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你永遠追不上的巨人
-
2 # 使用者1191486939211452
1、氫原子能級躍遷波長:En=E1/(n^2) E1≈-13.6eV ε=h*υ c=λ*υ;(ε、E為能量;υ為頻率;h為普朗克常量;λ為波長,m、n為量子數,即正整數;c為光速)
2、頻率計算公式:h*υ=Em-En ; h*c/λ=E1*[1/(m^2)-1/(n^2)] ;1/λ=[E1/(h*c)]*[1/(m^2)-1/(n^2)] ;
3、能級躍遷(電子躍遷),電子從某一能層(電子層/電子亞層)躍遷到另一能層。其間,電子完成基態、激發態之間的轉變。
4、能級躍遷的概念來自於Niels Bohr的氫原子模型。在Bohr-Sommerfeld模型中,氫原子的軌道能級是分立的,電子可以在各個能級間躍遷並放出(或吸收)特定頻率的光子,但不能處在兩個能級間的狀態。這很好地解釋了氫原子的發射光譜是分立的而非連續的。
-
3 # 25565533
波爾的解釋是一種對氫原子光譜的半經典解釋,結合了經典的牛頓力學和“量子化”的思想,對於後來的量子力學有很大的啟發。由於當時量子力學還處於萌芽時期,沒有完備的量子力學觀點和解釋,實際上連理論都不完備。所以波爾的解釋是對氫原子光譜的一種近似解釋,當然在當時已經很了不起了,而且對氫原子的光譜做出了很好的解釋和預測。
但是這只是波爾的理論只對單個電子的氫原子有很好的結果,對於電子數多於一個的其他原子的光譜就存在很大的誤差,甚至完全不準確了。
波爾理論的三個假設有:① 原子系統只能存在於一系列不連續的能量狀態中(E1、E2、E3···),在這些狀態中,電子繞核作加速運動而不輻射能量,這種狀態稱這為原子系統的穩定狀態(定態)②頻率條件:當原子從一個定態躍遷到另一個定態時,發出或吸收單色輻射的頻率滿足:只有當原子從一個較大的能量的穩定狀態躍遷到另一較低能量的穩定狀態時,才發射單色光,反之,當原子在較低能量的穩定狀態時,吸收了一定光子能量就可躍遷到較大能量的穩定狀態。③處於穩定態中,電子繞核運動的角動量滿足角動量量子化條件 假設1 是經驗性的,它解決了原子的穩定性問題;假設2 是從普朗克量子假設引申來的,因此是合理的,它能解釋線光譜的起源。假設3 表述的角動量量子化原先是人為加進去的,後來知道它可以從德布羅意假設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