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497009676661

    沒圖沒照?不知"那"字? 或是你問,就是"那"字? 那 nà nā nè nèi nuó 部首 阝 筆畫數 6 筆畫名稱 橫折鉤、橫、橫、撇、橫折折折鉤/橫撇彎鉤、豎 筆順 意思: nà ◎ 指較遠的時間、地方或事物,與“這”相對:~裡。~個。~樣。~些。~時。~麼。 nǎ ◎ 同“哪” nèi ◎ 義同(一),“那”和“一”連讀的合音,但指數量時不限於一:~個。~五年。 nā ◎ 姓。 nuó ◎移動。後作“挪”, ◎又如:那用(挪用);那空(因挪用而虧空);那蹤(移動步子)

  • 2 # 自然的線條

    以今人的理解是通假字,那麼以古人的理解就未必通假字了,凋字的寫法在唐之前,很多人是寫成右邊三撇的,所以不要用今人眼光去衡量不同時代的文字特色。

    很多時候,古人寫字遠沒那麼嚴謹,只要做到筆法和結構好就可以。

    比如唐寅的落花詩冊裡的“鴛鴦”,他寫成沒有鳥字底的,這種情況有可能他是想著接下來寫什麼有關係,而忘記寫鳥字底,也有可能是當時社會上約定俗成,對部首進行增減但是讀音又沒有變化,而對作品整體又更加協調的緣故。

    還有一種就是做到形似,增減筆畫不影響這個字的辨識率也是可以的。比如古代有些人把“勤”字左下邊寫成三橫,有些寫成兩橫,但是都不影響這個字的辨識率,依然可以使用。

  • 3 # 壓低棒球帽

    私以為有一種可能是文字自身的演變原因,當時沒有現在我們認識跌這個字。漢字演變歷史比較長,從甲骨文、金文、銘文、小篆、隸書、行書、楷書,從象形文字慢慢蛻變到現在的符號化,以前的字就是那個字,意義也和現在不一樣。

  • 4 # 熊貓綰綰

    首先糾正一點,通假字有的人可能認為是錯別字。非也非也,凡是上課認真聽課的同學都會對老師提過的通假字的起因和含義有所記憶。

    那麼我來重新大致的闡述一下,通假字是古代人寫文章時用字手法或者說現象。

    比如一個古人做文章時想“標新立異”又或者忘記了那個字,所以用一個聲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來代替本字。

    古人認為語言憑藉聲音而存在,強調既有此音,即表此義,聞者聽音則知義。

    還有因為古代文字整理不夠完善。用彫代替凋案例很多,比如宋代詩人裘萬頃有首詩中的一句:“歲寒萬木雕,松柏始傑然.”也是用雕代替凋。

    個人見解,如有偏失,還請見諒。

  • 5 # 瞭然翁523

    讀古書的障礙主要在詞彙。要排除這方面的障礙,就要攻克文字關。漢字歷史悠久,在它的歷史發展中,有本義,有引申義,有通假義。表示通假義的字就是通假字。有許多通假字沿用至今,久假不歸,甚至喧賓奪主。在讀古書時往往障礙重重,甚至荊棘叢生。

    要讀懂古書,必須瞭解通假字,才不致望文生訓,才能依靠上下文正確理解古書的意義。查字典、詞典,可以解決古書中的一些難題。但是,在辭書的義項中選中一個對得上號的確切意義,也並非易事,有些通假義也不一定在字典,辭典中標明。

    一九八八年由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通假字手冊》(周盈科 編)。共收錄古漢語通假字一千六百餘例,為讀者標明瞭通假字和本字的聲韻關係,讀者因聲得義,觸類旁通,從而更能對古書理解得更深透。

  • 6 # 36度月光

    第一:錯別字,這個不多說了,名人嘛,即使是錯的也是對的;

    第二:避諱,說話寫字不能涉及君主、父母、師長的名號,否則就是大不敬,到別人家做客時,講究“進門問諱”,即問清主人家中長輩的姓名,說話時注意,如:林黛玉的母親叫賈敏,所以她遇到“敏”字時,總要讀作“密”,寫得時候也總是少寫幾筆。

    再如:《捕蛇者說》裡的“以俟夫觀民風者得焉”就得避李世民的諱,改作“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這些白字流傳到今天就成了傳說中的通假字了

    第三:漢字本身發生了變化,比如,“取”這個字的意思是拿回來,不管拿回來的東西是啥,哪怕是一個女人,也可以用這個字,除非拿回來的是王室之女,在這種情況下應該叫做“尚”,“尚公主”的意思就是“和公主結婚”,除此之外的都叫做“取妻”,後來有根據某些實際情況分化出了“娶”這個字,從此“娶妻”代替了“取妻”,在這之前“取妻”中的“取”字就成了通假字,類似的詞還有“然燒”等。

  • 7 # 慕雪孤城

    不是說古人要用通假字,而是古人寫的錯字,當時有沒有現在的這些工具查詢。還有的是要避諱一些字詞而採用的同音字或者形近字。最後就是猶豫古代的印刷技術落後,抄錯的字,出版前沒有稽核到的。

    總之我們現在要理解這些通假字出現的背景,不要糾結與此

  • 8 # 使用者1472962812975479

    “有”字裡面沒兩橫是“冇”字。

    讀音:mǎo 結構:左上包圍結構 筆順:橫、橫、撇、豎彎鉤 釋義:方言中表示沒有。造句:

    1、”你有錢嗎?““冇”

    2、”你吃飯沒有?““冇”

    3、”你喝水了嗎?“”冇“

    4、”你睡午覺了嗎?“”冇“

    5、”你回家了嗎?”“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鷹和田鼠的故事告訴我們什麼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