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PHInick

    研究生的培養方式,不能一概而論。畢竟學校也有好有壞。但是,我覺得,要從本質上解決這個問題,還是就業。單位要求本科學歷不就完了?就會少很多高分低能的人去鑽空子。

    現在,研究生已經成為很多人逃避工作的一個手段而已。但是,越來越多的用人單位都把本科學歷當做考核指標了。這也是多年來用人單位以身試法的結果吧。逼近是吃了虧,不然也不會整出個本科學歷背景考察了。

  • 2 # 樂淘爸爸

    我不贊成“寬出”的模式。

    研究生培養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其複雜性來源於四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學術本身。做科學研究的難點在於要創新,即使研究生每門課程都考100分,沒有新想法,也不能算是好學生,因為考察的原則已經發生了重大改變。第二個方面來源於學生的性格。每一個學生的性格都不一樣,這為學生培養帶來很大的空間。因材施教絕非一句空話。第三個方面來源於學生和導師之間的溝通。兩個好人放在一起未必有好的結果。很多情況下,學生和老師鬧僵,並不是誰是誰非的問題,而是性格之間的矛盾。最後的一個方面來自於社會大環境。很多學生無法靜下心來做研究,是因為外界干擾很大,這些干擾來自家庭、男女朋友、社會價值取向、工作壓力等等。

    面對這些複雜性,導師對研究生的培養絕對佔有主導因素。沒有導師,自學成才的科學家,現如今非常少。沒有導師帶進門,就想有所建樹,大部分情況不容樂觀。

    我經常和自己的研究生說:“你們後面的幸福,有一半在我的手裡。作為導師,壓力很大。”這句話絕非言過其實。

    培養研究生要非常細膩,既要敢於放手讓他們去做,也要時刻點撥,防止思路出大的差錯。

    生活上,大家可以很隨和,亦師亦友。但是在學術培養上,絕對不容許鬆懈與馬虎。三年時間不短,作為導師,有較為充足的時間指導學生勇闖科研領域,導師當然要付出很多。

    所以,所謂嚴格教育學生,其實也包含著導師的心血。學生與導師合力,才能不浪費學生的三年才智。

    所謂的寬出,其實是一種藉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2和54的公因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