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思葦
-
2 # 一斤三兩
1、首先我宣告一點,我沒有看過《活著》這本小說,但是我有看過《活著》這部電影,而且我看過兩次,我也沒辦法回答作者寫這部小說,想告訴我們什麼?但是我卻有辦法回答,看完這部電影,我感受到了什麼?也只是我自己的個人感受。
2、可能每個人看完這部小說,或者看完這部電影,感受不一樣,我在這裡呢,只是說說我自己的感受。
(1)首先,我感受到了那種時代的動盪,和我們人類的平凡與渺小,在動盪的年代裡,能有一份安逸,能有一點情懷,是多麼的不容易,我感覺一個和平的生活,和平的年代對我們來講太重要了。
(2)站在滔滔的歷史長河裡,每個人還真的只是一朵小小的浪花,那麼渺小而又平凡,只能隨波逐流。
(3)可是,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活的好一點,不管是以前,現在還是未來,每個人都在努力的活著,都在拼搏和奮鬥場,大家為了什麼?不就是為了活著?並且活的更好一點嗎?
我不想詳細的去描述這個裡面故事的情節,因為那些情節,太多太多,我想可以概括出幾句話,也就是上面說的這幾句話吧。
-
3 # 古月之舌
唉,何必深究作者想告訴你什麼呢?
叔本華勸誡人說,讀者不可被作者牽著鼻子走,否則自己的腦袋豈不是成了作者思想的跑馬場?關鍵不在於餘華想通過《活著》告訴你什麼,而在於你能從《活著》裡看到什麼。
悲觀主義者,看到人生無處不痛苦,迷茫於生命的意義,生活的虛無
樂觀主義者,看到種種苦難陰影下人的堅韌,為人的意志與堅強加冕
利己主義者,看到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人不利己,天誅地滅
熱心小市民,看到生活的意義不在於大富大貴,而在闔家健康歡樂
歷史愛好者,看到歷史的血腥與殘酷,明白“時代一粒灰就是普通人身上一座山”
寶媽寶爸,也許看得更多的是作品後半段如山般寬廣的父母之愛
你瞧瞧,我隨便都能列出很多種看法。你得自己去思考,《活著》裡那一部分打動了你,又是為什麼會打動你?
《活著》是本好書,值得我們去反覆閱讀。希望你不僅現在能看到一些東西,更能隨著閱歷和思考,看到越來越多、越來越全面的東西。
-
4 # 李大郎Seanlee
“小弟曾讀過幾年書,塵世間一個迷途小書童。”
餘華的《活著》,我讀過幾遍,張藝謀導演的電影也看過好幾遍,劇版的《福貴》也看過,都很喜歡。
《活著》是一個把絕望講的如同希望一樣的作品。
它的深層含義,或許你只有親身體會過那些叫做失敗、痛苦、無奈和悲傷的事情之後,才能確實的懂得。
越長大,就越是要經受歷練,試煉,磨練和鍛鍊。
你只能在風裡雨裡不顧一切的奔跑,只能不顧一切的向前、向前、再向前。
簡言之,你只能活著。
這,可能就是《活著》要告訴你的最重要的東西。
從富貴滿門,到只剩一個老牛與之相依相伴。
我知道黃昏正在轉瞬即逝,黑夜從天而降了。
我看到廣闊的土地袒露著結實的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就像女人召喚著她們的兒女,土地召喚著黑夜來臨。
這,就是活著。
-
5 # 老農97
餘華《活著》告訴我們福貴是怎麼過他的一生,我個人覺得《活著》這個作品的主要意義不是反映了那一代中中國人的命運,也不是福貴命賭博了淪落。我更覺得它讓我們感悟到活著就是如此,窮也好富也罷。
-
6 # Ha茶館
有幸,
在不久的之前,
我拜讀過這本書。
書留給我的印象可謂是五味雜陳。
但觀看的過程就像吃飯喝水一樣,
拿起書來故事剛剛開始,
放下書時故事已然結束。
主人公福貴年少時沾染黃賭,
敗光自己祖上幾代基業,
卻因此躲過鬥地主,
免去一死。
悽慘的大半生也由此開始,。
母親重病,福貴去買藥卻被國民黨抓了當壯丁,
經歷了九死一生終於回到了家卻發現母親早已去世,
妻子含辛茹苦將兩個孩子養大,最終生病去世。
女兒因為一場高燒變得聾啞。
小兒子因為縣長的老婆難產需要輸血而被抽乾血而死,
偏偏縣長是自己多年未見在戰場上的過命老友。
好容易女兒結婚懷孕誰料難產大出血也去了,留下一個孩子。
女婿又在幹活時出了意外被水泥板夾死,
和福貴相依為命的小孫子最後竟然因為福貴多煮了豆子而活活撐死。
文末,福貴買了一頭差一點被屠戶宰了的牛,
一人一牛至此開始了相依為命的生活。
多數人都沒有經歷過福貴的年代過程,
沒有體會過戰爭的殘酷,
就得到了和平的生活;
沒經歷過喝水充飢的日子就得到了吃不完的麵包。
一切對來說我們太舒服了,
衣食無憂反而讓我們看輕了自己所擁有的東西。
映出了那句話:“失去的,才想珍惜;沒有的,才想要;別人的,才是最好的。”
眼裡看的是福貴一生悽慘的故事,
心裡想的是自己不容易的一生。
福貴的生活彷彿成了我們的精神世界。
從一個誓為國家添磚添瓦的青蔥少年在生活中慢慢積累然後一瞬間變成了開始擔心油鹽醬醋茶的青年,
不過短短几年時間,
最重要的是,所有人都認為本該如此。
物競天擇,
人們好像成了生活的韭菜,
而我們,成了剛剛被割下來的那一茬。
我曾相信:心簡單了,世界也就簡單了。
可生活總是告訴我:你心比天高,命比紙薄。
到最後,我放下一切,為了活著而活著。
生活是什麼?
它於每一個人來說都是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一種概念,
它就像是鬥地主時拿著倆王四個二被農民春天卻告訴你還有下一回合;
它像是你在最後時刻交上的論文;
它像是你期末考試60分的最後一分。
總是打你幾巴掌,再給你生活下去的理由。
最後用毛姆的話來結束這篇文章吧:
我們用盡全力,過著平凡的一生。
喜歡就點下關注吧。
-
7 # y是信仰
個人認為活著重點論述福貴失去家財萬貫。重點人物:福貴,家珍,家珍女,家珍女婿,家珍兒,家珍孫子。在那個年代,福貴遭受的一切其實是平淡的,作者說了,如果福貴不賭錢失去田地,死的人就是福貴,福貴那時是慶幸的,後面發生的一切其實都是平常你我經歷的,舉個例子,可能在你看來離婚帶來的痛苦沒有失去親人的痛苦大,可對別人來說,其實也痛苦,餘華寫的不是福貴,是20世紀的所有人罷了,儘管最後只剩下了福貴,除了福貴所有親人都沒了,但是福貴卻是被他們陪伴到老的,最痛苦的不是死了的人,而是活著的人,但福貴身邊始終有人陪著。如果問為什麼只剩下福貴時,他還有勇氣活著,大概就是福貴內心並不痛苦,很平淡,不要總是把人想的很極端。福貴不孤單,有頭老黃牛,累了就歇歇,活的很輕鬆。老黃牛有很多名字,都是福貴親人,福貴認為他們還陪伴在身邊,這是福貴的思念,也是福貴平平淡淡的生活,因為有時候,我們不必要活在現實裡,我們需要的,是活在自己的精神裡。
回覆列表
我來試著說說自己的見解,也可能尚不成熟。個人看法,謹供參考,切盼指正!
其實,《活著》表達了較為深刻的人生哲理,只是不會用哲學的語言來明說罷了——因為這是文學藝術啊,不是哲學著作。
餘華在小說《前言》中有這樣的一段話,“我聽到了一首美國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經歷了一生的苦難,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對待世界,沒有一句抱怨的話。這首歌深深打動了我,我決定寫下一篇這樣的小說,就是這篇《活著》,寫人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對世界樂觀的態度。寫作過程讓我明白,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我感到自己寫下了高尚的作品。”就我的理解,其實是委婉地在說,就像那位老黑奴一樣,他們明白了人生因果,因而能夠承受苦難,為這樣的“活”而活,直到壽終,而並不對世界充滿怨尤和不平之心。
下面分析一下福貴這個主角,來具體探討小說的主旨。
福貴從小到大是一個頑劣、無知、荒唐的紈絝子弟,沒有責任心,沒有孝心,沒有德行。這之後,他遭遇了一系列的人生打擊,親人們一個個離他而去,最終只剩下一頭老牛陪伴他的殘燭之年。在人生的後半程中,他懂事了, 勇敢地承擔起了生活的重任,雖然命運還一直是對他不夠“公平”的。
他為什麼在如此的人生晚景中不悲慼呢?有一種說法是“他與命運達成了和解”,的確是很形象的,我也對此比較認同。我以為,此時的他,的確是進入到人生的一種達觀狀態,不再糾結,心態也變得豁達、開朗起來。
可能此時的老年福貴是這樣想的:天理昭昭,我此生混蛋過,也好好生活過,可能老天如此對待我,是有內在因果的,只是我猜不透罷了。那麼,我就不必與老天爺過不去了,繼續活下去,忍受到壽終正寢,才是正道!
如果他這麼想,我以為是正確的人生見解。從來都是天地無情,視我們如芻狗,並非不公道,只是我們參不透罷了。既然如此,我們如果不堅忍人生,活到壽終,自行結束生命,反而是有違天命,有違天道的,並不是聰明之舉啊!試問,人世間,有幾人的智慧能夠達到參透自己的天命,有決定自己的生死的資格?
結論:餘華的《活著》想告訴我們的是:自己的命自己扛到底,不怨天來不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