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技高一籌1

    一、明政府的政府機構腐敗,各項財政、軍事等政策不能執行或失靈

    二、沒有出現元末時期的英雄。雖然歷史是人民創造的,但是沒有領袖、英雄的帶領,群眾的力量就不能形成合力,雖然南明地盤開始時不小,卻越來越小,就是缺乏領袖人物。元末開始是軍閥混戰,但是朱元章缺脫穎而出。

    三、滿清雖然人少,但是戰鬥力強,有強有力的領導核心。

    四、李自成等農民軍在初期有些戰鬥力,但是卻缺乏政治抱負

  • 2 # 訏謨定命1

    割據哪那麼容易。要麼本來各地就有軍閥,要麼是兩個民族得對立。漢族抵抗住了胡人入侵,就有了南朝、南宋。皇帝死了原來軍閥難以一通,就有了五代。歷史又是偶然的,沒有宋高宗,也就沒有南宋了。明末,從皇帝這角度來說,崇禎的弟弟兒子都沒南下,所以明朝難以在南方建立人人信奉的皇帝。金入侵宋時,宋時全勝時期,軍隊南下保衛了宋高宗。明末經過幾十年和流寇與滿人的尋找,正規軍大部分拼光了。

  • 3 # 傅斯鴻

    誰說明末沒有形成割據局面?1644年,在中國大地上一共有四個政權同時誕生,李自成的大順、朱由崧的南明、張獻忠的大西和愛新覺羅的大清。只不過是因為清兵南下之後,那幾個政權存在的時間相對較短罷了。

    當然,想要形成五代十國的那種割據局面是不太可能的。首先,五代十國的割據是由唐朝的各個藩鎮自然形成的,這些割據國家的皇帝,此前都是唐朝的節度使,在自己的地方經營多年,兵權、錢糧、人事全由這些節度使掌握。因此,他們形成的割據政權根基牢固且此前的防禦體系也構建得十分完備,各種條件不僅有利於割據甚至還有利於繼續擴張。

    明朝末年的局面與元朝末年也是沒法比的。元朝末年的形勢是元朝廷對於南方的割據坐視不管,除了此前曾經派兵打過張士誠外,其餘完全就作壁上觀,以致朱元璋在收拾完了陳友諒、張士誠、方國珍、明玉珍這些人之後,有了與元朝廷對抗的實力,一舉把蒙元皇帝趕回了草原。

    明朝末年的局勢在此之前是兵力幾乎全部集中在了遼東抵禦後金,導致明朝內部兵力空虛,連李自成、張獻忠這幫農民軍都抵抗不住。結果導致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禎皇帝煤山自縊。而李自成這個缺貨,舉傾國之兵去打山海關,導致吳三桂降清,引清兵入關。大順軍一幫烏合之眾,怎麼可能是滿洲八旗勁旅的對手。於是,清朝入駐北京,自然是要向全國進軍。

    當時的清朝兵力實際不單單是自己的滿蒙八旗軍,還包括了孔友德、耿仲明、尚可喜的遼東軍和吳三桂的關寧鐵騎。而他們對手,李自成的大順軍已經被打垮,張獻忠的大西軍在四川與楊展招募的明軍在死磕,南明那邊的除了江北六鎮就只剩下鄭森的水師,可以說沒有一個清朝的對手。而且明亡之後,投降幾乎成了很多明朝遺臣保全自己身家的不二選擇,以致整個南明除了史可法在揚州的抵抗外,再沒遇到任何抵抗就進入了南京。

    此後,李自成被湖北農民殺死,張獻忠先被楊展打敗,後又死於清軍,兩大農民起義軍完全潰敗。南明弘光政權投降後,魯王逃亡臺灣,唐王此前就有前科,合法性都存在問題,只有桂王的永曆政權逃往雲貴山區,招撫大西軍中的孫可望、劉文秀、李定國等人堅持割據了十幾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人的“苦衷”你知道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