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415813000084483

    孝文帝促進民族融合的措施遷都洛陽,加強對中原地區的控制,也有利於接受漢族先進文化.而實行漢化政策,使少數民族在語言、服飾、風俗習慣上逐漸與漢族趨同;同時,也使中原文化得到了豐富和發展,胡食、胡服、胡床和胡樂、胡歌、胡舞等,逐漸融入漢族人民的生活之中.

    同時,他不該沒有選擇、不論精華糟粕地對漢族文化一概吸收,比如門閥制度的建立就產生了極大的消極影響,它不僅使得鮮卑貴族日益腐化無能,還使得兵士地位下降、士氣低落、戰鬥力更低.而他於遷都洛陽不久,在準備不足、內部不穩的情況下就接連不斷髮動了三次大規模征伐南齊的軍事行動,更有操之過急之嫌.

    除此之外,因為改革鮮卑族融合進漢族,鮮卑族的姓,習俗等開始沒落,一些具有民族特徵的優點特點消亡~

  • 2 # 淳幀通安

    孝文帝的漢化改革導致了鮮卑族滅亡,是歷史的倒退,這種觀點是錯誤的。

    孝文帝漢化改革實際上是學習和接受漢族先進文化的過程,不是倒退,而是歷史的進步,鮮卑族並沒有沒忘,而是融合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改革促進了民族融合。所以說,孝文帝改革是歷史的進步。

  • 3 # 使用者8125325138772

    學術界對孝文帝改革內容易服裝、講漢話、改漢姓、通婚姻、改籍貫,有人說這樣的改革恰恰使拓跋部失去了自己的長處——勇武質樸,加速了北魏的衰亡。在教材中對移風易俗的闡述,除了對講漢話的30歲以下的人受降職處分以外,其他幾條均只有內容,並無嚴格的處罰方式,也就是說這僅是一個提倡而並非非如此不可。孝文帝為鮮卑族保留自我留下了極大的空間。所以鮮卑族融入漢族,論功也並非孝文帝一人,論過也並非其一人,畢竟民族的融合,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孝文帝改革不過是歷史的催化劑罷了。

    孝文帝處死太子以表示其改革的決心,可見其改革的阻力有多麼大以至於會有如此多的人為此作出垂死的掙扎!在阻力如此之大的情況下,孝文帝就必須提出其“過分”的要求,才能達到其合理的目標!比方說,在孩子強烈要求父母買一個50元的玩具,而父母又強烈不同意的情況下,聰明的孩子就必須提出100元甚至200元的要求,也許這樣才能迫使父母同意50元的要求。同樣,孝文帝改革目的並不是要把鮮卑人就變成漢族人,而僅僅只是消除矛盾,而在阻力巨大的情況下,他就必須要像那個小孩兒一樣提出“過分”的要求才能達到其合理的目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讓莎士比亞、但丁這些人來寫現在的高考作文,他們能得多少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