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3320138509849635
-
2 # 使用者3144220555883608
自己積德行善做好事,有利於自己的子孫後代 厚德載人這種說法不多見,多見厚德載物這一詞,厚德載物.”意思是說,以深厚的德澤育人利物,今多用來指以崇高的道德、博大精深的學識培育學子成才,
-
3 # 人能弘道
《易經》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涵蓋了人生的各種情況。它分“義理”和“象數”兩部分,“義理”即做人處事的道理,指導人們按照天道的啟示來安排人生的作為;“象數”就是談趨吉避凶具體的操作方式。
就拿乾卦來說,乾卦《象傳》談到,“天行建,君子以自強不息”,它指導我們應該時時要求自己不斷奮發上進,這樣人生才有活力,不是死氣沉沉。還有乾卦我們最熟悉的一句“用九。見群龍無首,吉”。乾卦六爻代表六條龍,無首無尾,不分上下、本末、先後。它預示著萬物的變化開始與結束像一個環,花開花落,四季交替,沒有人一直是當位的,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易經》是古人最早的智慧,它啟發了儒家、道家;孔子曾說過:“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可見《易經》教會人處世的道理。老子說過“物極必反”,“反者道之動”,這些都與《易經》表達的萬事萬物始卒若環,吉凶禍福是一個整體有關。我們在佔到吉時,《易經》提示我們不要樂極生悲,佔到兇時,它要我們修德行善,六十四卦變化不已,預示人世間也是一樣,沒有絕對的吉與兇,這只是代表人世間的得與失而已。
-
4 # 家聿解密人生573
易經是群經之首,博大精深,處處蘊含著人生的大智慧。
易經64卦,每卦6爻,唯有謙卦6爻全吉,為何?
所以人啊,只要謙虛、謙和、謙卑,何來兇險?
“謙謙君子,卑以自牧;勞謙君子,利涉大川。”
對下級要謙虛,對同級要謙和,對上級要謙卑。
謙,是美德的最高標準,人只要智而有德,富而有仁,謙而有禮,一輩子平安、吉祥、快樂。
請記住: 心中有多少恩,就有多少福;心中有多少怨,就有多少苦。
要相信任何事情的發生都有其原因,並有助於使人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要相信宇宙中所有事情的發生都是來幫助你實現目標和夢想的,要麼為了考驗你,要麼為了成就你,心存感恩方能立足向前!
易經中的人生智慧只一個方面就能延伸很多,就比如姓名學吧。
我們以為起個名字很簡單的事情,而在易經中,名字有很多的講究。
姓名是代表每個人的圖騰,簽名是每個人的符(伏)語,是名符(伏)其實的隱語。
“名字有靈氣”, 人有靈氣,才有名氣,每個人在簽寫自己的姓名時,已將自己體內的全息符號,透過手指,筆尖而貫注在紙上,形成了自己的姓名的伏號(符)。
這種全息符號,又稱人體的靈氣,靈氣品質越高,名之氣也就越大,如雷貫耳。
姓名是人體思維能量的接收天線。
人體如同是電視機,而姓名則是電視機的接收天線,天線越靈敏,電視機圖象就會越清晰。
人們智與愚的差別,最明顯莫過於姓名的差別。
有的人成了一代天驕、偉人、有的人與宇宙人對話,具有特異功能,其問題的關鍵,便是姓名符號天線靈敏度的問題。
姓名帶來的能量
平——無助 洩——付出 克———害 生——相扶 常見人名之忌用文字 春夏秋冬-短暫,福不耐久。
梅蘭竹菊-短暫,福不耐久。
女子旁字-娟、娜、嬋……陰居陽位,影響婚姻。 提手旁字-振、換……爭鬥、官司等。
君 - 君為帝王,女名有君,奪夫權,代夫勞.
鳳 - 雄鳥, 也不宜女名, 勞碌格,奪夫權.
正 - 不上不下, 情財多忐忑.
蓮– 蓮子心中苦, 內心多委屈.
梨 - 梨兒腹內酸, 人生多酸楚.
燕 - 北方水, 南方火, 水火相沖, 紛飛燕. 磊、晶、森、淼、明—影響身體健康。
光、榮—官災或病災。
天、宇、一、——常人無法承受。
素、淑 - 樸質能幹、任勞任怨,勞而無功,有福難享.
月 - 孤月單影, 有孤單之意. (尤忌名一)
姿 - 次女, 第二個女人, 妾格. (尤忌名一)
國- 男怕戌, 狗被困為兇狗, 破壞性強.
武器 - 刀, 矛, 芬, 利, 莉, 智, 順, 伐,芎、強、力、勇、忠、軍、忠
雨、雪、風、虹、霜、露、冰、變——變幻無常,福不耐久。
這些只是易經的極小部分,我們只能慢慢學好它了。
千百年來,世界一直在變,環境在變,沒有變的就是人,易經主要講的就是是人道,所謂一命、二運、三風水、四修功德、五讀書、六姓名,這些都是易經帶給我們的大智慧,大道理。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以易經養德,以易經修身,才能得到易經的大成智慧。
-
5 # 坐隱江湖
《易經》是儒家“五經”之首,是中國文化的源頭之一,很難想象在上古時代,我們的先人智者就能創造出這麼有智慧的學問,難怪有人懷疑這是上一個冰河時代留下的產物。即便到了現在,仍然有很多人生智慧值得我們學習。
學習《易經》,剛開始不適宜直接讀原經,我剛開始學習的的時候,是讀的南懷瑾先生的《易經雜說》,通俗易懂,每有會意,欣然忘食,頗有“閒坐小窗讀周易,不知春去幾多時”之感。
1、潛龍勿用、亢龍有悔
大家是不是覺得很熟悉,就是降龍十八掌的招式。當時還不識《易經》,讀《射鵰英雄傳》的時候,郭靖練的“降龍十八掌”就有這些名稱招式,感覺很有意思,後面才知道來自《易經》中的乾卦。
潛龍勿用,就是《易經》第一卦乾卦的象辭,意思是剛開始的事物,比較弱小,或者說條件不成熟,就不能輕舉妄動,要靜待時機。大家在遇到事情時,要適當評估自己的狀況,不能衝動。亢龍有悔,同出自乾卦,意思就是當你最得意的時候,就要有警惕之心,否則站得越高,摔得越慘,後悔都來不及。所謂人有“不虞之譽,求全之毀”。2、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這兩句話恐怕是《易經》中最出名的,可謂人盡皆知,大家在寫東西的時候也很愛引用吧,也是清華大學的校訓。
語出自《易傳》,就是《易經》的解讀,“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這句話說的是乾卦,意思是人要自立自強,才有出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說的是坤卦,意思是做人要厚道,對別人要寬容一點。3、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語出自《周易·繫辭下》。我們常說的做人要學會“變通”,就是來自這裡。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事物發展到極點,就一定會產生變化,不斷往復,促進發展。這尤其對於失意的人來說,更有激勵意義,當你走投無路的時候,就一定會想辦法來改變現狀,從而“柳暗花明”。需要注意的是,假如你是順利到了極點,也可能需要變化,以免“亢龍有悔”,不能“通”,不能“久”。
4、履霜堅冰至
語出自《周易·坤》:“初六,履霜堅冰至。像曰:履霜堅冰,陰始凝也;馴致其道,至堅冰也。”意思就是,如果你走路踩到秋霜了,那麼就應該想到堅冰即將來臨,要懂得“未雨綢繆”,當然,我們更要充滿希望,“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5、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語出自《易傳·文言傳·坤文言》,這句話已經成為俗語,影響甚大。
意思就是要多積點德,才會有更多吉慶,反之,則會有更多的禍秧。這個作為家訓,是最好不過的,當然,自己更要身體力行。6、時止則止,時行則行
語出六十四卦中第52卦,艮卦彖辭。
意思是該出手時就出手,該住手時就住手,講究分寸,懂得“動靜不失其時,其道光明”。不過,要能分辨何時可動何時不動,也是很需要智慧的。7、幾者動之微,吉之先見者也。
語出自《周易·繫辭下》。
幾,指的是細小的事物,但微小中蘊含著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就像“蝴蝶效應”,所以我們要能夠“見微知著”、“以小見大”,這樣才能使好的更好,不好的及時防止。也有點“未雨綢繆”的意思,但著重於發現。其他還有不少,不過限於篇幅,先說到這裡,期待和大家共同進步。
-
6 # 君一易經大義
學會易經語言,把握易經智慧
《易經》,作為人類的智慧寶典,不僅指引中華文化、文明的發展,也深刻地影響著世界文化與文明的發展。眾所周知,歷史上有許多的哲學思想、宗教觀點、科學理論雖曾影響一時,但都不可避免地被後來者所淘汰,無情地沉積在歷史的淤泥之中。唯有中國的《易經》,影響深遠,歷久彌新,乃至在人類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仍然綻放出燦爛的光芒,這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上是極為罕見的。
那麼,作為早期人類流傳下來的一組獨特的符號體系--《易經》,到底承載著什麼樣的資訊?自古以來,人們對此進行了多元探索和研究,產生了著名的義理派和象數派,形成了百家爭鳴的易學體系。其中,象數派極盡象數之演化,賦《易經》以新意;義理派極盡文字之推理,闡自家之觀點。兩派相互演繹,一方面促進了易學的發展與推廣,另一方面也掩蔽了《易經》的智慧與光芒。以致在《易經》誕生注稱約八千年之後的今天,人們雖然在廣泛地應用《易經》,但面對《易經》,卻仍然停留在十分膚淺的層面;如同生活在地球、宇宙中的人們,面對自身、地球、宇宙的奧妙,顯得茫然無力一樣。子曰:“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
在我看來,要理解什麼是《易經》,並不在於你有多高的“訓詁”能力,也不在於你懂得多少“五行納甲”技術,更不在於你會不會使用高階的“羅盤”斷定風水;要真正地理解《易經》,關鍵在於你能不能把握組成《易經》符號體系所詮釋的核心內涵,或你能不能理解由陰陽、四象、八卦、六十四卦組成的符號體系所代表的真實意義。而《易經》的《卦爻辭》、《易傳》不過是《易經》核心內涵的註解,符號體系才是《易經》的“真身”。因此,如果你不識真身,而是透過文字“訓詁”,去理解《易經》,那麼,註定你無法入門,而只能在《易經》的圍牆外晃盪。
事實上,《易經》的符號體系,結構完整、邏輯嚴密,表現簡易,屬於一種獨特的語言體系。如同所有的人類語言一樣,《易經》有其特定的符號、結構、邏輯、語法、原理和文辭。
因此,學習《易經》,實質上就是在學習一門全新的或說已經失傳的語言。在此,我以學習英文為比照。
對於一個以漢語為母語,卻試圖學習英文的人來說,如果你不熟記英文的二十六個字母,不熟練基本的單詞,不熟悉基本的語法,不懂得基本的邏輯,甚至又遠離英語生活環境和習俗,而直接地去解讀或研究英語文章,無異於面對一本天書,要讀懂它,顯然是很難的,或者根本是不可能的。
如果面對的是一篇帶有漢語譯文的英語,你可能感到情況會有所改變。儘管同樣不認識這些英文字母,也不用理會它的語法、邏輯,你就會感覺到對這篇英語文章有所理解,你甚至會覺得英語符號是多餘的,而你只需要透過“訓詁”或“猜測演繹”譯文,就能讀懂英文。只是,現實情況是,你所理解的“英文”不過是翻譯者的觀點,而翻譯者的觀點和水平,可能已經有意或無意地偏離原文真實義了。
更有甚者,如果這位翻譯也不懂英文,而是一位法文翻譯,你面對的是一本帶有“英文--法文--漢文”的文書,即先期將英語譯成法文,再將法文譯成漢語,而你,既不懂法文,也不懂英文,只能讀懂漢語譯文。那麼,你所閱讀理解的漢語譯文與英語原文可能已經相差更遠了;換言之,即便你皓首窮經,或“訓詁”水平再高,也可能無法理解這篇英文原文的真實含義了。
同樣,現存《易經》,由卦爻符號、《卦辭》、《爻辭》和《易傳》組成。其中,卦爻符號系統即為《易經》的原文,相當於英語的原文;《卦辭》、《爻辭》和《易傳》則相當於英--漢一級譯文中的漢語;後人的註釋則相當於英—法—漢二級譯文中的漢語。
因此,如果你面對一本《易經》原文,卻不熟練《易經》的基本符號、基本單詞、基本語法、基本結構、基本邏輯等,事實上,你還確定已經遠離《易經》產生的時代背景與習俗,而你卻想要讀懂這樣一本無字天書,即《易經》原文,無疑是非常困難,或說是根本不可能的。
同理,如果你不懂《易經》原文,你面對的是一本帶有一級譯文的《易經》,即帶有《卦辭》、《爻辭》和《易傳》的《易經》文字,換言之,你能讀懂《卦辭》、《爻辭》和《易傳》,那麼,你可能對《易經》有一定的理解。但你所理解的內容與《易經》原文,也已經有一定的距離了。
能讀懂《易經》的《卦辭》、《爻辭》和《易傳》,儘管離原文有一定的“距離”,還可以說已經接近《易經》的殿堂了。現實情況是,《易經》的《卦辭》、《爻辭》和《易傳》通常很難讀懂。因此,如果你既不懂卦象符號(即原文),也讀不懂《卦辭》、《爻辭》和《易傳》(即一級譯文),而只能讀懂二級譯文(即後世專家的翻譯),那麼,你也可能對《易經》有一定的理解。但是,你所理解的《易經》含義,只是數以千計的譯文中的一種或幾種,或者純系“第三方”的心得體會,離開原文真實義可能就更遠了。
因此,要真正理解《易經》,只有讀懂原文。如果你始終不懂原文,只研究“譯文”,不管是一級或二級譯文,也不管你如何地會“訓詁”,你都可能永遠無法進入《易經》之門,更別說登堂入室了。
那麼,怎樣解讀《易經》原文呢?無容置疑,要讀懂原文,就必須掌握《易經》語言體系,就象要讀懂英文,就必須懂得英語語言體系一樣。
事實上,《易經》語言比英文簡易得多。現比較如下:
在基本符號方面,英文有26個字母,《易經》只有陰陽兩個基本符號。
在基本單詞方面,英文字母組成數以萬計的單詞或片語,且一詞多義;《易經》陰陽兩個符號組成八個基本“單詞”,即八卦,同時也組成簡單有限的幾個 “片語”,也一詞多義。
在基本語法方面,英文的語法複雜,相關符號與單詞的讀音、含意隨先後排列、比鄰關係不同,而變化萬千;同樣,《易經》的陰陽符號與八卦的含意,也隨先後排列、比鄰關係而變化,但因總量少而簡明多了。
在基本結構方面,英文的結構多元,有單詞結構、句子結構、文章結構,紛繁複雜;《易經》以六爻為主體,結構簡單。
因此,學習《易經》與學習英文,非常類似,卻簡單得多。其中,《易經》中的陰陽符號,相當於英文字母;《易經》中的八卦符號;相當於英文單詞;《易經》中的陰陽“四象”,相當於英語中的名詞、動詞、虛詞、實詞的詞性;《易經》中的八卦分類,相當於英文單詞所代表的含意;《易經》中的每一卦相當於一篇英語文章,六爻相當於文章中的語句,卦爻結構、時位關係相當於語法。這樣,六十四卦卦象,就組合成《易經》這本書,如同一本全英文的語言文書。
其中,《卦辭》、《爻辭》相當於這本書的直譯,《易傳》則相當於這本書的意譯加體會。而後人的“註譯”則又相當於第二次翻譯,如同先把英語原文翻譯成法文,再把法文翻譯成漢語。
因此,如果你要真正讀懂《易經》這本書,就必須從原文開始;要想學習原文,就必須熟練《易經》的“字母、單詞、語法、結構、邏輯”;同樣,如果試圖依靠學習直譯、意譯或透過第二次翻譯,去解讀英語文章,縱然你再有天賦,也永遠難以真正讀懂英文的“原文”。
至此,我們可以對《易經》原文或語言作一個基本的歸結:
真正的《易經》原文,是以陰陽(--、—)為符號,以四象為辭性,以八卦(☰、☷、☳、☴、☵、☲、☶、☱)為單詞;以六十四卦為文章,以天道為內涵,以特定的邏輯(後面會詳細論及)為語法,構成的語言符號系統。
這大概就是最原始的《易經》,也即《易經》的原文。她沒有文字,只有符號,以言天道,因此也被稱為“無字天書”。
顯然,在一個沒有文字的時代,靠“師承”關係相傳,要掌握這樣一套語言系統,非常困難,且必不可免地產生多元解讀。如是,產生了《連山》、《歸藏》、《周易》、《八索》等翻譯《易經》的一系列文書。可惜的是,《連山》、《歸藏》、《八索》等早期翻譯文書,已相繼失傳。
現存《易經》,即為《周易》。相傳形成於商末周初,由周文王註譯。周文王的註譯分兩部分,一是對六十四卦中的每一卦進行整體註譯,後人稱這部分註譯為“卦辭”,如《乾卦》卦辭為“元亨利貞”,《需卦》卦辭為“有孚,光亨,貞吉,利涉大川”;另一部分是對每一卦的六爻進行註譯,後人稱這部分註譯為“爻辭”,如《乾卦》初九爻辭為“潛龍勿用”,九二爻辭為“見龍在田,利見大人”。由於《連山》、《歸藏》、《八索》皆已失傳,文王之《卦辭》、《爻辭》,就成為今天我們能見到的《易經》的第一份文字說明書,或《易經》原文的第一份翻譯文字。
後人把《易經》的《卦辭》、《爻辭》與《易經》原文(卦象符號)合為一體,稱之為“經”,列為《周易》的經文部分;又因《連山》、《歸藏》已經失傳,習慣上《周易》也被稱之為《易經》。本書也遵從這種習慣,所言《易經》、《周易》、《易》皆指《易經》。
儘管周文王的註譯未必完整,事實上,更多的易象、易理,尤其是卦象中的變易、迴圈原理,在卦辭或爻辭中並沒有得到全面的體現。如,《大有》曰“元亨”,只強調處大有之時,當大善、通達事理,而卦象中的“強健光明”之德,則沒有表達;又如《歸妹》曰“徵兇,無攸利”,只強調嫁女不宜過於主動、急切,而未言嫁女之大義。事實上很多《卦辭》、《爻辭》均僅表達該卦之某一方面內容。但是,這份簡潔、生動、精美的“說明書”,卻毫無疑問地為後人解讀《易經》原文指明瞭方向,且後世注易者無出其右。
隨著時間推移,後世又出現多種探索研究《易經》的版本,並與《連山》、《歸藏》的版本相互混雜,形成“史籍之煩文”,古人把這類探索《易經》的不同版本,統稱之為《八索》。
相傳至春秋末期,聖人孔子韋編三絕而習《易》,睹史籍之煩文而懼覽之者不一,乃黜《八索》而贊《易》,作《易傳》而明易道。孔子見《易經》版本眾多,擔心後世不知所宗,異化易道,於是在整理《八索》、探索《易經》奧義的基礎上,作《易傳》,又稱《十翼》,對卦象、卦辭、爻辭、卦理進行更加針對、更加全面、更加深刻的解釋,並對《易經》的成書、邏輯、內涵作了推理性說明。這樣,《易經》就誕生了今天我們能見到的第二份文字說明書--《十翼》。
《十翼》非常重要,其中的《象傳》,對卦、爻象高度概括,如“自強不息”、 “厚德載物”,“果行育德”,“立不易方”,“正位凝命”等,成為注易的“點睛”之筆。尤其是文王之卦、爻辭,擇其要者而言之,言簡意賅、微言大義,但不容易理解,《十翼》闡文王之未發,對《易經》原文作了更加針對性的註釋,為後人解易開啟了更加便捷之門。
《易經》發展至此,定格於“一象兩注”以傳世。換言之,《易經》的六十四卦符號,代表《易經》原文;《易經》中的《卦辭》、《爻辭》相當於“原文”的直譯;《易傳》則相當於“原文”的意譯加體會;後人則合六十四卦符號、《卦辭》、《爻辭》為《經》;列《十翼》為《傳》。
繼聖人孔子之後,經歷數千年演變,《易經》所使用的有些特定文字、語境,已經發生深刻變化,所指的有些特定動物、植物、工具、儀式,早已失傳或消亡。這為後人解讀《易經》“一象兩注”增添了一定的困難。特別是經秦焚書坑儒,大量中華文化典籍失傳,雖然《易經》以 “一象兩注”傳世,但相應的佐證資料,如《八索》、《連山》、《歸藏》,皆不復見天日。以致後世解讀“一象兩注”,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難以統一。
更有甚者,後世之人,捨本逐末,離象解《易》,如同離開實物而解說明書,致使開啟中華文明智慧之《易經》,雲掩霧籠,神秘難測,成為難以理解的玄學。夫子“睹史籍之煩文,懼覽之者不一”的現象,在經歷兩千多年的演變之後,再度出現,易道也幾致熄滅。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易經》就象春筍一樣,最鮮嫩、最營養、最美味的核心組織,隱藏於多層“筍衣”之內,而越向外表層,越失其食用價值。讀者如果食其表層而止,或食其中層而止,則皆不得其味。要深知其味,就必須剝盡“筍衣”。換言之,要真正讀懂《易經》,就不能滿足於對譯文的理解,必須讀懂原文,要讀懂原文,就必須把握《易經》語言體系。
-
7 # 桂花芳香77105282
怎樣真正理解《易經》的智慧?
《易經》(包括《周易》)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瑰寶。
《易經》雖然講天,地,但是其主題最終歸結為人生。其積極意義為:
1.人生須奮鬥:“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2.彰往而開來:從事物發展的連續性來預測未來,如“履霜,知冰至”等;
3.“泰極否來”與“否極泰來”:吉凶,禍福,興衰,順逆的相互轉化;
4.“謙謙君子”:六爻皆吉的易道;
5.“立人之道曰仁義”:仁義勝厚黑;
其消極成分如卜筮等的原始神靈觀念應拋棄之。
《易經》基本素數是0(陰爻)與1(陽爻),其二進位制數學最先進,是電子計算機原理。
《易經》中的風水,堪與學因含有明顯的環境保護內容也重新受重視(過去認為是迷信)。
《易經》包含有古老的文化網路;出現詩歌的萌芽,律呂的和諧,崇“九”的建築文化,易理與畫理的相通;又是古代社會生活的映象,有古代歷史故事如“王亥喪牛羊”,“高宗伐鬼方”,“帝乙嫁妹”,等;從《易經》到《易傳》,有古代哲學思想的寶藏,如“一陰一陽謂之道”等;
《易經》與古代宗教關係宻切,如“道教”等;
《易經》與古代,近代科技包括天文,地理,生物,數學二進位制等關係宻切;
《易經》是傳統醫學的發源地,對中醫理論,腕象學說,五運六氣都有明顯影響;
當然,《易經》在生產力低下狀態中也形成了神秘文化,如占筮,梅花易數等,應有批判對待。
總之,《易經》包含豐富的智慧,也有神秘文化的迷霧,應該有批判地吸收。
以上供參考。
-
8 # 國學解讀
真正理解《易經》裡的智慧,首先要了解《易經》的來歷,《易經》是什麼樣的經文。
《易經》是透過先輩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遠取諸物,近取諸身而來,是對認識世間萬物執行規律經驗的高度總結。
《易經》主要是在闡述宇宙萬物的發展規律。雖然,在闡述萬物發展規律的字裡行間也蘊含著對人的啟迪,但是我們應該把重點放在透過推演事物發展規律上來體會和理解《易經》裡的智慧。
不能只去臆斷其中某句話,某個詞中所謂的道理與智慧。對《易經》裡的智慧是否理解正確,並不是用你所理解的理將別人辯論倒,那比的未必是對《易經》的真正理解,也許比的是口才。檢驗是否真正理解《易經》的智慧方法只有一個——就是看是否可以真正的指導自己的人生。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
9 # 佛說非身
易經是借占卜的方式來表達對形而上(道)認知和體驗的一本經典。所有形而上的認知和體驗都指向我們世界的真相,真相是共同的,所以儘管描述各自不同,但其核心要義卻是相同的。
形而上的學習關鍵在體驗,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你必須咬一口嚐嚐。你嚐到梨子,自然知道了它的味道,不必再聽別人向你解說,這就是智慧。
因此易經的學習不能泛泛,抓住一點,久久磋磨,機緣一到,自然豁然開朗,各處關竅一目瞭然。
在這裡,我借開篇第一卦作一下說明。乾指天,天的特點是元(本元,起源),享(通達無礙),利(化育有益),貞(完整美好),從天人合一,心物一元的形而上體驗來講,天指人的自性,本心、本性。自性是生命最核心的部,它圓滿俱足,不生不滅,化生萬相。正如禪宗六祖感嘆的那樣:何期自性本自圓滿,何期自性本自俱足,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效能生萬法。
那麼一個人由不明自性到明心見性都經歷了那些心路歷程呢?乾卦的六爻作出了詳細說明。
初九,潛龍勿用,人人都有自性,但是人人都不能體驗到它。龍代表著智慧,智慧會隨著人對自性認識和體驗的深入而得到提升和飛躍。最開始時,人們對自性處在矇昧無知的狀態,因此智慧也蜇伏在心的深處。
九二見龍在田,隨著人不斷淨化心靈,智慧初顯。那麼我們怎樣淨化心靈呢?一是要有德行,二是要時刻自省,覺照自己。因此九三強調君子終日亁乾,夕惕若厲,反覆道也。對此儒家強調要慎獨,要一日而三省吾身。在禪宗則教人要時刻觀照內心,心中未生的善要生起,已生的善要長養,未生的惡不令生起,已生的惡要根除。這個過程非常重要,並且要下功夫,久久為功。商湯的洗臉盆上刻著九個字: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九四或躍在淵,九五飛龍在天,都是隨著精進用功智慧飛昇的過程,這裡就不細講了。
上九亢龍有悔,這個有些難解。其實當真正開啟心眼,體驗到自性後,對以前的認知或智慧有一個反省的過程,這一過程很有意思。這時他會反璞歸真,認識到原來以前自己獲得的智慧不過是些小把戲,至人只是常,平凡而又真實,一切都平等,並沒有缺失,也無所謂獲得。沒有所謂的智和愚,明和無明的分別(群龍無首)。世界本來寂靜,我又何必尋找寂靜!來到禪宗所謂見山又是山,見水又是水的階段。
寫到這裡,我想一些易學大師和周易愛好者肯定會反對我對易經的解讀。那麼周易能不能用來占卜呢?所謂察見淵魚者不祥,多言數窮,不如守中。這個問題我以後再解答吧。
-
10 # 一來一往一二三
《易經》中的人生智慧大了!
比如“無極”的真諦。
無極是道的體。《易經》曰“一陰一陽之謂道。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這段話是在說:道這個東西是由看得見的一面和看不見的一面組合而成的。成熟、完善、周全的人(仁者)認為道是成熟、完善、周全的,聰明、睿智、周到的人(智者)認為道是聰明、睿智、周到的,老百姓天天生活、學習、工作在道中(例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男大當婚女大當嫁;農作物的播種生長開花結籽迴圈往復;農業生產的二十四節氣的迴圈往復等等),但不知道這些就是道。因此,社會賢達(君子)所理解的道,在社會上知道的人是少之又少啊。這段話論述了道,而無極是道的體即道的根本所在。道家有一副名聯:
道體無極含太極統理三才
教闡真常演妙有善化萬類
由此可知,無極有多偉大。簡單來說:道是萬事萬物生成、運動、變化、發展的總規劃、總設計、總指揮、總能源、總力量,而無極是道的體,是道的根本所在。從人體上而言,物質的身體活動達到了真息的瞬間(一呼一吸之間的不呼不吸的那一剎那),意識的精神活動達到了真意的瞬間(上一個意念和下一個意念之間的無任何意念的那一剎那),而且,這兩個瞬間統一合和的狀態,便是人的無極狀態。這個狀態是人的真正的大休息狀態(快速充電時刻)。此乃人之養生的最大智慧和最高境界。
邵雍有詩曰“冬至子之半,天心無改移。一陽初動處,萬物未生時”。對無極的認識、理解還要從邵雍的這四句詩去深刻體悟。
比如“太極”的現實運用。
太極是無極的使用,無極是體,太極是用,無極是本源,太極是現象,無極是靜且靜中有動,太極是動且動中有靜。因此,我們在人世間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把握動靜兼顧,張馳有度。因為陰極陽生,陽極陰生是萬事萬物運動、變化、發展的常態。所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我的理解為:宇宙的本源是無極,無極生化了太極(陰陽),陰陽合和生化了萬物,萬物又各自衍生了萬物的後代。但是,又曰“道體無極含太極統理三才”,“道生一”似乎有些邏輯上的不順,有待於我們進一步的學習、認識、體悟。
比如對“河圖”的認識、理解、體悟、運用。
《易經》告訴我們:宇宙當中有金、木、水、火、土(五行)五鍾運動的物質。萬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按照天然的法則組合而成的。“河圖”表述了五行的生數和成數及其方位。
五行之方位為:
東方木,南方火,西方金,北方水,中央土。
五行之生數和成數為:
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其中一、三、五、七、九為陽數陽乃天,二、四、六、八、十為陰數陰乃地。故曰“天生地成”或“地生天成”。
五行的相生相剋為:
相生為:金水木火土金。即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才土,土生金。
相剋為:金木土水火金。即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易經》告訴我們,萬事萬物都分別各具五行之屬性,根據五行的方位和相生相剋的原理,合理的搭配萬事萬物的方位和順序,使萬事萬物順應自然規律。
比如對“先天八卦”的認識、理解、體悟、運用。
先天八卦的排序為:亁、兌、離、震、巽坎、艮、坤。按先天八卦的平面方位佈局,其卦序排列為:天旋左轉半邊,而後地旋右轉半邊,從平面上組成了一個圓,我的不太成熟的認識為:實際上表述了萬事萬物生成、運動、變化、發展的階段和範圍。例如:植物的播種、生根、抽莖、長葉、開花是從乾卦到坤卦的階段。植物的授粉、養花、灌漿、孕育、籽種成熟是從坤卦返還乾卦的階段。完成了從種子到種子的一個輪迴。
比如《易經》曰“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是告訴我們做人做事的規矩和法則。
上述便是我所列舉的《易經》中的人生智慧一二三。但《易經》中的人生智慧老了去了,請諸君自己多加體悟以指導現實生活。
初淺認識,請方家指正。
-
11 # 楚裡略
若說《易經》的智慧,首推大家耳熟能詳的倆句話“天行健,君子以自強而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人”,僅是這倆句話,已經是非常智慧的人生指引了。當然,很多的智慧都在六十四卦中,有待大家繼續學習使用。今天看到問題,本人不才,在這倆句話上,做一個更直接的解讀,有別於平時所看到的專家學者解讀,希望朋友們可以從中吸收養分,共同學習進步。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字面很簡單,就是要我們像天一樣剛強自強奮鬥努力,無所畏懼,直到強大。可是,我們要是這樣看,就變成百分百的一句心靈雞湯,那作用就不大了。因為努力奮鬥雖好,過程可能磕磕碰碰也不好受,很辛苦,最後還落得個“亢龍有悔”,那可是很慘的啊!
在《乾》卦裡,有個用九,很重要。是這麼說的:“見群龍無首,吉”。這應該作何解釋?
見,是看見也好,是現的意思也好,大概差不到哪去。群龍無首,意思是,很多的人,他們都是龍,但是你自己,不是龍,也不是他們的老大。那麼,就是吉了。很多人說我要是奮鬥到最後,然後什麼都不要,都給下面的人,我豈不是什麼都不是了?那也未必,你奮鬥到最後,你並不是什麼都不是,是什麼呢?乾為天,你不是龍,而是天,給所有龍一片天空,讓他們去發揮去發展。天,可不是什麼都沒有,而是擁有很大的功能,龍若是沒有天,他們也施展不了。所以,當你成為天了,是自己超脫了,升級了。龍們這時候當你就是神一樣的存在,你將會擁有的更多。
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人。一個人,不僅是要擁有乾卦的秉性,也要同時擁有坤卦的秉性,這時候才足夠完美和有前途。
厚德載入,無非就是像大地一樣,去承載萬物,有點像是為他人做嫁衣的味道。此德無怨無悔,坤卦也有個用九:“利永貞”。這要解釋比較難,很多人學習到老,也沒真正的去理解到位。
利,不是利益,也不是鋒利,是指長處,作用,才叫利。永,是永遠永恆的保持。貞,正也。
我們看到坤卦發展到最後,說:“龍戰於野,其血玄黃”。這表面是講龍們在打戰,打的昏天暗地,這現象能好嗎?表面看不好,實際是好的。因為我自己不是龍,最後呢,我是坐收漁翁之利。主要是這麼一個意思。
回覆列表
自己積德行善做好事,有利於自己的子孫後代厚德載人這種說法不多見,多見厚德載物這一詞,厚德載物.”意思是說,以深厚的德澤育人利物,今多用來指以崇高的道德、博大精深的學識培育學子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