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的根源
人的一切痛苦,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王小波
在《認知覺醒》一書中,作者周嶺先生提到:焦慮的根源就兩條—想同時做很多事,又想立即看到效果。人的天性就是避難趨易和急於求成:急於求成,想同時做很多事;避難趨易,想不怎麼努力就立即看到效果。
千百年來,所有的人都一樣,始終在焦慮的圈子裡兜兜轉轉,只是進入資訊社會之後,由於社會節奏變快、競爭壓力增強,這種天性被放大了。因此,我們無需愧疚和恐懼,更沒必要跟那哥倆較勁,而應想辦法看清背後的機理並設法去改變。
當然,最簡單的方法是反著來,比如:
只是上面這些都是正確的廢話。道理人人都懂,關鍵是難以落實。
做為焦慮人群中的一份子,我也不可避免地存在避難趨易和急於求成的問題。而且,我不但對自己焦慮,也對自己的孩子焦慮。看到孩子一直不會走路著急,看到孩子一直沒有開口說話著急,看到孩子一直還要尿床著急,看到孩子一直不會穿脫衣服著急……
直到昨晚,我發現,著急完全沒有必要,耐心一些,該來的總會來。
昨晚回到家較晚,快到了兒子睡覺的時間,陪他上床,剛把睡衣拿出來,扭頭髮現他已經自己開始脫衣服了,而且還說“爸爸,給我睡衣,我要自己穿”,當時真的有種驚喜莫名的感覺。
那一刻,覺得以前的焦慮都是沒必要的,只要耐心呵護他們健康成長就好。
耐心可以說是人類最珍貴的品質之一了,它直指我們急於求成、避難趨易的天性,可謂得耐心者得天下。
很多時候,我們對困難的事物缺乏耐心是因為看不到全域性,所以總是拿著天性這把短視之尺到處衡量,以為做成一件事很簡單。事實上,如果我們能瞭解一些事物發展的基本規律,改用理性這把客觀之尺,則會極大地提升耐心。
複利威力巨大,是世界第八大奇蹟。——愛因斯坦
對於耐心,複利效應顯示了價值積累的普遍規律:前期增長非常緩慢,但到達一個拐點後會飛速增長。
複利曲線
因此,當我們再度焦慮時,不妨:
面對天性,放下心理包袱,坦然接納自己。比如,就像看待孩子的成長一樣,只要健康,該有的行為總會到來,只是時間早晚而已。
面對誘惑,學會延遲滿足,變對抗為溝通。比如,想刷手機時,對自己說,“那些資訊已經在手機裡待了一個晚上了,也不差這一會兒,等會兒再看吧,反正它們也跑不了”。
面對困難,主動改變視角,賦予行動意義。比如,搞明白深度學習的意義,就可能放棄聽書、速讀,轉而開始精讀和輸出。
焦慮的根源
人的一切痛苦,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王小波
在《認知覺醒》一書中,作者周嶺先生提到:焦慮的根源就兩條—想同時做很多事,又想立即看到效果。人的天性就是避難趨易和急於求成:急於求成,想同時做很多事;避難趨易,想不怎麼努力就立即看到效果。
千百年來,所有的人都一樣,始終在焦慮的圈子裡兜兜轉轉,只是進入資訊社會之後,由於社會節奏變快、競爭壓力增強,這種天性被放大了。因此,我們無需愧疚和恐懼,更沒必要跟那哥倆較勁,而應想辦法看清背後的機理並設法去改變。
當然,最簡單的方法是反著來,比如:
面對現實,看清自己真實的能力水平;接受環境,在侷限中做力所能及的事;剋制慾望,不要讓自己同時做很多事;要事優先,想辦法只做最重要的事情;直面核心,狠狠逼自己一把去突破它。只是上面這些都是正確的廢話。道理人人都懂,關鍵是難以落實。
用耐心化解焦慮做為焦慮人群中的一份子,我也不可避免地存在避難趨易和急於求成的問題。而且,我不但對自己焦慮,也對自己的孩子焦慮。看到孩子一直不會走路著急,看到孩子一直沒有開口說話著急,看到孩子一直還要尿床著急,看到孩子一直不會穿脫衣服著急……
直到昨晚,我發現,著急完全沒有必要,耐心一些,該來的總會來。
昨晚回到家較晚,快到了兒子睡覺的時間,陪他上床,剛把睡衣拿出來,扭頭髮現他已經自己開始脫衣服了,而且還說“爸爸,給我睡衣,我要自己穿”,當時真的有種驚喜莫名的感覺。
那一刻,覺得以前的焦慮都是沒必要的,只要耐心呵護他們健康成長就好。
耐心可以說是人類最珍貴的品質之一了,它直指我們急於求成、避難趨易的天性,可謂得耐心者得天下。
很多時候,我們對困難的事物缺乏耐心是因為看不到全域性,所以總是拿著天性這把短視之尺到處衡量,以為做成一件事很簡單。事實上,如果我們能瞭解一些事物發展的基本規律,改用理性這把客觀之尺,則會極大地提升耐心。
複利威力巨大,是世界第八大奇蹟。——愛因斯坦
對於耐心,複利效應顯示了價值積累的普遍規律:前期增長非常緩慢,但到達一個拐點後會飛速增長。
複利曲線
因此,當我們再度焦慮時,不妨:
面對天性,放下心理包袱,坦然接納自己。比如,就像看待孩子的成長一樣,只要健康,該有的行為總會到來,只是時間早晚而已。
面對誘惑,學會延遲滿足,變對抗為溝通。比如,想刷手機時,對自己說,“那些資訊已經在手機裡待了一個晚上了,也不差這一會兒,等會兒再看吧,反正它們也跑不了”。
面對困難,主動改變視角,賦予行動意義。比如,搞明白深度學習的意義,就可能放棄聽書、速讀,轉而開始精讀和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