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蒙陽翁
-
2 # 每天讀宋詞
這個問題是值得考究的。要明白元宵節煙花從什麼朝代開始?就得先知道煙花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根據《唐史》記載,李世民被山鬼迷纏,頭痛不已,全國尋遍名醫,仍然無效,於是下詔書求醫,當時一個江西人叫李畋應召,他借用土銃原理,在竹筒裡裝少量硝,點燃後,引爆,以驅逐邪氣,而後太宗龍體康復,由此李畋被後世封為爆竹祖師。
由此可見,煙花爆竹是在唐朝發明,雖然火藥在春秋時代就已經在民間開始使用,到了唐朝時的火藥開始被用於武器,也說明到這一時期,人們可以很好掌握火藥技術。
於是,宋詞君推斷元宵節煙花從唐朝開始。當然,僅僅這樣的證據還是不夠的,咱們再看看元宵節的一些習俗和詩詞。
元宵節作為中國古代重要的節日,在這一天人們都會出門賞月、觀燈猜燈謎等,在諸多詩詞中都有記載,例如歐陽修的《生查子•元夕》、辛棄疾《青玉案•元夕》、李清照的《永遇樂•落日熔金》、李商隱的《觀燈樂行》等。而關於燃燈放焰就要提到盧照鄰的《十五夜觀燈》。
錦裡開芳宴,蘭缸豔早年。 縟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 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別有千金笑,來映九枝前。這首詩是描寫元宵節的經典詩詞之一。它的頷聯和頸聯就是在形容元宵節的燈光和煙花。 縟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是說元宵的街道彩燈萬盞,色彩絢麗,遠處望去像要把大地分開,繁華的燈火一眼望不到頭,似乎一直延伸天邊。而連線銀河的燈光和煙火讓人以為是星星從天空中掉下來一樣,掛在高樓上的彩燈,就像天上的月亮懸掛空中。
以上論述,可以作證我的觀點,從唐朝開始,元宵節燃放煙花。
-
3 # 方圓論壇
自從在唐朝火藥由煉丹道士無意中煉出來之後中國的四大發明之一就誕生了。
而且唐朝開始有趕""年獸""。過年。這麼一說。剛開始人們發現年獸害怕巨響,都是用敲鑼打鼓來驅趕年獸。後來有了火藥之後。人們在無意之間發現火藥點燃之後會產生火光與巨響。之後每年過年的習俗也由敲鑼打鼓改成了放鞭炮。煙花的起源也來自於此。
當然了上面說的""年獸""屬於是歷史傳說。火藥的真正發現確實是由唐朝煉丹道士發現。當時發現之後遇火會產生火光。所以取名為"火藥"。
-
4 # 飛特航模DIY
非常感謝您提出的這個問題。
元宵節的煙花是從什麼時代開始的呢?
根據小柏的瞭解,元宵節煙花是在很久之前就已經存在這可以說是一個傳說。
在遠古的時代,很多野獸橫行,人們經常受到野獸的攻擊。所以人們組織起來打野獸。誰知道有一天天上的神獸走錯了地方,居然迷路啦?是不是我們說的小鹿亂撞?
剛好被人們發現,誤傷打死了神獸。
這件事情被玉帝知道了,大發雷霆,美女!神仙在這個月15號,放火焚燒人間。但是玉帝的女兒很善良。知道了這個慘痛的訊息,偷偷地駕著祥雲來到人間,把這個訊息告訴了人們。
人們得知後非常的驚悚,後來他們想到了一個主意,就是在這期間每家每戶掛起燈籠,敲鑼打鼓,燃燒竹子發出啪啪的聲音。
玉帝在這幾天看到人間雷聲轟鳴,鑼鼓聲天,火光四射,以為人間遭到了了報復,就沒有把這件事情放到心上,使人們就逃過了一劫。
從那以後每月的正月十五就有了,放爆竹的習俗。
而我們所說的元宵節是始於2000多年前的秦朝。
正月15這一天被稱為是元宵節。
隋末唐初,出了個著名的煉丹家和醫藥家孫思邈。一日的煉丹中發現了火藥,並且製成了鞭炮。
這個時候起,中國就有了鞭炮。
元宵節爆竹的習俗一直延續至今。
當然,每逢到了元宵節。各個地方都會有各自的慶祝方式。
例如我們廣東的部分地區,有年例的習俗,一般都會在元宵節那一天舉辦。這是人們非常重視的一個節日。每當到這一天年例。家家都會出來聚在一起放鞭炮,搶彩頭,上刀山,過火海。鑼鼓喧天,燈火通明,非常的熱鬧!
以上是熱愛科技小柏的回答,希望您滿意。
祝生活愉快! -
5 # 前進69126873
先說一下年的由來,古時侯有一種兇猛的怪獸叫年,每到冬天"就頻頻出來危害人類,尤其是到了立春前後,更是昌絕無法無天,民不聊生,人們苦難無比。
後來有了火,就在年獸來危害人的時侯人們就燃起熊熊大火,來嚇跑年!在燒大火時火中的木材竹子等,發出劈哩叭拉的,伴隨著炸出的火星,在空生出來各樣的形態,年"被嚇跑了,人們圍著火準跳舞唱歌來歡慶,因是在打春前後,後來年也叫春節了!
又過了十幾天,月圓之夜,人們又在火旁考火嚇年獸時,火光中炸出的火焰竄到空中,爆出了繽紛的火花,颯時好看。因是月圓之夜,又是嚇走年後的第一次,這一天就叫元宵節了!
後來隨著火藥和紙的發明,人們又造出來各種各樣的煙花`炮竹來豐富了節日,再後來人們又踩高翹舞龍燈耍獅子,扭央歌,到了晚上則是家家戶戶掛燈籠猜燈迷放煙火,更豐富多彩了。
好一派萬家燈火,國富民強。
-
6 # 快樂科技達人
從什麼時候開始,這也許沒有真正正確的答案。時間太久了,即使知道也是個大概的。我只知道元宵節雖然有一部分人過得很隆重,但是大部分人都在工作中。
1.上班族,這一天不是法定節日,所以工人們都是在上班,遇到不忙時候,最多晚上不加班。對於他們來說,也就是個普通的日子。
2.農民工,這個時候正是他們開始下地幹活的日子,對於他們來說也是個平常的日子。
-
7 # 昊哥說事
今天看到這個話題,看了一下有些答友的答題各說紛紜,其中最多的還是說唐代的居多,我今天就和大家共同分析一下元宵節煙火的具體朝代。
要想具體瞭解其實也不難,首先我們來分為兩部分看。先要了解元宵節的來歷,說起元宵節大家並不陌生,元宵節最早應該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漢朝了。每年的正月為元月,古人又把夜稱為宵,正月十五又是每年月圓的第一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之夜,人們為了慶賀春的延續在漢文帝時期就把每年的這一天定為元宵節了。東漢明帝帝時期,由於佛教的盛行,僧侶們每年要在正月十五這一天夜裡要點燈敬佛觀佛舍利。於是下令,在宮裡和民間都要掛燈以示敬佛,後來慢慢的演變成為重大節日。隨著歷史的不斷演變,人們對元宵節的內容又增加了更多的的內容,延續至今便有了鬧花燈,猜字謎,耍社火,舞龍舞獅,吃湯圓,賞月觀煙火等一些慶賀的節目。
說完元宵我們再說下煙花,最早的雛形應該是,用竹子放入火中燃燒,竹爆裂產生爆響之聲來用於驅邪避災的一種儀式,後來到了唐朝火藥的發明也給這種儀式有了質的改變,人們不在是將竹子直接放到火力燃燒了,而是將火藥放到竹子裡,裝上引線燃放。後來大量的紙張被人們利用,由於它造價低廉便於製作,人們便逐漸棄竹筒改為紙筒填上火藥產生響聲,在用麻繩將它們編在一起在當時也叫鞭爆,當時的發明者就是現在的瀏陽煙火的鼻祖劉畋。
其實真正在元宵節放煙花的應該是清朝雍正登基時,為改元正朔,要在元年元宵燃放響炮和煙花,便傳旨鞭爆行業要創新上京,瀏陽使厲誠惶誠恐哪敢洩慢,到處張貼告示,招賢納士,並指令一名叫劉泰的做炮竹高手,創新煙花進京獻禮,劉泰寢食難安,一日出門看見打鐵的鐵花四射有長有短,頓生靈感作用自己的多年經驗用鐵沙按不同比例參和到火藥裡在用黑硝做動力,製作出絢麗的煙花。這才是真正元宵節煙花。
回覆列表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就有了,元宵賞燈始於東漢明帝時期,明帝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裡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以後這種佛教禮儀節日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的節日。該節經歷了由宮廷到民間,由中原到全國的發展過程。 在漢文帝時,已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馬遷建立“太初曆”時,就已將元宵節確定為重大節日。 另有一說是元宵燃燈的習俗起源於道教的“三元說”;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 元宵節的節期與節俗活動,是隨歷史的發展而延長、擴充套件的。就節期長短而言,漢代才一天,到唐代已為三天,宋代則長達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點燈,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裡才落燈,整整十天。與春節相接,白晝為市,熱鬧非凡,夜間燃燈,蔚為壯觀。特別是那精巧、多彩的燈火,更使其成為春節期間娛樂活動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百戲”內容,只是節期縮短為四到五天。 關於元宵節的來歷,民間還有幾種有趣的傳說: 關於燈的傳說 傳說在很久以前,兇禽猛獸很多,四處傷害人和牲畜,人們就組織起來去打它們, 有一隻神鳥困為迷路而降落人間,卻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獵人給射死了。天帝知道後十分震怒,立即傳旨,下令讓天兵於正月十五日到人間放火,把人間的人畜財產通通燒死。 天帝的女兒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無辜受難,就冒著生命的危險,偷偷駕著祥雲來到人間,把這個訊息告訴了人們。眾人聽說了這個訊息,有如頭上響了一個焦雷。嚇得不知如何是好,過了好久,才有個老人家想出個法子,他說:「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這三天,每戶人家都在家裡張燈結綵、點響爆竹、 燃放煙火。這樣一來,天帝就會以為人們都被燒死了」。 大家聽了都點頭稱 是,便分頭準備去了。到了正月十五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發覺人間一片紅光,響聲震天,連續三個夜晚都是如此,以為是大火燃燒的火焰,以中大快。人們就這樣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財產。為了紀念這次成功,從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戶戶都懸掛燈籠,放煙火來紀念這個日子。 漢文帝時為紀念“平呂”而設 另一個傳說是元宵節是漢文帝時為紀念“平呂”而設。漢高祖劉邦死後,呂后之子劉盈登基為漢惠帝。惠帝生性懦弱,優柔寡斷,大權漸漸落再呂后手中.漢惠帝病死後呂后獨攬朝政把劉氏天下變成了呂氏天下,朝中老臣,劉氏宗室深感憤慨,但都懼怕呂后殘暴而敢怒不敢言. 呂后病死後,諸呂惶惶不安害怕遭到傷害和排擠。於是,在上將軍呂祿家中秘密集合,共謀作亂之事,以便徹底奪取劉氏江山。 此事傳至劉氏宗室齊王劉囊耳中,劉囊為保劉氏江山,決定起兵討伐諸呂隨後與開國老臣周勃,陳平取得聯絡,設計解除了呂祿,“諸呂之亂”終於被徹底平定. 平亂之後,眾臣擁立劉邦的第二個兒子劉恆登基,稱漢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來之不易,便把平息“諸呂之亂”的正月十五,定為與民同樂日,京城裡家家張燈結綵,以示慶祝。從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個普天同慶的民間節日——“鬧元宵”。 東方朔與元宵姑娘 這一則傳說與吃元宵的習俗有關:相傳漢武帝有個寵臣名叫東方朔,他善良又風趣。有一天冬天,下了幾天大雪 ,東方朔就到御花園去給武帝折梅花。剛進園門,就發現有個宮女淚流滿面準備投井。東方朔慌忙上前搭救,並問明她要自殺的原因。原來,這個宮女名叫元宵,家裡還有雙親及一個妹妹。自從她進宮以後,就再也無緣和家人見面。每年到了臘盡春來的時節,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覺得不能在雙親跟前盡孝,不如一死了之。東方朔聽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證,一定設法讓她和家人團聚。 一天,東方朔出宮在長安街上擺了一個占卜攤。不少人都爭著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個人所佔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籤語。一時之間,長安裡起了很大恐慌。人們紛紛求問解災的辦法。東方朔就說:“正月十三日傍晚,火神君會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訪,她就是奉旨燒長安的使者,我把抄錄的偈語給你們,可讓當今天子想想辦法。”說完,便扔下一張紅帖,揚長而去。老百姓拿起紅帖,趕緊送 到皇宮去稟報皇上。 漢武帝接過來一看,只見上面寫著:“長安在劫,火焚帝闕,十五天火,焰紅宵夜”,他心中大驚,連忙請來了足智多謀的東方朔。東方朔假意的想了一想,就說:“聽說火神君最愛吃湯圓,宮中的元宵不是經常給你做湯圓嗎?十五晚上可讓元宵做好湯圓。萬歲焚香上供,傳令京都家家都做湯圓,一齊敬奉火神君。再傳諭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掛燈,滿城點鞭炮、放煙火,好像滿城大火,這樣就可以瞞過玉帝了。 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進城觀燈,雜在人群中消災解難”。武帝聽後,十分高興,就傳旨照東方朔的辦法去做。 到了正月十五日長安城裡張燈結綵,遊人熙來攘往,熱鬧非常。宮女元宵的父母也帶著妹妹進城觀燈。當他們看到寫有“元宵”字樣的大宮燈時,驚喜的高喊:“元宵!元宵!”, 元宵聽到喊聲,終於和家裡的親人團聚了。 如此熱鬧了一夜,長安城果然平安無事。漢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後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湯圓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樣全城掛燈放煙火。因為元宵做的湯圓最好,人們就把湯圓叫元宵,這天叫做元宵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