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英波0703
-
2 # 使用者2850963844635
根據歷史記錄:應該叫曹魏,蜀漢,東吳
三國是曹魏、蜀漢、東吳。220年,漢朝丞相曹丕迫使漢獻帝禪讓皇位,定都洛陽,國號“魏”,史稱曹魏,標誌著漢朝時代的正式結束。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定都成都,史稱蜀漢。229年孫權稱帝,定都建鄴,國號“吳”,史稱東吳。
280年,晉滅東吳,三國一統,歸於晉
從一些三國題材的影視劇,小說,遊戲等作品看到,一般人都是把三國時期的三國分別叫做蜀國、魏國、吳國。其實這種叫法是錯誤的。歷史上,三國真正的稱呼並不是這樣的。
公元220年,曹丕逼漢獻帝劉協禪讓帝位給自己,新朝立國號為“魏”,200年的東漢王朝正式滅亡,如果漢獻帝不是被迫禪讓,如果這時天下沒有了競爭者,那曹丕建立的“魏”就是一個新的朝代“魏朝”,然而,天下並沒有統一,劉備、孫權不服,所以,魏只能是割據的政權,不是一個朝代,因此魏國的叫法是正確的。
見曹丕稱帝了,劉備也馬上於221年在川蜀稱帝,劉備為什麼這麼急於稱帝?理由很簡單,因為劉備是漢室宗親,大漢皇叔,一直以光復漢室為己任,現在漢獻帝的位置被曹丕篡奪了,國號改了,如果此時劉備不稱帝,就等於承認了曹丕的合法性,也等於承認漢室完了。大漢不可一日無君,為了光復大漢,劉備必須稱帝,因此劉備的國號還是“漢”,而不是蜀,劉備並沒有創立新朝,他只是延續漢朝正統,所以稱呼劉備建立的政權為蜀國是錯誤的。
229年,孫權也終於忍不住稱帝了,國號“吳”,孫權與曹丕一樣,也是建立了一個新的國號,但是合法性還沒有曹丕高,因為曹丕畢竟還裝模作樣的表演了一下讓漢朝皇帝禪讓的把戲。而孫權則是直接從漢臣篡位當皇帝。因此孫權的東吳稱吳國也是對的。
透過上述對比,大家應該清楚了,三國真正正確的叫法是漢、魏、吳三國,而並非蜀、魏、吳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