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於《大道之行也》。
拓展資料:
原文:“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guān)、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
翻譯:
在政治上最高的理想施行的時候,天下是人們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能幹的人選舉出來(給大家辦事),(人人)講求誠信,崇尚和睦。所以人們不只是奉養自己的父母,撫育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能終其天年,中年人能為社會效力,幼童能順利地成長,使老而無妻的人、老而無夫的人、幼年喪父的孩子、老而無子的人、殘疾人都能得到供養。
作品簡介:
《 大道之行 也》, 大約是戰國末年或秦漢之際儒家學者託名孔子答問的著作。其人認為在大道施行的時候,一定能形成一個“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的“大同”社會。儘管在當時的戰亂時期下那個願望是不可能實現的,但那是儒家學者在亂世中一個美好願景。
作者簡介:
戴聖,西漢官員、學者,漢代今文經學的開創者。生卒年不詳,字次君,世稱小戴,西漢梁(郡治在今河南商丘)人。與叔父戴德同學《禮》於後蒼,宣帝時以博士參與石渠閣論議,任九江太守,今本《禮記》,即《小戴禮記》傳為聖編。
出自於《大道之行也》。
拓展資料:
原文:“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guān)、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
翻譯:
在政治上最高的理想施行的時候,天下是人們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能幹的人選舉出來(給大家辦事),(人人)講求誠信,崇尚和睦。所以人們不只是奉養自己的父母,撫育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能終其天年,中年人能為社會效力,幼童能順利地成長,使老而無妻的人、老而無夫的人、幼年喪父的孩子、老而無子的人、殘疾人都能得到供養。
作品簡介:
《 大道之行 也》, 大約是戰國末年或秦漢之際儒家學者託名孔子答問的著作。其人認為在大道施行的時候,一定能形成一個“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的“大同”社會。儘管在當時的戰亂時期下那個願望是不可能實現的,但那是儒家學者在亂世中一個美好願景。
作者簡介:
戴聖,西漢官員、學者,漢代今文經學的開創者。生卒年不詳,字次君,世稱小戴,西漢梁(郡治在今河南商丘)人。與叔父戴德同學《禮》於後蒼,宣帝時以博士參與石渠閣論議,任九江太守,今本《禮記》,即《小戴禮記》傳為聖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