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
古代密州
春秋時,北齊南魯。公元前665年,魯莊公二十九年,魯國設諸邑,是諸城建城之始。齊國在戰國時完全佔有諸城後,修建了齊長城,防禦魯國入侵略。而諸城,就是齊長城的重要組織部分。
因為諸城面積較大,2183平方公里,到了西漢時,諸城地界設立好幾個縣,其中之一就是舊址在現在諸城市區的東武縣。知道西漢末年著名的赤眉軍吧,起義首領樊崇,就是諸城人。
到了南北朝時,諸城級別變成了地級,北魏在諸城設立了高密郡,隸屬於青州(省級)。這時還沒有出現諸城這個地名,直到隋文帝精簡地方行政區劃,把東武縣改名為諸城縣。同時,諸城還是地級密州的治所。
宋神宗熙寧八年,公元1075年,蘇軾出任密州知州。蘇軾本人雄豪,即使是當“文知州”,也不忘武事。北宋當時內憂外患嚴重,北有契丹,西有西夏,南有交趾,成天折騰。蘇軾希望能透過強身習武,將來有機會報效國家。
有一次,蘇軾酒酣,帶著一隊人馬,風馳電掣出了諸城城區,來到郊外射獵。但見紅旗招展,人山人海,蘇軾箭無虛發。蘇軾靈感迸發,藉著酒意,寫下了這首橫絕千古的《密州出獵》。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當時蘇軾只有38歲,卻自稱老夫,反而讓人覺得率真可愛。詞寫到最後,這已是蘇軾向皇帝的請願書了,願意被“發配”到西陲,與西夏軍決一死戰。
這首詞實在是太有名了。在蘇軾之前,北宋的豪放詞還沒有規模,最多也就是范仲淹的那首《漁家傲》。直到這首《江城子密州出獵》的出現,可以說拉開了轟轟烈烈的宋朝豪放詞的大幕。
古代黃州
隋大業三年(公元607年),又將兩州改為兩郡,黃州改為永安郡,治所移駐黃岡(今新洲屬地),轄黃岡、黃陂、木蘭、麻城4縣;蘄州改為蘄春郡,治所駐蘄春,轄蘄春、羅田、浠水、蘄水、黃梅5縣。本區域仍為兩郡並治。
唐朝武德三年(公元620年)永安郡改為黃州,且置總管府。武德八年(公元625年),撤銷南晉州、亭州、南司州,屬地分屬黃州、蘄州。
宋朝仍為黃州、蘄州共治,先屬淮南路。
元代改兩州為兩路,各設總管府,兩路並治。至元二十三年(公元1286年)撤銷宣慰司,黃州、蘄州直屬湖廣行省。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均改屬淮西道,第二年又改屬河南江北行省。黃州路轄黃岡、黃陂、麻城3縣,蘄州路轄蘄春、羅田、蘄水、廣濟、黃梅5縣。
明朝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改黃州路、蘄州路為黃州府、蘄州府,兩府並治,同屬湖廣行省,並在黃州修築城池。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降蘄州府為州,撤銷蘄春縣,政歸蘄州直理,蘄州仍轄其他各縣,與黃州府同屬湖廣佈政司,不久改屬河南。
不是
古代密州
春秋時,北齊南魯。公元前665年,魯莊公二十九年,魯國設諸邑,是諸城建城之始。齊國在戰國時完全佔有諸城後,修建了齊長城,防禦魯國入侵略。而諸城,就是齊長城的重要組織部分。
因為諸城面積較大,2183平方公里,到了西漢時,諸城地界設立好幾個縣,其中之一就是舊址在現在諸城市區的東武縣。知道西漢末年著名的赤眉軍吧,起義首領樊崇,就是諸城人。
到了南北朝時,諸城級別變成了地級,北魏在諸城設立了高密郡,隸屬於青州(省級)。這時還沒有出現諸城這個地名,直到隋文帝精簡地方行政區劃,把東武縣改名為諸城縣。同時,諸城還是地級密州的治所。
宋神宗熙寧八年,公元1075年,蘇軾出任密州知州。蘇軾本人雄豪,即使是當“文知州”,也不忘武事。北宋當時內憂外患嚴重,北有契丹,西有西夏,南有交趾,成天折騰。蘇軾希望能透過強身習武,將來有機會報效國家。
有一次,蘇軾酒酣,帶著一隊人馬,風馳電掣出了諸城城區,來到郊外射獵。但見紅旗招展,人山人海,蘇軾箭無虛發。蘇軾靈感迸發,藉著酒意,寫下了這首橫絕千古的《密州出獵》。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當時蘇軾只有38歲,卻自稱老夫,反而讓人覺得率真可愛。詞寫到最後,這已是蘇軾向皇帝的請願書了,願意被“發配”到西陲,與西夏軍決一死戰。
這首詞實在是太有名了。在蘇軾之前,北宋的豪放詞還沒有規模,最多也就是范仲淹的那首《漁家傲》。直到這首《江城子密州出獵》的出現,可以說拉開了轟轟烈烈的宋朝豪放詞的大幕。
古代黃州
隋大業三年(公元607年),又將兩州改為兩郡,黃州改為永安郡,治所移駐黃岡(今新洲屬地),轄黃岡、黃陂、木蘭、麻城4縣;蘄州改為蘄春郡,治所駐蘄春,轄蘄春、羅田、浠水、蘄水、黃梅5縣。本區域仍為兩郡並治。
唐朝武德三年(公元620年)永安郡改為黃州,且置總管府。武德八年(公元625年),撤銷南晉州、亭州、南司州,屬地分屬黃州、蘄州。
宋朝仍為黃州、蘄州共治,先屬淮南路。
元代改兩州為兩路,各設總管府,兩路並治。至元二十三年(公元1286年)撤銷宣慰司,黃州、蘄州直屬湖廣行省。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均改屬淮西道,第二年又改屬河南江北行省。黃州路轄黃岡、黃陂、麻城3縣,蘄州路轄蘄春、羅田、蘄水、廣濟、黃梅5縣。
明朝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改黃州路、蘄州路為黃州府、蘄州府,兩府並治,同屬湖廣行省,並在黃州修築城池。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降蘄州府為州,撤銷蘄春縣,政歸蘄州直理,蘄州仍轄其他各縣,與黃州府同屬湖廣佈政司,不久改屬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