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常理講,武松打虎的全過程只有他本人在場,誰也看不到,施耐庵老先生應該也沒親眼目睹,武松打死老虎的整個過程,因為從時間安排,武松從酒店喝醉後出來到景陽岡,全程都是他一個人。施老先生沒有看到武松打虎是完全在理的,還有就是古代老虎都生活在大山裡,誰也不可能看到活生生的老虎,不像現在可以在動物園裡看到老虎。至於是受武阿二打黃狗的啟示,是有這種可能的,抓貓也有可能。我們要討論的是假如武松沒有打老虎這個故事,他能否成為英雄?如果他不打老虎,他也見不到他哥武大,後面潘金蓮的故事也沒了,這樣您認為武松還會成為英雄嗎?
-
1 # 俊齋說書
-
2 # 綠野萍蹤01
武松打虎到底有沒有原型故事
題主說,武松打虎時沒人在場,施耐庵並沒有看到這個過程。而且,施耐庵先生恐怕連老虎都看不到,所以,武松打虎有可能是因為施耐庵受了武阿二打黃狗的啟示而創作的故事。
這個說法,我也曾看到過,我覺得很不靠譜。現在,連施耐庵是誰都不知道,又是如何得知施耐庵是如此這般寫成了武松打虎的故事呢?
不過,我猜想,大約是《水滸傳》中寫到了武松與一隻黃狗的故事吧,有人據此便腦洞大開,把武松打虎與黃狗聯想了起來。武阿二難道不就是說的武松嗎?這可是在黑武松呢。
其實,武松在孔家莊遭遇的那隻黃狗,隱喻的是屬狗的宋徽宗。這樣的隱喻,在魯智深的故事中就有,花和尚吃狗肉,以狗腿大鬧五臺山,隱寫的是宣和元年正月宋徽宗下革佛詔革佛的歷史。
所以說,施耐庵因武阿二打黃狗而寫了武松打虎,我不會相信是真的。
除了這則不著邊際的傳說外,還有諸如杭州武松刺殺蔡虎、施耐庵老表卞元亨踢虎,都變成了武松打虎的藍本故事。這些故事其實與武阿二打黃狗一樣,也是不靠譜的。究其原因,還是因為誰也不知道施耐庵究竟是誰。
關於杭州武松,綠野老道以其記載的地方誌中出現的“提轄”二字斷言,這就是個子虛烏有的人物,或者,即便有刺殺蔡鋆者,義士的大名不一定就是《水滸傳》中的武松。
杭州武松是北宋人,北宋的時候哪有“提轄”這個官名?提轄是管理榷場的官員,南宋紹興年間,宋金重開邊境榷場,才有這個官名的。顯然,塑造杭州武松的地方誌,大致是參照了《水滸傳》的搞法。說武松是杭州知府高權府中的都頭、提轄,北宋時期都沒有這些官名。
至於說卞元亨踢殺老虎是武松打虎的原型,則是因為施耐庵變成了“施彥端”。《水滸傳》寫到了永樂年間,卒於洪武三年的施彥端,怎麼能看到身後三十多年以後的事情呢?恐怕,張士誠死的時候,《水滸傳》的作者還是個孩子,能參加義軍嗎?
所以說,這些武松打虎的原型故事都大致都不成立。不過,綠野老道卻認為,武松打虎還是有原型的,施耐庵恐怕還真有可能看見過老虎。
此話怎講?
景陽岡在哪裡要搞清楚武松打虎是否有原型,就得先講一講景陽岡這個地方到底在哪裡。
從《水滸傳》中提到的清河縣來看,施耐庵簡直就是個地理盲,明明從滄州直接往南走,最多兩天的路程就到了清河縣。而施耐庵竟然讓武松來到了山東境內,說清河縣是東平府的一個鄰郡。
以我的理解,施耐庵的地理知識是很高的,《水滸傳》中的地名也是極其考究的。試想,施耐庵知道滄州,難道就不知道滄州之南有一個清河縣嗎?之所以在武松打虎這一處把清河縣弄到了陽谷縣的鄰郡,其中大有寓意。
陽谷縣原本就有景陽岡這麼個地方,連這樣一個小地名都知道,難道施耐庵搞不清楚清河縣在哪裡?施耐庵是有意借“景陽”這兩個字,伏寫更有深意的故事,所以,就把清河縣弄到了山東,意為“海晏河清”。《水滸傳》的主題就是以“替天行道”來贏得“天下太平”,武松在景陽岡打死了老虎,與“天下太平”這個主題扣得很緊。
從書中看,武松打虎的結果,確確實實為當地百姓除了一害。
書中也通過武松之口,反覆強調清河縣所在,文字上顯得有點絮叨。這是在有意加強語氣,提醒讀者注意這個錯誤寫法一定會隱藏深意。《水滸傳》中的很多錯誤,其實都是施耐庵在“逗漏”資訊,我也是從這些難以理解的矛盾中發現蛛絲馬跡,然後解讀出很多從來就沒有被解讀的故事。
還是回到“景陽”這兩個字上來。
《水滸傳》中還有兩處出現了“景陽”二字,分別是高俅、蔡京早朝待漏,朝見宋徽宗,請求發兵攻打梁山。大臣們只等景陽鐘響,便紛紛入朝。
原來,《水滸傳》的景陽岡卻在這裡。施耐庵以“景陽”入書,以景陽岡打虎,寓意武松將有可能大鬧皇宮。
所以,武松打虎是沒有原型故事的,是為了隱寫故事的需要,寫了一段精彩的傳奇故事。
這樣講,靠譜嗎?
施耐庵有沒有可能看見老虎上文所講的,是施耐庵以景陽岡取“景陽”二字,隱寫皇宮。這樣寫,與《水滸傳》其他故事所隱藏的寓意是十分一致的。林沖說“京國顯英雄”,恐怕是預言梁山好漢參與了東京保衛戰。而宋江被青衣女使推進了“二龍相戲”、“二龍戲水”的場景中,寓意與林沖的“京國顯英雄”也是相同的。
武松打虎打到了懸掛景陽鐘的地方,不是為了擒殺北宋皇帝,而是抗擊金兵。
以上,說的是武松與《水滸傳》中明寫的“景陽”二字的關係,其實,真正的“景陽”應當指的是南京景陽樓。這個地方,曾經居住過一個形如病虎的高人……。
寫到這裡,就該打住了。為何打住,另有原因,不便在此言明。總而言之,施耐庵寫武松景陽岡打虎,是有著深刻寓意的,並不是受到哪個原型人物的啟發。
從《水滸傳》的故事中,我讀到施耐庵此人絕對來歷不凡,他是有機會見到老虎的。而且,還真的有可能是動物園的那種。明朝宮廷就曾經有“虎城”,專門豢養獅虎猛獸。
施耐庵隱寫在《水滸傳》中的故事,與後來的《明史》高度吻合,這是一般人所不能做到的。《水滸傳》的作者地位很高,見到圈養的老虎不足為奇。施耐庵能夠把老虎寫得活靈活現,應當是見過老虎的。
綠野老道曾經寫過一篇景陽岡打虎的文章,比這篇回答更為詳細。
另外,再講一講武松假如沒有打虎能不能成為英雄這個設問。我覺得,武松打虎是《水滸傳》中非常精彩的故事,不僅能夠把武松留在了陽谷縣,引出潘金蓮的故事。更重要的是以這個故事為《水滸傳》七十回書之後的大故事伏線。這個故事同樣是為《水滸傳》主題服務,不僅是武松,所有梁山好漢都是打虎的英雄。
-
3 # 儒姐在北京
武松景陽崗打虎,寫得栩栩如生。據說當時施耐庵不過是到大宅裡村後的後陽崗散步,見有條黃狗睡在松樹下,一名莊丁武阿二把黃狗打跑了。施耐庵回家便以此為原型進行創作,把後陽崗改作景陽崗,黃狗變成吊睛白額虎,武阿二成了武松。
鬆打虎的故事,經過數百年的流傳,已經深入到百姓的心中。提起這個情節,很多人腦海就會浮現了那個畫面:秋日的黃昏,日已西墜,武松執哨棒立於景陽岡上。一隻猛虎在叢林竄出,一人一虎展開激烈的搏鬥。經過一番殊死的較量,英雄好漢武松憑著赤手空拳打死了這隻斑斕猛虎。他高大的身軀從虎身上站起來時,看著腳下已經死去的老虎,一段英雄傳奇就此誕生。
不管是施耐庵如何想象加工,武松打虎隨著《水滸傳》而家喻戶曉,而超越了其自身原型,而被口口相傳,武松打虎的意義也越來越豐富。一,突出好漢武松的威猛,為豐富人物形象加分。二,好漢為民除害(古代有虎患災害),彰顯武松見義勇為的精神。三,當代引申為打腐敗貪官類似的“大老虎”,為百姓除害,要敢於出手,不能手軟,以重拳除之。
-
4 # 文化一家人
《水滸傳》是一部文學作品,或許有一點正史的影子,但絕大部份內容都是虛構的,否則也就不稱為小說,而稱為史書了。
-
5 # 揚韓若鑫
古代武術都是殺人技,都是真材實學,都是有內功的。可以一場戰鬥下來,可以面不紅氣不喘,可說是力量源源不絕,現代人能嗎?
古人力能扛鼎,這個鼎沒有千斤,至少有大幾百斤。古代武科舉考試舉鼎是個必修的科目。
不知題主有沒有聽過古代周處除三害的故事?周處不光打死了南山虎,還殺死了北海蛟。
你可能說,那些都是和武松一樣不過是故事而已。那我們去看看河南省焦作市,現代武松何廣位老人的英雄壯舉吧:何廣位自小食量驚人,三斤小麥能一食而盡。少年拜江湖俠士為師,練出了一身驚人的本領。成人後一頓要吃幾十個饅頭,雙臂真有千斤之力。
因此不是施耐庵見了打狗、打貓從而編出了武松打虎的故事,只是在古人看來打虎並不稀奇。 -
6 # 聾王異史
武松打虎原型是閒漢阿二,拿根劈柴追著黃狗滿村子跑,這個原型人物弱爆了!但不會影響演義中的武松形象。即使不打老虎,武松照樣會與哥相遇,潘金蓮照樣會調戲小叔子、偷漢子,武松依然是一條好漢。
施耐庵有一天到村外的後陽崗溜彎,看到一個叫武阿二閒漢,閒得蛋疼,看到一條大黃狗在樹下睡覺,朝大黃狗捶了三拳,沒想到這條狗凶猛異常,跳起來咬阿二,追得武阿二在土崗子上亂跑,非常狼狽。最後撿了根柴禾棒子,打把黃狗打跑了。
施耐庵看到阿二和黃狗打得非常熱鬧,就把後陽崗改作景陽岡,黃狗變成老虎,武阿二變身武松當了一回打虎英雄。
在寫文學作品進,這是很正常的,一個場景激發靈感,成為一場驚心動魄的打鬥,是作者寫作水平的體現,讀者在不知道原型的情況下,會讀得如醉如痴。
如果當年施耐庵沒有見到阿二打狗,沒有寫打虎情節,照樣不會影響故事的完整性和武松的形象,因為故事的主脈絡早已成竹於胸,作者會用其他的情節來連結這個故事,可能像魯智深一樣殺淫僧、鬥強盜、戲山賊、救美人,也許還會出現斬蛇殺怪物的情節,獲救的可能就是武大郎和潘金蓮……
不管會發生什麼,一定會遇到武大郎,也少不了潘金蓮調情的精彩橋段,打虎是表現武松的身上的“勇”字,拒絕潘金蓮勾引是表現“正”字,殺嫂祭兄是表現“孝”字、獅子樓鬥殺西門慶是表現“義”字,這些情節可以變換手法,但一個也不能少,精彩片斷疊加起來才是一個有血有肉的完美英雄形象。
武松是《水滸傳》108人中屈指可數的能稱得上好漢的人,他忠勇正義,不管故事原型是怎樣的,英雄形象都不可抹煞。
-
7 # PM趙小磊
《水滸傳》作為四大名著之一,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其中很多經典的段落,多次被編入中小學課本中,成為了文學傳承的經典。其中“武松打虎”的段落更是被重點描述,而且不僅課本中,很多影視劇中,也是多次被作為經典呈現,通過各個影視演員的表演,更是活靈活現的把書中的場景展現出來。
施耐庵這個人年輕的時候,還是有著遠大抱負的,想跟著陳友諒,農民起義軍,推翻當時元朝腐敗的統治。但是最後朱元璋得勢以後,陳友諒大敗,施耐庵僥倖活了下來,但是也失去了當時的雄心壯志,過起了隱居的生活。在隱居的時候,他創作出來了經典名著《水滸傳》,他創作這本書的時候,書中很多的描述,也是施耐庵在現實世界中沒有實現的。而為了書中的描述更加的精彩,施耐庵也是改變和扭曲了一些事實,其中武松打虎這段,也是他杜撰出來的,但是和當時的一些情況也是有著很大的關係的。
老虎在冷兵器時代,是一種圖騰的象徵,也是一種不可戰勝的標誌,很多人把一些嚴重的事情都用老虎來描述,其中最經典的就是孔子在周遊列國的時候,根據所聞所見,發出的感慨:苛政猛於虎啊!所以當時在冷兵器時代,誰能戰勝老虎,尤其是單挑能擒虎,那絕對是一員猛將。施耐庵也是通過打狗的所見,加上當時人們對老虎的畏懼,把這些聯想都新增到書中了,也從側面來表達武松的武力值爆表,為了後書中一系列的精彩段落做鋪墊。
《水滸傳》也分很多個版本,其中最權威的版本,分為上中下三冊,或上下兩側,書共一百回,其中重點描述武松的就有十回之多。我們可以看出,梁山108將,這位大神佔了多麼重要的分量,而且每次武松出面,都是經典段落,而且整部書的重要場面,基本武松都參與了,再和最後大BOSS方臘的決戰中,甚至作者安排了武松在失去一條胳膊的情況下,血灌瞳仁,勇猛異常,單手擒住了地方首領方臘,成為了最耀眼的那顆星。可以看出,施耐庵對自己塑造的這個角色,十分的滿意和著迷,不知不覺把最精彩的戲份都給了武松。
《水滸傳》是施耐庵老先生所著的一本小說,在讀的時候,我們一定要清楚,這就是一本小說,並不是史書,在北宋年間,也根本就沒有存在過樑山108將,《水滸傳》的創作,是施耐庵老先生,結合了宋、元期間,很多的戲曲和傳說集合而成。這部著作能成為經典,是我們名族文化的經典彙集,是施耐庵先生整理加上自己的見解後呈現在大家面前的。《水滸傳》不僅在中國有著非常大的影響力和地位,在國際上也獲得了很多國家的讚譽,其中《大英百科全書》裡這樣介紹:“元末明初的小說《水滸》因以通俗的口語形式出現於歷史傑作的行列而獲得普遍的喝彩,它被認為是最有意義的一部文學作品。”
-
8 # 自說文史
當然,如果問讀者,你最喜歡的梁山好漢是誰?相信候選名單中,也一定有行者武松。可以說,梁山好漢中,武松早已深入人心,而他最有名的故事,也莫過於景陽岡打虎。
然而,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網上流傳這樣一種說法,認為武松打虎故事的原型,其實是“武阿二打黃狗”。可以很明確地說,這種說法很荒謬,根本不靠譜。
其實,我們仔細看看網上所謂的“施耐庵看武阿二打黃狗”之事,就會發現這故事編的實在不高明,甚至可以說很拙劣。
這個故事大概是這樣:施耐庵隱居在祝塘鎮,潛心寫水滸。有一天他出門散步,來到一個叫景陽岡的地方,看到一個叫武阿二的莊頂,怒氣衝衝地打黃狗。而武阿二之所以打黃狗,也是因為他喝醉了,所以才跟狗較勁兒。還有人說,連水滸中的祝家莊,都是取材於祝塘鎮。
然而,這個故事出自何處,並沒有文章提及。相反,故事之前還會加上“相傳”“據說”等字樣。既然沒有可靠的出處,那就只有一種可能:名人附會。
施耐庵到底是誰,至今都沒人搞明白,他的事蹟更是少有人知,因為鮮有資料提及。退一步說,即便文獻要記載某人某事,也都是大事,誰會把看人打狗的事情寫下來呢?《施耐庵籍考》《施耐庵墓誌》《靖康稗史》《武林舊事》《興化縣續志》《施氏長門譜》等關於施耐庵的文獻中,都沒有提及。
回過頭來看這個故事,也能發現疑點重重。為什麼主人公恰巧叫武阿二?要知道武松就是武二郎啊!為什麼恰巧打的是黃狗?要知道水滸也寫了武松打黃狗!為什麼武阿二又碰巧喝醉了呢?為什麼這個故事,與武松醉酒打狗的事情那麼雷同呢?
其次,歷史上打虎屬於英雄壯舉
施耐庵筆下的武松,毫無疑問是英雄,連作者在書中都說武松是“水滸寨中最英雄”。既然要塑造英雄,自然要配上英雄壯舉。在古代,要想表現一個人勇猛無畏,手格猛獸,打虎搏熊無疑是合適的選擇,尤其是打虎。
古往今來,能打虎者少之又少,凡是敢這麼做的人,史書都會大書特書。
比如漢代飛將軍李廣,因為射虎,不僅當時聞名,後來的詩詞文學家們也常把他寫入作品中,尤其是那句“平明尋白羽,沒在石稜中”。孫權曾經射虎,辛棄疾也不忘說“親射虎,看孫郎”。至於子路殺虎,楊忠挾虎,卞元亨刺虎,趙登禹打虎等,更是寫入史書。即便只是小人物,如《涑水記聞》中孔縣令,《南村輟耕錄》中張萬戶等,打虎之後也被文人們讚美傳頌。
只要沒有權威出處,通常都不能作為依據。所以,卞元亨刺虎,到底怎麼樣還未可知呢。
另外,古代老虎常常從山林中出來吃人,有時候甚至吃一家乃至於一村之人。所以,當時有“老虎為患”之說,直到民國、建國之後,還有老虎吃人的事情發生。鑑於此,所以能打虎為人們除害者,也常常會被老百姓奉為英雄。
一句話,與其說“卞元亨刺虎”是武松打虎的原型,還不如說歷史上名人打虎是武松打虎的故事原型呢!
最後,探究武松打虎的故事原型
還有人說,杭州歷史上有一位武松,曾經刺殺蔡虎(蔡京之子蔡鋆,殘害百姓,人送外號蔡虎),應該是武松打虎的原型。因為,杭州還有武松的墓。其實,這種說法也很武斷,不必做真。
武松墓之事,是清朝之後才有的。清朝朱梅叔在《埋憂錄》說,“江浙人掘地得石碣,題曰‘武松之墓’”;周恆之在《西湖茶餘錄》中又說“石碣既得,武松當葬附近,於是四周深掘,獲一巨人骷髏,缺左臂,蓋必武松也”。後來,杜月笙和虞洽卿就在西湖秋瑾墓旁邊,修了武松墓。
所以,武松墓不過是捕風捉影之事,只能說水滸太有名,後人把虛構的人當真了。真要探究水滸中的武松,還得從水滸源頭說起。
在《宋江三十六人贊》中,就有行者武松,其讚詞是“汝優婆塞,五戒在身。酒色財氣,更要殺人。”同時代,還有《折擔兒武松打虎》《雙獻頭武松大報仇》和《窄袖兒武松》等劇目,以及《武行者》小說。
儘管《折擔兒武松打虎》具體內容沒儲存下來,但從劇名可知,顯然,早在南宋時,就已經有武松打虎的故事了。其內容或許單薄,不如水滸精彩,但足以證明其為水滸武松打虎的故事原型。
寫在最後的話
很多人受紅學影響,總覺得名著一定是字字珠璣,每一句話甚至每一個名字都包含哲理,即便不直接也是影射或者隱喻等。我個人認為,這麼看名著就沒意思了,至少於水滸而言是這樣。
比如武松打虎的地點景陽岡,一些人就認為影射北宋皇宮,因為皇宮中有景陽鍾,水滸中也提到一兩次。
原因很簡單,因為景陽岡確有此地。最關鍵的是,景陽鍾是古代文武百官上朝的大鐘,從南朝時,齊武帝就設景陽鍾於皇宮中,其實鐘沒有名字,因為放在景陽樓,所以後人才稱之為景陽鍾。
宮內深隱,不聞端門鼓漏聲,置鍾於景陽樓上,應五鼓及三鼓。宮人聞鐘聲,早起裝飾。——《南史》
意思是,當時皇宮太大,敲鼓滴漏聲聽不到,不方便大臣和皇帝開會,更不方便宮裡人早起幹活。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皇帝讓人在景陽樓設大鐘。後來,歷代皇宮也都用景陽鍾,史料及小說中都能見到。
宋代皇宮的確有景陽鍾,《宋史》提到金人攻破汴京後,宋徽宗逃亡之際,景陽鍾弄丟了。
靖康二年,金人取汴,凡大樂軒架、樂舞圖、舜文二琴、教坊樂器、樂書、樂章、明堂布政閏月體式、景陽鍾並虡、九鼎皆亡矣。
這種解讀,也不過是讓一些人覺得“原來名著那麼厲害”。不信,您看看真正研究水滸的學者,如魯迅,胡適、侯會,何心,馬蹄疾,聶紺弩,陳松柏,張錦池,孫述宇,吳玉平等人,他們斷不會說這些。
這個邏輯,就像說宋江等於“送江”,然後解讀出作者隱喻“斷送江山”一樣。實際是這樣嗎?當然不是,宋江歷史上就是叫這個名字,作者可沒有隱喻在裡面。如果歷史上是“唐江”,難不成隱喻“宋代江山是奪唐代江山”嗎?
-
9 # 李廷明5
武松打虎是民間故事,施耐庵集眾人創作,加工而成,非獨立自作。《水滸傳》於民間流傳不知多少年,後方能打磨成書,非現在有些作家,多產而不精,看過便丟,便忘,便廢,不思閱二遍也。所謂打黃狗,白狗,可能有借鑑,有想像而合乎實際,寫的傳神,人愛看,歷久彌新,人寶之。名著,不虛傳焉。
-
10 # ?????
???????????????????????????????????????????????????????????????????????????????????????????????????????????????????????????
?????????????????1???
????????????????????????????????????????????????????????????????????“???”?????????“?????”????????
2???
??????????“???????”?????????????????????????????????????????????????????????????????????????????????????????????
?????????????????????????“????”???“????”??????????????????????????????????“???”???????????????????????
????????????????????????????????????????????“??”????????????????????
????“????”?????????????????????????????????????????????????????????????????????????????????????????????????????????????
????????????????????????????????????????????????????????????????????????????????????????????
????????????????????????????????????????????????????????????????????????????????????????????????????????????????????????????????????????????????????????????????
???????????????????????????????
???????????????????????????????????????????????????????????????????
????????????????????????????????????????????????????????????????????????????????????
???????????????????????????????????????????????????????????????????????????????????????????????????????????????????????????
???????????????????????????????????????????????????????????????????????????
????????????????????????????????????????????????????????????????????????????????????????????????????????????????????????????????????????????
?????????????????????????????????????????????????????
首先來回答第一個問題,武松打虎是不是受到武阿二打狗的啟發。
通過一部《水滸傳》,我們可以看到施耐庵是具有極高的文學素養,他寫的每一個英雄的出場基本上沒有雷同。
武松打虎是虛構的故事,這是無疑的,其他英雄的事蹟也八八九九是虛構的。
具體到武松打虎,可能是受到現實中類似事件的啟發,也有可能是通過閱讀,然後在頭腦中自行構建了這個故事。
至於是不是受到武阿二打狗的啟發,我覺得這個不重要,不必深究。
第二個問題,如果沒有打虎的事,武松還會不會成為英雄?
我覺得一定會,原因有下面幾個。
一、社會環境因素
當時的社會環境,皇帝昏庸,官吏腐敗,百姓生活苦不堪言。金聖嘆在分析為什麼施耐庵第一回不寫宋江等一百零八個好漢,而是起筆就寫高俅的發家史,就是為了說明梁山好漢的造反不是主動的暴動,而是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是現實的社會環境造成的。
二、性格因素
武松具備英雄性格,他愛打抱不平,為人正派,愛憎分明,嫉惡如仇,對朋友講義氣,梁山好漢裡,他跟花和尚魯智深最和得來,魯智深就是一個莽漢子,真豪傑。
都說人以類聚,物以群分。記得我還是小朋友的時候,聽爸爸講起水滸故事,那時覺得林沖是個英雄,因為他是八十萬禁軍教頭,外號又叫豹子頭。
長大後,才知道跟武松相比,林沖遜色得多。這從魯智深一開始跟林沖關係密切,後來疏遠也能看出來。看水滸的人,基本上也都同意,林沖是一個人強命窮的人,這個結果跟人物性格有莫大關係。
三、武力因素
武松是水滸裡的步軍頭領,也是武力值最強的幾個人之一。
你看他有英雄性格,又生在亂世,還有英雄本事。所以必然的結果,他不得不成為一個英雄。
最後,要我說,武松不是因為打虎而成為英雄,而是因為他生為英雄,所以打虎,就是一出場不打虎,他還會有其他英雄事蹟。千萬不要搞錯因果,本末倒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