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297041012301086

    第一:你肯定是沒去觸發楊的劇情 時間:月長石記得不是太清楚了,但是在觸發月之船劇情前後肯定可以了 地點:地下世界幻獸洞窟 先去幻獸洞窟,有兩條岔路,其中一條是去幻獸王國(取得阿修羅和利維亞桑),另一條則是進入西魯芙(風精靈)洞窟 原來楊在那場爆炸中,被風精靈所救,但一直陷入昏睡。

    進入後發生劇情,之後出洞窟,回到地面世界,到武僧城找楊的老婆,劇情後獲得愛的平底鍋,之後回到風精靈洞窟用平底鍋,楊就會醒來了。FF4基本上沒多少人掛掉,結局算是不錯的,比起FF2和FF5那種不斷犧牲人賺眼淚的個人感覺好一些 第二:雙子魔導是沒有劇情的,他們的石化是由敏西迪亞大長老解除的 NDS復刻版和安卓版都把這段劇情給PASS了,可能是不算重要,而SFC和GBA版則比較全面,去月球之前和他們對話,可以知道是長老感到他們身上的危險,於是去了巴隆城,發現二人石化了,就出手幫忙了。和楊劇情不同,哪個版本這裡都沒有劇情,算是一帶而過。注:SFC和GBA版,最終戰在觸發月之船後再回到敏西迪亞,會發現以前的夥伴都在這裡,可以進行換人(和想要的人對話就可以更換),除了塞西爾外其餘隊友都是可以切換的;而NDS和安卓版的則取消了這個換人的可能(隊友們都在自己的家裡待著),最終戰固定為:塞西爾(聖騎士),卡因(龍騎士),莉迪亞(召喚師),羅莎(白魔導)和忍者

  • 2 # 仁勇校尉

    楊廣又不是殺人狂魔,對楊秀這個沒有任何威脅的弟弟,並沒有殺的必要。

    隋文帝楊堅有5個兒子,都是與獨孤皇后所生,在帝王中是非常罕見的,楊堅也常常為此自豪,認為自己兒子都是一母同胞,不會像其它時代的皇子們一樣爭奪多利自相殘殺。

    可惜現實無比殘酷,楊堅的五個兒子,爭權奪利自相殘殺的也無比慘烈。

    (隋文帝楊堅)

    楊堅的五個兒子,分別是楊勇、楊廣、楊俊、楊秀、楊諒。

    楊勇是楊堅的長子,開皇元年(581年)二月十四日,楊堅接受禪讓登基建立隋朝,三天後的二月十七日,楊勇就被立為太子。開皇二十年(600年),做了二十年太子的楊勇被廢為庶人,接著楊廣被立為太子。

    楊勇雖然早就被廢,但畢竟做了二十年太子,又是長子,楊廣對其疑忌非常。隋文帝去世時,楊廣乘機偽造隋文帝詔書殺了楊勇。

    楊俊則在開皇二十年(600年)已經去世,楊俊去世前幾年,因為驕奢淫逸,已經被隋文帝免除一切官職。楊俊的兩個兒子,楊廣對其還不錯,楊廣被宇文化及所殺後,宇文化及立的傀儡皇帝就是楊俊的兒子楊浩。楊俊的兩個兒子最終都被宇文化及所殺。

    楊諒則是隋文帝很寵愛的幼子,隋文帝去世時,楊諒正在擔任幷州總管,掌握大權。楊廣繼位後,楊諒起兵討伐楊廣,被楊素等人輕易平定,楊諒也被殺了。

    楊諒被殺後,楊廣的兄弟只剩下了楊秀。

    楊秀在楊勇被廢楊廣立為太子後,對哥哥楊廣不滿。仁壽二年(602年),楊秀被楊堅廢為庶民,軟禁在內侍省,完全失去了政治能量。

    楊廣繼位後,對這個弟弟依舊長期軟禁,楊秀早沒政治影響力又被軟禁,楊廣並沒有殺他的必要了。江都之亂中楊廣被殺後,楊秀也和兒子們一起被宇文化及所殺。

    (楊廣)

  • 3 # 老崔你好

    最是無情帝王家!歷史上,為了皇位殺兄弒父之事,司空見慣。隋煬帝楊廣,作為一個被視作“夏桀、商紂”同類的殘暴君主,為何做了皇帝之後,卻沒有殺曾經反對他做太子的四弟楊秀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楊廣的奪位之路與兄弟相爭

    隋文帝楊堅共有五個兒子,都是與文獻皇后所生,分別是楊勇、楊廣、楊俊、楊秀、楊諒。隋文帝登基後,冊封長子楊勇為皇太子,封楊廣為晉王、楊俊為秦王、楊秀為蜀王、楊諒為漢王。那麼,楊廣為了奪取皇位,跟幾個兄弟是如何相爭的呢?

    太子楊勇

    太子楊勇是楊廣上位必須要搬開的擋路石。楊廣怎麼做?

    他先是哄獨孤皇后開心,讓她喜歡自己;然後學著皇帝、皇后的樣子,只娶一個老婆、生活簡樸;逐漸讓隋文帝對他也很讚賞。

    反觀太子楊勇,生活方面本就不太節制,楊廣特意送他一件非常珍貴的鎧甲,他高興的笑納;楊廣就讓親信報告隋文帝說,楊勇主動收取地方官員賄賂,得了件鎧甲,還很高興。隋煬帝很不高興,漸漸產生了廢太子的想法,加上獨孤皇后、楊素不斷在他身邊說太子壞話,講楊廣好話。隋文帝信以為真,最後就真的廢了楊勇,改立楊廣為太子。

    三弟楊俊

    楊俊喜歡女人,還娶了好多個,惹怒了心眼小的王妃。王妃心眼小,給楊俊下了毒,因為劑量小,楊俊沒死成了半殘廢。隋文帝知道兒子作風不好,非但不關心,還把他狠狠責備了一頓。楊俊承受不了斥責,回去之後就一命嗚呼了。

    所以這個兄弟,是自己作死的,跟隋煬帝沒關係。

    四弟楊秀

    楊秀從小就駐守四川,位高權重,手握兵權,楊廣是怎麼除掉這個嚴重的競爭對手呢?用陰謀。他先是讓人不斷在隋文帝跟前說楊秀壞話,隋文帝聽多了就召楊秀回長安接受調查;然後又在楊秀書房裡放了一封信,裡面都是關於詛咒隋文帝的壞話;另外,還在華山底下放了鞋油隋文帝的生辰八字的小人,然後叫人根據書信內容去搜查,搜到後交給隋文帝。隋文帝很憤怒,就把楊秀廢為庶人。

    五弟楊諒

    楊諒本來和楊廣的關係最好,但是看到楊廣做了皇帝后,兄弟們都沒好下場,覺得好像接下來就輪到自己了,於是就起兵造反。結果是分分鐘就給滅了。

    但是,隋煬帝並沒有殺他,只是把他廢為庶人,囚禁起來。

    楊廣為什麼不殺楊秀?

    楊廣憑藉陰謀奪得太子之位,最後合法繼承皇位,稱為隋煬帝。那麼,隋煬帝登基之後,立即殺了廢太子及其子女,卻為什麼沒有殺曾經反對過他的四弟楊秀呢?

    首先,隋煬帝最大的擔心是廢太子楊勇及其兒子們

    楊勇雖然已經被廢,但他是隋文帝的嫡長子、曾經的皇太子,號召力不言而喻,因此,隋煬帝一即位就對他下手。楊勇死後,他的兒子們仍然有承繼隋文帝皇位的權力,因此,隋煬帝毫不留情的他們斬草除根。

    其次,對於弟弟們,楊廣只是要控制他們不對皇位產生威脅

    隋煬帝即位時,三弟楊俊已死;四弟楊秀早已被囚禁,並且他自己也是縱情聲色,沒有絲毫爭權奪利的心思;而還掌握兵權的漢王楊諒選擇謀反,在被輕鬆剿滅消除了威脅之後,隋煬帝甚至都沒有深究他的謀反大罪,只是將他廢為庶人囚禁起來而已。

    說到底,隋煬帝只求穩固帝位而已,並非是一味嗜殺成性。對於已經威脅不到他皇位的楊秀,自然無需誅殺。用他自己的話說:“我沒有幾個兄弟,不忍殺他。”

  • 4 # 社會歷史觀

    仔細想來,楊廣這樣的人既然會殺害哥哥楊勇,難道會放過弟弟楊秀嗎?在歷史記載中,楊廣在位期間,楊秀的結局是被貶為庶民,被軟禁於宮內,在我看來,這種方式簡直是生不如死。

    楊廣起初一副正人君子的樣子,贏得了宮內眾人的一致認可,實際上他卻是個兩面三刀的豺狼,而事實證明,再大的功績也掩蓋不了他個人品行的不端。楊勇作為楊廣奪位的攔路石,其結局只有死路一條。其實這是很現實的一個問題,試問歷朝歷代的廢太子,哪個有過好下場呢?

    舉個例子,造反的人要有可信的原因,也就是打著所謂的“旗號”。比如,我是一個起義軍領袖,我們認為現在的皇帝很差勁,而之前的皇帝明顯是被誣陷的,那麼我們就有了個合適的理由挑起戰爭。歷史上切實的例子也有不少,這裡我們就不具體列舉了。

    因而,廢太子不是說直接威脅到了權力,而是讓其他“小人”有了各種理由來反對政權,所以楊勇是必須除掉的。

    但是,楊廣是殺人狂魔嗎?這個問題在我看來很好理解,楊廣是性格古怪,而且生活奢靡,也做了很多違反人權的事情,但是絕對不是一個不明事理的人。我們一方面批評他的為人,另一方面又讚賞他的功績。的確,他為了爭奪帝位殺害了哥哥楊勇,還可能是殺了自己的父親楊堅,但是無止盡的殺戮根本不利於鞏固自己的江山,這一點楊廣心裡比任何人都清楚。如果要統治江山,肯定需要得力的助手,權臣並不可靠,反而是親兄弟值得信任。

    但是,楊廣透過不正當的手段當上了皇帝,也必然會承受相應的困苦。楊廣的兄弟內部鬥爭非常嚴重,但在楊廣成為皇帝后,很明顯受到了各位兄弟的不滿和阻攔。結果是,楊廣的兄弟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而死於他的手上,楊秀也只不過是苟活於世罷了,其實被軟禁起來,還不如真正做個庶民,儘管他名義上已經是庶民了。

    不過楊廣雖然出於私人原因並沒有殺掉自己這最後一個親弟弟,但是權臣宇文化及卻在殺死楊廣後不久也處死了楊秀,可以說楊秀的結局也是很慘的。

    楊廣“聰明一世”,卻還是死在了權臣手上,和他的性格有著必然的聯絡,他有值得讚揚的地方,但他絕不是個明君。

  • 5 # 剛日讀史

    個人感覺,史書上說隋煬帝殺父、奪權、殺兄、盜嫂、戲妹,讓宮女穿開襠褲等等這些,都是後來的統治者製造出來的黑材料而已,現在有好多網友對這種說法已經不太認同。

    甚至還有網友認為隋煬帝是千古一帝,比如他開通京杭大運河來溝通南北,繼續推動科舉制度來提拔寒門庶族,一一清除關隴貴族的勢力來加強皇權等等這些,都還算是一個開明的皇帝。

    不過,隋煬帝就是太急了。清除關隴貴族勢力,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夠成的事情,他也沒有把平民百姓的生命放在眼裡,以至於弄得天下“三十六路煙塵,七十二路反王”。等到事不可為的時候,他又不得不逃離關隴貴族勢力的大本營——大興,然後跑到江都去避難。

    (關隴貴族勢力的源頭)

    從這些事情可以看得出來,隋煬帝並不是一個靠著窩裡橫殘殺兄弟來守住皇位的一個人,他反而還有很多很多的事情要做。至於說楊廣為什麼不殺四弟楊秀這個問題,個人是覺得楊廣殺了楊秀,沒有意義,兄弟相殘,終為天下人笑話而已。

    當然,最重要的原因是蜀王楊秀身犯國法,不得民心,他對楊廣的皇位已經造不成任何威脅了。隋文帝還在世時就把楊秀軟禁在府中,楊秀失去了人身自由,自然也做不出對楊廣不利的事情來!

    在《隋書》中記載:仁壽二年,徵還京師。楊堅見,不與語,欲斬楊秀於市,以謝百姓。後廢秀為庶人,幽內侍省,不得與妻子相見。

    (隋文帝要處治楊秀)

    隋文帝有五個兒子,太子楊勇、晉王楊廣、秦王楊俊、蜀王楊秀、漢王楊涼。也不知道楊秀犯了什麼罪,最後弄得連隋文帝都不得不請出國法來斬掉他的頭顱,然後向天下人謝罪的地步。

    這樣的人,他的政治生命已經完了。隋文帝曾經說過,“楊秀在蜀中的所作所為,等到他哥哥當皇帝之後,他肯定是活不了。對於老三楊俊的奢侈無度,我尚且還能用父親的身份與規犯他,因為他沒有直接迫害到百姓;但這楊秀已經傷害了民心,觸犯了國法,我只能用國法來懲治他了。”

    因為楊秀在蜀中,為非作歹,迫害百姓。他把山僚抓來閹割做太監,還在蜀中大加稅賦,打造豪華的宮殿,打造豪華的馬車,一切行事用度都超過了皇帝。最後鬧得蜀中百姓民不聊生,所以隋文帝才想把他給殺了,來向蜀中的百姓謝罪。

    (楊秀劇照)

    後來有大臣幫忙說情,隋文帝便把楊秀貶為庶民,把他關在府上連妻兒都不能相見。楊秀惡名名滿天下,就算是他想當皇帝,天下人都不認可。後來宇文化及在江都殺死楊廣之後,有人提議讓楊秀當皇帝,但被宇文化及否決了。你看連反賊都賺棄,看來這楊秀真的是天厭人棄啦!

    從楊秀被貶為庶民的那一刻起,就代表了他已經失去了爭奪皇位的民心支援和法理資格。因此,他對楊廣的威脅最小,只要楊廣拿出文帝的命令,就可以死死地把楊秀關在府中。對於楊廣來說,有先帝的命令放在那裡不用,反而殺了他,這不就是多此一舉嗎?

    或許這也是文帝儲存楊秀的最好方式吧。楊廣當皇帝了之後,沒有殺楊秀,但也沒有放他出來。最後倒是蜀楊秀活得最長,這可能是古人常說的“幸與不幸”吧!

    (隋煬帝楊廣)

    而秦王楊俊,好美色,惹得秦王妃崔氏嫉妒,於是在瓜中下毒讓楊俊吃。楊俊人是沒死,但隋文帝也認為楊俊太過於奢侈,身為皇子已經富貴無邊了,還要這麼浪費民脂民膏,所以文帝便剝奪了他的所有官位,後來楊俊是在自己的府中患病而死。

    而漢王楊涼,跟楊廣的感情最好。但隋文帝去世之後,楊廣即皇帝位,楊諒十分不滿,於是起兵作亂,後來兵敗被俘,楊廣也沒有殺他,只是把囚禁起來,當然也是囚禁到死!

    至於楊勇,他的太子之位,是被隋文帝親自廢黜的,因為楊勇生性闇弱。楊堅在世的時候,對關隴貴族早就心生不滿,所以在選擇繼承人的時候,最終他是選擇了激進帶有改革理念的楊廣,而不是楊勇。隋文帝去世之後,對於昔日的奪位對手,楊廣用一紙詔書賜死了他。

    (楊廣和楊勇)

    隋文帝楊堅曾經說過,“歷代帝王因為老婆多兒子多,因此他們爭奪權力也最厲害,而我只有一個老婆,五個兒子都是一個母親出生的,他們肯定會相親相愛地過完他們的這一生的”。楊堅說這話就太過了,楊勇、楊諒都是因為楊廣而死。雖然楊廣沒殺楊秀,但天子之家,真的沒有親情可講,楊秀被關府中過了一輩子,沒了人身自由,還不如一個老百姓呢!

    文——千古

  • 6 # 愛唱歌嗯小樊

    隋煬帝即位時,三弟楊俊已死;四弟楊秀早已被囚禁,並且他自己也是縱情聲色,沒有絲毫爭權奪利的心思;而還掌握兵權的漢王楊諒選擇謀反,在被輕鬆剿滅消除了威脅之後,隋煬帝甚至都沒有深究他的謀反大罪,只是將他廢為庶人囚禁起來而已。

    說到底,隋煬帝只求穩固帝位而已,並非是一味嗜殺成性。對於已經威脅不到他皇位的楊秀,自然無需誅殺。用他自己的話說:“我沒有幾個兄弟,不忍殺他。”

  • 7 # 嘉佑風雲

    隋文帝楊堅牛逼了一輩子,在歷史也是響噹噹的一代帝王,但是唯獨女人這方面,被老婆管的特別嚴,甚至一度離家出走,一個皇帝被老婆逼到這個份上也是沒誰了。

    正是因為有這麼一位悍婦,所以楊堅的五個兒子,全部都是獨孤皇后所生,也就是說,隋煬帝的兄弟,全都是同父同母的親兄弟。

    這五個兒子,老大楊勇,老二隋煬帝楊廣,老三秦王楊俊,老四,蜀王楊秀,老五,漢王楊諒。

    老大楊勇都知道,曾經的太子,後來被隋文帝給廢了,隋煬帝登記之後,第一個殺的人就是他大哥楊勇。連楊勇的幾個兒子都沒放過。

    老三是秦王楊俊,這傢伙倒不是楊廣害的,他是被自己的老婆害死的。楊俊有兩個兒子,其中一個江都政變後,被宇文化及擁立為皇帝,後來兩兄弟都被宇文化及給殺了。

    老五是漢王楊諒,這傢伙脾氣比較暴躁,聽說二哥繼位當皇帝,二話不說,帶著一幫人就造反了,結果沒多久就被隋煬帝擊敗了,囚禁起來,沒多久就死了。

    老四就是蜀王楊秀

    隋煬帝繼位之後為什麼沒殺楊秀呢,其實很簡單,楊秀對他沒有威脅性,隋文帝是個很厲害的帝王,但是貌似在教育子女方面比較失敗,他和獨孤皇后都很節儉,但是這幾個兒子,生活一個比一個奢華。二區性格脾氣也都不大好。

    楊秀這個人,早年因為對他爹楊堅不滿,埋小人詛咒他爹,直接被楊堅廢為平民關起來了。

    就這麼一個人,你說能對楊廣有什麼威脅,要威望沒威望,要能力沒能力的。就連隋煬帝被殺之後,有人提議立他為帝,都沒人支援,可見多沒人緣。

    也正是因為對自己沒有威脅,所以隋煬帝繼位後才沒殺他,但是不殺他不代表對他放心,一般隋煬帝外出都帶著他,就怕他趁自己不在京城好造反。也正因為隋煬帝總帶著他,連去江都都帶著,所以在江都政變時,順帶也被叛軍殺掉了。

  • 8 # 老藍生

    原因特別簡單,沒威脅。

    楊勇是上一任太子,歷來像太子這樣的國之儲君,一旦被趕下臺,很少有善終的。

    況且,楊勇還是被楊廣用了一些手段趕下去的,許多人都為之憤憤不平,因此,楊廣必須要除掉楊勇,以免有什麼後患。

    但楊秀則完全不同,楊廣當上皇帝的時候,楊秀已經完全沒有了威脅。

    楊廣是隋文帝的第二個兒子,按照嫡子繼承製,楊勇被廢,他順理成章就成為了新的繼承人。楊秀是隋文帝的第四個兒子,無論如何也輪不到他。

    另外,隋文帝還在世的時候,經常訓斥楊秀這個兒子。

    楊秀雖然有些本事,但是毛病也非常多。他性格耿直,奢靡驕縱,不守法,曾多次受到隋文帝的批評。

    後來,在楊素、楊廣等人的設計陷害之下,讓隋文帝覺得楊秀在偷偷使用巫蠱之術,詛咒隋文帝。

    這種事情是帝王最忌諱的事情,隋文帝雖然沒有殺掉楊秀,但也將他貶為庶民,並且軟禁在內侍省。

    一直到楊廣即位的時候,楊秀還是被軟禁著的。

    對於楊廣而言,一個被軟禁的庶民,給自己構成不了威脅,反而無緣無故的殺了,還會給人留下話柄,於是乾脆就留了下來。

    只是,楊廣也並未掉以輕心,而是更加嚴格的看管了起來。

    帝王之家是無情的,血腥的,楊廣不殺楊秀並不只是念著兄弟之情,更多的是因為楊秀沒有任何的威脅,僅此而已。

  • 9 # 芝麻醬開門1

    楊廣就是後來的隋煬帝,他在歷史上赫赫有名。辦的事情多,打敗南朝的陳,修建大運河,推行科舉,實行對外開放,開拓絲綢之路。這些事情對中國的影響極大,可以說到目前影響還在。但是,他的名聲不大好,這主要是唐朝皇帝對他誣陷的,當然,他好大喜功,考慮不周也是重要原因。如果他再謹慎點,他就是歷史上秦皇漢武之類的人物。不過,歷史是不能假設的。

    楊廣的性格和唐太宗李世民很像,這一點連李世民也承認。他倆都是透過篡位獲得皇帝之位。一前一後,隋煬帝是唐太宗的表叔,表侄學表叔,功夫學到家了,還青出於藍勝於藍。

    本來,楊廣的大哥楊勇是太子。但楊勇好女色,獨孤皇后不喜歡。獨孤皇后可是個很牛叉的女人,她把隋文帝楊堅管的死死的,不許寵幸除她之外的女子。如果隋文帝寵幸了哪位宮女,第二天這個宮女的腦袋就沒有了。厲害呀,妻管嚴,隋文帝這皇帝當的夠窩囊的。

    楊廣反其道而行,不近女色,只和自己的媳婦一人相親相愛 ,當然,這都是裝的。但獨孤皇后高興啊,就千方百計把楊廣推上太子之位。

    隋文帝重病,還沒有死 ,楊廣就露馬腳了,開始找宮女尋歡作樂,隋文帝楊堅給活活氣死了。在隋文帝死之前,獨孤皇后就死了,要不,她也會大罵兒子楊廣騙她啦。

    楊廣的大哥楊勇,是楊廣最忌諱的,他必須得死。三弟楊俊,隋文帝在世時候,就因為不務正業,被楊堅送監而死。五弟楊諒因為反對楊廣,兵敗而死。

    幾個兄弟中,就只有楊秀沒有死。為什麼呢?一是因為楊秀被封為蜀王,住在成都。基本上不涉及朝廷內鬥,二是他也是好色之徒,志氣不大,對楊廣不構成威脅。三是他也被楊廣抓進監獄,但態度較好,楊廣也就放過他啦,畢竟也是兄弟嘛。

    楊秀有個愛好,什麼愛好呢?彈琴,也就是現在的古琴。經常聚整合都名人雅士在一起吃吃喝喝,彈琴聽歌。這造成了四川一帶人們很多都會彈琴。彈琴,需要造琴啊 ,因此當地的造琴師也特別多。看起來,楊秀對四川古琴文化的發展還是有貢獻的。唐朝時候,最好的琴出自四川,如雷琴。現在故宮博物院還儲存有雷琴,據說還可以彈呢。

  • 10 # 讀書是福不是禍

    楊秀(573年-618年),字號不詳,弘農華陰(今陝西省華陰市)人。隋朝宗室大臣,隋文帝楊堅第四子,隋煬帝楊廣同母弟,母為文獻皇后獨孤伽羅。

    開皇元年,冊立為越王。出任柱國、益州總管、西南道行臺尚書令,冊封蜀王。入朝為官,擔任檢校內史令、右領軍大將軍。再次出鎮蜀地,任用元巖為益州長史,境內得到大治。元巖去世後,奢靡驕縱,妄行不法。得知晉王楊廣奪嫡成為皇太子,心中甚為不滿。被誣使用巫蠱之術,詛咒隋文帝,坐罪削爵為民,軟禁於內侍省

    隋煬帝楊廣即位後,長期帶在身邊。大業十四年(618年),左屯衛將軍宇文化及弒殺隋煬帝,欲立楊秀為帝。沒有得到眾人認可,慘遭殺害,時年四十六歲。

  • 11 # 敏敏的歷史枕邊書

    公元581年,北周靜帝下詔禪位於楊堅。楊堅登基,因為其父親楊忠曾為隨國公,因此楊堅定國號為隨。但有大臣提議隨有走的意思,寓意不好,故又改為隋,定都大興城,楊堅為隋文帝。

    隋朝自此開國。

    隋朝是繼五胡侵華後,又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大一統國家,結束了三百年多年的戰亂,讓中國重新歸於一家。隋文帝亦是歷史上有名的明君,他在位期間,提倡節儉,廢除了很多苛捐雜稅,減輕了農民的負擔。

    在國家地方上,設定了多個大糧倉儲備糧食;又在刑法方面以輕代重,化死為生,鼓勵人口發展。這一系列的舉措,受到全華人民的擁戴。國家經濟迅猛發展,人口增長迅速,政治安定,人民安居樂業,國家富庶,史稱開皇之治。

    開皇年間的隋朝,為隋朝的最巔峰的時期。然而隋文帝楊堅英明一世,幾個兒子卻不太爭氣。

    文帝一生與皇后獨孤伽羅十分恩愛,倆人共育有五子,文帝曾因為此五子均為獨孤皇后所生,很是引以為傲。他曾說:“歷代帝王都因為兒孫們明爭暗鬥爭奪皇位甚是苦惱,我的兒子都是一奶同胞,關係親密,我將來不會擔心他們兄弟相殘”。

    但後來的歷史證明,隋文帝的這一夙願並未達成,他的兒子們為了爭奪皇位,遠勝楊堅當年從外孫手裡奪得政權的殘忍。

    因為自古就有立嫡立長的傳統,所以隋文帝楊堅登基第二年,為穩定朝局,便立楊勇為太子。作為大隋的太子,第一皇位繼承人,文帝起初非常倚重楊勇,軍國政事都第一時間詢問他,讓他參與決斷,不斷培養楊勇治理國家的能力。楊勇身為太子,自知肩負重任,政務方面十分勤勉,從不敢懈怠。雖無大功,但亦無大過,可以說是個稱職的儲君。

    如果皇位能夠順利傳到楊勇手裡,估計隋朝也不會二世而亡。但可惜的是,楊勇這個太子之位,終究還是沒能守住。

    楊勇這個人找不出太大的毛病,就是有些好色。據史料記載,他有很多美貌的妻妾,因此楊勇對正妃元氏有所冷落,導致元妃鬱鬱而終,也沒有留下一兒半女。而這位元妃,是文帝和獨孤皇后精心挑選的,兩人因此事對他甚是不喜。

    再後來,又經二弟楊廣精心謀劃離間,獨孤皇后越看楊勇越不順眼,便慫恿文帝廢之,改立次子楊廣為太子。楊廣繼位後,害怕楊勇造反,於是假傳先帝詔書賜死了楊勇。

    次子楊廣,也就是後來的隋煬帝,他是個十分有心計的人,目標感明確,覬覦太子之位已久。只是因為自己是次子,按名義無權繼位,所以在文帝和皇后面前,一直扮演著對皇位沒有企圖的乖孩子,演技之精湛堪稱影帝。

    可是再精湛的演技,終究只是演出來的。在文帝病重的時候,楊廣便露出了狐狸尾巴,文帝本想廢之,可是此時已為時晚矣。文帝終一世英名,最後卻因為選錯太子,讓大隋真的應驗了隨字的寓意,隨即隨走,敗在了隋煬帝的手中。

    文帝四子,名叫楊秀。文帝晚年確實有些糊塗,處理兒子們的問題不太理智。楊秀對楊廣當太子非常不滿,於是楊廣為掃平障礙,便讓手下楊素去陷害楊秀。楊秀起初都有防備全都機智化解了。誰知楊素竟使出陰毒招數,使用巫蠱詛咒文帝,並把事情栽贓在楊秀身上。

    楊秀防不勝防,證據確鑿,百口莫辯。文帝很傷心,可是虎毒不食子,仍然捨不得親手殺了自己的兒子,於是削官奪爵逐出宗籍,貶為庶人,囚禁在內侍府不得與妻兒相見。

    至於說楊廣繼位後為什麼沒殺楊秀,原因其實並不複雜。楊秀被文帝削除宗籍貶為庶人,已經對楊廣的皇位構不成任何威脅,他是文帝都不認可的人了,即便有人舉兵反佞,也不會去擁戴一個先帝都不認可的人。

    更何況即使楊廣沒殺楊秀,也可以加派人手嚴加看管,讓楊秀沒有任何可乘之機。楊廣的名聲已經夠臭了,他也不想再為自己的惡行添油加醋。所以他為了證明自己並不是世人口中心狠手辣,趕盡殺絕之人,便留下了楊秀一命。

    當然,就算僥倖活了下來,楊秀後來也是生不如死。後半生根本沒有自由,只不過是勉強活著罷了。大業十四年江都政變,宇文化及殺了楊廣的同時,也順手宰了楊秀。可憐楊秀一生沒享受哥哥多少庇廕,最後倒是被哥哥牽連赴死,實在也是個可憐人。

  • 12 # 來日方長的方長

    在歷史上,大家都認為楊廣是一個弒父殺兄,奸母淫嫂,無惡不作的壞人,沒有一絲人性,但是做了皇帝卻沒有殺自己的四弟蜀王楊秀,著實讓人有點想不通,要知道,楊秀可是前太子楊勇的忠實擁護者,在知道大哥楊勇被廢,二哥楊廣被封太子以後,楊秀就開始處處針對楊廣,這傢伙成天用那種巫蠱之術連自己的老爹都詛咒,最後被老爹削了王位,降為平民,一直到楊廣繼位以後,才把這個四弟又成天帶在了身邊,卻沒有殺掉,這是為什麼呢。

    我覺得吧首先是楊秀不能給自己帶來什麼實質性的威脅,在楊廣登基的時候,楊秀已經被貶為平民,沒有一點權利,既不會結黨營私,又不會造反攪亂朝政,而且當時的楊廣大事已成,登基已定,一個楊秀根本翻不起什麼大風浪,所以留下也是楊家的一個香火,比殺了強太多了。

    親情的原因,在楊廣登基之前,自己的母親獨孤皇后就已經去世好幾年了,自己登基以後,父親楊堅也死了,大哥楊勇同樣也跟著自己的皇帝老爹走了,可能登上皇位那一刻的楊廣,也想起了親情,想起了他們都是同胞兄弟,沒必要趕盡殺絕,所以還不如帶在自己身邊,讓兄弟活在自己的眼皮底下,這樣他的一舉一動自己都可以瞭如指掌,怎麼也比殺了強啊。

    還有一種可能,那就是楊廣本來就不是一個昏君,更不是像史書上記載的那麼荒淫,全部都是後邊的朝代為了洗白自己而黑的楊廣。隋朝以後是大唐,大唐的開國皇帝李淵坐了沒幾年就退位給李世民了,而看看李世民的所為,有太多的跟楊廣相似之處。大唐黑楊廣最重要的就是弒父,殺兄,奸母,淫嫂。這些事楊廣做不做且不說,李世民基本上全部做了。

    首先弒父,李世民雖然沒有殺了李淵,但是也逼迫李淵讓位,作為一個兒子,以武力逼迫父親,這跟殺掉父親有什麼區別,尤其是父親還是一個皇帝,所以弒父這一條李世民雖然沒做,但是也跟做了沒什麼兩樣。

    在是殺兄,這一點可以說是做實了,大唐的史書上都知道,李世民的大哥三弟都是被李世民殺掉的,雖然說的是在玄武門李建成和李元吉要殺李世民,李世民為了自保才不得已而為之。但是這漏洞也太大了,李建成作為一個太子,有什麼不能成的,自己去作死去殺李世民,而且人家李建成在李家奪取天下的時候。所立的功勳也不比李世民少,要知道,真實的李建成也是一個能文能武,很有才華的一個人,人格魅力一點也不比李世民差,要不然魏徵這樣的人,也不會輔佐李建成了,所以相對而言,李世民更有可能是為了皇位而殺掉自己的大哥和三弟。

    在就是奸母淫嫂了,李世民有沒有奸母不知道,但是他奸了岳母,岳母也是母啊,李世民有個妃子是隋煬帝的女兒,既然娶了隋煬帝的女兒,那麼隋煬帝的老婆就是李世民的岳母了,可是李世民卻把隋煬帝的蕭淑妃給睡了,這跟奸母有什麼區別。

    淫嫂就更不用說了,誰都知道,在李世民殺了大哥和三弟以後,又娶了李元吉的老婆楊氏,還給自己生了孩子,雖然不是嫂子,可是弟妹跟嫂子有區別嗎。

    所以壞人不一定是楊廣,更有可能是李世民。

  • 13 # 月光先生看世界

    楊廣可不是顧念什麼兄弟情誼,不殺楊秀,那是因為留著他有用。

    隋煬帝楊廣有四個兄弟,然而楊廣繼位後,除了老四楊秀外,其他幾個兄弟都死了。

    他們的死,全都與楊廣有關,就算是活著的楊秀,其實也是生不如死。

    首先是老大楊勇。

    我們都知道,楊廣原本並非儲君,他是靠扳倒太子才得以上位的。

    而那個倒黴的太子,就是楊勇了。

    隋文帝楊堅當上皇帝后,由於楊勇是嫡長子,便將其立為太子。

    楊勇此人,器宇軒昂、氣度不凡,又擅長詩詞歌賦,文采斐然。別的不說,這形象氣質那是沒話說。

    在這方面,他的幾個兄弟都無法與其相提並論。

    如果他生在一個普通富貴人家,估計可以成為當世名士,可惜他生在了帝王家,他的這些特長一點用處也沒有。

    楊勇最大的失誤,便是沒有意識到,他的幾個兄弟或多或少都在窺視他的太子之位。而其中以二皇子楊廣尤為突出。

    楊廣此人,玩權謀是把好手,更可怕的是,他還是個十足的演技派,堪稱隋朝第一影帝。

    楊勇做人,一直是本色出演。

    他喜歡舞文弄墨,有人送了套蜀地產的盔甲,楊勇挺喜歡的,就好好的將盔甲裝飾一番。結果隋文帝楊堅認為他沉迷享樂,將其訓斥一番。

    楊勇

    過年的時候,百官見到楊勇,因為對方是太子,便行了朝拜之禮,楊勇也欣然接受。結果因為逾越了禮法,又被楊堅批評了一頓。

    反觀楊廣,處處謹小慎微,堅決不犯一點錯。而他私底下卻偷偷結交朝臣,拉幫結派。

    楊堅的心腹重臣楊素,就被楊廣籠絡成了他的人,為其上位出謀劃策。

    不過楊廣想扳倒楊勇,並不容易。

    廢立太子那是大事,楊勇一直表現平平,雖無大功,但是也無大錯,加上楊勇並不傻,指望他自己犯大錯被楊堅廢掉,不太現實。

    但是楊廣對於太子之位那是志在必得,沒毛病他也會幫楊勇找毛病的。最後,楊廣發現太后獨孤伽羅是個不錯的突破口。

    楊勇當時有不少妻妾,尤其寵幸一個叫雲昭訓的妾侍,在王府中,其待遇與太子妃不相上下,她為楊勇生了三個兒子就是最好的證明。

    太子妃對此耿耿於懷,最後憂慮成疾,不久就去世了。

    獨孤太后原本就對於楊勇寵信妾侍不滿,認為他應該獨寵正室,加上太子妃的死,使得獨孤太后對其十分厭惡。

    恰好此事被楊廣得知,於是楊廣平時只和王妃呆在一起,做出一副獨寵王妃的假象,以此博得了獨孤太后的好感。

    加上楊廣有意識的噓寒問暖、盡孝心,使得獨孤太后越來越喜歡楊廣,同時越來越厭惡楊勇了。

    獨孤太后覺得楊廣更適合當太子,於是隔三差五在隋文帝楊堅面前,說楊廣的好話和楊勇的壞話。

    不過廢立太子之事,事關重大,楊堅無法輕易下決定,於是派心腹楊素前往太子府上,替自己觀察楊勇的表現。

    前面說了,這楊素是楊廣的鐵桿支持者,派他去,他還不想方設法坑楊勇。

    結果在楊素的各種刺激下,楊勇一激動,說出了很多大不敬的話,楊素都如實向楊堅彙報。

    到了這裡,楊勇已經沒戲了。沒過多久,楊堅下旨將楊勇廢為庶人(也就是普通百姓,沒任何特權),立楊廣為太子。

    楊勇對此覺得很憋屈,於是想進宮面聖,當面解釋。

    楊廣怎麼會給他這種機會?於是全力阻擾,使得楊勇一直無法見到父親楊堅。

    萬般無奈之下,楊勇乾脆爬到宮外的樹上大聲疾呼,宮中侍衛可沒膽子趕他走,還真讓他引來隋文帝了。

    可惜他運氣不好,當時楊素正好陪著楊堅,楊素有急智,當場就說楊勇這是瘋了,需要好好養病。

    楊堅深有同感,於是就這麼和楊素走了。

    就這樣,楊勇失去了最後的機會,還被軟禁了起來。

    不過歷史就是這麼有趣,當人們都將楊勇給遺忘的時候,他卻突然冒了出來,差點壞了楊廣的好事。

    公元604年,隋文帝楊堅重病不起,一日不如一日。

    一天,宣華夫人進屋服侍他,眼見看宣華夫人臉色不對,就問他發生了什麼事。結果宣華夫人告訴他,剛剛楊廣想對她“無禮”。

    楊堅的第一反應就是,楊廣一直在演戲,自己被騙了。

    他的第二反應便是,廢了楊廣的太子之位,重新立楊勇為太子。

    想到就去做,他立刻派人去把楊勇召進宮。

    一旦楊勇進宮,那楊廣這麼多年的隱忍、算計,都要功虧一簣了。

    這時候又是楊素第一時間派人通知了楊廣,於是楊廣假傳聖旨,將奉命召楊勇入宮的人給抓了起來。

    又讓自己府上衛隊接管了隋文帝身邊的護衛工作,就連服侍隋文帝的人,也換成了楊廣的人。就在當晚,隋文帝就駕崩了。

    當時發生了什麼,史書沒寫,但是我們都心知肚明。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楊廣對宣華夫人“無禮”一事,實屬蹊蹺。

    楊廣可是為了皇位可以整天只陪著王妃的人,在自律這方面,他是沒話說的。當時隋文帝隨時會駕崩,他怎麼會有心思做這種事?

    很多人都認為是李世民為了黑楊廣編出來的,我覺得可能性不大,因為這手法太粗糙了。李世民這麼愛惜名聲,自然力求完美,這麼拙劣的手法,不是他的風格。

    此事應該為真,只不過是宣華夫人說了謊。他這麼做,目的還是黑楊廣,動搖其太子之位。

    至於她為何這麼做,必然是受其他皇子指使,畢竟窺視太子之位的人不止楊廣一人。

    至於這個皇子是誰?我們後面講到那人的時候再說。

    從此事中,我們也可以看出楊勇對於楊廣的威脅最大。因此,楊廣在控制住隋文帝后,便以其名義下旨賜死楊勇。

    等其登基後,又派人處死了楊勇的兒子,徹底地以絕後患。

    接下來說說老三楊俊。

    史書上對於楊俊的記載很耐人尋味。

    先說他為人仁愛謙恭,曾經請求隋文帝讓他去出家當和尚,然而隋文帝沒有答應。

    後來楊俊率軍參與消滅陳朝(當時的割據勢力),兩軍對峙,由於擔心出現傷亡導致生靈塗炭,楊俊拒絕了手下進攻的請求。

    不久後,陳朝將領周羅睺等人自知不是隋軍的對手,加上敬佩楊俊的仁義,於是帶兵歸附了隋朝。

    隋文帝楊堅對於楊俊不戰而屈人之兵的行為大加讚賞,楊俊卻上表稱自己糊里糊塗當了主帥,又糊里糊塗打了勝仗,沒什麼好稱讚的。

    楊堅認為此子謙遜,可以有大用,於是對其加官進爵,以示恩寵。

    然而,史書中後來又說,楊俊登得高位後,變得驕奢淫逸,喜歡享樂。

    到了地方上後多有不法事情,甚至還放貸牟取暴利。令百姓苦不堪言。

    後來隋文帝派人調查楊俊的不法事情,皆屬實,光懲治的相關人員就有一百多人。與此同時,隋文帝也嚴詞警告楊俊,要他好自為之。

    然而楊俊卻不知悔改,變本加厲的窮奢極欲。

    不斷地大興土木,置辦珠寶,極盡奢華。

    隋文帝得知後,對楊俊徹底失望了,於是將他罷免一切官職,命其在家思過反省。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史書中關於楊俊的記載完全前後矛盾,根本就是兩個極端。

    一個人沒有什麼事情刺激,再怎麼變,也不會有這種一百八十度的轉變。

    而且隋文帝查出楊俊的那些罪名應該屬實,那麼只有一個可能,這楊俊也是個演員,他也對皇位感興趣,想博得隋文帝的好感上位。

    然而楊俊的演技僅僅停留在表面功夫上,時間一久他就原形畢露了,在這點上,他和楊廣的差距太大了。

    楊俊雖然被罰關禁閉,一些人跑去替他求情,其中就有楊素。然而隋文帝此時還是很講法度的,他拒絕了群臣的請求。

    後來楊俊生了一場大病,醫生也束手無策,最終不治而亡。

    事後經查,楊俊並非病死。

    由於楊俊寵幸許多妾侍,冷落了秦王妃(楊俊被封為秦王),於是秦王妃出於嫉妒,便在楊俊每天吃的食物裡下毒。

    日積月累之下,楊俊的身體一日不如一日,最終才死了,也就是說,其實是死於毒殺。

    雖然這事情看起來與楊廣無關,但是有一點值得注意,楊素是楊廣的人,他當初為何要幫楊俊說話,勸說隋文帝原諒楊俊呢?

    要知道,楊素可是隋文帝的心腹,他說話的分量挺重的,萬一他勸動了隋文帝,讓楊俊官復原職,豈不是對楊廣不利?

    最有可能的是,他知道即使楊俊官復原職,也威脅不了楊廣,因為他要死了。

    那麼,秦王妃毒殺楊俊,很可能與楊廣有關。比如是楊廣派人挑唆她這麼做的。

    最後,楊俊的死還是要算到楊廣頭上。值得一提的是,楊俊死的時候,楊廣還沒繼位。可見,他對於會威脅到自己的人,絕不心慈手軟。

    當然,這也怪楊俊過早暴露自己的想法了,不然他可以像他的五弟一樣活得更久。

    再來說說老五楊諒。

    這位應該是楊廣的幾個兄弟裡混得最好的一個。

    由於是小兒子,隋文帝比較寵他,在一些方面都儘可能的滿足他的要求。

    與他的幾個哥哥不同,楊諒長期在地方上主持軍務,因此並未參與到朝廷的爭鬥中去。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楊諒在楊廣的必除之人名單上排在最後。畢竟他在朝中毫無勢力,也沒表現出奪嫡的想法,雖然手握大軍危險了點,但是楊廣可沒空搭理他。

    就這樣,我們的小透明楊諒在地方上不斷髮展著自己的勢力。

    他曾多次以防備匈奴為由,申請經費用於加強武備、訓練士卒、鞏固城防,隋文帝都批准了。

    就在他的幾個兄長在朝中鬥得你死我活的時候,楊諒卻在地方上不斷擴充套件勢力。

    那麼楊諒真的對皇位沒想法嗎?自然不是的。

    還記得前面提到的宣華夫人誣陷楊廣一事嗎?指使宣華夫人的人,應該就是楊諒。

    畢竟當時楊俊已死,而楊勇和楊秀又在軟禁中,根本沒有本事和實力說動宣華夫人,當時能做到此事的,唯有手握重兵在外的楊諒了。

    公元604年,就在楊廣控制住隋文帝后,以隋文帝的名義下詔要楊諒進京。

    楊諒雖然不在京城,但是一直關注著京城的形勢。他立刻意識到,京城有變,於是拒不歸還。

    沒過多久他便起兵反叛了。

    不過事實證明,楊諒志大才疏,根本不是做主帥的料。

    他手下將領幫他分析形勢,要麼採取攻勢快速拿下京師登基稱帝,要麼採取守勢裂土稱王。

    然而,楊諒信奉成年人全都要,導致兵力分散,一部分守衛老家,一部分出兵京師。

    而且他還朝令夕改,今天進軍、明天回撤,導致他手下的大軍十分混亂。

    結果京師那邊,楊廣登基稱帝后,從容不迫地調集大軍平叛。

    面對朝廷大軍,楊諒的軍隊毫無招架之力,一敗再敗。

    沒過多久,楊諒便兵敗被俘。

    此時楊廣已經當上皇帝了,為了體現自己的大度,於是寬恕了楊諒的罪行,將其貶為平民軟禁起來。

    最終,楊諒在軟禁中不明不白地死了。

    最後說說老四楊秀。

    楊秀和楊諒很相似。

    他長得英武偉岸,武藝高超,打仗頗有建樹。

    不過,楊秀和楊諒一樣,也老想著擴張地盤,好透過武力奪取皇位。

    他先是刻意結交元衡,讓其回京後幫自己申請增加手下士卒和將官。被隋文帝一口拒絕了。

    後來,楊秀又趁著出現戰事,想將自己的寵臣塞進軍隊了混軍功。此舉遭到隋文帝的嚴厲批評。

    楊秀萬萬沒想到,隋文帝早已看透了他的為人,知道一旦給了他太多權勢,他必然會反,因此一直對其刻意打壓。

    當然,隋文帝那也是預測,既然楊秀沒犯大錯,自然不會重罰他,基本也就訓斥一下。

    由於擴張勢力的意圖一直無法實現,時間久了,楊秀就有些自暴自棄了,開始沉迷享樂,生活越來越奢靡。

    而他沒想到的是,此時早已有人盯上了他,那就是楊廣。

    要說楊諒鎮守的地方長期面對匈奴的攻勢,他需要增強實力還說得過去,那麼楊秀擴張地盤的目的就太明顯了。

    對於楊廣來說,一切競爭對手都要除去,才能確保他順利繼承皇位。

    楊廣要楊素私下蒐集楊秀的過錯,然後找機會不經意間讓隋文帝知道,時間久了,隋文帝便對楊秀心生厭惡。

    最終,隋文帝派人將楊秀抓起來,審查他過往的罪行。

    但是楊秀犯的那些錯,可大可小,都罪不至死。於是楊廣派人偽造證據,讓楊素無意間發現楊秀用木人詛咒隋文帝和楊諒。

    這罪名可就大了去了,而且人證物證具在,楊秀直接被判處死。

    畢竟是自己的兒子,隋文帝最後還是下不了手,於是法外開恩,免去楊秀的死罪,將他貶為庶民,軟禁起來。

    時間久了,隋文帝也放鬆了對楊秀的看管,允許其與家人見面。

    楊廣畢竟不是皇帝,隋文帝要饒楊秀一命,他也沒辦法。

    後來楊廣登基稱帝后,楊秀已經不懼威脅,楊廣只是加強了對其看管,最終沒有將其賜死。

    至於楊廣為何這麼做,看看他其他幾個兄弟的下場就知道了。

    他的是個兄弟死了三個,除了楊諒,另外兩個死的都不明不白,如果此時再賜死楊秀。

    世人會怎麼想?說楊廣不能容人的有,說他是靠弒兄上位的也會有。這樣楊廣的面子可過不去。

    要知道,楊廣此人好大喜功,這種人是最在意麵子了。為了自己的面子,楊廣是不會讓楊秀死的。

    到最後,楊秀活得反而比楊廣還長。

    隋朝末年,宇文化及弒君奪位後,原本想立楊秀當傀儡皇帝的。然而他手下都覺得楊秀此人難以控制。

    宇文化及猶豫再三,為了避免給自己增加麻煩,最終將楊秀殺了。

    隋文帝也算是一位明君,然而他和康熙一樣,沒有處理好繼承人問題,導致諸皇子為了太子之位大打出手。

    如果不是楊廣技高一籌,提前將楊勇、楊俊和楊秀都搞定,最後又完敗楊諒,隋朝後來的發展是真的不妙。

    至於楊秀,雖然楊廣為了自己的面子,沒有殺他,但是這樣活著又有什麼意義?根本是生不如死罷了。

    無法主宰自己的人生,是毫無意義的,與死無異。

  • 14 # 沐嵐爸爸

    殺楊秀?有必要嗎?要知道此時的楊秀早已被“禁錮”兩年,很難再對楊廣構成威脅,而這一切也全都是拜楊廣所“”!

    隋文帝楊堅和原配獨孤皇后一生共育有“五兒五女”,楊廣是其第二子。所以,楊廣一生不過才四個兄弟,分別是大哥房陵王楊勇、三弟秦孝王楊俊、四弟楊秀和五帝楊諒。

    大家也都知道,歷來皇家子女為爭奪皇權而斗的你死我活的比比皆是,楊堅的這幾個兒子也不例外,大多命運多桀。

    最先倒下的是秦孝王楊俊——他倒不是因為爭奪皇權,而是因為好色!楊俊這個人“好內”,而他的妃子崔氏“性妬,甚不平之,遂於瓜中進毒”。你說你給自己的丈夫下毒,還能有個好?

    果然,楊俊被“毒”病了——沒把他毒死也算手下留情了吧?

    誰成想,楊俊這一病,竟再也沒好起來,於開皇二十年(600年)六月“薨於秦邸”

    ——說實話,筆者感覺這個崔氏有點“作”。貴為王爺,楊俊多寵幸幾個女人不是很正常的事嗎?你怎麼能夠不守婦道呢?忍一忍不就過去了?你這樣做還能有好?不久,她便被文帝楊堅賜死了。

    對楊廣來說,楊俊一死,自然就少了一個競爭對手。

    接下來就輪到了楊廣的四弟楊秀。

    關於楊秀的情況,史載:

    開皇元年,立為越王。未幾,徙封於蜀,拜柱國、益州刺史、總管,二十四州諸軍事。二年,進位上柱國,西南道行臺尚書令,本官如故。歲餘而罷。十二年,又為內史令、右領軍大將軍。尋復出鎮於蜀。——《隋書·楊秀傳》

    由楊秀的履歷可得出兩點:一是楊秀在文帝楊堅的幾個兒子裡邊,也算是比較有出息,能夠擔任“二十四州諸軍事”的職務,和楊廣有的一拼;二是楊秀主要駐紮在西蜀這個地方,遠離中央,方便其私底下積聚力量。

    再從性格上看,楊秀這個人“有膽氣,容貌環偉,美髭髯,多武藝”。

    因此,楊秀“甚為朝臣所憚”。

    知子莫若父,楊堅就經常對皇后獨孤伽羅講:

    “秀必以惡終。我在當無慮,至兄弟必反。”

    連父親都這樣說,作為一個被“朝臣所憚”的王爺,楊秀也應該收斂鋒芒、韜光養晦了吧?可他卻偏偏反其道而行之,這就有點“找死”的節奏了。

    有一次,兵部侍郎元衡去到蜀地,受到了楊秀的熱情款待。楊秀令其回京師後稟告朝廷給自己增加軍隊,“請益左右”。楊堅看到“表書”就琢磨,你小子想幹嘛?增加軍隊幹嗎……楊堅最終予以否決,“不許”!

    不久,大將軍劉會討伐西爨(分佈於今雲南滇池、洱海地區及四川南部),楊堅令上開府楊武通將兵繼進,由楊秀擔任行軍總管。

    於是,楊秀便任命自己的“佞臣”萬智光給楊武通當行軍司馬。可楊堅覺得萬智光能力不行,楊秀“任非其人”,“譴責之”。這次人事任命又令到楊堅不開心,他就對臣子講:

    “壞我法者,必在子孫乎?譬如猛獸,物不能害,反為毛間蟲所損食耳。”

    是以,楊堅將楊秀的部隊進行了“再分配”,以分散他的權力。

    楊秀一琢磨,你分就分吧,反正在西蜀這個地方,你也是鞭長莫及,我就繼續當我的蜀王好了。

    於是,楊秀“漸奢侈,違犯制度,車馬被服,擬於天子”,這顯然已經“違法”了。

    時光荏苒,大隋的國運也在悄然變化……

    開皇二十年(600年),太子楊勇被廢,被幽禁於東宮;晉王楊廣則取得了“太子爭奪戰”的勝利,被新立為太子

    ——雖然楊勇仍住東宮,但由於東宮的門禁被楊廣把持,直到四年後(604年)楊勇被楊廣“縊殺”時,他都沒能再見父親一面。由此可見,楊廣也是忒狠毒。

    憑什麼是二哥楊廣而不是我?楊秀如此想著,“意甚不平”。

    楊廣很精明,意識到他這個兄弟手握兵權,將來反對自己也說不定,遂決定先下手為強,“陰令楊素求其罪而僭之”。

    楊素是大隋王朝的肱骨之臣,在楊堅建隋,以及南下滅陳的戰事中均立有大功勳,為楊堅夫婦所寵信。為了儘早拿下太子之位,楊廣早在擔任揚州總管時就已經私下交好於他,“多遺錢財”。正是在楊素的幫助下,楊廣才最終取得了太子爭奪戰的勝利。

    前面剛剛對付完楊勇,現在又要對付文帝楊堅的另一個兒子,這種會“掉腦袋”的差事楊素恐怕也沒得逃避,真是“上賊船容易,下賊船難啊”。

    那,接下來就看楊廣和楊素的手段了。

    仁壽二年(602年),楊秀回京述職,可是父子相見以後楊堅愣是一句話沒說。轉過天來,卻又安排使者過去批評他,楊秀“謝曰”:

    “忝荷國恩,出臨藩嶽,不能奉法,罪當萬死。”

    楊秀這裡說的“不能奉法”,大約是說上面提到的那個“擬於天子”之罪。

    見到楊秀磕頭謝罪,楊廣及諸王亦“流涕庭謝”,“希望”楊堅可以饒恕楊秀

    ——當然,楊廣這裡是不是裝的,我們不得而知。

    這要是一般的父母或帝王,可能也就大事化小小事化小了了,畢竟是自己兒子,那麼認真做什麼?

    可楊堅不一樣,遂批評道:“頃者秦王靡費財物,我以父道訓之。今秀蠹害生民,當以君道繩之。”以前秦王楊俊靡費財物的時候,我是用的父道,已經是網開一面了,現在楊秀蠹害百姓,我只能是採用王道了。

    楊堅如是說,看來是鐵了心要治楊秀的罪。於是,楊秀便被“付執法者”。

    再後來,楊堅又生氣地對臣子說:“當斬秀於市,以謝百姓”。這哪像一個父親所說的話啊?

    當然,臣子們心裡有數,楊秀雖然有些過份,但也算不上是什麼大罪,更何況他是當今皇帝的兒子,你還真治他的罪不成?是而,楊秀的案子就一直這麼拖著,能拖多久算多久,能不處理就不處理,大家都在琢磨這個案子會以什麼樣的方式收場。

    楊廣自然明白這個道理,一琢磨,如果不給楊秀加點“大罪過”恐怕是不行了。於是, 楊廣使出了“陰招”,史載:

    太子陰做偶人,書上及漢王姓字,縛手釘心,令人埋之華山下,令楊素髮之。又作檄文曰:‘逆臣賊子,專弄權柄,陛下唯守虛器,一無所知’——《隋書·楊秀傳》

    巫蠱這類東西曆來為皇家所惡,你現在竟然拿來對付五弟楊諒(其時正受楊堅夫婦喜愛),這楊堅怎麼受的了?

    是以,楊堅得知以後勃然大怒:“天下寧有是耶!”天底下怎麼能有這種事?!

    於是,楊堅把心一橫,治了楊秀的罪,將其“廢為庶人,幽內侍省,不得與妻子相見,令給僚婢二人驅使。與相連坐者百餘人。

    就這樣,楊秀被“禁錮”起來。

    或許,楊秀自己也沒想到,他的這一“禁錮”竟長達十六年之久,直至武德元年(618年)宇文化及江都弒殺隋煬帝后,為其殺害!

    是的,沒錯,在楊廣嗣位的這14年裡(604~618),楊秀既沒有被釋放,也沒有被殺害。

    那,既然楊廣設計陷害了楊秀,又為什麼沒有殺他呢?

    原因也不復雜:

    首先,楊廣登基大典以後,楊秀就已無機會再跟自己爭奪皇位了。

    其次,楊秀一直處於被禁錮的狀態,已經沒有能力對楊廣構成威脅。所謂“樹倒猢猻散”,在楊秀垮臺以後,他的原有勢力也就跟著消解了。

    最後的原因無非是楊廣還念點兄弟情誼。

    其實,對於自家的幾個兄弟,除楊勇是他“縊殺”以外,剩餘的倆兄弟(楊秀和楊諒),楊廣也就是把他們軟禁起來而已,並未要他們性命。這一點在漢王楊諒身上表現的更為突出。

    楊廣在公元604年登基以後,漢王楊諒即舉兵叛亂,但在叛亂被鎮壓以後,楊廣並未殺害楊諒,而是跟楊秀一樣,將其軟禁了起來了事。

    理論上說,楊諒謀反是大罪,“罪當死”,然而楊廣卻說:“朕終鮮兄弟,情不忍言,欲屈法恕諒一死。”就這樣,楊諒免於一死。

    論“罪過”,楊諒比楊秀大得多,楊諒他都沒殺,更何況是楊秀呢?

    綜上所述,由於楊秀已經不能對楊廣構成威脅,楊廣也就沒必要取他的性命了。不過,“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該關還是得關,這才有了楊秀這十四年的軟禁生涯,其中的酸甜苦楚也只能是他自己體會了。只可惜,楊秀沒能等到“大赦”的那一天,卻目睹了大隋國祚的覆亡,就連他自己也一同殞命而去了……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願楊秀來生能聰慧一些吧?

    參考:《資治通鑑》、《隋書》

    (網圖、侵刪)

  • 15 # 平陽狐狸奇談社

    平陽狐狸,回答問題。

    楊廣和李世民,一個暴君一個明君,但在對待兄弟的問題上,暴君楊廣卻沒有明君李世民暴躁。

    (唐太宗李世民)

    公元 626 年 6 月 4 日,這是大唐政壇變天的日子。是日,李世民帶著秦瓊,尉遲恭,長孫無忌等一干人在大唐皇宮北門的玄武門伏殺了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兒子們,無論大小悉數被殺。李世民的雷霆手段,楊廣就有點不如了,暴君的人設搖搖欲墜。

    之所以拿楊廣和李世民做比較,其實兩人有很多相同點。二人都是老二幹掉老大後的非正常上位,論血緣,楊廣和李世民還是親戚。

    楊堅的皇后獨孤伽羅和李淵父親李昞的老婆獨孤氏是姐妹,也就是說,楊堅和李昞是連襟,楊廣和李淵是表兄弟,從輩分上來說,李世民還得叫楊廣一聲表叔。

    (隋文帝楊堅)

    楊廣兄弟五人,分別是太子楊勇,晉王楊廣,秦王楊俊,蜀王楊秀和漢王楊諒,隋文帝楊堅也就只有這五個兒子。其實,真正被楊廣所殺的只有楊勇一人,其餘三位兄弟的死要麼跟楊廣沒關係,要麼關係不大,楊秀並不特殊。

    太子楊勇自然會被殺,這點沒有疑問,畢竟楊廣的位置就是從楊勇手上奪過來的。楊廣兄弟 5 個,其實都是一路貨,貪酒好色,為非作歹。但楊廣卻透過一系列作秀表演,把自己打造成不愛富貴,不愛女色,勤儉節約的大隋好男人形象,這和如今演藝圈明星們的操作手法是一樣一樣的。

    (太子楊勇劇照)

    楊廣這邊拼命立人設,太子楊勇卻仍然傻呵呵的吃飯喝酒,欣賞歌舞,這樣一個裝一個本色出演,差距就大了去了。加之楊勇不愛大老婆專寵小老婆,一下子就把隋文帝楊堅和獨孤皇后通通給得罪了,不久太子之位便被廢掉,楊廣繼立為太子。

    公元 604 年,隋文帝一駕崩,楊廣便矯詔賜死楊勇,這也是楊廣唯一殺掉的兄弟。相較於李世民在政變之後便將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子孫一鍋端,楊勇死後,兒子們還很安全,幾年之後在大臣的攛掇下才被楊廣所殺。

    老三楊俊也是一樣一樣的貨,貪酒好色,為非作歹,隋文帝時期便被囚禁起來。又因為老婆太多,大老婆吃醋,將其毒殺,是為公元 600 年,跟楊廣沒什麼關係。

    公元 604 年,楊廣登基為帝,這時老五楊諒不幹了,直接起兵造反。但楊諒那三腳貓功夫壓根上不了檯面,楊廣派大將楊素一通猛操作,楊諒就直接投降了。

    謀反當誅,這在古代是常理,但楊廣卻說了一句“始終都是兄弟”,著實讓人意外,並沒有殺楊諒,只將其囚禁起來。 605 年,楊諒死於囚禁之中。

    (蜀王楊秀劇照)

    老四楊秀和其他兄弟一樣,沒什麼差別,隋文帝在世時就將他給囚禁了起來,楊廣繼位後,雖對其嚴加看管,但也經常帶在身邊。

    公元 618 年,楊廣在江州旅遊時被宇文化及殺。這時需要一個皇帝,宇文化及本想立楊秀為帝,但參與兵變的其他人卻認為楊秀難於控制,不久楊秀也被宇文化及所殺。

    所以我們說楊廣兄弟 5 人,真正被楊廣所殺的只有太子楊勇一人,其餘三個兄弟都沒有直接死在他的手上,楊秀並不特殊。

    楊廣是暴君無疑,但他在對待兄弟的問題上確實比較剋制。一方面兄弟五人同出一母,而且年紀相差不大,雖說帝王本是無情家,但從人性的角度來看,多少還是有一些情感聯絡的。

    其次,太子楊勇是楊廣最大的政治對手,楊廣對對自己有威脅的人顯然不會手下留情,乾淨利索。但楊秀基本上已成為一個廢人,毫無威脅,對於這樣一個兄弟,將其留在身邊,還能在朝野上下上演一出兄友弟恭的好戲,何樂而不為呢?可以說楊秀活著比死價值更大。

    楊廣雖只殺了太子楊勇,但楊俊被妻子毒殺,楊諒被囚殺,楊秀和楊廣自己都被宇文化及所殺,

    一代明君隋文帝的五個兒子都死於非命,不得善終,加之隋文帝自己也死的不明不白,著實讓人唏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分鐘適合朗誦的詩詞?