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5447610534

    之前儲存了一篇關於這個問題的文章:

    生活中,你是否有過這樣的體驗,長時間看一個字,或者重複書寫同一個字,突然覺得越看越不像字,越寫越不認識。有時候,一張熟人的照片、一個熟悉的地方,看久了之後也會突然覺得陌生起來,這種現象是如何形成的呢?

    大腦疲憊阻斷聯想“這種現象在生活中很常見,不僅閱讀和書寫時會出現上述情況,人們在長時間注視鏡子裡的自己或某個熟悉的物品之後,都會產生陌生感,覺得事物不再是原先的樣子,甚至事物的意義都有所改變。”合肥市第四人民醫院心理治療師鄭誠說。

    早在1907年,美國學者就研究過這個現象,認為其原因是長時間注意一個單調的事物導致意識範圍變得狹窄。後來陸續有許多研究者提出了其他解釋,目前多數學者都認為這種感受是人類的認知出現了“飽和”的現象,包括“語義飽和”、“字形飽和”等。認知“飽和”指的是大腦長時間加工或者多次重複加工特定資訊時,會降低加工的效率,即大腦認為“這個資訊已經反覆處理過了,不再含有新的資訊,不需要加工了”,所以產生了認知層面的“適應”;而且大腦在長時間重複加工的過程中過於疲憊,從而阻斷了所有相關的聯想。此時事物的形態始終保持在視野當中,字還是那個字,人還是那個人,但其意義卻逐漸消失了,這就是“陌生感”。

    探索“語義飽和”現象

    針對“語義飽和”現象,研究者們進行了大量的實驗,分別得出了各自的結論。

    一些研究者認為,字詞的辨認涉及三個環節:字詞產生“字形”的視覺訊號,即通常所看到的這個字寫在紙上的樣子;“字形”的視覺訊號尋找並轉化為對應的“語義”;在“語義”層面上進行思維活動。在這個前提下,研究者設計了一些實驗,發現“語義飽和”現象最有可能發生在第二個環節,即,當大腦把外表形象轉化成意義的時候,“語義飽和”就發生了。也就是說,在從字的樣子到字的內涵的轉化過程中,神經訊號由於反覆高頻出現而被抑制了。

    也有研究者認為,盯著字看久覺得陌生,是因為大腦只注意了局部資訊。漢字是表意文字,有偏旁部首多部分組成。當人眼對一個字盯了一段時間後,大腦會不由自主地就僅僅注意字的某一部分,從而使這個字喪失了整體感,繼而對這個字的讀音和意義的記憶也會變得模糊。不過,這個結論並不是完全經得起推敲,關於漢字的識別過程本身就有爭議。有學者提出,漢字的識別有著“整體優先”的原則,即漢字識別是一個從整體到區域性認知的過程,但也有其他人指出,隨著對漢字熟悉度的增高,漢字認知的整體性有所增強。同時,越來越多的學者認為,識別漢字需要對其組成部分進行特徵分析。最有說服力的實驗結果是,當筆畫數增加時,識別漢字所需時間也增長。

    “舊事如新”多領域存在“上面的理論對於剛好有很分明的整體感和部分感的漢字來說似乎貼合,但語義飽和現象也同樣適用於英文。”有專家覺得,問題不在純視覺的重複,人類對於大腦的瞭解迄今也並不完全明晰,關於一個字為什麼越看越陌生的問題其實並不容易解開,等著人們更多的探索。

    鄭誠坦言,這種情況在各個國家的文字中確實都有出現,比如英語國家的人看一個單詞時間久了,也會覺得好像不認識了,甚至覺得這個單詞好像成了別的國家的語言。其實,不僅僅是視覺領域,聽覺、嗅覺等方面的刺激只要持續時間比較長,都會讓人們產生“陌生而又熟悉的感覺”,法語中將其稱為“舊事如新”感。

    腦內的神經元將長時間看過的東西預設為想象中的事物,例如將雲或者牆上的汙漬看成人臉,就是腦內的“面部”神經元產生了反應,不自覺地將其認成了人臉。長時間看一個漢字,漢字神經元就會產生疲勞,出現認知“飽和”,便會影響感官機能,這時熟悉的字,人也會對其形態產生懷疑而覺得不像甚至變得不認識了,這就是“完形崩潰”。

    神經系統有一個固有特點:如果短時間發生多次重複的刺激,就會引起神經活動的抑制。形象點說,神經活動也是會“疲倦”的。聽覺、嗅覺等都會產生類似的神經疲倦現象,神經疲倦有時也能導致感官抑制。比如,香水聞著聞著就聞不到了,噪音聽著聽著就被和諧了。

    不過,如果這種現象超出了正常範圍,也會成為一種病,比如,突然覺得身邊熟悉的親人越來越不像認識的人。一些研究認為,精神分裂症患者會把親人識別為“冒名頂替”者等現象,很可能就和這種“飽和”現象有相同的生理學原因,或者說,這些症狀是一種長期的、病態化的“飽和”。

    巧妙破解緩解焦慮

    認知“飽和”是否只會給人們帶來困擾?該如何破解呢?鄭誠解釋說,這種現象並非有百害而無一利,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它還會弱化生活中的小煩惱。

    單調的重複是認知“飽和”產生的重要原因。生活中,當人們長時間、持續受到相同的噪音打擾時,初時會煩惱、焦躁不已,但過一會兒大腦神經產生疲憊便會慢慢適應,不特別注意的話就彷彿噪音不存在了一樣。對於那些本不該過分活躍的活動,都可以利用這個原理得到抑制。中有學者發現,語義飽和在演講焦慮上具有抑制作用。對於飽受口吃折磨的人來說,不斷地重複一些單詞,使大腦神經疲倦,也可以弱化由此而產生的焦慮狀態。

    而為了避免語義“飽和”給工作和學習上帶來困擾,鄭誠建議,儘量不要長時間盯著某句話、某些文字看,可以轉轉脖子,動動手指,暫時換換環境,不去看它,過段時間再回來看,就會發現順眼多了。

    (轉自搜狐合肥晚報2018-9-27

    作者:朱世玲 李皖婷 洪欣)

  • 2 # 照亮心扉的那縷Sunny

    可能是這樣,你長時間處於做同一件事情的狀態下,這種狀態持續時間太長,導致你的思維一直停留在這件上,當一個你認識的人出現你面前,你的大腦還來不及切換,導致如同短暫失憶一般,對原本熟悉的人實在想不起來的那種感覺。所以我們要做到勞逸結合,不要太勞累,長時間工作。

  • 3 # 使用者1332035887242

    突然不認識的人怎麼 回事我個人覺得這個問題應該這樣的去回答你們不知道我的回答是否 滿意如果突然不認識的人可能這個人他的頭也許被摔到了他失去了記憶所以他就可能不認識了你你要慢慢的去告訴他現在我有很多事都記不起來了,請原諒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求助,為什麼要給柴犬做絕育,公柴犬需要絕育嗎,需要嗎,用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