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122002828550

    在一項新研究中發現了兩種基因,可能有助於羅非魚飼養者選擇性繁殖在高密度條件下表現更好的羅非魚。


    目前,作為世界上養殖範圍最廣的魚類之一,這種魚的產量正日益增加,市場競爭激化。


    斯旺西大學可持續水產研究中心(CSAR)的研究人員已鑑定出尼羅羅非魚的2種基因,有助於改善羅非魚養殖現況。這項完整的研究發表在最新一期的《進化應用》(Evolutionary Applications)雜誌上,題為《尼羅羅非魚對水產養殖強化的轉錄組反應》(Transcriptomic response to fication in Nile tilapia)


    研究人員指出,水產養殖一直致力於集約化——“用更少的空間、更少的水和更少的飼料生產更多的魚”。


    這需要選擇出在擁擠環境中表現良好的物種和個體。魚類馴化改變了社會行為,攻擊性是魚類在擁擠空間中的關鍵行為之一。


    就尼羅羅非魚而言,高放養密度導致了從對抗(攻擊性)行為向淺灘行為的轉變。


    研究人員的假設是,飼養密度會影響攻擊性的頻率——具有不同攻擊性水平和壓力應對方式的個體在參與壓力反應的關鍵基因的表達上存在差異。


    在這個過程中,他們發現了兩個基因——SSTL基因和FOSAB基因——它們與擁擠環境中壓力的表達有關。


    他們的研究表明,擁擠會抑制尼羅羅非魚的攻擊性行為,並導致壓力相關基因的表達發生變化,這些基因的表達伴隨著從低密度的競爭互動維持的社會等級結構向高密度的淺灘生活的轉變。


    這表明,水產養殖可以顯著改變尼羅羅非魚的攻擊水平和應激反應。


    攻擊性的喪失和對壓力的承受能力是動物馴化的兩個主要特徵。


    而這2個特徵與尼羅羅非魚的基因表達差異有關,在水產養殖集約化的擁擠條件下,我們也許可以藉此馴化出養殖表現良好的魚類。

  • 2 # 小喻兒0622

    最新研究顯示,羅非魚能夠快速適應像水產養殖池塘或小型淡水水庫這類高壓力環境。不過,這類環境會加速羅非魚的新陳代謝,使它們需要消耗更多氧氣來維持身體機能,從而限制了生長並降低繁殖能力。

    隨著羅非魚的生長,它們對氧氣的需求也不斷增加,而高壓環境進一步加大了魚體對鰓供氧的需求。但魚鰓無法隨魚體等比例長大,隨著羅非魚的體積增長,其鰓在單位體重中所能提供的氧氣便相應減少。羅非魚為了能在氧氣需求更高的高壓力條件下生存下來,其成魚則必須保持較小的體積,保證魚鰓有足夠的供氧能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地鐵列車長工作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