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世之梟雄也,有龍鳳之姿,跟兼仁德佈於天下."備若有基業,天下碌碌之輩,不足慮爾"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瞞、吉利,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漢族。即魏武帝,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在政治軍事方面,曹操消滅了北方的眾多割據勢力,統一了中國北方大部分割槽域,並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文學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動下形成了以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為代表的建安文學,史稱建安風骨,曹操、曹丕、曹植在史上並稱“三曹”,在文學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筆。南陽許邵曰:"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也." 關羽(160?-220),字雲長,本字長生,幷州河東解縣人(今山西運城市),漢族。一直是歷來民間崇祀的物件,三國時期蜀漢著名將領,前將軍,漢壽亭侯,軍事家,五虎上將之首。死後受民間推崇,又經歷代朝廷褒封,被人奉為關聖帝君,佛教稱為伽藍菩薩,尊稱為“關公”。被後來的統治者崇為“武聖”,與號為“文聖”的孔子齊名。有“千里走單騎”“單刀赴會”“溫酒斬華雄”的佳話。漢末才無敵,雲長獨出群, 神威能奮武,儒雅更知文。 天日心如鏡,《春秋》義薄雲, 昭然垂千古,不止冠三分。 張飛(167?—221年3月),字益德(《三國演義》中字翼德),涿郡涿縣人(今河北涿州),身高八尺(三國一尺大約23.1cm),約合現今1.85米。三國時期蜀漢的重要將領,是三國演義中桃園結義的老三。221年被部將範疆、張達刺殺。 張飛的專用兵器:丈八蛇矛 張飛,劉備義弟,五虎大將中第二位。少時即與關羽共事劉備。曾在虎牢關與關羽、劉備一起迎戰呂布。長坂坡當陽橋頭上一聲吼,嚇退曹操五千精騎,入川義釋嚴顏,分定州縣,率精兵萬多人,敗張郃大軍,劉備稱王后,拜為右將軍,稱帝后,拜為車騎將軍,封西鄉侯。公元221年為替關羽報仇,同劉備起兵攻伐東吳。臨行前,被部將範疆、張達刺殺,死時只有五十五歲。三國演義中有詩嘆道: 安喜曾聞鞭督郵,黃巾掃盡佐炎劉。 虎牢關上聲先震,長坂橋邊水逆流。 義釋嚴顏安蜀境,智欺張郃定中州。 伐吳未克身先死,秋草長遺閬地愁。 趙雲(? —229)字子龍,常山真定人,三國時期蜀漢名將。追隨劉備,功績卓著。有勇有謀,善始善終。卒於公元229年,追諡為順平侯。《大辭海》:趙雲(?~229) 三國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南)人,字子龍。初從公孫瓚,後歸劉備。曹操取荊州,劉備敗於當陽長阪,他力戰救護甘夫人和備子劉禪。劉備得益州,任為翊軍將軍,從攻漢中。建興六年(公元228年),從諸葛亮攻關中,分兵拒曹真主力,以眾寡不敵,退回漢中,次年卒。他曾以數十騎拒曹操大軍,被劉備譽為“一身都是膽”。 周瑜(公元175年~210年)字公瑾。三國時期吳國將領,傑出的軍事家。廬江縣(今安徽廬江縣)人,漢族。美姿容,精音律,多謀善斷,胸襟廣闊,人稱周郎。公元208年赤壁之戰中大敗曹軍,奠定三分天下基礎。後圖進中原,不幸早逝。周瑜自幼與孫策交好,孫策初崛起時周瑜隨之掃蕩江東,並送錢糧物資助孫策成就大事。袁術仰慕周瑜的才幹,欲聘周瑜為將,但是周瑜以袁術難成大事而拒絕,其後設法正式投奔孫策,與孫策一起南征北戰,為打江東基業立下汗馬功勞,深受孫策信任。孫策遇刺身亡後,周瑜與張昭一起共同輔佐孫權,執掌軍政大事。曹操消滅袁紹後,威逼孫權送兒子為人質,周瑜志向高遠,勸阻孫權送質。赤壁大戰之時,力主抗曹,並慧眼預見到曹軍的劣勢和我軍的優勢,指揮全軍在赤壁、烏林大敗曹軍,是為三國曆史上最經典的以少勝多的戰役。其後又成功地攻克了荊州戰略要地南郡,曹仁敗走。赤壁之戰後,周瑜向孫權建議出兵攻取蜀地,消滅張魯,吞併劉璋,與曹操二分天下,周瑜在江陵進行軍事準備時死於巴陵,時年三十六歲。 歷史上的周瑜胸襟廣闊,氣度寬宏。老將程普因周瑜年輕地位卻比自己高,對他不服,多次當面侮辱他,周瑜都不跟他計較,程普最後被周瑜的才華和品德所折服,感動得說:“與周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和他成為好友。《三國演義》描寫的心胸狹窄的周瑜是羅貫中為了襯托諸葛亮而刻意塑造的配角形象,是藝術處理,不可當真;“三氣周瑜”當然就更是毫無歷史根據,周瑜最後是病逝於出征途中。
劉備世之梟雄也,有龍鳳之姿,跟兼仁德佈於天下."備若有基業,天下碌碌之輩,不足慮爾"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瞞、吉利,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漢族。即魏武帝,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在政治軍事方面,曹操消滅了北方的眾多割據勢力,統一了中國北方大部分割槽域,並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文學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動下形成了以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為代表的建安文學,史稱建安風骨,曹操、曹丕、曹植在史上並稱“三曹”,在文學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筆。南陽許邵曰:"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也." 關羽(160?-220),字雲長,本字長生,幷州河東解縣人(今山西運城市),漢族。一直是歷來民間崇祀的物件,三國時期蜀漢著名將領,前將軍,漢壽亭侯,軍事家,五虎上將之首。死後受民間推崇,又經歷代朝廷褒封,被人奉為關聖帝君,佛教稱為伽藍菩薩,尊稱為“關公”。被後來的統治者崇為“武聖”,與號為“文聖”的孔子齊名。有“千里走單騎”“單刀赴會”“溫酒斬華雄”的佳話。漢末才無敵,雲長獨出群, 神威能奮武,儒雅更知文。 天日心如鏡,《春秋》義薄雲, 昭然垂千古,不止冠三分。 張飛(167?—221年3月),字益德(《三國演義》中字翼德),涿郡涿縣人(今河北涿州),身高八尺(三國一尺大約23.1cm),約合現今1.85米。三國時期蜀漢的重要將領,是三國演義中桃園結義的老三。221年被部將範疆、張達刺殺。 張飛的專用兵器:丈八蛇矛 張飛,劉備義弟,五虎大將中第二位。少時即與關羽共事劉備。曾在虎牢關與關羽、劉備一起迎戰呂布。長坂坡當陽橋頭上一聲吼,嚇退曹操五千精騎,入川義釋嚴顏,分定州縣,率精兵萬多人,敗張郃大軍,劉備稱王后,拜為右將軍,稱帝后,拜為車騎將軍,封西鄉侯。公元221年為替關羽報仇,同劉備起兵攻伐東吳。臨行前,被部將範疆、張達刺殺,死時只有五十五歲。三國演義中有詩嘆道: 安喜曾聞鞭督郵,黃巾掃盡佐炎劉。 虎牢關上聲先震,長坂橋邊水逆流。 義釋嚴顏安蜀境,智欺張郃定中州。 伐吳未克身先死,秋草長遺閬地愁。 趙雲(? —229)字子龍,常山真定人,三國時期蜀漢名將。追隨劉備,功績卓著。有勇有謀,善始善終。卒於公元229年,追諡為順平侯。《大辭海》:趙雲(?~229) 三國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南)人,字子龍。初從公孫瓚,後歸劉備。曹操取荊州,劉備敗於當陽長阪,他力戰救護甘夫人和備子劉禪。劉備得益州,任為翊軍將軍,從攻漢中。建興六年(公元228年),從諸葛亮攻關中,分兵拒曹真主力,以眾寡不敵,退回漢中,次年卒。他曾以數十騎拒曹操大軍,被劉備譽為“一身都是膽”。 周瑜(公元175年~210年)字公瑾。三國時期吳國將領,傑出的軍事家。廬江縣(今安徽廬江縣)人,漢族。美姿容,精音律,多謀善斷,胸襟廣闊,人稱周郎。公元208年赤壁之戰中大敗曹軍,奠定三分天下基礎。後圖進中原,不幸早逝。周瑜自幼與孫策交好,孫策初崛起時周瑜隨之掃蕩江東,並送錢糧物資助孫策成就大事。袁術仰慕周瑜的才幹,欲聘周瑜為將,但是周瑜以袁術難成大事而拒絕,其後設法正式投奔孫策,與孫策一起南征北戰,為打江東基業立下汗馬功勞,深受孫策信任。孫策遇刺身亡後,周瑜與張昭一起共同輔佐孫權,執掌軍政大事。曹操消滅袁紹後,威逼孫權送兒子為人質,周瑜志向高遠,勸阻孫權送質。赤壁大戰之時,力主抗曹,並慧眼預見到曹軍的劣勢和我軍的優勢,指揮全軍在赤壁、烏林大敗曹軍,是為三國曆史上最經典的以少勝多的戰役。其後又成功地攻克了荊州戰略要地南郡,曹仁敗走。赤壁之戰後,周瑜向孫權建議出兵攻取蜀地,消滅張魯,吞併劉璋,與曹操二分天下,周瑜在江陵進行軍事準備時死於巴陵,時年三十六歲。 歷史上的周瑜胸襟廣闊,氣度寬宏。老將程普因周瑜年輕地位卻比自己高,對他不服,多次當面侮辱他,周瑜都不跟他計較,程普最後被周瑜的才華和品德所折服,感動得說:“與周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和他成為好友。《三國演義》描寫的心胸狹窄的周瑜是羅貫中為了襯托諸葛亮而刻意塑造的配角形象,是藝術處理,不可當真;“三氣周瑜”當然就更是毫無歷史根據,周瑜最後是病逝於出征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