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飄雪1515970
-
2 # 露天大舞臺
①這與但丁的生平與時代息息相關。但丁生活的時代,正是歐洲封建的生產關係開始解體,資本主義生產關係已經萌芽的時期。尤其是他所居住和生活的佛羅倫薩城,由於交通便利,加上多次十字軍東征。新的生產關係出現的比較早,與陳舊的生產關係和觀念的鬥爭較為激烈。這使他的創作體現了新舊思想的雜糅,深刻反映了時代的社會政治經濟與文化的巨大變動。
②生活在神學思想籠罩的義大利,神學觀念根深蒂固,但丁的思想也帶有中世紀的神學的色彩,《神曲》自然也就帶有很多神學的觀念。它採用了神學的神話題材,採用中世紀神學的寫作手法,採取幻夢旅行故事的形式,運用了象徵的手法,把人物的特徵完整無疑地表露了出來。
因此,恩格斯評價但丁是“封建的中世紀的終結和現代資本主義紀元的開端,他是中世紀的最後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
陳三立
中國最後一位傳統詩人
陳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嚴,號散原,江西義寧(今修水)人,近代同光體詩派重要代表人物。
陳三立出身名門世家,為晚清維新派名臣陳寶箴長子,國學大師、歷史學家陳寅恪、著名畫家陳衡恪之父。與譚延闓、譚嗣同並稱“湖湘三公子”;與譚嗣同、徐仁鑄、陶菊存並稱“維新四公子”,有“中國最後一位傳統詩人”之譽。他於1892年壬午鄉試中舉,歷任吏部行走、主事。1898年戊戌政變後,與父親陳寶箴一起被革職。
陳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詩》及其《續集》《別集》,死後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1937年發生“盧溝橋事變”後北平、天津相繼淪陷,日軍欲招致陳三立,陳三立為表明立場絕食五日,不幸憂憤而死,享年8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