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747686578367
-
2 # 清涼一夏196188318
張大千(Chang Dai-Chien,1899年5月10日—1983年4月2日),原名正權,後改名爰,字季爰,號大千,別號大千居士、下里港人,齋名大風堂。四川內江人,祖籍廣東省番禺,1899年5月10日出生於四川省內江市市中區城郊安良裡(現市中區公園灣半坡井“芭蕉井”)的一個書香門第的家庭,中國潑墨畫家,書法家。20世紀50年代,張大千遊歷世界,獲得巨大的國際聲譽,被西方藝壇贊為“東方之筆”。
他與二哥張善孖昆仲創立“大風堂派”,是二十世紀中國畫壇最具傳奇色彩的潑墨畫工。其畫風猶如於右任、李志敏的草書飄逸出塵、意蘊無窮。特別是在山水畫方面卓有成就。後旅居海外,畫風工寫結合,重彩、水墨融為一體,尤其是潑墨與潑彩,開創了新的藝術風格,因其詩、書、畫與齊白石、溥心畲齊名,故又並稱為“南張北齊”和“南張北溥”,名號多如牛毛。與黃君璧、溥心畲以“渡海三家”齊名。二十多歲便蓄著一把大鬍子,成為張大千日後的特有標誌。1983年4月2日逝世。他曾與齊白石、徐悲鴻、黃君璧、黃賓虹、溥儒、郎靜山等及西班牙抽象派畫家畢加索交流切磋。
張大千,原名張正權,後改名爰、季爰,字大千,別號大千居上,畫室名“大風堂”。四川內江人。他是享譽世界的中國現代國畫大師。他在繪畫中大膽汲取西方藝術的長處,同時也將悠久的東方藝術展示在西方人面前。
張大千的母親喜歡描畫繡花,受其影響,張大千從小也喜歡描描畫畫。張大千的二哥張善開也擅長畫畫,只要有空,他就把張大千叫到身邊進行指導。受母親和兄長的薰陶,張大千在書畫方面顯示出了較高的天賦。
張大千在重慶讀書期間,有一年在回家的路上被土匪綁架。匪首見他寫得一手好字,就強迫他當了師爺,三個月後才得以逃回家中。這段傳奇生活使張大千能夠更加坦然地面對以後生活裡的風風雨雨。
在二哥張善開的安排下,張大千東渡日本,在京都學習染織美術。另一方面,張大千有意識地考察了日本近現代繪畫的發展概況,學習日本畫的長處。這些都使他開闊了眼界,藝術修養也得到了提高。
1919年,張大千結束三年的留日生涯回到上海,受聘於基督教公學。張大千經人介紹,拜名士曾熙為師,學習書畫。在這裡,張大千學習了很多中國書畫知識,並刻苦練習書法,有了長足的進步。此後,張大千出人意料地遁入空門,“大千”就是住持為他取的法號。三個月後,張大千又因耐不住寂寞而還俗。後來,張大千又拜在李瑞清門下學習,並參加了當時上海著名文人團體“秋英會”活動。這時的張大千主要是學習清初畫家朱耷、石濤的畫法,由於他摩研深透,朝夕演習,幾乎達到以假亂真的程度。他的仿作被好多著名收藏家當作是石濤的真跡,因此他也獲得了“石濤第二”的美譽。
1923年起張大千定居上海,與著名畫家黃賓虹為鄰。張大千一一拜讀了黃賓虹珍藏的古畫,藝術上獲益匪淺。同時,張大千還有收藏的嗜好。他曾費盡周折收購了一幅溥儀準備賣出的名畫。還有一次,他準備買房,但是在房價談妥後不惜放棄,用重金購回了幾幅舉世名作。
1925年,張大千舉辦首次畫展。這次畫展,奠定了張大千在畫壇的地位,堅定了他以書畫藝術為職業的決心。“七七”事變日本佔領北平後,張大千對日本侵略軍抱著不合作的態度,拒不作畫,後來設法逃脫,輾轉來到四川,定居在青城山。
1941年,張大千到敦煌莫高窟學藝。他以驚人的毅力,克服了生活上的種種困難,夜以繼日地整理、研究、臨摹古代壁畫,盡情汲取古代書畫家的豐富養料。張大千從春季開始,每天忙於為莫高窟編號,考訂壁畫年代,直到冬天不得不回內地,第二年春天又去繼續工作。張大千先後在敦煌兩年零七個月,共臨摹、繪製了大小276幅畫,同時還撰寫了《石室記》一文。敦煌藝術為張大千的藝術輸入了新血液,繪畫風格也有了明顯轉變。此後他在成都、上海舉辦畫展,觀者如潮,引起了極大的轟動。
1949年後張大千去海外,先後在印度、巴西、美國等世界各地舉辦個人畫展。
1950年在巴黎與畢加索會晤,畢加索由衷地稱讚他是一位真正的藝術家。張大千在傳播東方藝術的同時也大膽汲取西方繪畫之長,開拓了山水畫的表現方法。
思鄉之情使得張大千在1978年回臺灣定居,但他仍思念著海峽對岸的故土。晚年,他繪製了巨幅長卷《長江萬里圖》,凝聚了他對故鄉的一片深情。
1983年,張大千逝世於臺北榮民總醫院。張大千以他淵博的學識、令人景仰的成就,贏得了各國藝術界、評論界的尊重,增強了中國繪畫藝術在世界上的影響。他是中國偉大的藝術家,是中華民族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