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518唯我獨尊
-
2 # 使用者8952449319509
1、取代割據荊、益的劉表、劉璋,建立起可靠的根據地,與曹操、孫權三分天下;
2、在奪取荊州和益州的同時,利用帝室之胄的聲望,招攬人才,內修政理,逐步增強政治、經濟和軍事實力。在外交上妥善處理好與西南地區少數民族的關係,並與孫權建立抗擊曹操的聯盟;
3、待天下有變,再分兵兩路,命一上將率領荊州之軍攻擊宛城、洛陽,劉備親自率領益州的軍隊攻打秦川。
小說《三國演義》為塑造人物性格,將劉備描寫成極仁愛的君主,不願為爭天下而背叛別人,甚至有歇後語說:“劉備的天下——哭來的”。但實際上,劉備眼淚的背後隱藏的是不可告人的秘密。
第一次哭泣是在桃園結義之時,由此他得了兩員願意替其出生入死的兄弟。
第二次哭泣是在張飛失徐州之時,其道出了“兄弟是手足,妻子如衣服”的感慨。
第三次哭泣是在關雲長斬顏良文丑袁紹欲遷怒於其,此為保住小命也。以後還有就是在漢中,奪人城池。
第四次,趙雲長坂坡單騎救主,七進七出,劉備連摔阿斗帶哭,收心趙雲。
第五次,白帝城託孤,收心孔明,使孔明衷心於阿斗。
從劉備的虛偽和眼淚可以看出,人總在生活中尋找自己生存的條件並且生活下來,為了生存,人們沾上一些虛偽和眼淚也是必然的。因為人在生活中是最容易變質的,金錢、肉慾、權欲等,任何一點都可以使人虛偽、張狂、浮躁。但是像劉備這樣虛偽和以淚洗面的人,勝過女人百倍,千古難尋
-
3 # 搬磚頭的螞蟻
為劉備定下了隆中對,就是聯吳抗魏之計,做出了三分天下的戰略構想。
諸葛亮提出據荊益後進軍中原,而不是佔據益州和雍涼,這樣既可以滿足東吳的心願,進而更好的維護吳蜀聯合,又減少了防線上的壓力,只需要面對曹魏一方面的壓力(四川盆地相對荊州易守難攻,又不需要同時面對吳魏兩國的壓力,加上蜀道之難,即便東吳偷襲也可以及時反應過來),等到曹操死後進軍關中進而圖取中原。
按照《隆中對》的猜想,如果一切順利,諸葛亮還真的是有可能輔佐劉備,成功的一統天下,興復漢室。只不過尷尬的是,最終《隆中對》也只是個猜想,由於現實的種種原因,只能化為泡影,令人唏噓。
回覆列表
答:是諸葛亮隆中對。
隆中對中諸葛亮的具體戰略方針是先取荊州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勢,繼而圖取中原。
諸葛亮的管理思想,首先體現在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的“隆中對”戰略構思上。他在登上政治舞臺之初,就以隆中對的方式為劉備描述出一個戰略遠景。
這一古文名篇,許多人能夠倒背如流。在中國古代的戰略思想中,隆中對具有典範價值。
諸葛亮為劉備描繪的戰略使命,是順著劉備“欲信大義於天下”的興復漢室旗號,寄託重建統一王朝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