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黑土地紅土地
-
2 # 愛拉小提琴的羊角吉敏
別說秦始皇墓了。 就是一個兵馬俑挖出來時是有色彩的,很鮮豔 ,只兩個小時色彩全部脫落。 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樣子 。所以,現在兵馬俑沒全挖出來,大部分還在土裡埋著。挖出來了, 你的好奇心滿足了,可是挖出來的東西讓你毀了。
別說秦始皇墓了。 就是一個兵馬俑挖出來時是有色彩的,很鮮豔 ,只兩個小時色彩全部脫落。 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樣子 。所以,現在兵馬俑沒全挖出來,大部分還在土裡埋著。挖出來了, 你的好奇心滿足了,可是挖出來的東西讓你毀了。
一直以來,人們往往重視兵馬俑身上的歷史價值、美學價值等,卻忽略了兵馬俑製作的工藝價值。然而,一個叫雷德侯的西方學者,卻看到了這一點,在他的著作《萬物:中國藝術中的模件化和規模化生產》中,詳細介紹了兵馬俑和中國其他工藝品的生產過程中的模件化、規模化。
讓人意外的是,在雷德侯看來,以兵馬俑為代表的中國藝術中的模件化和規模化生產,助推了近代歐洲的崛起。
2200多年前,中國先民是如何製作兵馬俑的?現代專家分析之後發現,簡單的說,兵馬俑的製作有這三個重點。
第一,兵馬俑一共有七個部分組成,即足踏板、雙足、外衣下的雙腿、軀幹、雙臂、雙手和頭部,而兵馬俑數量眾多,部分零件是相通的,所以這就涉及到了“模件化”生產。其實,在兵馬俑坑裡發現的秦朝弩弓上,也都是標準化零件,都證明了秦朝有了的專業化分工。
第二,兵馬俑的製造團隊高達千餘人,這在古代社會難以想象,近現代工業革命之後,才出現數千人的大型工廠。所以說,兵馬俑帶來的是“規模化”生產,由此還帶來了一個工藝革命,就是樸素的“流水線”生產概念。
第三,組裝好兵馬俑之後,還要涉及到細節和肖像處理,這就把工業化和藝術化結合了起來。兵馬俑不僅是“一人一面,千人千面”,而且讓每一個兵馬俑都顯得個性十足,給人感覺十分鮮活,就猶如一個活人站在你的面前。
於是,一支形態各異的兵馬俑大軍就此形成,被埋葬在秦始皇陵的內城和外城之間,時刻守衛著秦始皇的安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