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笨鳥的垂青VLee
-
2 # LED燈特亮
來得及,如果實在沒時間,那就最多拖到幼兒園,多帶他玩,講故事,多參加家長會,班級活動等,就會越來越親密了,當然如果能越早帶越好,父母與子女間的親密感是天性,我們家就是三週半歲前奶奶帶,很黏奶奶,我們外地打工,後來來我們身邊上學了,帶的多了,自然就喜歡父母了
-
3 # 灬籹籹
晚上一定要和媽媽睡 我家寶寶出生就和我睡現在6個月 晚上只找我 我老公睡中間都不行 白天誰帶都行 只有晚上特別依賴我 半夜睡醒還會叫媽媽 當然晚上照顧寶寶會特別累
-
4 # 哎呀哎呀小紅帽
我兒子50多天,白天誰帶都可以,晚上哭起來會媽啊媽的叫,只要我。現在50多天在別人懷裡看到我時已經會要我抱了。反正多帶,才培養得
-
5 # 滿屋子找襪子
我還是比較有發言權的。我家老大出生的時候正好我孃家父母身體都不太好,我就回孃家的次數比較多,時間也比較長,老大幾乎就在姥姥家長大的,老公要上班所以見孩子的次數比較少,孩子三歲之前和她爸爸一點也不親,就是要姥姥姥爺不要爸爸,後來我意識到這樣不行,等父母身體好一些了就把孩子帶回來了,老公每天抽出半個小時時間陪孩子玩,而且晚上爸爸會抱著睡覺,幾個月的時間就和她爸爸親熱起來了,起碼現在在孩子心裡姥姥姥爺和爸爸是一樣親的。不要指望孩子大了就和父母親了,我就是個例子,我小的時候父母工作忙從出生我就在姥姥家,上學了因為姥姥家和我家是鄰居,所以我也等於沒離開過姥姥家生活,姥爺去世後姥姥搬來我家住了,我父母又調到外地工作了,等於我和姥姥生活在我家,直到我十八歲上大學後才和姥姥分開。我現在33歲了,和我父母都不親,不是不孝順,我很感激他們的養育之恩。會領他們出去旅遊,給他們買吃穿用的很多東西,但就是不會拉著媽媽的手逛街,不會和他們說心裡話!就是客客氣氣的感覺!總感覺缺點溫情。姥姥去世之後,我就感覺我沒有能回去的家了!是心裡的家。
大概三個月大就開始認人啦. 小孩半夜要喝奶,或大便,或不舒服,或莫名被嚇醒的時候會哭著找大人. 時常在這些時候出現在孩子身邊哄他的大人,小孩會認得這個人的聲音,聲調和身上的味道. 久而久之,就習慣這個大人陪在身邊了. 這就叫親子關係.
雖然小孩子長大,開始學話,會叫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也會了解這些長輩們都很愛他. 但在他最小時候培養出來的那種說不出來的安全感,那份親情是很難取代的.
既然那份親情難取代,而且奶奶的付出也大,建議你們夫妻多抽出時間陪伴家裡老小. 既能和小孩培養感情,也能從奶奶那裡知道孩子的喜好(和不喜好). 你們和爺爺奶奶的親子互動也能給小孩做個榜樣,將來孩子孝不孝順你們是從這些點點滴滴慢慢學的. 祝福你們一家大小合樂榮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