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夜和酒
-
2 # 樹與阿喵
心疼近義詞:疼愛。
1、看著小丫頭破爛的衣衫,我感到十分心疼。
2、看她煙熏火燎,楚楚動人,讓人心疼不已。
3、看到奶奶上到三樓就氣喘吁吁的樣子,我心疼極了。
4、他的十年心血竟在火災中毀於一旦,讓人心疼不已。
耐心近義詞:耐性。
1、對犯錯的同學要耐心教育,簡單粗暴的批評是不能奏效的。
2、我不知道你的耐心從哪兒來的,與你的身體比重不合啊。
3、學生學習成績差,家長要耐心輔導,打罵是無濟於事的。
4、老師對我們總是進行耐心細緻的說服教育,從來不簡單粗暴。
-
3 # 公子丶NET
盧梭在《愛彌爾》中一針見血指出:“你瞭解什麼辦法可以讓你的孩子痛苦嗎?那就是,讓他想要什麼就有什麼。他得到的越多,想要的也就越多,遲早有一天,你不得不拒絕他,這種意料不到的拒絕,對他的傷害,遠遠大過他不曾得到過滿足的傷害。”
我們總是說要好好愛孩子。可是很多父母在不知不覺中溺愛,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不問原則對錯。久而久之,孩子覺得被愛是應該的,父母就該這樣對我。很多人成年之後還理直氣壯地啃老,認為從父母那裡得到東西是理所當然,只知索取,不知回報,更不懂關心和感激他人。
有時候別人不懂得心疼你,不是因為你付出的太少,而是你付出過多。同樣,孩子也不是天生的“白眼狼”,而是你無限度給予的結果。
01
你的孩子有一顆同理之心嗎?
懂得為別人著想,願意讓別人得到,是孩子的天性嗎?
如果這真的是孩子的天性,為什麼很多孩子展示出的狀態卻是自私呢?不信,你去問問,有多少父母疑惑:為什麼我為孩子付出這麼多,他卻不懂得心疼我?
孩子生病了,媽媽會一直守在孩子身邊,孩子每一聲難受的呻吟,每一個翻身都牽扯著媽媽的心。媽媽總是會擔心地問:是不是哪裡不舒服?肚子還疼嗎?要不要媽媽幫你揉一揉?
可是反過來,如果是媽媽生病了呢?
當你生病的時候,會不會告訴孩子,自己很累,很難受,可不可以體諒媽媽,讓媽媽休息一下,不要太累呢?有多少小朋友可以體會媽媽的辛苦呢?
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品質。從自己最親近的人開始,孩子們能不能懂得去關心和體會他人呢?
02
無微不至的媽媽
和越來越挑剔的孩子
在幼兒園和小學門口常常能看到父母,甚至祖父母接孩子的身影,有不少都是,接到孩子之後,所有的書包和不好拿的東西都到了大人身上,孩子在旁邊開心地吃吃喝喝,奔跑玩耍,大人特別是老人們,在後面狼狽地拎著東西跟著。
如果孩子不能為自己的事情負責,習慣依賴別人給予的一切,他怎能體會到做事的艱辛?只有自己努力過,辛苦過,才能理解“得到”不易。
這些習慣在大一點的孩子身上,我們也能看到,自私的影子不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消散。有多少父母為孩子的吃穿、學習,操碎了心,但是有一點不周之處的時候,得到的卻是孩子的爭吵和責備。
一個盡職盡責,無微不至照顧孩子的媽媽,換來的卻是一個責備與挑剔的孩子。有些青少年從來不覺得爸爸媽媽為她付出有多辛苦,好像自己享受到的一切都理所應當。
其實,孩子的最初如同一張白紙,“自私”是後期被人為塗抹上的色彩。如果從出生起,孩子就作為生命的延續,被放到了一個“位高權重”的位置上,當他享用著家人無怨無悔的付出,卻連個“謝謝”也不必說時,“得到”就變得理所當然。這樣的孩子,如何懂得心疼別人呢?如何不自私呢?
所以,孩子需要理解“得到”絕非理所當然,這樣才會珍惜所得到的。
可在家裡,不知道為啥,不管我們為孩子做了多少事,孩子都不用說謝謝。同樣的,孩子玩耍時要是不小心推倒了某個同學,我們會要求他給人說對不起。可在家裡,孩子要是故意弄壞了爸媽的東西,我們常常忽略要求他說對不起。以至於,孩子並沒有真正理解過“謝謝”背後的感恩之心,和“對不起”背後的自責和自省。
3. 你的溺愛可能換來一個冷漠的人
對父母而言,在孩子很小的時候,讓他得到是一件相對容易的事。可是,想培養出一個懂得珍惜所得,願意讓別人得到的孩子卻是難能可貴的。難易之間,你會做出怎樣的選擇呢?
無感恩意識在溺愛中形成
如果你不想自己所有的付出換來的都是傷心和失望,那就請有限度地去給予,那才能打造出健康的親子關係,不然終有一天會溺愛成災!
所以,如果你不想將孩子培養成“白眼狼”,那就千萬不要替孩子做太多,不要助長孩子的受之無愧感,要去教導孩子懂得感恩。
-
4 # 初夏的約定
你為了孩子付出了一切,孩子卻不懂得心疼你,來看一下我鄰居家的故事,或許會有答案……
有時候孩子不懂得心疼你,不是因為我們付出太少,而是我們付出太多,孩子不是白眼狼,可能是我們無限度給與的結果。
我樓上的女兒上剛上初中,沒有住校,每天都是來回接送,她媽媽生她時大出血,搶救了好久才活過來,因次身體不好,不能再生了。他們倆口子非常疼愛這個閨女,什麼都是給與最好的,他們閨女還算爭氣,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可我幾乎每天都能聽到放學後她和她媽媽吵架的聲音。
一次我遇到她媽媽,我們一起去買菜,我忍不住好奇的問她媽媽,她媽媽就開始訴苦,說自己一心為女兒,每天變著花樣給她做好吃的,生怕有一餐不合女兒的胃口,覺得孩子學習很累,盡心盡力照顧孩子,每次我和她聊天,都是以她女兒開始,再以她女兒結束,很少聽她說過自己,她在照顧女兒方面真的是無可挑剔。
可這樣一位盡職盡責、無微不至照顧女兒的媽媽,卻每天要接受孩子的責備與挑剔,女兒從來不覺得媽媽為她付出有多辛苦,好像自己享受到一切都理所應當。
為什麼孩子對自己的父母如此,我們做父母的是不是該反省一下自己?我們過度的關愛造成了許多的“白眼狼”,我們替孩子做的太多,助長了孩子受之無愧的心態,享受著我們的溺愛,孩子不懂的心疼我們,是我們慣出來的。過猶不及,我們試著放手,從今天起做一個“懶媽媽”。
-
5 # 黃大仙的仙
大娘,你和我媽一模一樣!!!總是以悲傷,自憐來定位自己,心裡認定其他人都在欺負你!是不是孩子不聽你的話,不按你說的路走,事事不順著你,所以你覺得他不心疼你?
不怕廣大網友說我不孝,我真的超級煩我媽,只要她說了啥子,我們沒按她說的做,她就在那裡念念念,念她這輩子好造孽,女兒不聽話,不孝順。
只要她一不高興,全家人都不要想得到一片安寧的空間。她可以從吃完晚飯八點鐘,唸到凌晨十二點,中間不歇氣,不喝水,可以從她結婚,遇到了哪些事,唸到別人都對她不好,她最偉大,我們的一切都是她給的,說來說去,內容不變。
你煮飯怎麼放鹽她要念,你的髮型她要念,你的穿衣打扮她要念,好像只有她的想法才是正確的,其他人肯定沒得對的!有時候,她明明錯了,卻總是狡辯,始終不會承認她錯了,甚至以聲音大,臉色難看來告知我們她要發怒了。
我知道我媽很辛苦,但再多的感恩和心疼,都在她日復一日的強調,一步步逼迫我們承認她是最辛苦的,最偉大的,最權威的過程中逐漸消散。
很多朋友去了我家一次後,都不想去第二次,她們都說我媽太兇了!是呀,太兇了,小時候沒有自我意識尚且能接受,長大後越發難以接受她的獨裁思想,難以接受她的思想控制行為!
就連親戚們,都對她很無語,有啥子事還不能和她犟,不能說她錯了。不然,她又要開始說啥子都把她當外人,都來討伐她,她造孽,她受罪~
最近,我姐提議我們出錢,讓她跟團出去耍,結果她直接硬邦邦的回了句“我沒得那麼大的福氣可以出去耍,我還要工作掙養老錢…”啪啦啪啦一堆氣死人的話。
昨天,我們說我妹和男朋友出去看電影去了,結果我媽來了一句,她不可能耍得到朋友(因為她唸叨時說過,我們這麼不孝,這輩子就該是孤jiaren人一個)。
最近,她開始拜佛了,家裡面貼著佛像圖,還有佛珠,吃完飯,就開始嗶嗶嗶嗶嗶在那裡念念叨叨。
為什麼孩子不心疼父母,因為父母總喜歡用,我是為你好,聽我的沒錯,去掌控孩子,長此以往,要麼孩子會沒有思考能力,會生出一種這是理所當然的情緒,不會對你產生尊重和心疼的感情;要麼,孩子有了自己的思想意識,不再一味聽從你的安排,但你仍然專斷獨行,想掌控他的一切,雙方矛盾不斷升級,他想逃離你,對你的心疼,在你慢慢的折騰中消散殆盡!
我好羨慕別人的媽媽,總是那麼溫暖有愛,和氣豁達!兒女的人生本就該自己過,父母為什麼非要強加干涉呢?
-
6 # 那個小紅
不知道你孩子是小孩,還是已經長大的孩子哈,情況不一樣,答案也不一樣。
1.孩子年紀太小,不懂得心疼人對於小孩來說,可能是因為他年紀太小,還是懵懂狀態,對周遭的環境是學習的狀態,根本就不知道關心人,更別說心疼你了。
不過這種情況的小孩,大多都是年紀很小的小孩,有些連走路都不會,大腦本身就處在發育狀態,沒有發育完全,思維上達不到成年人的狀態,你怎麼可能要求他心疼你呢?
2.教育上的缺失對於很多小孩不懂得心疼父母,還是因為作為父母的在教育子女上缺乏很好的引導,缺乏言傳身教,不懂得用科學的方式去教育子女,不懂得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來教育子女。
或者很多時候,作為父母本身自己都不能做到,卻要自己的孩子去做到,這會讓孩子產生牴觸心理,對你產生畏懼,自然就對你不親。
還有些父母在教育子女上,對於子女的稍有點不讓自己如意,或者犯少許錯誤,不是講道理,取而代之的是拳打腳踢,用暴力的形式教育子女,這自然讓自己性格變得怪異,有些小孩心理上產生報復心理,自然不會對你有所感激。
缺少感激的親情,小孩子自然學不會感恩,自然也學不會心疼你。
3.問題根源是你自己在出現這個問題的時候,你首先應該考慮的是是不是你自身出了某些問題,正是你對孩子的教育,你對孩子的影響,你的言行造就了現在的孩子,你自身才是罪魁禍首。
你還需要考慮的是自身是不是也不是懂得心疼人的人,如果你是懂得心疼人的人,你的家庭是比較溫和的家庭,夫妻之間關係和睦,那麼你的孩子自然脾氣也不會暴躁,自然也能夠做到將心比心。
4.你是否與你的孩子之間存在誤會如果你與你孩子之間存在某些誤會,這些誤會沒有得到解決,長期積壓在孩子心底,讓他不能釋懷,對你產生仇視心理,或者對你的關愛有牴觸心理,自然也是不會心疼你的。
-
7 # 育學社
前不久我看到這樣一個帖子:十歲的小侄子來深圳過暑假,孩子很聰明,奧數、圍棋、英語樣樣精通,全班考試第一!但聊天時,他居然說:“我爸媽不配有我這麼好的兒子。”因為他覺得爸媽沒什麼錢,只開得起十幾萬的日產車,同學都拿iphoneX,而他只有一個兒童手錶!正是單純美好的年紀,為什麼小男孩會這樣想?作為旁觀者的我,內心都受到極大的衝擊,更不敢想象孩子的父母會有多傷心!
中國父母典型的愛我們都不陌生,可為什麼孩子不知感恩呢?
第一,過分關注孩子,會讓孩子以自我為中心,價值觀也會慢慢扭曲。即便父母為他付出再多,在他的眼裡,也不過是常態。
第二,“默默的愛”雖珍貴,但不足取。愛要讓孩子知道,才能引發內心更深刻的感恩情懷。
第三,過度表揚不可取。“你最棒”,“你真聰明”……毋庸置疑,鼓勵對孩子的成長很重要,能讓孩子變得更自信,但也要恰當。
斯坦福大學發展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的團隊用十年時間,對紐約20所學校,400名學生做了追蹤實驗。他們發現:父母出於鼓勵孩子更上一層樓的表揚,反而吞噬了他們的自信心和意志力。
到底怎麼做才能讓孩子懂得感恩呢?
首先,你有沒有給孩子感恩的機會?收回常說的:“去學習,別的都不用管!”要讓孩子承擔自己分內的事,一起分享家庭成員的生日,互道感謝,平等對待每個人。
另外,被動輸入感恩之言和主動引導感恩之心,是兩種培養方式。後者長期積累的效果,會讓孩子有更大收穫。
在做了對孩子有益的事後,用期待的眼光看著孩子:“你知道媽媽在等著你說什麼嗎?”這個過程就叫主動引導感恩之心。
最後,誇孩子要記住兩個原則:誇努力,不誇聰明;誇細節,不誇籠統。調查中發現:
被表揚“你很聰明”的孩子,為了保持看起來聰明,變得不願嘗試沒把握的事,也不願承受失敗的體驗。而從一開始被鼓勵“你很努力”的孩子,則更喜歡挑戰。再說“你真棒”這類模糊的表揚,並不能給孩子帶來自信。誇要誇在“點”上,比如孩子做家務時,你可以說:“寶貝把桌子擦得真乾淨!”具體的描述才能讓孩子知道哪裡做得好,為什麼被表揚。
-
8 # 宇宙牧之
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喜歡強調家長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好,比如說家長說他在外努力工作就是為了孩子能夠有好的生活條件等等,因此,家長也特別強調我對你這麼好,這麼辛苦,你們要懂得感恩,要孝敬父母等。其實,這樣教育孩子換不回一個知道心疼父母的孩子。孩子不心疼家長,家長應該要反思一下自己。
1、是否過分溺愛孩子。如今的社會很多家長都有這種心思,什麼都為孩子準備好,一切都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要給孩子準備好車子房子等。其實,家長要明白自己和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家長要努力工作是為了實現自身的人生價值,不需要綁架到孩子身上。孩子也是個獨立的人,他有自己做好自己的事情的權利和義務,家長要學會放手,這樣孩子才會更好地成長。
2、是否能無條件的接納孩子。有些人會說你這個不是跟第一條相矛盾嗎?接納孩子是指允許孩子有情緒,允許孩子表達情緒,但並不代表要無條件滿足孩子的所有要求。比如說,孩子因為得不到某樣東西而大發脾氣,尤其是在超市或商場裡,眾目睽睽之下,孩子撒潑打滾、大聲哭鬧,會讓家長覺得顏面盡失,迫切想要制止孩子的行為。這時,不接納孩子的家長會氣急敗壞地認為“丟死人了,還不快給我起來!這孩子真難管教!說了不能買就不能買!再哭鬧就揍你!”而接納孩子家長就會理解孩子當下的情緒,明白孩子需要的是理解,而非二度懲罰。家長就會抱抱他,告訴他你能明白他的感受,等他情緒稍微平復再跟他溝通。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犯很多的錯,會讓家長感到失望,這時候作為家長肯定要指出孩子的錯誤,但是不能過多地對孩子評價,不輕易給孩子“貼標籤”,不苛責打罵孩子。
家長理解孩子,接納孩子也就是信任孩子,這樣孩子也會信任家長,有問題願意跟家長溝通,請求家長的幫助,你們的關係這麼好,還需要擔心孩子不心疼你嗎?
-
9 # 藍天英媽
作為父母都很希望自己的孩子懂事,知道關心自己,照顧自己。但現實生活中卻常常聽到有父母在抱怨抱怨孩子不懂事,不知道心疼理解大,那是什麼原因造就這樣的呢?
一切以孩子為中心很多爺爺奶奶,甚至是爸爸媽媽自己的生活,一切以孩子為中心。“怎麼可以不以孩子為核心?怎麼可能不以孩子為核心?怎麼能做到不給孩子喂?”有太多太多的質疑聲。
有好吃的留給孩子,自己捨不得吃,自己喜歡吃的東西,別人就不能吃……平時生活中太多太多的案例擺在我們面前
我們雖然都很愛孩子,但是我們至少不要在表面上讓孩子感覺到他是家裡的核心,全家人太以孩子為中心,在這種氣氛上長大的孩子已經適應了任何環境中他是核心,很難顧及別人的需要和感受,也很不適應不被別人關注,這樣的孩子進入社會後,可能更容易感到失落和憤怒。
孩子不知道父母的辛苦和不容易現在太多父母一切以孩子分數論,只要孩子好好學習就可以,完全不關心家裡的任何一件事情,甚至爸爸媽媽為了孩子能有一個好的成績,孩子任何的不高興都接受。
條件允許的話,我們可以帶孩子去看一看工作的地方,讓孩子感受到爸爸媽媽的不容易。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們可以把工作上的困惑,壓力和身體的疲勞告訴他。
我們的目的不是自己要矯情,而是要告訴孩子,父母沒有金剛不壞,身體也會累,也會餓、會生氣……他有的感覺我們都有,我們一樣需要別人的呵護和關愛,讓他從小就開始有一種對家庭,對家人的關心和責任感。適當的示弱,對孩子是一種成長。
父母有沒有做到以身作則,起到榜樣的作用?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每個孩子身上都能找到父母的影子,我們抱怨孩子是不心疼我們時,我們自己有沒有孝敬父母,自然我們的孩子就會孝敬我們,我們我們熱愛生活,我們孩子便會學會保護環境,熱愛生活。
從出生開始,父母就無微不至的照顧著孩子,漸漸成為習慣,但隨著孩子不斷長大,父母要學會放手,讓孩子學習為自己負責。才可能成為一個知道心疼父母,理解大人,懂得感恩的人!
回覆列表
心疼的近義詞是肉疼,耐心的近義詞是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