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帶著倆孩兒的寶媽

    (一)透過遊戲培養幼兒合作能力

    根據皮亞傑認知發展理論可知在前運算階段2至7歲時,幼兒處於“自我中心階段”,只會從自己的立場去認識事物,不能站在同伴的角度去看待問題,這就給孩子們之間的合作造成了一定的障礙。教師在日常的教育過程中,要積極的創造合作的條件,讓孩子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識與合作習慣。

    幼兒園裡的教育是課堂教育與遊戲並重的教育方式,遊戲又是幼兒的天性,因此讓幼兒在遊戲中培養合作能力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一般而言,遊戲都是團隊合作的方式進行,在遊戲的過程中,幼兒之間透過遵循遊戲規則與相互協作,逐漸形成有效的合作意識,學會從同伴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並且能夠在遊戲中為同伴創作有利的條件,這是遊戲培養合作意識的優勢,也是非常有效的手段之一。


    (二)課堂教育培養幼兒合作能力

    相對來說幼兒合作意識的培養更多地側重於遊戲教育,課堂教育中讓孩子們合作的機會不多,教師也往往側重於教育而忽略對孩子合作意識的培養。實際上課堂教育能夠對孩子提升合作意識有很大的幫助。課堂教育相對於遊戲而言更加正式,對孩子的約束與教育能力更強,更加方便進行合作能力的培養。

    比如教師可以透過故事,教會孩子朋友之間合作的重要性。在《五隻手指》的故事中,每根手指都各有千秋,各自爭吵,孩子可以透過五指的爭吵發現,單根的手指即使再長,再粗,再好看,也無法憑藉自身完成手的任務。而手指之間只有合作才能完成任務,實現手的功能。孩子在教師的故事講解過程中,可以發現合作的方式。透過教師的引導和教育,孩子還可以自覺地將合作的意識運用到遊戲中去,從而更加深刻的感悟合作,發現合作的意義,並且逐步增強合作能力。


    (三)家園合作培養幼兒合作能力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援和主動參與,並積極支援、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所以利用家園共育的形式是家長和教師培養幼兒合作共同的目標。

    任何一個孩子的教育都不是簡單的一個人能夠完成的,它需要的是多方面的配合與引導,教師不能將全部的教育推到家長的身上,同樣家長也不能將教育的任務全部推給教師。這對孩子來說都是不完整的教育方式。孩子的整個生活環境同時也應該是教育環境。教育理念與手段都應該是相輔相成互相配合的。


    比如教師在培養學生合作能力的同時,家長也應該積極配合,讓孩子在家中的生活也有合作的意識,比如父母炒菜的時候,孩子可以幫忙拿碗碟,或者父母在打掃衛生的時候,讓孩子給洗抹布等等,透過這些與家長的互動與合作,一起去完成一件事情,這對孩子來說,既實踐了合作的意識,又產生了滿足感與成就感。這是家園合作培養幼兒合作能力的有效方式,也是幼兒教育的有效手段。

  • 2 # 橘子碼頭

    中班合作

    合作是時代的要求,是幼兒日後生存和發展,適應、立足社會所必須的素質。《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在生活、學習、遊戲中,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識。”因此,從小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所以我們要正確理解“合作”的意義。合作是指兩個以上個體為了實現共同目標自願結合,透過相互配合和協調,實現共同目標和個人利益獲得滿足的一種社交活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老壇酸菜紙包魚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