情真率而又委婉,言淺意深,令人回味無窮。

      上片寫少年不識愁滋味。下片寫而今歷盡艱辛,“識盡愁滋味”。全詞構思新巧,平易淺近。濃愁淡寫,重語輕說。寓激情於婉約之中。含蓄蘊藉,語淺意深。別具一種耐人尋味的情韻。

  • 2 # 使用者4117956353079

    應該是“愛上層樓”。含義:喜歡登高望遠。 出處:《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朝代:宋代 作者:辛棄疾 原文: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翻譯: 人年少時不知道憂愁的滋味,喜歡登高遠望。喜歡登高遠望,為寫一首新詞無愁而勉強說愁,現在嚐盡了憂愁的滋味,想說卻說不出。想說卻說不出,卻說好一個涼爽的秋天啊! 創作背景: 此詞是辛棄疾被彈劾去職、閒居帶湖時所作,創作時間在公元1181年至1192年間。辛棄疾在帶湖居住期間,常到博山遊覽,博山風景優美,他卻無心賞玩。眼看國事日非,自己無能為力,一腔愁緒無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題了這首詞。

  • 3 # 使用者7160315115709

    是辛棄疾的詞 採桑子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 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譯文: 年紀輕輕時,尚不理解人生之愁,卻自以為身在愁中,寫詩作賦,訴說苦惱. 而到現在,真正知道什麼是人生之愁的時候,卻想說也說不出了,只能嘆這秋之悲涼.

  • 4 # 山東芬姐

    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是為了說明年輕人無病呻吟的情形。

  • 5 # 2022水逆退散

    原句: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釋義:人年少時不知道憂愁的滋味,喜歡登高遠望。喜歡登高遠望,為寫一首新詞無愁而勉強說愁。

    出自:宋代詞人辛棄疾的詞作《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 6 # 妮妮27294


    意思:人年輕的時候不知道愁苦的滋味, 為寫一首新詞無愁而勉強說愁。

    原文:

    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註釋

      1.醜奴兒:即《採桑子》。四十四字,平韻。

      2.博山:博山在今江西廣豐縣西南。因狀如廬山香爐峰,故名。淳熙八年(1181)辛棄疾罷職退居上饒,常過博山。

  • 7 # 使用者3651504453948

    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這句話的意思是,少年時根本就不知道何為憂愁,只是為了寫詩作詞強自做出的一點愁意而已。

    年少正是義氣風發時,在他的生活裡全是彩色的,各種的生動和新鮮,需要去探索和發現,唯有的一點憂愁都是強自裝作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在excel中顯示出這一行最大值對應的名稱,並在另一列中表示出來。求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